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3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知识

真正的知识



我所爱的人,

人类的头脑状态就像一个被扰动的蜂窝一样:许多的想法一直在嗡嗡叫着。因为被这些思想所围绕,所以人活在忧虑、紧张与烦恼当中。要认识与了解生命,头脑需要像平静无波的湖泊一样安静。要熟悉生命,头脑需要像没有灰尘的镜子一样干净。

你有一个像蜂窝一样的头脑:它既不是一面镜子也不是一个平静的湖泊。如果你认为你可以用这样的头脑来了解、达到或变成某些东西,那你就错了。从这个持续的思想流动中脱离出来是绝对有必要的。

让许多想法到处嗡嗡叫不是一种健康的象征,那是一种病态头脑的象征。当一个人的头脑是完全纯净的时候、当它是健康的时候,那么想法就消失了。意识留下来而想法消失了。当头脑生病与不健康的时候,那么意识就消失,而只有一群想法留下来。你活在一群想法当中。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从出生到死亡,你都活在一群想法当中。

你要如何脱离这一群想法呢?我今天早上要讲一些关于这一点的事情,有人问了一些关于我讲过的东西的问题。我现在会回答那些问题。

第一件事就是脱离想法其实是第二步:第一步是一开始就不要创造一群想法。如果你一方面一直在收集想法,而另一方面又试着脱离想法,你会怎么处理呢?如果你不想要树叶,而你又一直在对树根浇水,那么你怎么能够摆脱掉这些树叶呢?因为你在对树根浇水,所以你似乎没有了解到在树根与树叶之间有一种关系—一种很深的关系。树根与树叶之间似乎是分开的,但是树叶并没有从树根分开,而且给予树根的水份会一路直达到树叶。

所以你收集了许多想法并且对它们的树根浇水,然后当这些想法让头脑觉得非常不自在与受打扰的时候,你就会想要找到让它们安静的方法。但是要让树停止长树叶,你就必须停止对树根浇水。你应该要了解你是如何灌溉你想法的树根。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停止做它。那么不用多久树叶就会枯死了。

你是如何灌溉你想法的树根呢?

几千年以来人类一直有一种幻觉,那就是他可以借着累积别人的想法来得到知识。这绝对是虚假与错误的—没有人曾经能够借着累积别人的想法来得到知识。知识来自于内在,而想法来自于外在。知识是你的,而想法总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借来的。知识是你存在的悸动,那是隐藏在你内在的东西的浮现。想法是一种对别人说过的话的收集—你可以从吉踏经、可兰经、圣经或任何的导师以及宗教领袖当中收集它们。

不论你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那都不会变成你的知识,那只会变成你隐藏你的无知的方法与手段。当一个人的无知被隐藏了,他就绝对无法得到知识。因为你认为这就是你的知识,你就整个人都执着于它。你执着于你的想法,你不够勇敢,所以你不敢抛弃它们。你支持它们,因为你认为它们是你的知识,而如果你失去它们,你就会变得无知。但是要记住无论你多执着于你的想法,你也不会经由这些想法而变成一个有知识的人。

当有人在挖井的时候,他首先要把土壤和石头取出来,然后水才会从井的旁边渗进来填满它。水已经在那里了,它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被运过来。只有一些石头和几层土壤必须被移开。有一些阻碍、一些障碍物:一旦它们被移开水就出现了。不需要把水运到井里,它已经在那里了—只有一些阻碍必须被移开。

知识已经出现于内在,它不需要从别的地方取得它。它的泉源是隐藏于内在的;只是在中间的障碍物—石头和土壤—必须借着挖掘而被移开。然后知识的泉源就会开始出现。

但是一个人可以挖一口井,也可以造一座池子。造一座池子是不一样的。要造池子,你并不需要去寻找自然的水源。造一座池子与挖一口井的方法是完全相反的。造一座池子你不需要挖掉石头与土壤,你必须把它们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然后做成一面墙。而当这面墙盖好以后水并不会自己来:你必须从别人的井里拿水过来,然后倒在这座池子里。在表面上,一座池子看起来像是一口井。它看起来是一口井。你可以在池子中看到水,而你也可以在井里看到水,但是井与池子的差别就像天与地的差别一样。第一个差别就是池子没有属于自己的水。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渴会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解除。在池子中不论有什么都是借来的:它很快就会变得陈腐与停滞,因为借来的东西都不是活的、那是死的。池子中的水会变得停滞、腐烂,然后很快的会开始变臭。

但是一口井有它自己的水源,它的水从来不会停滞。一口井有它自己的正在流动的来源。

发生在池子与井的是两件不同的事。池子害怕有人会把它的水拿走,因为如果水流出去了,它就会变得空虚。而井想要某人带走它的水,如此才会有更多新鲜的水可以注入它,它才会变得更新鲜与活跃。一口井会呼喊:「带走我的水,我想要分享它。」而一座池子会呼喊:「走开。别碰我的水,别带走我的水!」池子想要有水的人带水来,并且把水倒进来,然后它的财富才能够成长。但是如果某人有水桶的话,井会想要人们带走一些水,如此一来它就可以摆脱掉那些死水而得到新鲜的水。一口井想要分享,一座池子想要聚藏。一口井拥有一些通往海洋的水道。一口井似乎是微小的,但是在深处它是通往无限的。而一座池子不管它看起来有多大,它和任何人都没有关连—它停留在它自己身上,而且它是封闭的。它没有水道;它没有办法与存在连结。

如果有人去找池子讲大海的事情,池子会大笑然后说:「没有海洋这种东西。每件东西都是一座池塘。世上并没有海洋。」池塘并不知道海洋的事。

但是如果有人称赞井的美好的时候,井会说:「有什么是我的?每件东西都是来自于海洋。我是什么?不管有什么东西来到我身上,都是由遥远的地方与别的东西连结而来的。」井无法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我」、无法有任何属于「我是」的感觉,但是池塘有自我以及「我是」的感觉。有趣的是井是非常大的而池塘是非常小的;井有自己的财产而池塘却没有。

人的头脑可以变成井或池塘:人的头脑只能够演化成这两种状态。而一个头脑变成池塘的人渐渐的就会发疯。

你们的头脑都变成了池塘。你们没有挖井,却挖了池塘。你从全世界收集了许多东西,你从书本、经典、教导中收集了许多东西,然后你认为你变得很有学问。你犯了和池塘一样的错。池塘认为自己是一口井,会造成这种幻觉是因为你看到两者里面都有水。

你可以在学者、教师以及有意识的人身上找到知识,但是学者是池塘而有意识的人是井。在他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你无法想象这种差别有多么深远。学者的知识是借来的、陈腐的、腐烂的。世界上的麻烦都是学者的知识所造成的。他们的战争就是印度教与回教的战争,那是学者的战争。耆那教与印度教之间的对立就是学者间的对立。那是学者的对立,那是腐烂的、借来的、陈腐的头脑的对立。

全世界的麻烦都是因为头脑已经变成了池塘而造成的。否则世界上只会有人类存在,没有人会是基督徒、印度教徒、回教徒、耆那教徒。这些都是池塘的标签而已。池塘给自己贴标签,标示它的水是从哪一个井来的;有人从吉踏经取水,所以他是印度教徒;有人从可兰经取水,所以他是回教徒。

一个有意识的人不会从别人那里取水,水会由他的内在冒出来。那是来自于存在的,所以他既不可能是印度教徒、回教徒,也不可能是基督教徒。有意识的人无法属于任何教派,但是一个学者无法没有教派而存在。当你找到一个学者的时候,你也会发现他是属于某个教派的。

你们已经让头脑变成了陈腐的、借来的东西,然后你就执着于它。就如我所说的,池塘会喊着:「不要把我的水拿走!如果没有水那么我就会变得空虚,我的内在不会有东西留下来。我的财富是借来的,所以不应该被拿走。」

记住,当你用它的时候会减少的财产是借来的、虚假的,而当你用的时候会增加的财产是真实的。会因为分享而用尽的财产不是财产;那只是一种累积。只有会因为分享而增加的财产才是真正的财产。因此,财产的本质正是如此,所以它会在被分享的时候增加。若它在分享的时候减少了,那它就不是财产了。那么,害怕财产会由于分享而消失的人,也一定会非常小心照顾他的财产。所以所有借来的财产都会发生问题。因为那从来不是真的,它会消失,所以恐惧会出现,所以你就更紧紧的执着于借来的财产。

你紧紧的执着于你的想法。你比关心生命还关心你的想法。所有在你头脑中累积的垃圾不是偶然出现的;你已经安置了、收集了它,然后你照顾它。

所以如果你认为知识是由想法的累积当中出现,那你就绝对无法脱离它们。你怎么能得到自由呢?那就像剪掉叶子然后又对根部浇水一样,自由是无法发生的。

所以你必须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知识与你收集的想法是两回事。收别人那里得到或借来的想法并不是知识。从别的来源得到的想法并不会让一个人得到真理、或了解自己。这种知识是假的,它是假的知识。它创造了一种你已经得到知识的幻觉,但是事实上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仍然是无知的。

这种情况就像某人读了许多关于游泳的书、并且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如果他必须做关于游泳的演讲、或写一本关于游泳的书,他都做得到,但是如果有人把他推到河里,却会显示出其实他是不会游泳的。他已经研读了所有关于游泳的东西、他知道所有的理论,但是实际上他却不会游泳。

从前有一位叫那斯鲁丁的回教学者(fakir)。有一次,当他坐在一艘船上过河时,他在途中与船夫聊了起来。那斯鲁丁被众人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有知识的人。有知识的人如果找到了可以证明别人的无知的机会,他们绝对不会放过。那斯鲁丁问船夫:「你知道如何阅读吗?」

