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41)


    为了提高切削性能,刘冬青现在在工艺上也对工件材料做了调质处理,但调质后材料的硬度取什么样的范围为好呢,这要通过工艺试验来解决。他知道,对一般的硬质合金刀具,由于它自身的红硬性受到限制,故而不能把工件调质后的硬度提的太高;而工件硬度偏低,则增加了刀具与工件的粘性,切屑不流畅,刀具易磨损。如果能找到其他更好的刀具材料,他可以把调质硬度提得更高,从而达到切削轻快的目的。

    刘冬青曾在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的切削专题讲座里学到过陶瓷刀具,这种刀具除了具有其它刀具的普遍优点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与工件材料不发生分子亲和力。但他从未用过,甚至没见过。现在,问题又回到刀具上,他的努力应从寻找这种刀具入手。

    在电话里与陈达光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刘冬青得到了几家国外刀具商驻中国机构的地址。他立即联系这些机构。很快,刘冬青得到了相应的资料。

    他在认真做了筛选之后,决定与其中的法国瓦尔特刀具代理商进行接触。他与他们的工程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请对方针对F产品的材料及其热处理方式,为他推荐一种合适的刀具。但这种刀具的昂贵价格让刘冬青望而却步,同时这还不是刘冬青理想中的陶瓷刀具。


    由于涉及到订购款项,他把联系的结果向罗总作了汇报。总算得到了罗总支持,批了三千元钱,同意他先订购一把刀杆、二十片刀片。刘冬青通过传真确认了订单,并将信汇单传真给对方。这样,他在一周后便能拿到刀具。

    为了6月11日去玉环用试加工的方式验收数控车床和提货,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刘冬青这些天为此奔忙。他和罗总、余总,以及质控部、生产部、设备部的经理们讨论决定了几件事:

    ——选派张超、米其荣两位生产骨干作为首批数控车床的操作工,提前5天去玉环接受培训;


    ——由生产部准备1号F产品的车加工坯料,按照两种调质硬度各准备300件,同时准备10把焊接合金刀具;


    ——由设备部准备可容纳4台数控车床、2台数控铣床的临时车间;


    ——由质控部准备验收用的相关测量器具;


    ——由工程技术部准备验收方案和相关图纸,同时准备数控铣床技术协议,与对方签定;


    ——提货时,由刘冬青、温佩良、司建中跟车来回,刘冬青总负责,温佩良确保设备安全,司建中负责试加工测量。


    此外,刘冬青这几天还要每天检查上述布置的任务落实进度。罗总计划6月5日去欧洲进行商务访问,临行前特地召开会议,授权刘冬青全权负责F产品项目的工作,有问题由刘冬青直接向他汇报。

      大战在即,刘冬青心潮涌动。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挑战。他默默自我鼓劲,一定要圆满完成这次任务,不能出任何差错。他自信,就像以往遇到每一次难题一样,一切都会顺利过去。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0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42)


     按照计划,张超、米其荣于6月6日顺利到达玉环,并很快进入培训。其它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连汤文安都主动把提货的小解放货车送到修理厂检修过。

    11日临行那天上午,刘冬青到财务部借了五千元钱,带在身上。汤文安叫人送来一箱矿泉水。温佩良、司建中和驾驶员小陈已把各自应该带的东西全部搬上车。这是一部双排座的车,四人乘坐,宽宽敞敞。刘冬青坐在副驾驶座上,系上安全带。

    俞月庞以及章金益、刘国全等人到大门口送行。刘冬青再次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他必须把人员和设备安全地带回。

    车出X市,上了高速路,小陈把车速稳在90码。蓝空白云,天气晴朗.。此刻气温也在人最感舒适的25℃左右。

    司建中快活地说:“简直像旅游,哪里是出差哦!好久没这么爽过了!”

    温佩良给他泼凉水:“到了玉环,那才真叫‘爽’呢,只怕你不要吵着说累死了!”

    “老温说话干嘛那么可怕?不就是把设备拉回去,你是设备部经理,我们都是陪你来的!”司建中嘴巴不饶人。

    “有那么简单?你问问刘工,咱们四个人是不是捆在一根绳子上?”

    刘冬青回头对那两位笑笑:“既没那么可怕,也没那么简单。总之,既然出来了,大家就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该吃苦时吃苦,该享福时享福。谁要是不跟大伙一条心,小陈第一个把他扔到车子外面去!对不对,小陈?”

