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用述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采,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

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像《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洋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

所以刘向谈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标准来检验;匡衡上书劝学,一定要以经书为根据。《周易系辞》说:“辨明事物并给以恰当的说明,有了明确的辞句就可以充分表达了。”《尚书毕命》说:“文辞应该抓住要点,不应该一味追求奇异。”由此可见,必须有恰当的说明才能表达出文章的论点,必须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倘能这样安排文辞,就能避免单纯追求奇异的毛病;这样建立起来的论点,也就能得到辞句明确的益处了。那么即使内容精深曲折,但不会影响到它说明的恰当;虽然文辞微妙宛转,但不会妨害它能抓住要点。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颜阖说:“孔子好比在已有自然文采的羽毛上再加装饰似的,只追求华丽的辞藻。”虽然颜阖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圣人的文章是既雅正又华丽,本来就是兼有动人的文采和充实的内容的。自然之道本来是不易弄懂的,尚且有人去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根据圣人的著作来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接近于成功了。

总之,只有圣人能懂得精妙的道理,因为他们具有特出的聪明才智。他们把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以自己灵秀的气质构成文采。他们的见解有如日月之明,他们的辞藻就像高山大海那样丰富。古代圣人虽成过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9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用述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采,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

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像《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洋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

所以刘向谈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标准来检验;匡衡上书劝学,一定要以经书为根据。《周易系辞》说:“辨明事物并给以恰当的说明,有了明确的辞句就可以充分表达了。”《尚书毕命》说:“文辞应该抓住要点,不应该一味追求奇异。”由此可见,必须有恰当的说明才能表达出文章的论点,必须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倘能这样安排文辞,就能避免单纯追求奇异的毛病;这样建立起来的论点,也就能得到辞句明确的益处了。那么即使内容精深曲折,但不会影响到它说明的恰当;虽然文辞微妙宛转,但不会妨害它能抓住要点。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颜阖说:“孔子好比在已有自然文采的羽毛上再加装饰似的,只追求华丽的辞藻。”虽然颜阖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圣人的文章是既雅正又华丽,本来就是兼有动人的文采和充实的内容的。自然之道本来是不易弄懂的,尚且有人去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根据圣人的著作来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接近于成功了。

总之,只有圣人能懂得精妙的道理,因为他们具有特出的聪明才智。他们把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以自己灵秀的气质构成文采。他们的见解有如日月之明,他们的辞藻就像高山大海那样丰富。古代圣人虽成过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鲜花(644) 鸡蛋(2)
发表于 2012-12-29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
人可真是看得起自己,刘同志把人类推上了极限高度。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没人类,没有我们自己,世界就与我们毫无关系。一个人死了,世界就消失了,那么世界的存在对每个人来说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鲜花(644) 鸡蛋(2)
发表于 2012-12-29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

这要求还真不高。谁都可能独立创造,谁都可以是圣。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很有道理的,没有人世界存在与否都没有意义。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得体会

《征圣》是《文心雕龙》的第二篇。“征圣”就是以儒家圣人从事著作的态度为证验,说明儒家圣人的著作值得学习。

刘勰是很推崇儒家的,这是刘勰的一种观点,并不是绝对真理。我本人并不完全赞同,儒学的确有许多经典,但是也存在不足。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圣人著作可征验的内容。刘勰举出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教化,二是事迹功业,三是个人修养。根据圣人重文的这三个方面,他认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是写作的金科玉律。刘勰对儒家圣人著作的这种总结,一是强调文学为封建政教服务的必要,一是为反对六朝空骋其华的形式主义文风制造理论根据。刘勰强调的是文学为封建政教服务,在这一点上有他的道理。说直白些,就是文学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为政教服务的,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纯文学。

第二部分论圣人著作可征验的写作特点。刘勰认为,由于圣人能掌握自然之道,所以,对文章的繁、略、隐、显,能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作适当处理。因此,他说这方面“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我们今天学习写作,同样离不开前人的范文。举个例子,有句话叫“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现在有不少人喜欢自以为是,连什么是诗都没有搞明白,就在那里写起诗来。我们只有认真去多读、多学习前人的作品,才可能创作出自己的好作品。

第三部分由“征圣”过渡到“宗经”,强调在华实并重上“征圣立言”。刘勰认为“衔华佩实”是圣人著作的突出优点,这也是他论文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今天我们的写作也少不了强调“衔华佩实”,华而不实不是我们提倡的文风。

 

鲜花(644) 鸡蛋(2)
发表于 2013-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勰是很推崇儒家的,这是刘勰的一种观点,并不是绝对真理。我本人并不完全赞同,儒学的确有许多经典,但是也存在不足。

任何的大家一定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任何的理论都不会是绝对真理。儒家在规范人的行为方面起了很多积极的作用,但对人性的束缚太大。 世界上没完美的东西。
鲜花(644) 鸡蛋(2)
发表于 2013-1-1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勰强调的是文学为封建政教服务,在这一点上有他的道理。说直白些,就是文学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为政教服务的,什么时候都不会有纯文学。
怎么听起来像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飘泊 发表于 2013-1-1 23:29
怎么听起来像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哈哈因为我还是比较同意老毛这个观点。
鲜花(644) 鸡蛋(2)
发表于 2013-1-3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3-1-2 09:53
哈哈因为我还是比较同意老毛这个观点。

铁鹰同志看来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文以载道这个观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0 04:46 , Processed in 0.0402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