船夫说:「不,我知道如何讲话。但是我不知道任何关于阅读与写作的事情。」

那斯鲁丁说:「你人生的四分之一已经被浪费掉了,因为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阅读的话,你怎么可能在生命中得到任何知识呢?真傻!怎么可能有人不读书而得到知识呢?」但是船夫静静的笑着……。

然后船又走了一阵子,那斯鲁丁又问:「你知道任何关于数学的事吗?」

船夫说:「不,我完全不懂数学。我只会数我的手指头。」

那斯鲁丁说:「你人生的另一个四分之一也被浪费掉了,因为不懂数学的人、不会算数的人,是无法赚太多钱的。他怎么能赚钱呢?一个人要赚钱就需要知道如何算钱。但是你怎么赚得到钱呢?你一半的人生都浪费掉了。」

然后一场暴风、狂风出现,这艘船翻了过去并且开始下沉。

船夫说:「你会游泳吗?」

那斯鲁丁大喊:「我不会游泳!」

船夫说:「你的一生都浪费掉了。我要走了。我不懂数学也不懂阅读,但是我会游泳。所以我要走了。你的一生已经浪费掉了。」

有一些生命中的真理只能自己去了解;无法从书本与经典当中去了解它们。灵魂的真理、或是存在的真理,只能自己去了解,没有其他的方式。

这些被写在经典中的东西,我们可以阅读它们、了解它们、记忆它们、学习它们,我们可以对别人讲述这些东西,但是经由这些东西并不会得到知识,那只是无知的象征。一个有意识而且清醒的人不会受限于这种「知识」。收集更多的东西对他来说并不是问题,他了解自己。有了那种自我了解,头脑就不会像个蜂窝一样;它是一面镜子、一座平静的湖。

你的头脑是思想在嗡嗡叫着的蜂窝,你一直在饲养它们,因为你认为它们是知识。你在家里为它们准备了空间,你让他们住了下来。你让你的头脑变成了一间旅舍:不管是谁,只要他穿着知识的外衣来都可以住下来;他就有住下来的权利。而旅馆中的人增加与成长得如此的快速,以致于很难决定谁是主人。那些客人吵得要命,以致于吵得最大声的人变成了主人,然后你不知道谁是真正的主人。每个想法都喊着他是主人,所以在这间拥挤的旅馆中已经不可能知道谁是真正的主人了。

没有一个想法想离开。当你邀请一个人留下的时候你怎么能让他离开呢?邀请客人很容易,但是要摆脱他就不容易了。几千年来这些客人一直盘据在人的头脑中,如果我要你今天就向他们道别,你也无法轻易的摆脱它们。

但是如果你了解幻觉的本性,那就有可能摆脱它们。你珍藏这些想法,因为在你的幻觉中它们是知识。所以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所有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想法都是无用的。如果你可以明白这一点,那么你就切断了你收集的那些想法的根:你已经停止对根部浇水。

一个老圣者与他年轻的弟子正在穿越丛林。夜晚来临而天色开始变暗。老圣者问年轻的弟子:「你认为这条路有危险吗?这条路通往茂密的丛林,而天色正要变暗。那里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吗?」

这个年轻的弟子非常惊讶,因为害怕这种问题不应该出现在出家人身上。不管黑夜或白天、不管丛林或市场,对一个出家人来说会感到害怕是令人吃惊的。而这个老人从来不曾害怕过。他今天怎么了?他为什么害怕?一定有某些地方不对劲。

他们又往前走了一点,而天也变得更黑了。这个老人又问:「有没有令人担心的东西呢?我们会很快的到达镇上吗?还有多远?」然后他们停在一口井的旁边洗手和洗脸。老人把一只袋子放在年轻人的肩上然后说:「小心保管它。」

年轻人想:「袋子中一定有东西,否则他不会有害怕或保管的问题。」

对出家人来说甚至保管东西都是很奇怪的;那样的话就没必要变成出家人了,因为有东西要照顾的人是在家人。出家人有什么需要照顾的东西呢?

这个老人开始洗脸,所以年轻人就把袋子打开,然后他看到袋子里有金块。于是他了解了老人恐惧的原因。他把金块丢到森林里,然后拿了一块同样重量的石头放进袋子里。老人洗完脸后很快的回来了,他很快的拿起袋子、感觉它的重量、然后把袋子放在肩膀上继续走下去。

在走了一段路后老人又说:「天已经暗了,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这里有没有危险?」

年轻人说:「别害怕。我已经把恐惧丢掉了。」

这个老人非常震惊。他马上看到袋子里放的不是金块而是石头。他当场呆立了一阵子,然后他开始笑并且说:「我是一个白痴。我一直带着一块石头,然而我却在害怕,因为我以为那是一块金子。」当他了解他一直带着一块石头时,他就把石头丢掉,然后对年轻人说:「今晚我们就在这里睡觉,因为在黑暗中很难找到路。」那一夜他们在森林里睡得很安详。

如果你认为你的想法与观念都是金块,你就会仔细的照顾它们,然后对它们非常执着。但是我要告诉你它们并不是金块,它们只是非常重的石头。你认为是知识的东西一点也不是知识;它不是金块,它绝对是一块石头。

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知识只是一块石头;只有来自于你内在的知识才是金块。你发现你袋子里装的是石头的那一天,就是这件事情结束的那一天。于是就不会有丢掉石头的困难了。

丢掉垃圾并不难,但是丢掉金块很难。只要你还是觉得思想就是知识,你就无法丢掉它们,然后你的头脑会保持烦燥。你也许试了许多要让它安静的方法,但是它们都不会有效果。在内心深处你仍然想要保留这些想法,因为你认为它们是知识。生命中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误解事情。然后各种麻烦事都会出现。如果有人把石头当做金块,那么问题就开始产生了。如果有人了解石头是石头,那么问题就结束了。

所以在你想法中的宝藏并不是真正的宝藏,你必须了解这个事实。但是要如何了解它呢?你会因为我这样说而了解吗?如果你因为我这样说而了解,那么这种了解也是借来的;它将是无用的。我说它是如此并不会对你自己的了解造成问题,你必须自己去看、去寻找、去认识。

如果这个年轻人对老人说:「继续走。不用担心。在你袋子里的不是金块而是石头。」直到老人亲眼看见以前,他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如果这个年轻人只是这样告诉他,他也不会相信。他只会嘲笑这个年轻人,并且认为他只是个小孩、他是无知的、他什么都不知道。或者他会相信并接受他的话,但是他的接受将会是虚假的,在内心深处他还是会有想保护金块的想法。只有他自己亲眼看见才会有所不同。

所以你需要看看你头脑的袋子里是否你认为是知识的东西是真正的知识,还是只是收集来的垃圾。你收集了吉踏经的经文、吠陀经的描述、马哈维拉与佛陀的文字,然后你一直在背诵它们、思考它们、在它们里面寻找意义。你继续阅读并且写下关于它们的评论,然后与别人讨论它们。而疯狂就这样被制造出来了。

真正的知识与这种疯狂没有关连。做这种事并不会让你的生命中出现火焰、光明。

而借着收集这种垃圾你将会创造出幻象,你会觉得你得到了丰富的知识、你是一个伟大的师父、你拥有许多东西、你的仓库已经满了,然后你就会像这样的活着并且摧毁你的生命。

一位年轻的僧侣到一间寺院住了下来。他想要待在一位年老圣者的身边,但是过了几天之后他觉得这个老人什么也不知道。每天听着同样的事情,他觉得已经够了。他认为他应该离开这间寺院,然后再去别的地方找别的师父;这里不适合他。

但是在他要离开的那一天,另一位僧侣来拜访这座寺院。当晚这座寺院的人都聚集起来谈论事情。这位新来的僧侣知道许多事,他对事情的看法非常微妙与敏锐、也非常深刻与强烈,这个年轻的僧侣认为这才是一个师父应该有的样子。在两个小时之中这位新来的僧侣记下了所有人的名字。年轻的僧侣认为老师父一定很痛苦而且会很沮丧,因为他那么老却还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而这个新来的人却知道得那么多。

在两个小时之后,当谈话节束时,这位来访的僧侣看着老师父然后说:「我讲的话怎样?」

老人说:「我讲的话?你是在讲话没错,但是都不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我在注意听你说的话,但是你什么都没说。」

这位来访的僧侣说:「如果那不是我在说,那么刚才两个小时是谁在说话?」

老人说:「如果你要我说出最真诚的意见,那么其实是书本与经典在你里面讲话,而你什么都没讲。你甚至一个字都没说。你是在丢出、吐出你所收集的东西。而因为你的呕吐,我想你恐怕是一个有病的人。这两个小时里你一直在吐你肚子里收集的东西,而你把这整个房间弄得又脏又臭。我闻不到一丝知识的芬芳,因为任何由外界得到的东西又被吐出来一定会有呕吐的臭味。你并没有说出任何东西,没有一个字是属于你自己的。」

听了老人的话之后,年轻的僧侣决定留下来。从那一天开始,他了解到世上还有不同种类的知识。

一种是从外界收集而来的知识,而另一种则是从内在出现的了解。我们从外界收集的东西会变成一种束缚,它不会带给我们自由。我们只会由来自内在的东西得到自由。

所以首先要向内看的事情是:你真的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吗?你需要去质询你知道的每一个想法与每一个字:你真的知道吗?而如果回答是:「我不知道。」那么你生命中所有的金块都慢慢的会变成石头。你可以欺骗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但是却不可能欺骗你自己。