   “没 错,刘工让我扔谁,我扔谁!到时别怪兄弟我不够意思哦!”小陈头也不偏地笑嘻嘻答道,双手扶着方向盘。

   “噢,要扔就扔我和老温啊?也包括你们俩!”

    “瞧司建中那傻样!还真扔你啊?”温佩良轻敲了下司建中的脑袋,然后扶了扶眼镜。

    闹声渐渐平静了下来。初时的兴奋已被困倦代替。后排的两位,坐相东倒西歪,进入短暂的梦乡。

    时近端午,正值栀子开花季节。沪杭高速路中间的绿化带开满了白色的栀子花,浓烈的香气伴随着初夏的暖风扑面而来,令人陶醉。

    刘冬青记得十天前路过时,这里不过只有零星的白花和满枝的花蕾,十天之后,竟成为竞相开放的花溪,无论向前还是向后看,夹在路面之间的,都是一条无止无尽的飘香的玉带,此情此景,此香此味,让刘冬青印入脑海,沁入心肺,难以忘怀!

    四人之中,唯有刘冬青到过玉环,指路的责任非他莫属。过杭州前,不用指小陈也知道怎么走,但一过杭州,就要他指路了。都说驾驶员才有识途的职业敏感。刘冬青不是驾驶员。上次来时,他只是一位乘客,至少来的路上,他还不知道下次要他指路,因此只能凭着依稀的记忆,给小陈指路:沿着杭甬高速,从上虞进入上三高速,再转入甬台温高速,到大溪出口下,往黄岩方向走,过台州温岭,就快到玉环了。话虽然这么说,可具体到了叉路口,还得问人。

    终于到了黄岩市区。眼看太阳偏西,已经5点多钟。为了赶路,大家中午只吃了点干粮,现在已是饥肠辘辘。刘冬青让小陈把车停在一家小饭店门口。四人下车,围坐在门前的餐桌上,点了几道家常菜和一般的海鲜,三瓶冰啤,一听柠檬汁,狼吞虎咽,吃了起来。一个小时结束战斗,大家上车继续赶路。其间也走过两次错路,好在及时感到不对,又绕回重走,折腾三个小时,总算闻到了海风夹杂的腥味,进入了玉环。

    当晚,四人在玉环大酒店一侧的宾馆开了两间标准间。旅途劳顿,刘冬青洗澡后倒头便睡,就连后来电话响,都是温佩良接的,懵胧中好象听见老温说:“什么特殊服务,我们不需要!”

    这一天,正好是刘冬青47周岁生日。


鲜花(1432) 鸡蛋(78)
发表于 2014-9-10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塔塔又更新了,草儿首席品读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43)



    玉环的查厂长果然把两台车床赶了出来。刘冬青到达机床厂时,查厂长正指挥几个技工对车床进行最后的测试。张超和米其荣也在一旁忙乎着,看样子他们已经可以独立操作车床了。

    在看了两台数控车床的出厂检验报告后,刘冬青仍和温佩良一起抽查了主轴、导轨和尾架的精度。按照工艺验收计划,两台数控车,一台由张超操作、米其荣辅助,另一台由廖志火操作、徒弟小张辅助,统一编程,采用调质硬度低的工件,每台先车100件。

    中午时分,大家停机吃饭。张超明显赶不过廖志火,当廖志火车了二十件时,张超才车十来件。其中张超换刀两次,小廖也换了两次。司建中负责测量。在他的记录上,小廖的尺寸波动也小一些。

    刘冬青看重的不是张超而是廖志火的操作结果。他一直在关注着关键尺寸的变化,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的问题。在所有的加工中,车外圆时间占大约2/5,在现有的余量下,外圆要分两刀车,才能达到规定精度。

    这不光是加工耗时问题,还有刀架转换和刀具磨损换刀频率问题。如果仅仅是车轴颈和割槽,事情就会简化多了。刘冬青猛然想起轴承行业惯用的精车前软磨工艺,如果用在F产品上,不就可以做到不在数控车上进行外圆加工了吗?

    想到这,刘冬青异常兴奋。但在兴奋之余,他又渐渐冷静下来。对于这种做法,他必须静下心来想一想,要权衡一下利弊。至少在回去之前,不作结论。

    下午情况并不乐观,不但张超,连廖志火都无法做到连续车十件以上不换刀。张超急的把车床停掉,一屁股坐在板凳上:“这样干下去,一天能出几件?”

