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河第一漂
滦河,蒙语叫吐力根河,又称“九曲河”。沿塞罕坝北部,像一条银色的飘带蜿蜒在塞外的森林、草原之间。 站在滦河源头,实际就站在了河北、内蒙两省的分界线上。如果不在地图上查找,怎么会看出我现正身跨两省?左右比较,一样的山水相连,一样的襟草怀林,一样的风俗习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却确确实实是两个省,不知道先人是凭什么划分的省界。进一步推介到人,又怎么来区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界线何在?想来是很有意思的事。 蒙古高原的风强劲、猛烈,吹得人飘飘欲飞。起伏的丘陵,勾画着曼妙的曲线,在湛蓝色的衬托下,显得浑圆并充满活力。白、红、黄、紫的各色野花,装点了清新、淡雅的漫天绿色,沉醉人的眼,让心在这样的空间里开阔,连呼吸都变得自由、通畅。追着流云,扣问长天,高原之上,是不是天要更近?人也逾显高大。 老陈拿来一堆救生衣,非撵我们下河漂流,他说:“滦河源头漂漂流,让你一辈子不发愁。”没想到,他这么快就变成了广告商。 滦河源河道狭窄弯曲,水流平缓,只能容下一人的橡皮伐左一转、右一抹的慢慢漂动,让人平添恹恹欲睡的臃懒。索性躺下,闭上眼睛,随波逐流,放任潺潺的水声,哗哗啦啦的在脑际流过。 如此漂流,是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思想自然要有比较。我想起了在红河谷(辽宁省清原县境内,号称北方第一漂,漂程三个多小时,两岸夹山耸立,原始森林浓荫遮日,水深流湍,浪高坡陡,特别是千米激流,更是流舟飞逝,刺激无比。)斗浪勇进,那是何等的洒脱、豪迈,虽然最后弄得浑身透湿,也不失“挥斥方遒”的意气风发;我想起了在大雅河(辽宁桓仁县境内,落差小,水流较快,两岸风光秀丽。)挥浆赏景,那是何等的休闲、惬意,虽然挥浆前行不免遗漏风景,但得失又岂在这一时的动静之间;我想起了在大清沟(内蒙古通辽境内,沙漠之中,原始森林中的一条小河。)“拈花惹草”,那是何等的浪漫、放纵,“人生得意须尽欢”,莫让年华付水流;我想起了在西拉沐伦河(内蒙古克什无腾旗境内)“呼风唤雨”,那是何等的无所畏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每一次的历练都将刻下深深的印迹,人生何尝不是在这样的起伏里漂流?时也、运也、命也、势也无一不左右方向。 突然,脸上一凉,亮亮的阳光刺眼,女儿和老陈(已成忘年交)撩着水,一脸坏笑,“这么清的水你就没点啥想法?要是睡着了一漂可就就到头了。”我假装板起脸,“去、去、去,别影响我享受阳光。”他俩做个鬼脸,伐子便顺着水,拐了弯,消失在视野之外。 学着他们的样子,把手伸到水里,才真切的发现这河水原来竟清澈见底,倒映着岸上的绿柳,灌木和草丛的杂乱,而自己的影子则在这样的杂乱里如隐似现。有心的想停下伐子寻找一个清晰的自我,水却不给你这样的机会,依然没有停顿的推着你一直向前,不得不慨叹顺流而下的无奈。 几尾小鱼悠闲的出现,银色的鳞片闪着亮光,一开一合的两鳃透着粉红,自然的走走停停,仿佛迎合着我此刻的心情,似乎告诉我什么样的环境就要练就什么样本事,什么样的氛围要有什么样的心性。遂宽然一笑,“谁说水至清会无鱼呢?” 漂流的航程不远,把握当在自心。
龙泉古刹
下了高原,便径直进入赤峰市辖区,眼之所触的景色已然完全不同,干坼的黄色替换了滋润的绿色,棱角冷峻取代了线条的柔和,呈现强烈的干旱地区特性。不过这景色却让我倍感亲切,熟悉的光山秃岭,熟悉的山村院落,熟悉的干河套,熟悉的歪脖子小老树……恍然回到家乡。 一路狂奔,直向龙泉寺,只为一个不曾相约的约会。 既然约会怎么还不曾相约?出发到坝上的第一天,老陈就告诉我们,赤峰的龙泉寺非常神奇,那山、那佛、那景致“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奇妙。”尤其那导游(此景区的唯一一个导游)更奇妙,满中国也绝找不出第二个,所有到龙泉寺的人主要为了看他。不过他也不天天都在,能不能遇上得看缘分。 车到山脚下,举目四望,果然别有洞天,与山外的顽石裸露、苍凉蛮荒相比,山里浓荫匝地,安静祥和,让人无法想象同一座山竟会有如此的天壤之别。 拾阶而上,辨认着北方山上多见的柞树、椿树、桦树等落叶灌、乔木,想象着再过一些时节,那漫山交相呼应的红色、黄色、紫色。窄窄的小石板路顺着山势弯弯曲曲、忽隐忽现的掩映在硕密的树叶间无尽的向上延伸。 攀过三百台阶,就在两腿快要难以支撑的时候,前面“豁”的一片开朗,迎面一座寺院悬在半山腰。檐角飞翘的山门,平添一种莫测的神秘。