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課樊山、子琴閱卷,“開、惡”四唱。樊山取節庵元云:“衡嶽雲開神可感;播州地惡母難來。”子琴眼、花云:“畢竟雲開因吏部;莫將風惡怨章惇”、“吹花風惡和鶯折;擁樹雲開待鶴歸。”取節庵第四、五云:“十丈花開香更遠;萬竿竹惡斬毋遲。”(第五卷子琴取元。)子琴第六、七云:“秦府初開能得士;謝公作惡為懷人”、“門材鎮惡追王猛;畫品龔開敵仲圭。”伯浩第八云:“賄受郭開蒙趙主;夢通張惡輔姚家。”伯嚴第九、十云:“文體柳開排五季;軍鋒鎮惡殉三秦”、“海市神開調玉局;禽言姑惡續堯臣。”伯浩第十一云:“鞏弟子開傳絕學;猛孫鎮惡複前仇。”伯嚴第十三云:“懷抱能開尋賀監;胸中作惡為徐凝。”子琴取節庵元云:“荀卿性惡言多悍;熹廟心開講最明。”取樊山眼、花云:“烏府始開周趙坐;雞聲非惡祖劉興”、“死怨郭開讒李牧;生憐鎮惡似田文。”取炯齋臚云:“雕青何惡矜年少;猿臂能開詡力強。”伯嚴第五(即“賀監”、“徐凝”句)。樊山第六云:“陣列驚開諸葛智;謫居遠惡九齡非。”節庵第七云:“得壽惠開猶恐夭;命名鎮惡在初生。”伯浩第十云:“碑字啟開緣避諱;印文亞惡本同音。”樊山第十二云:“前日花開吟躑躅;昨宵酒惡想黃柑。”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課炯齋、樊山閱卷,“鹽、綠”三唱。炯齋取樊山元云:“末座綠衣唐相度;小詞鹽角宋村規。”取子琴眼云:“子厚綠荷宜裹飯;士衡鹽豉為思蓴。”取樊山花、臚云:“龍甲鹽愁元度舐;鴨頭綠愛謫仙吟”、“烏角鹽為村女曲;春波綠似長官衫。”子琴第六云:“公論綠衣知久滯;邊城鹽澤感前遊。”節庵第七云:“槍臥綠塵尋劫後;詩題鹽撒想空中。”樊山十二、十三云:“莫為綠萍傷絮果;擬將鹽豉下蓴羹”、“春後綠陰愁杜牧;水中鹽味喻滄浪。”樊山十七云:“淚滴鹽車感知己;詞牽綠草入彈章。”樊山取子琴元云:“合江綠淨寧堪唾;賦海鹽虛尚待添。”取伯浩眼云:“堂開綠野娛裴相;地失鹽州起范公。”取子琴花云:“因風綠折翻憐筍;勝雪鹽多乍破橙。”取伯浩臚云:“山入綠林招馬武;地經鹽澤返張騫。”炯齋第六云:“水號鹽難班史覈;堂開綠野晉公高。”伯浩第七云:“烈士鹽車悲失志;主人綠幘自呼名。”黃樓第十云:“依稀綠水初成曲;瑣屑鹽虀更讀書。”是課佳卷林立,惟伯嚴誤作四唱,故不入選。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課伯浩、炯齋閱卷,“古、符”二唱。伯浩取炯齋元云:“師古淹通能注史;義符齠齔亦監軍。”取節庵眼云:“探符競欲為盆子;集古誰能繼兗公。”取炯齋花云:“蘊古良箴三鑒備;陰符兵法六韜先。”取樊山臚云:“復古論猶尊北地;示符詩已寄南城。”黃樓第五云:“伯符大業終傳弟;蘊古良箴為諫君。”子琴第八、九云:“隸古尚留安國傳;盜符誰為信陵謀”、“妮古仲醇曾著錄;驗符坡老為煎茶。”炯齋第十、十一云:“閱古三希珍墨拓;靈符六甲寫黃庭”、“道古東南諸將右;王符少小外家無。”伯嚴十二云:“忍古儒生東野歎;賣符道士子瞻嗤。”子琴十三、十四云:“閱古魏公嘗守郡;貞符子厚頌平淮”、“稽古秦君嗤萬字;分符大範曆三州。”樊山十五云:“師古命名沿籀史;王符著論署潛夫。”節庵十八云:“述古新詞歌小妓;王符雅論慕潛夫。”炯齋取樊山元、眼云:“僧符調水傳高致;佛古沉香做法身”、“集古歸田雙著錄;竊符袖鐵兩酬恩。”