    刘冬青先示意让米其荣顶上去做,然后坐到张超旁边,跟他聊起来。

    刘冬青知道他在想什么。工人最关心的是他的收入。按照现在的情况,定额至少每个工50件。如果一天50件都做不出,那他们一个月连四、五百元都拿不到。同时,这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的问题更大:就算50件,也意味着20台数控车床每班只能出不到1000件,按95%的一次交检合格率,每月单班不休息也就出两、三万件,两班翻一倍,五万多。这还只是车坯,离成品还有好多到重要工序,能通过成品检验的顶多四万。而F产品计划会逐渐增加到每年几百万,难道要弄几百台数控车,上千名工人来做这产品?


    想到这,刘冬青暗下决心,一定要攻下效率这道难关。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44)



    当廖志火也坐到板凳上时,刘冬青感到有必要让大家放松一下了。他看看表,下午四点不到,索性让他们把车床电源关掉。大家七嘴八舌,话题多半是换刀。每次换刀,首先是要修磨,其次是对刀和程序修改补偿,然后试车和首检,最后才能正常车。如果遇到运气不好,对刀时撞了车,那就更惨了,有的甚至刀头崩掉,时间、东西损失不说,还闹一肚子气。

    小廖说:“应该买机夹刀,我们有个客户使用的就是机夹刀,山德维克的。”

    张超不屑地说:“光换成机夹刀就行啦?我又不是没用过。关键是刀磨损太快,太不经用。”

    小廖反驳:“用机夹刀至少节省了磨刀对刀时间!”

    刘冬青连忙让他们打住:“你们其实说的都对,都从不同的角度在说同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必须解决磨刀对刀和频繁换刀的问题。你们看,从上午到现在,车了也有半个班了,两台数控车加起来做了46件。正常车每件加上下工件时间就算3分钟,每人也就用了一个多小时,其余70%时间都不是正常加工。你们想想,至少要把刀具影响的时间降到30%才对啊!”

    温佩良笑笑,用有点嘶哑的嗓音说:“其实你们提到的问题,刘工都在考虑之中了,公司也花了一笔钱正在订购刀具,等到回去时,刀具也差不多到了。”

    但温佩良并不了解刘冬青的真实想法,而刘冬青此时也不便多解释。总算经过这么一番议论,众人情绪有所好转。司建中的一句话把大家更逗乐了:“幸亏你们刀不好用,不然我今天测量就惨了,老温你说对吧!”

    刘冬青趁机说:“今天不管怎样,大家都辛苦了,晚上我请客,大家放松一下,休息好,明天我们接着干。明天一早把房间退掉,无论如何,明天都要结束工艺验收,连夜赶回去!”

    小廖说:“你请客那可不行,查厂长可是让我好好接待你们的,今晚还是我请吧!”

    两人客气一番,最后刘冬青只好客随主便,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二天见面时,大家精神状态明显振奋起来。廖志火一大清早就到厂里,把所以刀具都修磨好;张超和米其荣也在忙着对刀和重新检查程序;温佩良表示如果司建中转不过来,他会帮忙的;连驾驶员小陈都在旁边帮着准备工件。刘冬青希望的就是这种结果,因为他们是一个团队。

    上午真的很顺利,几乎没有遇到撞刀的事,而且加工时尺寸也很稳定。司建中跟老温特地找了一张台子,一个测量一个记录。小陈负责传递。张超不知怎么琢磨出窍门来,到中午吃饭前,两台数控车的活儿竟然相差不多,而且超过了50件的预期。只是天气变的异常地闷热,整个大车间里所有电风扇都开足,还是汗流浃背。刘冬青看看外面,天恐怕要下大雨。

    果然,中午十二点半后,下雨了。起先还只是一阵一阵地下,后来索性不停了。大雨如注,车间用彩钢板做的顶棚,被瓢泼大雨砸的山响,如雷贯耳,车间内相互说话都听不大清楚,一米之外就要大声喊。车间内热气渐渐散去,闷热感渐渐消失。

    刘冬青心中计划到下午四点结束第一批试件的加工,不论车多少件都进入第二批试件加工。查厂长吃过饭跑过来看看,正好刘冬青要跟他把两台数控铣床的技术协议签掉。他们来到办公室,刘冬青把带来的协议草稿交给对方。

    查厂长逐条看后,说:“没问题,你不签,我也一样按我们规矩给给你做!”

