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散文] 回忆母亲 [复制链接] (125/9285)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3-1-1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3-1-17 19:36
今天会抽空写下去。

你每天写那么多文字,很辛苦呢。真是高产作家。
别太累着自己啊。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影 发表于 2013-1-17 19:40
你每天写那么多文字,很辛苦呢。真是高产作家。
别太累着自己啊。

今天要晚一点更新了。
鲜花(28) 鸡蛋(0)
发表于 2013-1-17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南铁鹰 发表于 2013-1-17 14:40
这个几天一直玩图片,都没有空写呢。

老师的图片越来越美的说了呢。雪飘也是喜欢玩的,就是走不出去玩哦。555.有空写哦,期待。。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8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8

前面已经强调了,母亲是革命军人,又是在那个年代参加革命,写她的传记文学,不得不描述当时的背景。1937年是母亲随着父亲步行数千里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一年,1937年,又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日本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20世纪初期,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取代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扩大殖民势力,屯驻关东军,设立殖民机构“南满铁路公司”,把东北作为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扩大对华攻击,出兵山东,胁迫袁世凯接受日本鲸吞中国的“二十一条”。第一次大战后,日本通过加紧掠夺中国、朝鲜和其他亚洲国家,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在1927年的“东方会议”上对中国问题进行了精心策划。19319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发动袭击,才3个多月就占领东北全境。翌年日军进攻上海(一·二八事变),并攻占大片华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在华北搞“自治运动”,希望能长期占领这些地区。1936年日本制定的总体战略计划——“国策基准”出笼后,日本举行了一次“将官演习”,向参加演习的将官交代了全面发动对华战争的战争部署。

此后,日本增兵中国东北,抽调精锐部队关东军进驻平津一带,频繁举行军事演习。193773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向日本办事处提议立即给中国以打击,随即于77日发动了七七事变。

193777下午,日本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由大队长清水节郎率领,荷枪实弹开往紧靠卢沟桥中国守军驻地的回龙庙到大瓦窑之间的地区。晚730分,日军开始演习。2240分,日军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方立即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拒绝。日军一面部署战斗,一面因“枪声”和士兵“失踪”,与中国方面交涉。24时左右,冀察当局接到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的电话。松井称:日军昨在卢沟桥郊外演习,突闻枪声,当即收队点名,发现缺少一兵,疑放枪者系中国驻卢沟桥的队伍,并认为该放枪之兵已经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为由,予以拒绝。不久,松井又打电话给冀察当局称,若中方不允许,日军将以武力强行进城搜查。同时,冀察当局接到卢沟桥中国守军的报告,说日军已对宛平城形成了包围进攻态势。冀察当局为了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双方同意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此时,日方声称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隐而不报。785时左右,日军发动炮击,守卫卢沟桥和宛平城的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的指挥下进行顽强抵抗。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约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冲,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史料记载,自金代开始,中原腹地进京,皆要在卢沟桥停留,为京师进出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侵华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北京就是一座死城,华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于1640年,是捍卫北京城的军事要塞。于是,日军攻击驻军地,中国队伍在卢沟桥进行抵抗,开启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79,中日双方交战部队曾达成口头停火协议。但同时,日本从中国东北和朝鲜抽调2万多队伍和百余架飞机投入华北地区。717,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了《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日本办事处决定动员40万兵力,希望用武力灭亡中国。

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队伍配置如下:

 国民革命军第29军 军长——宋哲元、副军长——佟麟阁

37师 师长——冯治安,驻守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38师 师长——张自忠,驻守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132师 师长——赵登禹,驻守河北省大名、河间

143师 师长——刘汝明,驻守张家口、张北,怀来

9骑兵师 师长——郑大章,驻守通县,南苑

日本队伍配置如下:

中国驻屯军 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香月清司中将(接任)

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 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

步兵第一联队 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队 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队 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3-1-18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日本侵华的历史让人气愤,什么时候我们也弄一次侵日战争才好,也在他们日本打个8年。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9

继“77事变”后一个多月,1937813日,上海事件发生,史称“八一三事变”。

 

193789,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斋藤要藏,驾军用汽车强行冲击虹桥中国军用机场,被机场卫兵击毙。

事件发生后,中国上海当局当即与日方交涉,要求以外交方式解决。但日军无理要求中国队伍撤离上海、拆除军事设施,同时,向上海增派队伍。

813, 日军便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在上海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开始了历时3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一三事变以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在西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九月,国民党公布了xx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七七事变爆发后,特别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国民办事处为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在实行武装抵抗的同时,不断呼吁世界各国制止日本的侵略行径,试图通过处交途径寻求和平结束战争。