没有人可以欺骗自己。你不知道的东西你就是不知道。如果我问你:「你知道真理吗?」而如果你点头说:「我知道。」那么你就不够真诚。在心里问你自己:「我知道真理吗?或者我只是接受我听到的东西而已呢?如果我不知道,那么这种真理是一文不值的。我不知道的东西怎么可能改变我的一生呢?只有我知道的真理才可以在我的生命中变成一场革命。我不知道的真正是一文不值的;它是假的。那完全不是真理;那全都是借来的,而且它将不会在我的生命中造成任何改变。」

那就像我问你:「你了解你的灵魂吗?」然后你会回答:「是的,因为我已经在书上读过了,而我们寺院中的僧侣也教导我们灵魂是存在的。」人类会像鹦鹉一样记忆别人教他的东西,但是这种记忆与真知无关。如果你生在印度教家庭中你会变成一种鹦鹉,如果你生在耆那教家庭中你会变成另一种鹦鹉,如果你生在回教家庭中你又会变成第三种鹦鹉,但是在每一种状况中你都会变成一只鹦鹉。

别人教你的,你就会继续反复的念一辈子。因为有那么多的鹦鹉围绕在你身边,没有人会抗拒、没有人会争论。这些鹦鹉都会点着头说:「你完全正确。」因为他们学过的东西和你学过的一样。在宗教会议中,宗教领袖们在教导着人们,而每个人都点着头,并且完全同意他们说的话,因为宗教领袖们学过的东西人们也已经学过了。然后他们都认为他们已经学过了,他们都点头同意:「是的,这些话完全正确。同样的东西也写在我们的书上。我们也读过同样的东西。」

全人类都已经被知识所欺骗。这种欺骗是一种对付人类的阴谋。这些知识必须被清理并且丢掉,只有那样你才可以在你经验了存在、看到了灵魂火焰的状态下变得敞开。带着虚假的知识这种事是不可能的。虚假的知识不是光:屋子是黑暗的、灯还没有点亮,但是人们正在互相说服与解释说灯已经点亮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听到这种话之后,你也会开始说灯已经点亮了。因为在内在的某处存在着恐惧,别人说如果你没有看到点亮的灯光你就会下地狱。他们说他们可以看到发亮的灯光,所以,渐渐的你也会开始看到它。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国王。一天早上一位神秘的陌生人跑来对他说:「你现在已经征服了全世界,所以人类的衣服配不上你。我会拿神的衣服给你。」这个国王的头脑变得贪婪。他的理智正在说:「神怎么能够有衣服呢?」理智甚至会怀疑神的存在。但是他是贪婪的,因为他认为也许在某处是有神的,如果他得到神的衣服那么他就是地球上、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穿神的衣服的人。而这个人怎么能够欺骗他呢?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他拥有数不清的钱。就算这个人向他要几千块卢比都没有关系。他问这个人:「好吧,那要花多少钱?」

这个人说:「它至少价值一千万卢比,因为要找到神我必须要付一大笔贿赂的钱。不只是人会收取贿赂,神也是非常狡诈的,他们也会收取贿赂。一个人类会收少量的钱,他是贫穷的,但是神不会收小钱。只有大笔的钱他们才会看上眼,否则他们连看都不看一眼。所以那是很困难的,至少需要一千万卢比。」

国王说:「好吧,没问题。但是要记住,如果你欺骗我那么你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今天开始武装警卫会守在你的屋子周围。」

这个人拿了一千万卢比,然后他的屋子由警卫看守着。附近的人们都很惊讶。他们无法相信这种事。他们想着:「神在哪里?他们的天堂又在哪里?这个人似乎哪里也不去。」他留在屋子里面,然后他告诉每个人:「在六个月之后我会给你们看神的衣服。」每个人都很怀疑,但是国王不担心,因为这个人正由他的警卫看守着。他无法逃走,他也无法骗人。

但是这个人比国王更聪明:六个月之后他从屋子走出来,他拿了一个非常美丽的盒子然后对守卫说:「我们去皇宫吧!今天就是衣服送来的日子。」

整个首都挤满了人。来自远方的国王与皇帝们都来看这件衣服。为此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这个人带着盒子进入宫廷中,所以没有理由怀疑他了。他把盒子放下来。然后打开盖子,把他的手放进去,又两手空空拿出来对国王说:「拿着这条头巾。」国王看了看然后说:「我看不到头巾,你的手是空的。」

这个人马上说:「让我提醒你一件事:神曾经说过只有在一个人是他父亲的亲生儿子的时候他才看得到这头巾与衣服。现在你看到了吗?」

国王说:「我当然看得到。」

并没有头巾,这个人的手是空的,但是所有的朝臣都开始鼓掌。他们也看不到头巾,但是他们开始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美的头巾。这条头巾是很美的、独一无二的、奇妙的。没有人曾经看过这种头巾。」

当所有的朝臣都开始说这条头巾很美的时候,这个国王陷入了困境。然后这个人说:「现在脱下你的头巾然后换上这一条。」

国王拿下了他的头巾然后换上不存在的头巾。如果只有头巾还好,但是国王很快的遇上了真正的麻烦。首先他的外套被脱掉,然后是衬衫,最后他必须脱掉他的内衣。国王变成赤裸的,但是所有的朝臣都在说:「这衣服真美!真奇妙!我们从来没有看过这种衣服。」每个朝臣都必须讲得非常大声,要不然别人会认为他们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

当全部的群众都在谈论这件衣服时,每个人都在想着是他们的眼睛有问题、还是他们的父亲有问题。「如果全部的人都在谈论这件衣服,那么他们一定是对的。那么多人是不可能有错的。他们是大多数的人。当每个人都说同样的事情时那一定是对的。」这就是民主:是每个人都同意的事情——「那么多人都同意了,他们不可能是错的。」所以每个人都认为只有他一个人是错的,如果他保持沉默那么人们会认为他看不到衣服。

国王开始害怕了,他应该脱下最后一件衣服吗?一方面他害怕整个朝廷的人都看到他赤裸裸的样子,另一方面他又怕全世界知道他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那样会令他更为难。那真是进退两难!所以最后似乎还是接受脱光衣服的事实;至少还可以保住他父亲的名誉,他的王朝也不会蒙羞。他想:「顶多被人看到我赤裸的样子,那又怎样呢?而且,每个人都在为这件衣服欢呼,他们也许是对的。这件衣服也许真的存在、而只有我无法看到它而已。」所以为了避免让事情变得复杂化,他脱下了最后一件衣服然后赤裸裸的站着。

然后人们说:「哦,国王!神的衣服是第一次降临到地球上。你应该举办游行然后在马车上绕城市一周才对。」国王变得很害怕,但是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

当人犯下第一步的错时后面几步就很难停下来了,要回头已经太难了。如果一个人在第一步不诚实,那么他接下来的几步会变得越来越虚伪;对他而言要知道在何处回头是很难的,因为每一步都与其他步骤有关连。

所以国王陷入了困境。他无法拒绝。他被带上马车游街示众……。你也许也在那里,因为那个城里面有很多人。每一个人都看到这场游行,所以你也许也曾经在那里赞美那件衣服。没有人想错过这个机会。所有人都大声赞美这件衣服、说这件衣服很美。

只有一个坐在父亲肩上的小孩说:「爸爸,国王好像没有穿衣服。」

他的父亲说:「你这白痴,小声一点!你还小,你还没经验。当你有经验时你就会看到衣服了。我就看得到衣服。」

小孩有时候会讲出真理,但是年纪大的人不会称赞他们,因为年纪大的人更有经验。而经验是非常危险的东西。因为他的经验所以这个父亲说:「小声一点!当你有经验时你就会看到衣服了。我们都看得到,你难道认为我们都疯了吗?」

有时候小孩会说:「我在神像上面看不到神。」然后年纪大的人会说:「小声一点!我们都看得到神。拉姆就站在那边。当你有经验的时候你也看得到他。」

人已经陷入了集体欺骗之中。当每个人都被同样的东西所欺骗时,要看清事实是很困难的。

你必须找出知识的衣服、那个被认为是衣服的东西是不是真正的衣服,或者你是穿着看不见的衣服而赤裸裸的站着呢?你必须依据以下的衡量标准来测试你的每一个想法:「我了解这件事吗?」如果你不了解,那么与其紧握着虚假的知识,还不如准备去往地狱走。

真诚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一个人不论他不了解什么事,他就应该说他不了解它,否则这件事会变成伪善的开始。我们通常都无法看到大骗局,我们只能看见小骗局。如果一个人要向你骗取几卢比你就会注意到它,但是如果一个人双手合十站在神像前说着:「哦,上帝。哦,上主……。」他很清楚这座神像是由石头做成的,而其中并没有上帝、上主,那么就算这个人看起来似乎是真诚而且虔诚的,在这个地球上你也很难找到一个更不诚实、更伪善的人了。他完全是在骗人。他在说某种完全虚假的东西,而且他在内在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东西。但是他无法鼓起勇气去了解他所说的、所做的是什么。

一个虔诚的人是一个体认到他知道的是什么、而他不知道的又是什么的人。这种体认就是要变成虔诚之人的第一步。一个虔诚之人不是一个说他了解神与灵魂的人、不是一个说他看过天堂与地狱的人。一个虔诚的人是一个说他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他是完全无知的:「我没有知识。我甚至不了解我自己,所以我又怎么能说我了解存在呢?我甚至不了解我家门前的石头。我又怎么能说我了解神性呢?生命是非常神秘、非常未知的。我不了解任何事。我是完全无知的。」