取子琴花(即“秦君”、“大範”句)。取伯嚴臚(即“東野”、“子瞻”句)。黃樓第五(即“伯符”、“蘊古”句)。子琴第六(即“仲醇”、“坡老”句)。伯浩第七、八云“蒙古天亡元祚短;祥符地卜宋基長”、“稽古合邀文叔賜;竊符終報信陵恩。”節庵第十云:“伯符懼負先君志;師古羞抄叔父書。”伯浩十一云:“集古人欽歐永叔;失符鬼殺費長房。”節庵十八云:“稽古錄知迂叟學;陰符經有太公言。”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課樊山、子琴閱卷,“窮、白”一唱。子琴取炯齋元云:“窮髮地形遺古史;白眉才調勝諸昆。”取伯浩眼云:“窮鳥應增元叔感;白鷳亦殉秀夫忠。”取節庵花云:“窮詩莫笑如東野;白帖閑抄到北堂。”取樊山第四、五、六云:“窮山放虎劉璋誤;白水從龍鄧禹興”、“白象自歸乾淨土;窮奇漫觸不周山”、“白頭尚寓魚鳧國;窮目來登鸛雀樓。”樊山元即子琴眼,花即子琴元。取子琴眼云:“白柰競簪哀穆後;窮桑騁轡感靈均。”又取子琴第四、第五、第七云:“窮塞主吟推範老;白衣人至慰陶潛”、“窮鳥賦成憐趙壹;白麟對雅羨終軍”、“窮山引虎甯相衛;白簡批鱗惜已遲。”伯嚴第六云:“窮簷短幾過王令;白木長鑱托杜陵。”節庵第八云:“窮途莫哭方為達;白石能餐自不饑。”黃樓第九云:“白知柱下偏能守;窮送昌黎尚有文。”子琴第十云:“白戰吟詩宗永叔;窮年進學仰昌黎。”伯嚴十一云:“窮誇椒房防漢後;白衣栗裡醉陶公。”伯浩十二云:“窮海郝經書竟到;白門呂布縛難寬。”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日,伯嚴就樊園宴客。午後,伯浩先至,子琴、伯嚴、黃樓、炯齋、節庵相續而來。是日熱度稍減。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課伯浩、節庵閱卷,“一、長”七唱。伯浩取子琴元云:“從狩岐陽咸第一;論兵斜谷亮非長。”取樊山眼云:“武帝竹宮祠太一;高皇茅土首劉長。”取節庵花、臚云:“大節弟兄江子一;巨奸父子蔡元長”、“循州制酒誇真一;戰國傳書署短長。”黃樓第六云:“軍有韓公侔范一;謠符李闖嫉張長。”伯嚴第七云:“莊生悟入寥天一;杜老愁吟至日長。”節庵第九云:“荻筆可書成六一;菜羹不唱為元長。”炯齋第十云:“應璩成詩名百一;馬遷修史擅三長。”節庵取樊山元云:“除馬自憐惟我一;種松想己及人長。”取子琴眼(即伯浩元)。取伯嚴花云:“漢官重睹山河一;秦洞都忘幾月長。”取樊山臚云:“南華秋水漻天一;太古深山白日長。”子琴第五云:“詩僧無可高靈一;居士清容慕伯長。”黃樓第六云:“史學地輿師養一;畫家墨筆數文長。”子琴第七云:“阡表瀧岡思六一;宴開曲水序元長。”伯浩第九云:“祭鱷何妨投豕一;聚驪豈必用龜長。”樊山第十云:“晉帝探籌惟得一;霍王多藝轉無長。”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課樊山、伯浩閱卷,“借、歌”六唱。樊山取伯浩元云:“將軍掃穴長歌入;名士游山不借攜。”取子琴眼云:“人如汾水聞歌後;書似荊州得借無。”取節庵花云:“西京樂奏鐃歌勁;南閣書分假借精。”取黃樓臚云:“六國漫封先借筯;四方誰守剩歌台。”節庵第五云:“會宗挾怨因歌缶;無己禁寒不借衣。”伯嚴第七云:“閬圃種梧堪借鳳;秦聲擊缶若歌烏。”伯浩取節庵元、眼云:“塊壘欲消須借酒;綺筵初上盡歌詩”、“一聲月下清歌遠;幾兩山頭不借輕。”