    双方签字后,查厂长问刘冬青还有什么要求,并且说在装车前至少要留四个小时时间给他们补最后一遍漆。刘冬青告诉查厂长别的没有什么,今天哪怕是干通宵都要结束,明天一早往回赶。他们说好干到夜里12点停,查厂长也忙着安排人下半夜补漆,直到装车结束。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45)



    下午三点多,罗基林打来电话,说他刚下飞机,在首都机场换乘到上海的航班,问这边情况怎么样。刘冬青把情况如实作了汇报,并告诉罗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天黑前应该能够回到家了。电话打了二十几分钟,刘冬青感到手机微微发热,罗总也快到点了,两人便匆匆结束了通话。

    刘冬青来到司建中的检验台前,问数量和检验情况。司建中说加上昨天的共加工了一百四十件左右,报废八件,有十来件可返修,估计一次合格率在85%以上。尽管差距还很大,但毕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他看看表,也差不多快到四点了,因此他让大家把现场上第一批工件清理掉,准备做第二批活儿。

    刘冬青让两台数控车的刀具重新换掉,转速上升400转,同时告诉他们,这批工件硬度高4度。小廖发现这种硬度下刀具车起来非常轻快,切屑很流畅。但刘冬青提醒他不要过早乐观,到一定时候刀具磨损会突然加剧,果然,车到第九件,切屑明显有了变化,司建中测量后也叫了起来。刘冬青告诉他们,这是意料中的,就是想作个对比。

    张超说:“我早就看出来不对劲,提前把刀换掉了。这种硬度我在家里也车过,我早先也主张用这种硬度,因为车起来舒服,就是换刀勤,吴齐宾知道,但他编工艺时把这种硬度取消了,降了4度,一直沿袭到现在。”

    刘冬青解释说:“吴工处理得也不是没道理,关键在我们能不能找到耐磨的刀具材料。我这次在瓦尔特定的刀,就是刀片外表面有钛涂层的,它可使刀具的红硬性提高好几倍呢!试想一下,如果它的耐磨性上去了,我们用这种硬度的工件,岂不是车起来又轻松,又不要这样频繁换刀啦?”

    “这就是刘工为什么要试这种硬度的原因,司建中你说是不是在刀具磨损前的尺寸比上一批的还稳定啊?”温佩良在林河时就了解刘冬青的想法。

    司建中咧着嘴笑,眼镜片的反光直闪:“老温这家伙,你自己记录的,还问我?”

    廖志火也明白了:“那就快干吧!到夜里十二点怎样也要干个百来件吧!”

    大雨一直下到凌晨两点左右才停止。在此之前,大家都在忙乎着,此刻也都累得东倒西歪,睡态各异地在车间找地方休息。

    卡车在白天下雨前就开进车间里,车上应该是最好的睡觉地方,但关窗子太闷,开窗蚊子不饶人,叮得小陈一会儿爬起来一趟。


    刘冬青几乎一夜未合眼,一直看着两台车床打扫干净,补好漆,看着所有的东西都放到车上。待补漆干后,他又把小陈叫起,跟装车的人配合装车。直到两台车床稳稳当当地装好捆好,盖好雨布,天也渐渐发白了。张超、米其荣原路赶回,刘冬青一行四人仍乘卡车回去。跟廖志火告别后,他们就上路了。


鲜花(1630) 鸡蛋(2)
发表于 2014-9-1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边喝茶一边细品塔塔的最新更新,塔塔辛苦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来紫衣舞 发表于 2014-9-17 16:31
一边喝茶一边细品塔塔的最新更新,塔塔辛苦

准备九月份发完,还有半月。呵呵。
鲜花(1630) 鸡蛋(2)
发表于 2014-9-17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塔希提 发表于 2014-9-17 16:36
准备九月份发完,还有半月。呵呵。

塔塔很辛苦啦,出门才回来,别这样急
鲜花(48)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9-1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来紫衣舞 发表于 2014-9-17 16:38
塔塔很辛苦啦,出门才回来,别这样急

没关系,现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6-1 12:40 , Processed in 0.08929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