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在一家德国人的展区里,正在演示着一种双主轴多功能数控机床的加工,不锈钢圆棒料从一端进入,外形酷似保龄球的成品,便从另一端送出。刘冬青不由地拿了一件,用餐巾纸擦去切削液,仔细观察。这零件看起来简直无可挑剔,曲线自然,光亮无比,几乎看不出刀纹,像磨削过的一样。罗基林大加赞叹,连忙向展商咨询。
一位大肚子德国工程师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先生,您打算加工什么产品?”
罗基林说明了意图后,让刘冬青拿出图纸。‘大肚子’看了一下,一摇一摆地走到休息室,跟另外一位高鼻子瘦老外指指点点地商量着。过了一会儿,他们走出来,说:“最多5分钟1件,但这台机床很贵,60万马克1台。”
罗基林只好向德国人表示遗憾,道声“再见”,不舍地离开了那台近乎完美的机床。
在其它几个展区看下来的结果大同小异。至此,北京之行的主要任务已告结束。
接下来,罗基林和陈达光商量着是否去机电研究所看看。那里不但有数控机床,还有林达一直想购置的真空热处理炉。经过联系,他们前往位于海淀区的研究所。
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热情地接待了罗基林一行四人,不但领他们参观了正在生产的真空热处理炉,还带他们到加工中心生产基地参观,特别是那台有三层楼高的大型加工中心,给刘冬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罗基林提出要购买真空炉时,双方又详细讨论了技术参数和特殊要求,并就价格和交货期等问题交换了意见,气氛十分祥和。最后,罗基林让对方起草了技术协议,一式三份打印出,连同销售合同一道,放进了刘冬青的公文包。时近傍晚,研究所的一位领导非要尽地主之宜,特地在一家烤鸭馆安排了晚餐,罗基林表示“恭敬不如从命”,只好放弃晚上去亚运村玩的原计划。
等待晚餐时,刘冬青早已饥肠辘辘。24个小时,只有头天晚上列车上的方便面和中午的汉堡包。所以,面对主人丰盛的宴席,除了罗基林还要摆出老板的斯文外,其余三人个个狼吞虎咽。回到京西宾馆时,已是晚上十点。
第二天早餐后,四人各奔东西。罗基林订了上午十点去上海的机票,临行前给刘冬青留了两千元的盘缠;陈达光顺便回老家T市探亲;罗基化到母校清华大学拜访师友;刘冬青则要去完成方爱华交给的任务。
北京之行匆匆结束。刘冬青取回仪器后,便直接去火车站买了张下午回程车票,甚至连座位都没有,几乎站了一夜。不知是初到林达凡事需要谨慎,还是拎着沉甸甸的仪器的缘故,或二者亦皆有之,刘冬青连在北京云岗的姑妈都没去看望,以至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里,刘冬青一直有点后悔,觉得没必要那么较真。
老板给他留的钱,不就是让他找个理由花的吗?因为当他最后把剩下的一千八百多元钱还给老板时,罗基林竟奇怪地问他怎么一点都没花。是啊,为什么没去看看姑妈呢?为什么没有消费一点呢?这可能就是刘冬青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