如果你有成为无知的勇气以及接受自己的无知的勇气,那么你就可以开始上路、并且脱离思想的纠缠。否则你甚至无法开始。所以你要了解一件事:你是非常无知的、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好像了解的东西都是虚假的、借来的、陈腐的。它就像池塘,而不是像井一样。如果你想要为你的生命创造一口井,那么就必须脱离池塘的幻象。

现在有人问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你教的东西与克里希那穆提很像。你对他有什么看法?」

我没有看法。第一件事情是我不认识克里希那穆提。

第二点是如果在我说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把我跟别人做比较——那些我像的人、我不像的人——那么你就没办法听我讲话。你会把时间浪费在比较上面。

在两个人讲的话之间会有相似点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人是相似的。两片叶子是不相似的、两颗石头是不相似的。在某些话上面会有相似点,也许在某件事情上面会有表面上的相似,但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不同、如此的独一无二,所以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你开始把我说的话与吉踏经、克里希那穆提、拉玛克里希那或马哈维亚比较,那你就没办法听我讲话,因为这些拉玛克里希那、克里希那穆提、马哈维亚的话会在中间创造出许多的麻烦,以致于我的话没办法传到你那里。在你我之间不会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不知道,但是我的建议是不需要比较也不需要寻找相似点。那是没用的、无意义的,也没有人会因此而受益。

但是在你们的生命中已经形成了某种共通的习惯,其中一种习惯就是比较。你无法不比较而评估事情。如果你想要下评估,你无法想象没有了比较你该怎么办,而当你比较的时候错误就开始产生了。

如果你把百合与玫瑰做比较,那么错误就产生了。百合就是百合、玫瑰就是玫瑰、而小草就是小草。玫瑰既不会比小草更高尚也不会比小草更低下。小草独一无二的活着,玫瑰独一无二的活着。它们并不会更高尚或低下;它们并不会是相等或不相等的。每个人都像自己而不会像别人。如果你能明了事物的独立性、个体性、独一无二,你才会停止比较。

但是你有比较的习惯。你甚至对小孩子互相比较。你说:「看,别的小孩比你跑得更远。你落后了。」你对这个小孩是不公平的,因为别的小孩是别的小孩,而这个小孩是这个小孩。两个人是不可能互相比较的。他们是完全不同的。对于他们的独一无二、他们的真实性来说,彼此之间是毫无关系的。

你有比较的习惯。你的教育系统教导你要比较,你的思考系统涉入了比较。没有了比较,你就无法做评估。而其结果是你不会直接的了解任何人或任何的思想;有许多事情会介入其间。

所以我只能说这么多:我不知道克里希那穆提与我之间有多相似。我没有比较过。而我也请你不要比较——不管是把我与别人做比较、或者是把任何人与别人做比较。

这种比较会继续下去:马哈维亚与佛陀之间有多少相似点、耶稣基督与穆罕默德之间有多少相似点、克里希那与拉玛之间有多少相似点?这些事都是愚蠢的!没有相似或不相似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只是他自己而已。一个人与其他人是无关的。甚至说「不相似」都是荒谬的,因为如果没有「相似」那就不会有「不相似」的问题了。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世界上没有相像的人、没有重复的事情、没有重复的经验。在生命中没有重复这种事情。生命会继续不断的创造独一无二的东西。所以不需要比较或评估。如果你在听克里希那穆提讲话,你就需要直接的了解他。如果你在听我讲话,你就需要直接的听我讲话。如果你在听你的邻居讲话,你就需要直接的听他讲话。如果你在听你的妻子讲话,你就需要直接的听她讲话。如果有第三个人介入,就会开始产生问题与争吵。不需要第三个人介入,我们之间的接触与沟通应该是直接而且立即的。

如果我站在一朵玫瑰花前面、如果我想起了我昨天看到的花朵、如果我开始想着这朵花和那些花有多相似,那么我对这朵花的观看将会停止。有一件事是很确定的:介入我与这朵花之间的那些花朵的阴影将不会让我看到这朵花。如果我想要看这朵我面前的花,那我就需要忘掉我以前看过的所有花朵。让它们介入将会对这朵花不公平。而也没有带着这朵花的记忆的必要,否则明天你看着另一朵花时,这一朵花又会介入了。

所以不要把克里希那穆提带到这里来。也不要以前因为你正在听我讲话,你就可以在你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使我介入你们之间,因为那会对那个人不公平。

直接的看着生命。不需要使任何人介入其间。没有相等或是不相等的人;每个人都只能他自己而已。我希望每个人都变成他自己就好。

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这就是我视为生命基本规则的东西。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你都还无法接受它。直到现在人类都还没准备好去接受每个个体本来的样子,你试着要让他变成别人:他应该像马哈维亚、像佛陀、像甘地。这是对每个人的个体性最直接的侮辱。

当你对一个人说:「要像甘地一样。」你就大大的侮辱了他,因为他不是被生来当甘地的。一个甘地已经被生下来了,还要另一个甘地做什么?告诉这个人要变成甘地就是说他没有成为自己的权利;他只有成为别人的翻版、模仿别人的权利。他只能当翻版,他无法当原版。对这个人来说这是一种侮辱。

所以我不会说每个人都应该像别人,我只会说每个人应该变成自己。那么这个世界就能够变成一个奇妙而美丽的世界。直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只是试着把东西组织起来,好让每个人都像别人一样。那就是你比较、你思考、你寻找的原因。没有必要这么做。完全不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思考。

如果对以上的谈话有任何问题,我们会在今天晚上讨论。让我再重复一次,我只告诉了你们一件事、一件非常基本的事:看看你们的知识,并且决定那是你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如果你看到那是属于别人的,那么它就是没有用处的。但是在你看到没有任何知识是属于你自己的那一天,从那一刻起你自己的知识之光就开始从你的内在出现。从那一刻起,革命就开始了。

如果还有问题的话我们会在晚上讨论。下午的聚会到此结束。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爱即无忧

人的烦恼从哪里来?执着。被欲望、被情绪带动着,拼命去追求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东西。

  无爱即无忧

  是一副对联,青花瓷字,镶在两片大板上,显得很突出,字体属草书,约是清朝中叶烧制的。问价钱,不便宜,心想以后看着办。过了半年,迁新居,又路过那家艺品店,青花瓷字对联犹置于店中壁边,我再问一次价钱,同样的老板,不同的数目。还是觉得贵了些,摸摸看看,许久才下决心离开。

  将近三个月,没有闲暇,直到休年假,整理家具时忆起那一副对联,我特地到艺品店去。

  老地方,我一眼瞧及,对联稍惹尘埃,一边拭一边问价,老板微笑着说出,我实在讶异,顺口又问:“怎么比第一次开的价钱少一半?”老板年纪大,缺几颗牙,讲话却不漏风:“你中意就拿去,不满意可以拿回来。”

  将对联带回家,挂在客厅壁面,分成左右,中间是大陆画家王鹏飞的达摩祖师画像,右联“有忍乃有济”,左联“无爱即无忧”。远看近看都庄重,我喜欢,同时以之自惕。

  于是与艺品店老板熟稔,见面谈这谈那,有时他教我鉴赏玉雕、木雕、铜器,有时随兴聊天。整一年,我没买什么,他也从未暗示要卖什么。

  有一次,我说:“古董业有行无市,胡乱开价,不大好吧?”他说:“没错,物件买卖总是如此,有人爱就有人抬——告诉你,那一副对联原价比卖给你的多一倍,为什么?”我摇头,他点头:“像你这般年纪的人,多半在赌博或玩股票,根本没有心情到这个小店坐一坐谈一谈。你,看得出来不会跟着流行一起狂——78岁了,我见过很多人。那一副对联很好,清朝青花瓷的字,非常特别——你在教书吗?”

  他第一次问我的职业,我们不曾提起这方面的事。我告诉他,我在报社工作。他把话题拉回到对联:“对联很好,你觉得如何?有的商人看准了顾客的心理——一般人都有爱即有忧。唉,这个时代,爱情都买得到,何况是物件,所以啦,爱而不忍,只得花钱当冤大头;你说的有行无市,正是这样起因的……”

  “对不起,”我插话,“我想知道,为什么便宜卖给我对联?我并不特别,很平凡的一个人。”老板哈一声:“就是了,我也是平凡人。问题是,现在有太多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平凡人反而少见呢。”

  我一时无语,喝茶。老板取换茶叶,茶壶空着,眼生,以前没见过;我顺手拿来看,吃了一惊,茶壶是150年前制作的。我细细玩赏,不会错,出自清朝道光年间名家之手。老板将一捧茶叶放进茶壶,漫不经心的样子:“看出来啦?——别玩茶壶,假货多,真货贵,让那些有钱人去玩吧,过几天也许就卖出去了,你不妨多看几眼——你不必问价钱。”

  我没问价钱,但茶壶确实完美,多看了几眼。老板倒水入壶:“我说呢,你做个参考吧,玩古董跟做人一样。记得,无忍则无济,有爱即有忧,这是倒过来思考,不是大哲理,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我至今仍记得他说话时的表情。每每注视家中的那一副青花瓷字对联,就会怀念那个只知姓而不知名的老板。数月前,我到艺品店去,店已不在,问隔邻人家,说是老板“刚走不久”。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妇人说:“他啊,怪人啦!连钱都不爱,乐天乐天的,生前卖掉所有的古董,然后不久就去了。不太了解他,奇怪——问他做什么?”

  评:茫茫世间,难的是留一个真我,难的是守一份清净,难的是养育一片心田。
鲜花(111)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s:168] 貌似佛家语言,难解其意!
鲜花(111)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琼茕于2008-11-27 12:41发表的:
无爱即无忧?