取黃樓花(即樊山臚)。取樊山第六云:“解詩杭妓惟歌白;視草唐賢每借緋。”樊山第八云:“忤世禰衡譏借面;愛君蘇軾撰歌頭。”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課樊山、伯嚴閱卷,“通、面”五唱。伯嚴取樊山元云:“夜觀少保通泉鶴;秋愛溫公面日花。”取節庵眼、花云:“符予老僧通有竹;篇稽非相面如瓜”、“慶蔚無慚通德後;蘧蒢時戒面柔人。”樊山第五云:“衛公海眼通何遠;坡老廬山面獨真。”伯浩第六(句見後)。子琴第七云:“長孺積薪通籍久;安仁築圃面城居。”樊山第九云:“山水難為通錦畫;寒喧愁對面交人。”又第十五云:“姜夔竹院通涼後;何晏華筵面熱時。”子琴十六云:“初明已上通天表;興嗣重摹面洛文。”黃樓十八云:“杜詩野水通池細;左賦三都面壁研。”樊山取伯浩元云:“里式司農通德榜;宅尋散騎面城居。”(伯嚴取臚。)取伯嚴眼云:“計成鄭國通渠利;事急滕公面樹馳。”取伯浩花云:“世蕃十罪通倭最;興嗣千文面洛誇。”節庵臚(見上伯嚴取眼)。伯嚴第九云:“花萼空憐通御氣;畫圖誰省面春風。”子琴第十云:“不妨索酒通名入;已是觀河面皺時。”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課炯齋、伯浩閱卷,“舟、是”四唱。炯齋取白眼元云:“竇田皆是阿安國;李郭同舟記蔚宗。”取黃樓眼云:“河間求是聞劉德;岩下維舟宿允文。”取子琴花云:“才名公是輕歐九;書學虛舟媲義門。”取樊山臚(句見後)。伯嚴第五云:“自觸虛舟忘御寇;我聞如是證彌陀。”伯浩第六云:“老病孤舟工部感;謫居同是樂天哀。”節庵第七云:“書派山舟鷗榭美;畫名如是雀庵芳。”子琴第八云:“筆記瀛舟思阮傳;樓名傳是憶昆山。”伯浩取樊山元云:“詩裡可舟偕竹嶼;畫中今是仿甌香。”(炯齋取臚。)取節庵眼云:“山過覆舟兵氣在;公名亡是賦心閑。”取黃樓花云:“不繫之舟莊叟戒;我聞如是佛家言。”取節庵臚云:“誼屬同舟終必救;事行各是不相非。”樊山十五云:“邛欲乘舟匏葉苦;我聞如是木樨香。”
鲜花(7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課樊山、子琴閱卷,“文、計”三唱。樊山取炯齋元云:“邊屯計口分牛具;夷俗文身習鳥言。”取伯浩眼云:“叛約文欽淮北震;獄連計好海西疑。”取子琴花云:“天下計酬三顧意;河東文並八家傳。”取伯嚴臚云:“誅求計吏傷長統;輕薄文人哂少陵。”伯浩第五云:“天下計煩名士定;淹中文啟腐儒疑。”子琴第六云:“三策文如翻水易;一年計為種花忙。”伯浩第七、八云:“策用計然能霸越;酖貽文若枉臣曹”、“三分計定酬先主;九錫文工薄嗣宗。”子琴取伯浩元、眼,元即“文欽”、“計好”句,眼云:“門出文中如晦貴;印驚計吏買臣驕。”取樊山花云:“子由計薄詳元祐;劉勰文心出永明。”取伯浩臚,即“三分”、“九錫”句。節庵第五云:“集論計東譏惜抱;畫評文點愛甌香。”樊山第六、七、八云:“小集計東工序記;法書文璧擅真行”、“司馬文遲難走檄;後山計早戒傾城”、“七曲文星珠緯燦;半分計月帶圍寬。”伯嚴第十云:“敘傳文工私範曄;籌邊計拙禍王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5 13:18 , Processed in 0.04134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