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56) 鸡蛋(0)
发表于 2013-6-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梁 达 明 简 介
1960518日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8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专修科。

1990年《我的未来》获全国儿童人像摄影大赛金牌奖。

1991年《思》、《炉前雕像》分获第七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金牌奖、银牌奖;参加北京《大众摄影》第五届黑白摄影艺术联展。

1992年《新娘》获首届全国婚纱人像摄影大赛金牌奖;当选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

1993年《甜蜜》获柯达杯全国婚纱摄影比赛总冠军;当选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

1996年出版《梁达明人像摄影作品集》。

1997年出版《人像摄影工作室——中国当代中青年人像摄影精品集》。

1999年出版《梁达明金、银、铜获奖摄影作品选》;论文《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与人像摄影师的主体意识》获第四届全国人像摄影理论优秀论文奖。

2000年应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历史博物馆邀请举办摄影个展。

20011019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瞬间世界》栏目专访。

2002年被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第二届辽宁文艺之星;在中国焦作山水国际摄影节上举办《黑白长白山》摄影个展。

2005年在中国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中国自然景观系列——黑白风光展。

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建国以来为摄影事业做出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

2007年获第七届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金像奖。

2009年在中国第三届丽水国际摄影节举办黑白风光摄影个展。

2010年风光摄影作品《阿斯哈图石林》获影像亚洲·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银奖。

2011年在北京举办黑白风光摄影个展。


现任民建中央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任职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为摄影而生的”——对话摄影家梁达明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 斫子 2013-05-16




(一) “我就是靠比赛走出来的,很多人都是通过摄影比赛认识了我。”



    张惠宾:你说过,你“生下来就看到照相机”,这怎么讲?



    梁达明:这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是实话,因为我父亲曾经在《东北画报》、《辽宁画报》、辽宁省美术出版社做摄影工作,还做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随军记者。所以我生下来就看到父亲的相机和伊尔福胶卷。我上到九年级毕业就下乡了,后来当了几年兵,1981年从部队回来,分到国营沈阳生生照相馆上班,正式接触摄影。



    刘铁生:在进入摄影领域之前,你走了和同龄人相同的道路,下乡、当兵。这对当时的社会青年来说,是一种生活的磨炼和积淀。



    梁达明:进入照相馆之后,我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但这时候我发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我就开始学习。我用半年时间补习初中课程,用八个月时间补习高中课程,中途又学了一些文学、书法课程,这些知识在我后来的摄影生涯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1985年我考进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但当时单位不同意我去上学,让我办理停薪留职,一切福利待遇都没有,而且学费自理。我自己交了3000块钱学费在鲁美上了两年,学了素描、国画、书法、设计等专业课,还有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对我后来在画面的经营,图像形式感的把握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铁生:这一段我听了很感动,那真是对知识的渴求。



    梁达明:1987年毕业以后,我回到单位,单位一看你也没啥用,就让我站柜台卖了两年儿童食品。后来我就研究做各种各样的镜框,领导一看这个赚钱,就给我找了两个人,成立一个镜框厂。就这样我又做了两年镜框。这期间我不断充实自己,一方面经常到北京看展览,一般是头天上夜班,第二天白天到北京,晚上再坐车回去;另一方面我也拍照,在家跟父亲学冲洗照片。1990年3月我在家里用海鸥4A照相机拍了一张我女儿的照片,取名叫《我的未来》,参加“公元杯”全国儿童人像摄影大赛,获一等奖。单位一看我拍得不错,就把我调回摄影棚拍儿童像,还给我报销了500块钱学费。后来我又获了几个奖,单位慢慢允许我搞创作了。我创作的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到晚上9点。因为白天上班,不让拍,只有下了班,自己在摄影棚里拍。我自己买点胶卷,用单位设备、影棚,就这样每天一点一点拍。1992年我拍的《新娘》获首届全国婚纱人像摄影艺术交流大赛一等奖,1993年我当选首届中国人像摄影十杰。单位开始主动宣传我,剩下的2500块钱学费也全报销了,还奖励我一套房子。1993年照相馆动迁,我被派到一个小照相馆,照了两年一寸相。这期间我继续搞创作、参赛,又获了几个奖。



    丰硕:你有几张获奖的片子拍的都是你女儿,她是你的福星呀!