非是凡人所做到,


可我们都是世俗中人,不太可能抛却红尘事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1-27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无爱即无恨??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则趣闻

一则趣闻:

  有一位大哲学家和一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同坐在一架飞机上。哲学家坐在他的位子上,思索一些伟大的数学问题,这时机上突然传来机长的广播:“各位贵宾很抱歉,我们降落的时间将会有些许的延误,因为飞机的一号引擎刚刚坏掉,我们现在只用三具引擎在飞行。”

  大约十分钟之后,又传来另一段广播:“各位贵宾,飞机降落的时间恐怕会延误更久一点,二号与三号引擎也都坏了,现在只剩一具引擎可以用。”

  于是乎,这位大哲学家转向坐在他身边的家伙,对他说:“这下可好!如果再坏掉一具引擎,我们整个晚上就得待在这半空中了!”

  当你沿着某种思路思考时,这特定的思路将可能造成特定的结果━━包括荒谬的结果。要是你将人类的问题看得很严肃,错将人当成是问题在看待,你等于是在依循某种前提看人,那么你的第一步就踏错了。你可以在那个方向一直走下去,到目前为止,研究人类的心智现象与精神分析有为数不少的文献,你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的论文和书籍。特别是,自佛珞伊德开启了某种逻辑的大门之后,他从此主宰了整个世纪人类的思路。

  东方的观点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第一,东方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是严肃的。当你这么想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已经没有了,因为你看待的眼光改变了问题本身。第二,东方认为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对它的认同。问题与过去无关、与历史无关,你对它的认同才是真的重点,那即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例如,你是个动不动就会发怒的人,当你去看精神分析师时,他会告诉你“回到过去……什么事情会惹恼了你?在什么情况下,它逐渐变成你的制约,在你的头脑里烙了印?我们必须将所有那些铭印洗刷掉,将它们一一抹去,完全清理你的过去。”

  当你去找的是东方的神秘家时,他会说:“你认为你是愤怒,你对愤怒起了认同,那就是事情出错的地方。下回当愤怒又出现时,你只要当个观照的人,只是去观照,别认同它,不要说‘我很愤怒’,只要看着它发生,就好像你在看电视一样,把自己当成别人一样在看待。”

  你是纯粹的意识,当愤怒的云朵飘近你的身边时,只要看着它,并且保持警觉,不让自己认同它。整个重点就是如何不对问题产生认同,只要你学会了这件事……就不会有“问题一大堆”的情形,因为同一把钥匙将可以打开全部的锁:生气的锁、贪婪的锁、性的锁、一切头脑能够制造的锁。

  东方说只要保持不涉入,不要忘了,这即是葛吉夫所说的:记住自己;记住你是一个观照者,也就是佛陀说的:要留心。当一朵云经过你时要警觉,或许这朵云来自过去,那没有意义,过去是一定有的,它当然不会无缘无故跑出来。这朵云一定是来自某些事情的结果,但那不重要,为什么要受打扰?现在,就在此时此刻,你大可超然以对,斩断自己和它的牵扯, 那座桥是现在就可以拆掉的,也唯有现在才能拆掉。

  回到过去并不会有所帮助,从三十年前愤怒第一次出现起, 你就向它认同,现在的你已经无法不去认同,可是,过去明明就不存在了!你可以在这个片刻里不跟过去认同,然后,你以前那一连串的愤怒就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你不必回到过去将你的父母、社会、教会对你所做的事擦掉,那样做根本就是在浪费眼前宝贵的时光。撇开它已经毁掉你许多年的光阴不说,现在又来毁掉你当下的时间。你可以直接脱离它.就像蛇在脱皮一般。

  过去以及过去的制约确实存在,不过,它们若不是在你的身体里,就是在你的大脑里,不会存在你的意识当中,因为意识是无法被制约的。意识一直都是自由的,自由即是它最深处的本质,自由是它的天性。

  你可以自己去看看,那么多年的压抑.那么多年来你被施以某种形态的教育,当你在这个片刻去看着这件事,你的意识早己不再认同了,否则,是谁在觉察这件事?假如你真的成了被压抑的人,那么是谁在注意到这件事?如此一来觉察就不可能了。

  当你还能说“那二十一年可以说是疯狂的教育体制下”时,有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你还没疯狂到那个地步。那个体制失败了,它对你没造成效果,因为你并不疯狂,所以你才能看出整个体制是疯狂的。

  一个疯狂的人无法知道自己是疯狂的,只有清醒的人才能看出来,要看出疯狂之所以为疯狂,需要清醒的意识。那二十一年疯狂的教育系统失败了,一切灌输给你的制约失效了,除非你认同,否则它并没有成功,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跳脱出来……它是在那里没错,我不是说它不在那里,但是已不再是作意识当中的一部分了。

  这正是意识之所以美的地方,意识可以跳脱任何事情, 对它而言,没有什么事情是阻碍,没有任何地方有界限。就在前一刻,你还是个英国人━━请了解一下国家主义的无谓━━下一刻你就不再是个英国人,不是说你的肤色会改变,你还是白皮肤,只不过你不会认同它,你不再反对黑种人,因为你看出整件事的愚蠢。

  你的意识已经跳脱出来,你的意识正站在山上往山谷的地方俯瞰。这时的英国人已经在山谷里死去,而你站在山上,从遥远的地方看着,心中没有一丝沾染与妨碍。

  整个东方的方法学可以浓缩成一个字替代“观照”(witnessing),而整个西方的方法学可以浓缩成一个字: “分析”(analyzing)。分析只是在绕圈圈,观照则是直接跳出圈圈。分析是一个恶性循环,当你真的进入分析.你会产生困惑:“怎么可能会这样?”

  举例来说,你尝试进入过去,要进入到哪个地步才停止?假如你回到过去,你可以找出从何时你开始有性欲的吗?当你十四岁的时侯?那它是无缘无故冒出来的吗?它一定是早就在身体里准备好了,那是在何时?在你出生的时候吗?但是,当你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存在了?那又是什么时候?当你受精的那一刻吗?

  可是,在那之前,来自你母亲卵子的那一半性徵已经成熟了,另一半来自父亲精子的性徵正在成熟当中,就这样一宜分析下去……何时才有尽头?最后你会找到亚当和夏娃那里去!就算如此也还不能结束,你必须找到神,问清楚究竟为什么他要创造亚当……

  分析永远只能做到半调子的程度,无法真的达到助人的效杲.这是不可能的,它会让你更适应你的现实状况,顶多如此。分析是一种适应性的做法,协助你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些了解,比方问题的起源、以及如何发生的等等。理智上的了解会帮助你较能适应社会,但是你依旧一成不变,分析并无法达成蜕变舆彻底的改变。

  观照是一项大变革,从根本上造成转变。崭新的人类将因此诞生,因为观照能把你的意识从所有的制约当中抽离出来,你的身体与头脑会带有制约,但意识不会受制约。意识是纯净的,永远的纯净;也是圣洁的,它的圣洁不容亵渎。

  东方的方法是使你注意到这圣洁的意识,注意到它的纯净与天真无邪。东方强调的是天空,西方强调的是云;云会有它的历史足迹,假如你想找出它是怎么来的,你要追溯到海洋,然后到阳光,到水的蒸发,然后形成云朵……你可以一直探究下去,不过那只是在绕圈圈。

  云形成之后,飘到某个地方,爱上了树,于是又将自己投身大地,变成了河流,接着开始蒸发,又上升到天空中,变成云朵,然后又降落到地面……就是这么一再循环不息,就像一只轮子,你要从哪里找出口?每一样东西之间环环相扣.任你怎样还是在轮子里打转。

  天空没有历史,天空不是被创造物,不经由任何东西而产生。事实上,任何事情要能存在,必须先要有天空,在其他的事情能存在之前.天空必须先存在。

  你不妨去问基督教的神学家,他会告诉你“神创造了世界。”问他在神创造世界以前是否有天空的存在,若没有天空,神会在哪里?他一定需要空间的。如果没有半点空间,神怎么创造世界?他要将这个世界摆在哪里?空间是必须的,连神也需要空间。你不能说“神创造了空间。”那是很荒谬的,因为她没有立足的空间,空间一定是在神之前就存在的。

  天空一直都在那里,东方的方式是去留意到天空的存在,西方的方式是使你更警觉到云的存在,这对你会有点助益,但你不会因此意识到你最深处的核心。西方使你更能觉察到表面上的东西,而不是核心的事情,而表面的事情是大风暴。

  你必须找出大风暴的中心点,唯有透过观照你才能做得到。

  观照不会改变你的制约,观照不会改变你身体的肌肉,不过,观照将会让你体会到你是超越身体、超越一切制约的。在你到达彼岸的时候,在那超越的时刻,一切问题都不存在“对你”而言不存在。

  现在一切都取决于你。身体仍会带着制约,头脑也仍会有制约,这时候就看你的了。有时候,假如你真的那么想要问题,你可以进入身体头脑(bodymind)里,将问题拥抱,然后尽情享受一番。假如你不想要问题,你可以置身事外,问题还是会在身体头脑里留下铭印,但是你并不会涉入其中。

  醒觉的佛即是如此。你使用记忆,佛也使用记忆,但是她不会对记忆认同,他把记忆当成机器在使用。例如,我在使用语言,我在使用头脑和所有的记忆,但我并不是头脑,那个觉知一直都在,所以我维持主人的姿态,头脑是我的仆人。当头脑被召唤时,会展现服务,但不至于喧宾夺主。

  所以问题是在的,但只以种子的形态存在于身体和头脑之中。你怎能改变得了过去?你以前是天主教徒,你怎么改写过去四十年的时间,让自己那时候不是天主教徒?不可能的,那四十年的时间你还是天主教徒,但你可以抽身而出。现在你知道那不过是认同,你无法摧毁已逝的四十年光阴,也没有必要去摧毁。如果你是自己的主人,就没有需要去摧毁,甚至可以将那四十年做一番创造性的运用,连你所受的疯狂教育都可以是创造力的表现。

