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散文] 回忆母亲 [复制链接] (125/9281)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3-1-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舍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鲜花(233) 鸡蛋(4)
发表于 2013-1-8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好高兴看到沉香姐姐的身影,也在这里,祝姐姐新年快乐~!
鲜花(10) 鸡蛋(0)
发表于 2013-1-8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紫墨长绮 发表于 2013-1-8 13:38
期待下文,江南和母亲长的蛮像的嘛。呵呵。

刚刚看到紫墨的身影,呵呵,因为看到你的名字在这里,却是不大常见你呢。问好紫墨,新年快乐~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莅临铁鹰的帖子,就不一一回复了。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2

东大街,南浔镇上颇繁华的去处。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旁皆是商铺,只是那些商铺的规格大小参差不一。那些百年老店,不仅金字招牌响亮,就是门面,也多宽敞有气派。小店就不同了,门面窄小,左不过随便起个名字,利用沿街的便宜,做个小本生意,或者靠一门手艺混口饭吃。

东大街上便有这样一家裁缝铺,姓马。两口子靠着手艺,还有祖上留下的这间带阁楼的沿街房混口饭吃。发不了财,可也饿不死了。

只是一件憾事,两夫妻算算也是人近中年,快四十了,就是落不下个孩子。马家媳妇连着怀过两个,都殁了。

于是便落下个病,常常怀里抱着个枕头,坐在门槛上发呆。马裁缝请过不少大夫,就是瞧不好。直到请了镇上天主教堂的神父。

神父是个法兰西人,叫约瑟芬,在这里传教也有些年头了。约瑟芬不仅传教,还行医,又在西栅办了一家育婴堂。是个对南浔镇有大贡献的外国人。

约瑟芬一眼就发现马裁缝媳妇得了轻微的精神病,靠吃药只怕是治不好了。询问下来,找到了病根。约瑟芬告诉马裁缝,他老婆得了精神病,虽然不重,可有随时恶化的可能。约瑟芬说,这是一种心病,医好也需用心。报个孩子回来,这病估计会痊愈。

那时候,去育婴堂抱回孩子,男婴要付钱,女婴却不须。

约瑟芬还告诉马裁缝,两天前,育婴堂刚刚收了一个弃婴,看上去也就刚刚满月,是个女婴。

 

马裁缝再三权衡,最后决心采纳神父约瑟芬的建议。

三天后,马裁缝媳妇的怀里,再也不是枕头了。常常看见倒是抱着个孩子出出进进。

 

马裁缝家抱回的这个孩子,就是我的母亲。马裁缝给孩子起名莲珍。

考虑行文便利,以后不再解释,用第三人称行文。另需说明,主人公的名字叫阿莲,而不用马莲珍。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3-1-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3-1-9 00:50
【2】
东大街,南浔镇上颇繁华的去处。青石板铺成的道路两旁皆是商铺,只是那些商铺的规格大小参差不一。那 ...

前一段文字中,已隐约猜到了,令堂便是这个孩子。
是的,取一个字的简称比较好,否则感觉有点不敬呢。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3

自从抱回了闺女阿莲,马裁缝媳妇的病很快见好了。马裁缝也少了心理负担,心思全放在了裁缝铺。马家夫妇的裁缝手艺本就不错,马家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在马家的头几年阿莲倍受养父母疼爱。

童年的阿莲是幸运的。毕竟马家将她抱回来的时候,应该不足百天。只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长……

在阿莲5岁那年,妈妈生下一个妹妹。到阿莲满7岁,竟又添了个弟弟。

连续的添丁加口,不仅给养父母增加了巨大经济上的负担和压力;亲生儿女的诞生,很自然夺去了他们对阿莲的宠爱。阿莲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她不得不去照顾弟妹,担负起许多与年龄完全不符的责任和家务。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马家裁缝铺后门的小码头上,都会看见一个弱小的身影,在为弟妹洗衣服,亦或洗菜淘米。

 

就这样过了几年,更加可怕的厄运降临了。

阿莲12岁那年,养父意外去世了。

那也是个寒冷的冬天,江南罕见地飘起大雪。养父去个朋友家吃过晚饭,竟在回家的路上失足跌到河里……

马家塌了天……

养母没有能力带着三个孩子,再支撑起这个裁缝铺子,只有卖掉了这唯一的财产,然后在镇上的西栅租下廉价的房屋,靠给人家洗衣服养活两个小孩子。阿莲,是需要自己养活自己了。养母把她送到了镇外一盘缫丝厂做了童工。

那是1934年。

那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的中央苏区北上长征,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1927年南昌起义后,随之又是秋收起义后朱毛红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诞生成立红四军,同年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转战赣南,与红五军配合扩大根据地,正式建立地方政权。苏区定都瑞金,初步实现武装割据。

193012月起至193410月,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围剿。

前四次都被红军粉碎了。

19337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开始第五次围剿。红军反围剿失败,艰苦奋战一年有余,被迫于193410月离开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开始。

 

注:母亲是位革命者,中国革命历程就是母亲一生的大背景。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4

南浔镇,一个江南著名古镇,也是一个出名的富镇。母亲是南浔人,父亲也是南浔人。所以,对祖籍南浔必须做个说明。

 