    梁达明:是,1990年我第一次获奖拍的就是我女儿,而且从1981~1990年,我用了十年时间奋斗终于获奖。



    丰硕:你现在对获奖有新的认识吗?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梁达明:那时我参赛、获奖的目的之一是推自己。现在我出去讲课,给大家讲获奖心得,就是要鼓励大家:第一,要通过参加影赛不断提高摄影技艺;第二,要给自己的作品寻找出路;第三,要通过投稿、参赛等方式提升信心。这是我这些年参加比赛总结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就是靠比赛走出来的,很多人都是通过摄影比赛认识了我。



    张惠宾:你后来离开了照相馆,是出于什么考虑?



    梁达明:1998年我离开照相馆,2000年花13000元买断了24年的工龄,就是要成为一个自由摄影人。这以后,我一边创作一边给影楼打工。



    张惠宾:怎么“打工”?



    梁达明:就是拿着获奖证书到影楼给他们做广告、拍样片儿、做培训指导,10天5000块钱。那时这就是我的经济来源,但也不是经常有,一年四五次吧。“我用在照相馆学到的手艺解决生活问题,大家说我是‘摄影手艺人’,有一定道理。”



    张惠宾:你曾说:“我不清高,我也吃饭。”我觉得你这话说得特别实在。虽然后来你手艺练成了,也获奖了,名声也挺大,但吃饭对你来说始终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之前有媒体在对你的访谈中多次提到“摄影手艺人”这个概念,甚至直接作为标题。你认可“摄影手艺人”的说法吗?



    梁达明:认可。因为对自由职业摄影人来说,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吃不上饭什么也干不了。xx手艺吃饭,一个是参加影赛,一个是给影楼打工。当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我才能进一步开拓事业。我必须平衡好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关系,这个很重要。尤其当我买断工龄离开单位,我就成了一个自由人,但自由摄影人要在中国生存下去是很难的。我用在照相馆学到的手艺解决生活问题,大家说我是“摄影手艺人”,有一定道理。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刘铁生:多年前,我曾说过:“中国摄影的希望,很重要的意义源于中国的自由摄影人。”为什么?吃饭是自由摄影人面临的首要问题,还有摄影器材所需的费用。正因为有生活压力,才不断拼搏。达明的独特经历,就是自由摄影人摄影事业的一个拼搏过程。参加影赛、获奖、给影楼做广告、外出讲课,以此谋生。正因为他是编外的自由摄影人,所以他必须有事业心,必须不断创作,不断获奖,最终脱颖而出。获奖是他的卖点,是他对社会的贡献。所以我说,中国的自由摄影人使中国摄影更有生命力,使中国摄影文化更加丰富。他们是一束繁荣摄影的强光。



    张惠宾:当时的环境对你形成了很多制约,你为了求得生活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一直在努力挣脱这些制约。你停薪留职,你去读书,最后辞职离开单位,通过个人奋斗坚持走自己的路。虽然这条路没有让你大富大贵,但你走得很有意义,也乐在其中。



    刘铁生:对,这是达明的生活态度,也是他摄影的态度。达明的参赛、获奖,是他对摄影事业的追求,是他的生活责任感和事业责任感使然。



    梁达明:我的人生信条就是“生活上的满足,事业上的不满足。”因为你去追求了,你努力了,肯定是有回报的。人在干,天在看,老天爷是公平的。但像我这种情况,在夹缝中生存,如果把握不好也有可能会半途而废。我庆幸我一直坚持创作,没有受到其他干扰。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搞摄影的人不在于能得到多少,在于能留下多少。”



    张惠宾:你当初是怎么开始练暗房手艺的?



