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另外还有像我们车间主任那样,“老北起“来的中层干部。他姓庞,比王书记还要大几岁,老劳模出身的老党员干部,和厂部来自北起的领导关系也很深。他就非常讨厌工厂不想着生产,整天折腾搞运动。对王书记经常要占用工作时间组织全车间职工学习非常反感。
还有我们的车间刘副主任,也是“北起“来的,技术好,而且年轻,大约才40出头。他是李厂长提拔的年轻干部,自然也是不会赞同利用运动,企图打倒现在厂里的主要领导的。
他们这样的,或者就是当时的“右派”了。
车间其他的普通工人和班组长们,常常会变成他们争取的对象,是他们扩大自己实力和影响的筹码,尤其是其中一些有能力和能量的人。
比如,我们全厂一共有80多名所谓“部属子弟”。当然,其中多数只是一机部系统下面一些其他企业,或者普通干部的子女,真正和部里有关系的很少,只有我和我的未婚妻。从文化程度看,大部分,包括我和未婚妻,都是初中生,只有4个人是高中生。这4个人,有三个在我们车间,只有一个在生产科。其余的80多人也大部分都在我们车间。我们这些人就成为他们争夺的筹码了。因为,无论我们是高中生,还是初中生,我们毕竟来自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我们的眼界,以及我们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我们自身表现出来的能力,的确是超过了其他在本地招收的工人。
不过,我们中间的大多数对运动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应该算是“中间派”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