南浔镇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重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南宋时起,南浔镇就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1851年的伦敦世博会上,原产地南浔的湖丝作为代表中国参展的唯一产品一举摘得金银奖牌各一枚。

1915年,南浔的辑里丝曾与贵州的茅台酒同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至近代,镇上出现了一大批靠经营蚕丝发迹的丝商巨富,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南浔镇因此成为“耕桑之富,甲于浙右”的江浙雄镇。

南浔镇历来名人辈出,从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宋、明、清三代,南浔籍进士41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南浔籍专家、学者有80余人。

  南宋初年,这片土地有个村落,称作浔溪村,后改称南林,古籍上记载“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朴,行商坐贾之所萃。”至明万历中,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日益发展。

南浔七里(辑里)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曾多次改进缫丝方法,明万历(15731620)间对育蚕、植桑、缫丝等又进行技术革新,如培育了名闻中外的莲心种,制成了三绪丝车等。因而七里湖丝声名鹊起,杭、嘉、湖、苏所产生丝均冠以七里之名。

清乾、嘉年间,七里丝行销范围除江南外,经明州(今宁波)、广州大量外销日本及欧美。史家称:进入明代,“蚕桑之利,其盛于湖”。“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当时,镇境“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可见蚕桑种植经济的盛貌,而七里丝之畅销,又与蚕桑业、手工缫丝业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镇村经济的繁荣,“江浙之雄镇”为民间之共识,史家之定论。

到近代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失败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湖丝贸易以南浔为重要集散中心,在全国生丝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光初及同治末年,南浔人先后摇成丝经,这二次革新,改变了出口“有丝无经”状态,以致对外贸易激增,并促进了缫丝业的大发展。全镇至少有十分之六以上的农民以纺经为业,丝经行最盛时达56家之多。

清末民初,丝栈达42家,上海的91家丝经行中,70%为南浔人所开设。从出口贸易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上海口岸蚕丝出口总数为21176包,其中南浔出口数为13426包,占出口总数的63396%。“同治九年(1870)中国蚕丝出口达到五万担。到光绪十八年(1892)出口超过了十万担。在短短二十年,蚕丝出口量又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还是湖州辑里丝。”(《近代浙江丝绸业民族资本的发生与发展》求良儒)。

在此期间,也使“辑里湖丝”闻名遐迩,1851年,在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产自南浔的“辑里湖丝”荣获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辑里湖丝”再获大奖。

七里丝以质优量多,而畅销海内外,南浔经济由此空前繁荣,它以江南蚕丝名镇载誉国际。到清同光年间,南浔因经营蚕丝贸易而成为富豪者达数百十家,他们所积累的财富少则数十万两白银,多则达千余万两白银之巨,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他们除致力发展蚕丝外贸外,还投资盐业、铁路、房地产、典当业、银钱业和现代企业,其范围包括江、浙、皖等地,特别是他们雄厚的商业资本在近代上海商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上海称之为“南浔帮”的商人,其中多数是“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家族中的成员。

他们发家致富后,在故里建宏大宅第,置田地房产,筑庭园书斋,以及捐资筑路造桥,兴办教育等社会公益。这些民族资本家,是伴随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他们不仅为本地,乃至中国初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一历史阶段,整个中国社会处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资本主义从萌芽到发展的时期。南浔蚕桑、手工制丝业发达,外贸兴旺,百业昌盛,市场繁荣,从性质上说,已是名噪江南的典型商业性市镇,它以生丝销售为主兼有蚕茧原料加工手工业的丝市专业为特色。清末,史家称“整个湖州城,不及南浔半个镇”,将因商业发展而新兴的南浔与传统古老的行政中心的湖州,作了鲜明对比,也概括地表明南浔镇在湖州府的经济地位。

民国中期七里丝面临资本主义国家机械丝的严重挑战,虽然从民国元年至23年(19121934)这二十三年中,七里丝出口平均数占上海出口生丝总数仍然高达38%,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八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和医治战争创伤,七里丝每年出口数量不减,但好景不长,民国18年开始,出口数直线滑落,23年出口数惨跌到300包。抗日战争期间,蚕丝生产又备受摧残,直至解放前,呈一蹶不振的衰落局面。作为南浔经济命脉的丝生产的萎缩,造成市场萧条,农村破产,缺粮严重,民生凋敝状态。

 

说明一下:七里又称辑里、辑村,就是祖籍所在。距南浔镇仅七里。故又称七里。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3-1-10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3-1-10 09:42
【3】
自从抱回了闺女阿莲,马裁缝媳妇的病很快见好了。马裁缝也少了心理负担,心思全放在了裁缝铺。马家夫 ...

女主人一生坎坷,才12岁就便开始做工,真不容易。
感谢铁鹰兄的更新,继续期待。
辛苦了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影 发表于 2013-1-10 20:38
女主人一生坎坷,才12岁就便开始做工,真不容易。
感谢铁鹰兄的更新,继续期待。
辛苦了

红影好,今天一天我都在忙乎ps哈哈,总算整出一个玩意儿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8 05:55 , Processed in 0.04557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