    梁达明:一方面,我认为做摄影一定要掌握基础技能。摄影术发明的时候是黑白的,如果你不懂黑白影像的基本规律,那怎么做摄影?另一方面,我想摄影不能只会拍,还要会冲洗、修版、修片儿、着色等后期暗房制作。如果不全部掌握,那是不完整的。我做集锦摄影就是为了训练我的暗房能力。



    张惠宾:同是集锦摄影,你和郎静山有何不同?



    梁达明:在形式上,我们是相似的,我是学习和继承于他。但在内容上,由于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郎静山偏重于画意派,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由一两个底合成的;而我的作品一般都由七八个底合成,融入更多社会生活元素。我是通过散点透视让内容更丰富,在一张照片里能看到很多东西。



    张惠宾:当时的暗房条件好吗?



    梁达明:不好,最初照相馆的药水、设备是不让我用的。我家里过去有一台小的黑白放大机,我父亲给别人拍纪念照,然后在家里配药、冲卷,我就跟着他学,后来我就帮他冲洗照片。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用黑塑料布一蒙,12寸的显影盘往地上一放,用一个小闹钟控制时间一点一点曝光。刚开始一张都洗不出来,后来练得次数多了,能洗很多照片。有时候一洗就是一晚上。还有暗房的用光,不是一下就能调试好的,需要反反复复、多次实验才能掌握。后来单位暗房让我用了,我就用照相馆配的药水、相纸在单位洗照片。照相馆的显影药方是不外露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配。那个时候我是下了很多功夫练暗房技术的,所以后来我做影像后期制作得心应手,而且与众不同,包括我对影像最终呈现方式的理解也跟别人不同。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惠宾:1997年你手工暗房创作的《人像》获中国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术展金牌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一幅相纸中途曝光的作品吗?



    梁达明:是的。我将原片放大至16寸黑白相纸上,曝光后的相纸在D-72黑白相纸显影液中显影到1/3时,用40瓦的照明灯进行相纸中途曝光,然后将相纸放回显影液中继续显影到灰调为止,定影晾干。在晾干好的照片上用毛笔沾赤水盐药水一点一点退去眼白上的灰影调,定影晾干。再用细毛笔沾赤水盐药水退去嘴唇边上的线条影调。做好之后放进过棕色的药水里,待上色后,取出照片,水洗20分钟,晾干,修整即可。



    刘铁生:这一点在中国摄影人里你是有代表性的,就是摄影的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实施,尤其是后期制作,这非常难得。



    张惠宾:韩子善先生曾经评价你是“像上帝一样创造,像奴隶一样劳动。”我理解“像奴隶一样劳动”就包括你苦练暗房手艺,做摄影艺术的苦役。那么你怎么理解“像上帝一样创造”?



    梁达明:我想他应该是看我的作品感觉这些东西是我自己构思、独立创作出来的,而不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改一改。我现在讲课也提出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摄影人众多,模仿性思维大于创造性思维,这是很危险的。比如一幅作品获得某个摄影比赛的金奖,大家就一窝蜂模仿,都去拍类似作品。创造性思维对于搞摄影的人来说很重要,我在创作过程中尽量找自己独特的东西。我有一个观点,“技法简单,创意无限。”这也是我做集锦摄影的指导思想。其实技法也不简单,但脑袋的东西更重要。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惠宾:传统暗房为你打下了后期制作的基础,后来你转入数字暗房,是否觉得数字暗房更好?



    梁达明:我最初是拒绝拍数码的,后来为什么接受了呢?我想我还是要与时俱进,要跟得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暗房基础形成了我对作品后期制作的感悟和理念,这对我后来跨入数字暗房是非常有用的。我会把这些理念融入数字暗房,而不是仅仅依靠电脑各种预设程序的叠加混合。过去我们对影调的控制是在暗房一点点遮挡,一点点加光弄出来的。现在数字暗房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所有的工具都有,就看你能不能想到去合理运用。摄影师事先要对照片制作完成的效果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要么自己进行后期制作,要么在现场盯着别人帮你操作。你不能把照片给技术人员让他们做后期,那制作出来的照片不仅千篇一律,而且还涉及到照片署名权的问题。现在有些影赛要求照片要有拍摄署名和后期制作署名。



    张惠宾:2001年你进入数字暗房,大概也是这个时候你说自己是“国营照相馆出身,又擅长室内创作,这使很多人感觉我的照片过于传统和老套。”当时是有人这样批评你吗?