19377月至19381月,国民办事处先后试图求助英美等国出面调停,但由于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也由于英美等国远东政策的软弱无能,国民办事处的这一努力遭到了失败。从9月起,国民办事处又将其外交努力的重点转移到了争取国联和《九国公约》会议制裁日本的侵略,中国代表团在国联揭露了日本的战争罪行,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但在英国的操纵下,国联大会通过的决议没有任何具体援华的措施,也完全不提制裁日本。同时,《九国公约》会议也最终成为英美对日推行绥靖政策的一次会议,它们对日本采取姑息政策,互相推诿,不同意建立共同阵线来制止日本的侵华,这使国民办事处求助于国际组织的希望彻底破灭了。最后,从193710月起,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和驻日大使狄克逊在中日两国办事处之间为“实现和平”进行了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然而当1938116日日本办事处发表“不以国民办事处为对手”的声明之后,南京办事处宣布中日断交,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德国调停也以毫无结果而告终了。至此,抗战初期中国办事处的外交战便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号。

鲜花(26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交战的不利丝毫没有影响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在他们看来,办事处的决策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立场和感情。当“八一三”的自卫枪声传到德国时,《人道报》说:“许多年来我们英勇的中国同志所不倦地呼吁民族精神,统一精神,在这迷途的侵略者之前,突然像一道现代的新万里长城似的耸立了起来。”《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在英国,牛津、剑桥等18所大学的90名教授联合致电中国教育部长王世杰,对“日本队伍轰炸上海、摧毁学校,吾等闻讯为之发指:吾将敦促本国办事处,协力制止日军侵华行动”。英国工会也发表声明,对中国抗战深表同情。10 月15 日,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蓝博士主持召开”反对日本在华暴行”的万人市民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前国联调查团主席李顿爵士等英国著名人士,英国前任首相劳合·乔治也送来书面发言表示支持。会议开始前日本东京教会曾来电要求大主教不要举办此会,但遭到严辞拒绝。大主教在大会上说道:“这个会的目的,在于反对杀戮和残害非战斗人员,这是今天中国惨痛战争中的一个特点,也使文明世界为之震惊。我们不能沉默,沉默就是容忍日军的暴行!”
美国民众也对上海人民深表同情。美国传教士琼斯博士在给日本国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我认为贵国民众在贵国领袖领导下已误入歧途。中国拒绝贵国侵犯它的主权,各国赞赏中国的立场。爱好和平的人们对侵略行径的仇恨如火山爆发,这种愤慨情绪将旷日持久,而使贵国蒙害匪浅。”
罗曼·罗兰
左翼作家罗曼·罗兰联合发表宣言,吁请各国人民自动组织抵制日货运动,勿与日本合作,“直至日本队伍完全退出中国,并放弃侵略政策为止”。此外,德国驻沪总领事和在沪德国商会、印度国民大会、朝鲜民族革命党等国也纷纷声明表示支持中国的淞沪抗战。
苏联办事处和人民对淞沪抗战也给予了热诚的支持,这主要表现在1937年8月21日中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表明中苏两国在反对日本侵略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对于日军的嚣张气焰不失为一沉重打击。另外,苏联还派出空军直接参加中国的抗战,并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随着抗战的继续,这种友谊的意义就显得更意味深长了。
在沪国际友人
在沪的国际友人更是直接参与了援助淞沪战争的进程。《大美晚报》主持人高尔德(Randall Gould)便利用其报纸积极支持中国人民的抗争,《密勒氏评论报》的主持人鲍威尔(J.B.Powell)更是以他的良心向世人揭露日军的侵略行径,以致招致日军的极度仇视。有一次,日方派人用报纸包着一枚炸弹向鲍威尔掷来,幸亏炸弹没有爆炸。上海沦陷后,日军冲进租界将鲍威尔逮捕入狱百般折磨,最终使其终身残疾。当采访完淞沪抗战的中期和后期后,早以《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一举成名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便在他的新著《为亚洲而战》中写道:“现在,中国的事业也就是我的事业了。我并把这份感情,同反对世界上的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决心联系在一起了。”
鲜花(665) 鸡蛋(3)
发表于 2013-1-20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烟火如在眼前。
鲜花(7) 鸡蛋(0)
发表于 2013-1-2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写母亲的文字,着眼很宏大,连时代背景一起交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8 20:51 , Processed in 0.04333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