  一切的铭印只留在大脑里、留在身体的肌肉当中……它们会在那里,可是它们只是夹带着可能性的种子。要是你寂寞得发荒,你想要一些问题,你可以拥有它们;要是你没有痛苦会大难受的话,你可以拥抱它们,反正它们会一直在那里。但其实不需要这么做,这是没有必要的,换言之,有没有问题将取决于你的决定。

  观照是归于中心的技巧。我们已经讨论过归于中心,说到人有两种过生活的方式,不是活在表层就是活在核心。表层属于自我,而核心属于本质(being),如果你活在自我当中,你永远会和别人牵扯不清,因为表层和别人有关。

  你的动作不是行动,你的动作永远只是反动,也就是基于别人对你做出的事情,你所做出的反应。活在表层中不会有行动产生,一切都是反动,没有什么是从你的核心出来的。就某个角度来说,你是外境的奴隶,因为你什么事都没办法做,只有不断地被迫行事。

  从核心出发却是迥然不同的风貌:你的行动来自你的核心,于是你不再当附属品,从此拥有你的自主性。

  有一回,佛陀行经一个村庄,有些人对怫陀的教诲相当不以为然,他们对他恶言相向,佛陀静静听着,然后他说:“假如你们已经说完了,请让我继续往前走,我必须到下一个村子,那里的人们正在等候我。如果你们还有什么想讲的没讲完,我回来的时候会再经过这里,到时候你们再把话说完。”

  那些人说:“我们对你出言不逊,如此冒犯你,难道你不打算对此说些什么?”

  佛陀说:“现在我对这种事情不会再有反应。你所做的事是你自己的决定,现在的我不会再反应,你无法拿任何事情强追我。你可以辱骂我,那是你的事,但我不是个奴隶,我已经是一个自由的人。我的行动来自于我的核心,而不是表层,你的辱骂只能构及表层,到不了我的核心,我的核心保持不为所动。”

  你会被触动不是因为你的核心被触动,而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核心。你只是活在表层、与表层认同,而表层铁定会被任何事情所影响,任何发生的事情。你的界限就只到表层,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你不能不受到影响,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核心。

  一旦有一个核心,你就可以对所有事情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从核心到表层有着一定的距离。别人可以侵犯到表层,但无法侵犯到你,你保持超然、不涉入,你和你的“自己”是有着距离的。换句话说,在“表层的你”和“核心的你”之间有一段距离,那个距离是任何人都无法打破的,因为没有人能穿了核心,外在的世界唯一能触及到你的只有在表层。

  所以佛陀说:“现在的我归于自己的中心,十年前或许不是这样,如果你那时对我口出恶言,我可能早就反弹出去,可是现在我只是基于自己在行动。”

  仔细去了解“反动”(reaction )与“行动”(action)之间的差别。你爱某个人是因为他爱你;佛陀也爱你,可是他不是因为你爱他,他才爱你,你爱不爱她并不造成相关,他爱你是因为她的爱是一种行动,而不是反动。当你的爱来自于你,不受他人的影响,这才叫行动,反动是一种被迫。归于中心的意义在于,你从此基于自己产生行动。

  还有另一个重点要记住:当你行动的时候,那个行为一定是全然的。当你反动的时候,你的行为不可能全然,一定是局部、片段的,因为你的出发点在表层。也就是说,当你反应的时候,由于你并没有其的置身其中,你的行为不可能是全然的,在只有表层涉入的情况下,你的行为不会是全然的。

  所以如果你的爱来自表层,那么你不会是全心全意的,你的爱一定是片面的,这件事情意义很重大,因为如果你的爱只囿限于局部,其馀的空间将会由恨给填补;如果你的仁慈只是局部的话,剩下的空间将会由残酷去填补,如果你的善是局部的话,那么剩下的空间将会由什么来取代?如果你的神是局部的话,你将会需要撒旦来填补剩馀的位子。

  那意谓着局部的行为一定会自相矛盾。现代的心理学说爱恨是同时存在的现象,这两样都在你的头脑里,对同一个对象你既爱又恨。假如爱与恨两者都在,那一定会产生迷惘,这份迷惘是有毒的,致使你的仁慈当中夹带着残忍。你的施舍中夹带着偷窃,你的祈祷中夹带着暴力。即使你试图在表层做个圣人,你圣人的品质必定是带罪的,凡是在表层的一切都会自相矛盾。

  只有当你从核心行动时,你的行为才会全然,全然的行为本身会有独到的美。当你在全然中行动,就是活在当下;当你在全然中行动,你将不会活在记忆里,因为你并不需要!唯有半调子的行为才会一直处在进行式的状态。你正在吃东西,如果你没有专心在吃的话,当你吃完时.你的头脑会继续吃,因为这个动作还没有完成。

  只有全然的事情能够有结尾和起始,半调子的事只是一个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持续动作。你明明人待在家里,可是你还在惦记店里的事情;当你人在店里时,你又在想家里的事。你从来没有、也永远不可能完整地处在一个片刻当中。因为你携带的许多事情一宜在打转,这是沉重的包袱,对你的头脑、对你内心的一项沉重负担。

  一个全然的行动会有始有终,像是颗原子弹,而不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一刻它会在那里,然后下一刻就不在了,你完全自由自在地踏入未知,不受到捆绑。通常的状况是,你一再走入老旧的模式当中,头脑陷入固定的轨道里,总是在绕同一个圈圈、经历同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你的过去从未了结,它会来到当下,也会去到未来。

  真的,一个半调子、只活在表面的头脑会带着过去,而过去是个庞然大物!就算你不把前世算进去,它还是很庞大。五十年的经验。不论是美是丑,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结束,于是你一直把已经不在的五十年经验带在身上。这个已逝的过去注定会落在当下!而毁了当下这一刻。

  所以你无法真正的活着,这是不可能的,带着过去你无法活着,因为每一个片刻是那般的鲜嫩、那样的脆弱,这整个沉重的过去会将它给扼杀了。那是一种扼杀!你不断摧毁了你的现在,一旦现在被摧毁,就会变成一种负担。事情就是这个样子:当它是鲜活的时候,它并不属于你,而死了之后,被你已逝的过去给摧毁了之后━━它就变成你的一部分。

  当你从核心行动时,你每一个动作的全然,就像原子弹一般的具爆炸性,在行动结束后,一切就告落幕,你不再受到影响,于是你毫无负担地继续往前迈进。只有这样你才能活在不间断的崭新片刻中,每一个片刻都会是新鲜的。唯有当你没有携带过去时,当下对你而言才会是新鲜的。

  假如过去没有了结的话,你就得继续带着它,因为头脑有完成事情的倾向。如果有事清没有完成,就会一直惦念着。要是白天有件事情没有做完,你晚上就会梦到它,因为头脑会想结束它,当它一结束,头脑就少了一件负担。除非事情完成,否则头脑会一再地跑到这件事情上。

  无论你在做什么,你的爱、你的性、你的友情,你的每件事总是无疾而终。活在表层必定无法全然,要怎样才能归于自己的中心?要如何才能离开表层,来到核心?方法就是观照。

  观照(Witnessing)是最重要的一个字。达到归于中心有上百种技巧,但在每一种技巧中,观照一定是基础。无论技巧为何,观照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说它是技巧中的技巧会比较恰当,因为它不只是一项技巧,观照的过程是所有技巧中最重要的部分。

  要将观照当成纯粹的技巧来谈也可以,例如,克里希纳穆提就是将观照常成纯粹的技巧在谈论,可是那样的谈法就像没有身体的灵魂一样,让你既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当灵魂有一个具体形象在的时候!你可以透过身体感觉到灵魂。当然,身体不是灵魂,不过你可以经由身体感觉到灵魂。每一种技巧只是身体,而观照是灵魂。你可以谈独立于任何身体或任何物质的观照,但如此一来观照变成只是抽象的概念。克里希纳穆提已经谈了半个世纪,但是他所谈的东西太纯粹、太不具体,听的人以为自己了解了,但那只是概念上的了解。

  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靠纯粹的灵魂而存在,每一样东西都是具体的。观照是一切灵性技巧的灵魂,所有技巧都是身体,不同的身体。所以先要明白观照是什么,然后透过一些身体、一些技巧去体会观照的意义。

  我们知道思考这件事,你必须先以思考的方式去知道观照的意思,因为认知一件事的前提是你要先知道它。思考指的是评断,你看到了某件事,然后做出评断;当你听到一首歌,你可能喜欢,也可能不喜欢,一如你会赞赏某件事,或是批评某件事。思考是一种评断,当你思考时,评断就开始了。

  思考是一种衡量的动作,没有衡量你无法思考,假如你不曾衡量过一朵花.你怎么会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当你开始思考时,你自然会说那朵花好看或不好看。归类是你必定会使用的方式,思考就是分类的举动。当你开始为一件事做划分时,你为它分门别类、命名,即已对它做了一番评量。

  没有评量,思考是不可能的,在没有任何评量的时候,你可以纯然保持觉察,而无法思考。

  这里有一朵花,我告诉你:“去看,不要思考。看着这朵花,但不要想它。”请问你能怎么做?当你不能思考时该怎么办?你只能观照。只能觉知,只能去意识这朵花。你可以面对花就在眼前的事实,你现在可以和这朵花相遇。假如不能思考,你就不能说:“它很好看”、“它不好看”或“我知道这是什么花”或“真奇怪,我从没看过这种花”,你什么都不能说,不能使用任何话语,因为每个字当中都已带有价值,都是一种评价,语言受限于评价而无法公平客观,当你一使用文字,你已经做出评价。