    梁达明:现在也有人这么说。我是这么想的,我们都是从传统走过来的,如何突破传统,将传统变成经典,将经典变成永恒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经常回顾和欣赏摄影大师的名作,他们的作品就是经住了时间的考验,从传统到经典,从经典变成了永恒。我现在也在往这方面努力,希望拍出经典的作品,尽管它是传统的,但能让大家百看不厌。“搞摄影的人不在于能得到多少,在于能留下多少。”这也是我的一个信条。参加影赛获奖、发表作品,这都是我能够留下的东西。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做到“人死了,但精神不死”。

丰硕:你统计过自己一共获了多少个奖吗?
梁达明:大概100多个,金奖十几个。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摄影师是通过技术手段体现审美的,所以我必须先过技术关。”



    张惠宾:2002年你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历史博物馆办展览,博物馆的老馆长说:“孩子,你的作品我看了,离上帝很近。”还称赞说:“你在欧洲也是一流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梁达明:那次展出的是我的集锦摄影作品,在外国人眼中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可能更欣赏这一点。



    刘铁生:我理解的“离上帝很近”是指你的作品更加人性化,具有人类共通的东西。你的自然景观系列更注重微观细节的表现;你在再现自然的同时融入浓厚的东方文化意味;你在思维表达和形象表达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很好地融合了东西方影像在“再现”和“表现”方面存在的间隙,在记录性和艺术性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东西方文化并不存在一个谁引领谁、谁要跟着谁走的问题,而是可以相互借鉴、补充,从而融合、交织在一起。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你完美、出色的后期暗房制作。亚当斯的区域曝光理论是对人类摄影文化的一个极大的贡献,它丰富了摄影语言的魅力。这之后国际国内也走出了一批在这方面非常有建树的摄影师。达明在这方面也非常成功,你对作品黑白灰影调的控制、运用非常好,你吃透了区域曝光理论,并进一步做出拓展。你的自然景观系列里竟然有用傻瓜和普通相机拍的,比如棒棰岛,那样一种细腻的影像质感,居然是用海鸥4A拍出来的,我非常震撼。这说明你的后期暗房制作技术已经做到了极致。到了影像数字化时代,你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传统暗房到数字暗房的发展演变,演变中既坚守原点,又创新发展。


鲜花(5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2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惠宾:摄影属于艺术范畴,但跟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工艺感是它的一个主要特征。你对摄影工艺的掌控,在当代摄影家之中是比较典型的。这种意识和技法源自何处?



    梁达明:摄影师是通过技术手段体现审美的,所以我必须研究这些技术,先过技术关。但技术不等于艺术,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刘铁生:我们所说“摄影术是由西方传进来的”,是说“摄影术”而不是“摄影表达的思想”。摄影术传过来以后,它必然为东方文化和东方传统思想所接受,所利用。中国摄影的先行者石少华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言必称希腊”,意思是不必崇洋。他说的非常对,非常中肯。中国的摄影艺术深深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梁达明走了一条非常中国化的,而且是现代化的摄影道路。难怪俄罗斯的文化学者称赞他的影像品质、工艺表达,称他的作品“在欧洲也是一流的”。



    “我的很多观点和想法都是半夜产生的,灵感一来,就赶紧记下来。”



    张惠宾:你的摄影思想、艺术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梁达明:主要来自我的摄影实践和总结的经验。没事的时候我会给自己找点事干,没有逆境的时候我会给自己设立几个障碍,看看能不能克服。我还善于总结,我每走一步,就会停下来想一想,总结一下经验,然后再往前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3 17:38 , Processed in 0.0431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