山门两侧,明黄的墙壁,四个朱红大字:龙泉古刹 进山门,一位老者侍立门侧。老陈快步跨上台阶,兴奋的打招呼:“老爷子,我们今天就冲你来的!”看得出他们很熟。老人笑盈盈的连说:“好,好!谢谢,谢谢!” 难道这就是……我留心观察,老人七十多岁年纪,瘦削得像一棵久经风霜的老树,脸稍长,肿眼泡,头发和胡子均花白,一件并不十分合体的老式灰色夹克,松松地罩在身上,显得整个人都空空荡荡。 老陈回过头,“咱们算来着了,他今天还真在,真是缘分那!”他的话证实了我的猜测。同时,心里又生出一种疑惑,“他?导游?”这些年旅游所遇导游几乎是清一色的小姑娘,连小伙儿都很少见,而且印象里这差事就应该是年轻人的,如这般年岁的老导游还真头回碰见。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龙泉宝刹。”老者的声音低沉、和缓中略带浓重乡音。我再一次的在心里和其它的导游进行了比较。“……我们这座古刹始建于元初,距离现在已将近一千年……”他的语速很慢,一句一顿说得相当仔细。 进天王殿,他手抚弥勒佛的膝盖,“……你们都是走南闯北的人,相信一定知道弥勒佛是未来佛,弥勒是梵文的音译,他出生于印度波罗奈国,原名阿逸多,和佛祖是同时代人……其实他成佛后的形象和其它菩萨并无两样。现在我们在寺院里见到绝大多数是笑口弥勒,是按照五代时期契此和尚的样儿塑造的。《宋高僧传》有记载,说这个和尚经常手拄锡杖,杖上挂一布袋,行走于市井乡村,化缘布施。由于身材矮胖,大腹便便,所以又被称为布袋和尚。公元916年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庑下的一块磐石上,留下一谒: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所以后人认为他就是弥勒转世,更因为他所做无数功德、善事,人们便把弥勒佛塑成他的模样,享受供奉。放在天王殿,是为了让人们一进佛门,就有一种放松心情,满心欢喜感觉,好乘兴而来,满意而去,所谓的以法化界,普渡众生。”他的话抑扬顿挫拿捏得很好,让人边听故事一样,又能记下很多东西,同时还留下大段空间任你想象。我没想到。 “各位,再来读读佛前这付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相信要是真能读懂,那对将来在看人看事时会大有帮助。还有,你们谁还知道其它的对联?”见我们都摇着头,他一笑,脸上挤出更多的皱纹,似乎还皱出两个酒坑。 我告诉你们吧,“人们为啥更喜欢弥勒佛?就是想学会他那种淡看红尘,耐得岁月寂寞,忍住一切烦恼,宽心大度,一笑了之的生活态度,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心态。没有这样的把握,活着可能多的是负担,少的是轻松,别觉得人生很长,其实很短,转眼之间你们就到我这把年纪。要有个好心态,生活就总有希望,看了弥勒佛,人生多乐趣。我再告诉你们几个有关弥勒佛几付对联。四川灵岩寺有这样一付: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已何所不容。乐山凌云寺的是: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还有福建白云峰涌泉寺的更有意思: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一口气他居然说出十几付,我又没想到。 讲完弥勒,接着是四大天王,“……这四位又称护世四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根据他们使用的法器老百姓又俗称‘风调雨顺’。持国天王在前,相当于主持,和现在的董事长、总经理,部长、局长差不多。主要管守本分、尽责任,施行教化,通俗的说就是努力把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搞好,时髦点叫建设和谐社会,你们看佛教也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讲究与时俱进的。这位增长天王主要告诉人们不要举步不前,要天天进步,不管是德行还是学问,都要紧跟时代步伐。沾沾自喜不行,固步自封更不行,打个比方是你已经活在当下了,可你的思维却停留在上个世纪,那怎么能行?凡事不进则退,不思则惘。剩下两位广目天王、多闻天王我不用多说,意思一个多看,一个多听,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知自己所不知,闻自己所未闻,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要有强烈的进取心,你想不进步都难……”稍一停顿,女儿忽然发现问题,“那天王脚下的小人是干啥的?”