  所以你不能使用语言,不能使用文字。如果我说:“这是一朵花,看着它,但不要去想它。”这代表你不准使用语言,那你怎么办?你只能做一个观照者。当你没有思考,只是在那里面对着某样东西,那就是观照。也就是说,观照是一种被动式的觉察,记住,是被动的。思考是主动的,那是一种作为,对于你所看到的,你总不免要做点什么,不能只是像面镜子般被动。你总是要做些什么才行,可是如此一来,你已经改变了事情本来的样子。

  举例来说,我看到一朵花,于是我说:“这朵花好看!”这时我已经改变了这朵花,因为我加诸了某样东西给它,在我的眼中,现在这朵花等于是“花”再加上我的“觉得它很好看”。这时这朵花已经远离我了,介于我与花之间的是我的判断、我对它的评价,对我来说这朵花已经不再相同,我和这朵花之间的品质已有变化。我的评价打破了事实,我介入了这朵花,现在它是虚幻的,而不再真实。

  觉得花好看的不是花,而是我.我切进了事实当中,我沾污了事实,使它不再是纯洁的,现在我的头脑成了它的一部分。真的,当我说我的头脑成了它的一部分,这说明了“我的过去”变成它的一部分,因为当我说“这朵花好看”这句话时,是出于我以前的知识在判断。你怎么能够说这朵花好看?是你过去的经验、你过去的概念让你对这样的东西觉得漂亮,你根据你的过去在评断。

  头脑代表着你的过去、你的记忆。当过去介入当下的片刻时,你摧毁了一个纯净无瑕的真实,现在的真实已经被扭曲了。花的真实已经不存在,被你给摧折、破坏了,因为你的过去介入了现在。你的诠释即是一种思考,思考指的是将过去带到眼前的真实里。

  那就是为什么思考绝对无法引领你朝向真理,因为真理是纯净无瑕的,你必须在它的纯净无暇中与它相会。一旦你的过去介人,你便破坏了真理,那时真理就变成是你的诠释,而不是你对真相的了解。你己经扰乱了真理,使它不再纯粹。

  思考意请着将你的过去带到现在,而观照并没有过去,只有当下━━没有过去的介入。观照是被动的,你没有做任何事━━你就是了!你只是在那里,你只是“在”。花在,你也在,这当中会有一层观照的关系。当花在,你的整个过去也在,而不是你在的时候,那时你与花的关系就是思考。

  所以,从思考开始下手,思考是什么?思考是将过去带进现在,于是你会错过当下,你已经彻底错过当下了!当过去进驻当下时,你就错过了。在你说“这朵花很美”时,这朵花就成了过去式;在你说“这朵花很美”时,那是个过去的经验,你早就知道了,因为你已经评断过了。

  当花在那里.你也在那里,那时连说一声“这朵花很美”都是不可能的,在当下的时候.你无法下任何评论,因为任何评断、任何主张都属于过去。在我说出“我爱你”时,这个感觉就已经成为过去了。同样的,“这朵花很美”是我已经感觉过的了,一旦我做出了评断,一切即已成为过去。

  观照永远是在当下的,它绝不会是过去,而思考总是来自过去。思考是呆板的,观照是活络的,至于下一个区别……首先,思考是主动的,它是有所为,观照是被动的,它是无所为,只是存在。思考一定是已逝的过去,而过去早已远走、早已不存在了;观照一定是当下,当下是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说,若你总是在思考,你永远无法领略观照的真义。停下思考是观照的开始,思考的终止就是观照。

  该怎么做?由于思考是我们长久以来的习惯,这个习惯使我们变成像机器人一般。不是你要想就想,到了现在这已不是由你来决定.那是个机械化的习惯,你别无选择,不想也不行。当你一看到花,你的思绪就开始跑了,我们没体验过不用语言的滋咪,只有小朋友有这样的经验,没有语言的经验才是真正的经验,语言是对经验的逃避。

  当我说“这朵花很美”的时候,这花已经从我眼前消失了,我关心的是我的头脑,而不是花。我所看的到是在我脑中花的影像,而不是花本身,此时的花已成了我脑海中的印象与想法。我可以将它与我过往的经验比对、评估,可是花已经不在那里了。

  语言的使用代表你对经验是关闭的,唯有安住在觉察中而不用语言,你才能维持敞开与细腻。观照是一个对经验的持续敞开,而不是封闭。

  要怎么做才好?这个所谓思考的机械性习惯,一定要去打破才行。所以,不管你在做什么,试着不用语言。这确实是很难、很费力,而且在刚开始时,似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但其实不然,虽然很不容易,不过并非不可能。当你正走在街上,走的时候不要用语言,只要走路,即使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也好,你将会瞥见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没有语言?那才是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人在自己头脑中所创出来的世界。

  你正在吃东西,吃的时候不要用语言。睦州(Bokuju)是位伟大的禅师,有人问睦州:“你的道是什么样的道?”

  于是睦州说:“我的道十分简单,当我饿的时候吃饭,当我困的时候睡觉,就这样。”

  那个人听了感到不解,他说“这是什么意思?我也吃饭、睡觉,大家也都在吃饭和睡觉,为什么你会说那是你的道?”

  睦州说:“当你在吃饭的时候,你同时在做许多事,不只是吃饭而已。当你睡觉的时候,你还做了许多除了睡觉以外的事。当我吃饭的时候,我只是吃饭,当我睡觉的时候,我只是睡觉,当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全然的。”

  如果你不使用语言,你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是全然的,所以,尝试在吃东西的时候,脑中不要有任何杂音,没有其他想法,只是吃着东西,那么吃东西就成了一项静心,因为当你没有语言时,你就成为观照。

  如果你用语言,你就会开始思考。如果可以停止使用语言,不可避免地,在用不着做任何事情的情况下,你自然而然地成为观照。所以,试着在做所有事情的时候不要用语言:走路、吃饭、洗澡或只是静静地坐着。坐着的时候只要成为“坐着”本身,不要想任何事情,那么,连坐着都可以是静心,连走路都可以成为静心。

  另外一个人请示睦州:请教我静心的技巧。

  睦州说:“我可以教你技巧,但你没办法静心,因为你会一边带着喋喋不休的头脑,一边练习技巧。”你的手指可能一边数着念珠,心里却一边在想其他的事清。如果你能在数念珠的时候没有任何思绪,那就是静心,那你就不需要任何技巧。整个生活就是一项技巧。

  所以睦州说:“假如你能跟着我,观察我,这样会比较好。不要问方法,只要观察我,你自然就会明白了。

  于是这个可怜的家伙观察了七天,愈看愈觉得一头雾水。七天之后他说:“我刚来的时候还没这么困惑,现在我是真的不懂,我连续看了你七天,到底要看的是什么?”

  睦州说“那表示你并没有在观察。当我走路的时候,你有看到吗?我只是走路。在你早上为我端茶的时候,你有看到吗?我只是端起茶杯在喝我 的茶,我只是喝茶。没有睦州这个人,只有喝本身这个动作,没有睦川,只有喝茶这件事,你是否看到了?如果你有观察的话,你早就可以感觉得出来并没有睦州这个人存在。”

  这是一个隐微的点,当人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有自我,你就会是睦州或某个其他人。可是,假设只有行动发生,没有言语,没有思维,就不会有自我。所以睦州才会说:“你真的有在观察吗?在当时是没有睦州这个人的,只有喝茶、在花园里走动、在泥土上凿一个洞的这些动作在进行。”

  由于如此,佛陀曾说没有灵魂这回事。你从不曾观察入微过,还一直以为有灵魂的存在,其实不然。如果你是一个观照者,“你”就不在了,因为有思想,才会有“我”。

  所以还有一件事:累积的思绪与堆积如山的记忆,创造出自我的感觉,让你觉得自己存在。

  试试看做这个实验:将你所有过去的一切与自己完全切断,将记忆腾清,就当作你不知道你父母是谁,你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信什么宗教,隶属哪一个种族。你不知道自己在何处受的教育,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就是把整个过去给斩断━━而记住你是谁。

  你将无法想起你是谁━━你存在,这是显而易见的,你存在,但你是谁?在这样的片刻里,你感觉不到一个“我”的存在。

  自我只是堆叠的过往历史,自我是你思想的浓缩与结晶。

  所以睦州才会说:“如果你真的观察过我,你将知道我并不存在。只有喝茶,但没有喝茶的人;只有走在花园里,但没有走路的人;只有行动,但没有做动作的人。”

  在观照中,并没有“我”的意识,在思考的时候就有。所以,所谓的大思想家根着于他们的自我,那不单是个巧合而已。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文豪这些人,如果他们的自我很强的话,那不只是凑巧而已,因为思维愈多的人,自我愈强。

  在观照中没有自我,不过,这只有当你超越了语言之后才发生。语言是障碍,与他人沟通时,语言是需要的,但是与自己沟通时就派不上用场。它是好用的工具,而且可以说是最实用的工具,人类能够创造出一个社会,创造出一个世界,全拜语言所赐。可是,也由于语言的关系,人类已经忘却了自己。

  语言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假如有一小片刻人类忘记语言,那还会剩下什么?文化、社会、印度教、基督教、共产主义,有什么会留下来?没有。当语言从存在中被抽走,人类的整个文化、文明、科学、宗教、哲学都将消失。

  语言是与他人的沟通,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语言好用可是也很危险,当某种工具很好用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会很危险,危险之处在于头脑会使用语言,就愈偏离核心.所以你需要些做的平衡与些许的操控能力,才能够做到使用语言和舍弃语言的自如。

  观照代表着离开语言,离开文字,离开头脑。

  观照代表着没有头脑;没有思虑的境界。

  所以去试试看!这是一段漫长的努力,而且一切都没办法预料。但就是去尝试,你的努力会带给你某些没有语言的片刻,然后一个新的空间展现,你将开始意识到一个不同的世界。

  必须让语言消失,试着在你做日常的活动当中,例如当你劳动身体时,不要用语言。佛陀将这项技巧用在观照自己的呼吸,他会告诉弟子:“持续不断地看着你的呼吸,什么事都不用做,只要看着气吸进来,气呼出去,气吸进来,气呼出去。”而且不是说说而已,你要去感觉,当气吸进来的时候,没有言语,去感觉气吸进来,跟随呼吸的起落,让你的意识与吸气一同深入,与呼气一起出去,不断跟随呼吸的起落,保持警觉!