老者微微一笑,“孩子,那不是小人,它们分别代表人的贪、嗔、痴、谩,杀、盗、淫、妄八种罪恶的欲望,踩在天王脚下就是告诫人们要好自为之,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要妄动这样罪恶的欲念。离地三尺有神灵,你所做的一切都逃不出人们的眼睛。” 趁大家聚精会神之际,朋友妻跪在弥勒佛前,叩头行礼,朋友则顺手把钱放进了功德箱。老者摇摇头,“我不赞成你们的做法,可能佛也不会赞成。”我有些惊异,“那是为什么呢?” 老者说:“佛教不是迷信,它是以一种教义来教化人进行修行,教给人们济世、向善和做人的道理。佛不会在意你给不给钱,因为他花不着。恰恰你们这样只能成全了某些借佛发财的人,养成了他们以胡说八道的手段来骗钱的坏习惯,严重点说就是助纣为虐。有时,你觉得许了愿花了钱,佛就会知道嘛?真要那样人们啥也不用做,天天拜佛好不好。那只不过是你自己的一点精神寄托和心里安慰,与佛何干?佛的本意是大彻大悟,如果你把一切都寄望在佛的身上,那就叫迷信了,这是有本质区别的。远的不说。有此人非要把自己当佛当大师,结果呢,给自己整“笼子”(监狱)里去了。他连自己都普渡不了,哪来的众生?不过借佛说事,为了自己的那点利益,让多少人上了当,变成典型的魔。所以佛需悟道,迷信成魔。”关于佛教与迷信之间,我始终有个的模糊的心结,今日一经点拨,困惑立解,让我更没想到。 出了天王殿,站在中院。停在一块卧石前,“前面我没讲整个寺院的结构,目的是让你们站在这里亲自看看整个寺院的全貌。”我们都抬起头,果然,前中后三个跨院尽收眼底。“别看我们这庙小,却有着在全国也不多见的镇院七宝,要不怎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我再次前后打量,“七宝?都在哪?” 老者悠悠道来:“看过天王殿前的那四棵又高又直的大树了吧,那是本寺第三宝,号称四大天王。别小看了,那可是活化石银杉,而且是康熙老佛爷热河秋狝,特地看望下嫁蒙古王爷的端静和硕公主时,到龙泉寺赏景亲自种下的,北方极为罕见;还有眼前这块横卧的石头,它更不一般,你们看像不像头狮子,这是本院第二宝,你看它摇头摆尾的和后面的狮子山遥相呼应。据说最早建造这座寺院,平整院落时发现了这块石头,起初觉得它在院子中间影响寺院的整体效果,便设法清除,但随着石头越挖越大一筹莫展之际,风水先生却发现这绝不是一块普通顽石,而是一头惟妙惟肖的半卧雄狮,狮子可是佛家圣物,于是通报住持,认定这是佛祖赐予宝刹的风水,不能破坏。大家看这头狮子不仅刚好卧在狮子山的怀中,而且还正卧在寺院的十字中轴点上,形成狮抱狮卧,狮踞禅林的独特景观;这第四宝就是这狮子旁边的两棵千年古柏,别看皮飞树绽,却郁郁葱葱;这第五宝是眼前台阶上的两棵云杉,那是乾隆皇帝来寺里降香,特地从克什克腾旗移栽种下,当时他本想效仿康熙也栽上四棵,但实在无处可栽,只能在大雄宝殿前栽上两棵,取名护法金刚;这第六宝是元代的修寺碑,经考证是元世祖的手笔,国内非常少见;第七宝是大雄宝殿门前的彩色砖雕影壁,且影壁里面是香炉,能起到防火的作用,这种影壁本寺独绝;当然第一宝就是龙泉了,先有泉后有寺,寺因泉而得名。你们知道咱这地区雨疏水稀,十年九旱,要说水比油贵可能有点玄乎(夸张),不过龙泉水不管遇多大的旱灾都没干过。水质甘甜清洌,绝对是天赐的神泉圣水,你们尝尝就可以验证我说的真假……” 望着他们边喝边赞叹的神情,我的心底也如甘泉喷涌,老者那慢条斯理的话似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尘封的铁锁,又似一缕佛光,穿透阴霾,于灰暗间照亮心灵的窗户。 真的不一般,老陈没说错,那些导游怎能和他老人家相比。他讲的每一段都充满着思考,饱含着认识,应该是用人生经历总结和诠释的理解,以及针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认知灼见。仿佛他的那一脸褶皱都堆满智慧,那慢吞吞的话语恰似一种有意的提醒,谁听了都会不自觉的印证着人生的所得。由此我还想到导游这种职业意义,似乎不应仅仅停留在讲故事的层面就事论事,而更应具有深入浅出、宣布教化的实际内涵? 出山门,下长阶,我感到浑身的轻松,脚步不自觉的轻快。再回望那不为许多人所知禅林净士,已经完全湮没在莽莽苍苍的绿色之间。 胸臆间隐隐觉得,龙泉寺不只七宝,应该有八宝才对。 后记
五天时间,行程两千多公里,跨辽、冀、蒙三省,观景点十余处,过于眼,收于心,感于情,收获颇丰,遂以游记记之。
事后知龙泉寺的老者,退休前乃一中学教师,退休后,为发挥余热,自愿做起导游,为游人解疑答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