  据说佛陀曾说:“连一次呼吸都不要错过,肉体如果少了一次呼吸,你就会失去性命,而意识中假如少掉一次呼吸,表示你偏离了核心,这时候你会失去内在的性命。”

  所以佛陀说:“呼吸是肉体的生命最重要的事,而觉察是内在生命最重要的核心。”

  呼吸,保持觉察。假如你尝试去觉察自己的呼吸,你就无法思考,因为头脑无法同时做两件事━━思考与观照。思考本身就是与观照完全相对的现象,所以你不能同时做这两件事,就像你不能同时活着跟死棹,也不能同时睡觉跟醒着,你无法同时思考跟观照。观照任何事情的时候,思绪会停下来。思维进来时,观照就会不见。

  观照是一种被动的觉察,里面不含任何动作,觉察本身不是作为。

  有一天,慕拉.那斯鲁丁显得十分忧虑,谁都看得出来他正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不知道独自在那里想什么,有点失神。他老婆发现他有点异于平常,于是就问他:你怎么了?你在想什么?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清,不然你怎么一副忧心冲冲的样子?”

  那斯鲁丁张开眼睛,然后说:“这是一个终极难题,我正在苦思人要怎么样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这个问题。人要怎么知道自己死了?如果我就快死了,我会认得出来我快死了吗?可是,我都还不知道死亡的滋味,要认出来表示以前我就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不是吗?”

  “当我看见你时,之所以我会知道你是某甲或某乙.那是因为我已经认识你了,但我还不知道死亡为何物。”那斯鲁丁继续说道“当死亡来临之时,我如何认得出来?那就是问题所在,我实在很担心,而且当我死的时候,又不能问别人我是否已经死了,所以那个方法也行不通。我想从书籍或老师那里找答案,但也都没有任何帮助。

  他老婆听了之后忍不住笑了,她说:“这是在杞人忧天,当死亡来临时,你马上就会知道,因为你的身体会变得很冷,就像冰块一样。”那斯鲁丁听到这番话之后觉得宽心不少━━原来是会有徵状的━━他觉得自己手上握了一把钥匙。

  这件事过了两、三个月之后,有一天他在林子里砍柴。那是个冬天的早晨,天气十分寒冷。忽然他想起来了,他觉得自己的双手很冰冷,于是他自言自语地说:“好,我现在快死了,但是我离家这么远,没办法通知任何人,这下我该如何是好?又忘记问老婆,她只告诉我死亡来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但没告诉我死亡来的时候该做什么,这里现在又没有其他人,只有一片冷清。”

  然后他想起来,他见过许多人死掉的场面,唯一看到的景象就是死人都是躺着的,于是他就想:“平躺应该不错。”所以他也躺下。可以想见,躺下之后他就觉得更冷了━━看来死神正在降临。

  他的一头驴子就在旁边的树下休息,有两匹野狼以为那斯鲁丁已经死了,就去攻击他的驴子,那斯鲁丁被惊动之后,他睁开眼睛在想:“死人不能做任何事,要是我活着的话,我就不会让你这两只臭野狼动我的驴子一根汗毛。只可惜我现在什么都不能做,从来没听过死人做过任何事,我只好看着这一切。”

  当你对你的过去无动于衷,当你让你的过去真的只是成为过去时,那时的你对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观照。你还能怎样?观照的意思就是让既往的一切死去, 记忆、思绪、任何事情。正在当下的时候,你能做什么?你只能观照。批判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凭以前的经验才能有批判;评估是不可能的,要有以前的评估你才有评估的依据;思考是不可能的,只有当过去介入当下时,你才能思考,那你能怎么辨?你只能观照。

  在古梵文的典籍里,对老师的定义是━━死亡(acjaryamrityuh)。例如“卡达奥义书”(katha Upanishad)中的纳奇柯达(Nachiketa)被送去“死神”亚码(Yama)那里修习时,亚玛要他收下许多诱人的财物,包括土地、金银珠宝、骏马、大象等等一长串的东西,纳奇柯达说:“我来这里是要了解死亡这件事的,除非我知道死亡是什么,否则我无法知道生命是什么。”

  所以在古时候,老师被公认为可以让学生领会死亡的人物,他帮助你死亡,好使你获得重生。“新约”中的尼西底母(Nicodemus)问耶稣:“我要如何才能进入神的国度?”耶稣说:“除非你先死,否则你哪里也去不了,除非你重生,否则你哪里也到达不了。”

  重生并非一个突发的事件,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每一个片刻当中,你都必须要再次出生,不是说你重生一次之后就结束了.生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出生,也是持续不断的死亡。你之所以会只死一回是因为你还没活过!假如你是活着的话,随着每个片刻你会不断再死去。无视于过往的一切是天堂还是地狱,你都让它死去,不管是什么,就让它死去。而你在当下再次出生,如此你将能一直保持新鲜与年轻。去观照当下,而唯有当你不携带过去,你才能观照当下。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8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我们的情绪

治疗我们的情绪

1. 放下悲伤的乌云

当悲伤席卷而来时,承认它的面临。张开手臂迎接它。短暂但充

分地感觉悲伤,直到能够拥抱它并知道情绪的真面目。借着感觉悲伤,我们就可以放下它。

观想悲伤是你头部、心脏、腹部或任何你感觉最痛的部位的乌云。它可以是巨大、汹涌、恶兆的云。也许那云感觉上很沉重,仿佛它正压在你身上或带来压力。或者你也许会感觉到一种奇怪、令人作呕的感受。

当你专注在悲伤之上,已经可以体会到它的感觉时,就要放下乌云。一开始,你可以借着呼吸来排除它。

让悲伤慢慢从你的身体翻滚出来,就像蒸气从茶壶逸出一般。让它全部逃逸。当你想象它离开时,去感觉那种轻松,然后,看着乌云缓慢而稳定地飘走,越来越远,飘浮到远方的天际。看着它在远方变得越来越小,就好像鸟儿飞走一般。渐渐地,与它失掉联系。

最后,在最远方的地平线上,乌去完全消失了。感觉你已经不再与悲伤有任何联系。在你体内的一切紧张全都离开了,远远的,永远消失了。你的身体和心灵感觉到轻灵、放松,没有丝毫紧张的痕迹。歇息在那种感觉之中。

视情况需要,多次反复这种练习。

2.点亮悲伤的黑暗

感觉悲伤,但不要被它征服

观想“光”,是另一个驱除悲伤的方法。如果你觉得你的心被混乱、沮丧或茫然无望所包围,不知道如何移动或做些什么,首先把这种悲伤想像成黑暗的形式。观想你的整个身心注满全然的黑暗。感觉悲伤,但不要被它征服。然后,祈请治疗光。

你可以想像光从你的力量来源发出。光可以从你的身体中发出,可以出现在你的面前,或来自上方——任何觉得恰当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光束发射出来,像一百个太阳那般的明亮、温暖和喜悦,接触到价钱,立即驱除了黑暗。如同美丽的花朵一接触到阳光就绽放开来,你的整个身心也一接触到喜悦的光就盛开了。

温暖的光注满你全身,穿透每一个细胞,直到每个原子。你可以想像每一个细胞是注满光的全宇宙。细胞闪闪发光,或闪耀着各种颜色的光。你也可以想像治疗光把细胞转化成某种漂亮的影像,或你自己构想的图像。

光不是坚固的,所以无法执着,一切都不会造成压力。一切都是轻的、空的

然后,想像光在你的身外闪耀,照亮全世界。感觉治疗光的性质——没有实质、微妙、光明、遍一切处、柔软、无限。光不是坚固的,所以无法执着,一切都不会造成压力。一切都是轻的、空的。

坚定相信悲伤的乌云已经永远全部消失了,一种美妙而能够给予健康的光,渗透到整个存在界。你、世界和光已经变成一体。为此而高兴、欢庆。休息片刻,然后再三重复这个练习,最后不需要再观想任何影像,在任何感觉中放松。

你可以把这种练习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当你打开灯光或看到日光、月光时,把光看成是渗透过黑暗,并且带来治疗的力量。

3.擦掉悲伤的眼泪

如果你经常会觉得冷或寒栗,则最微小的不幸事故或负面情绪,就会让你觉得似乎全身都浸溺在悲伤的眼泪中。

我们的心,才是形成悲伤的最大原因;像寒冷之类的身体征兆,都是心的反映

循环系统出问题、缺少运动、饮食或化学失衡,都会让我们觉得寒冷。工作或人际问题,甚至像天气这么尘俗和事情,也会让人感觉寒冷。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这些原因,如果可能的话,要务实地加以处理。

不过,我们也必须了解:我们的心,才是形成悲伤的最大原因;像寒冷之类的身体征兆,都是心的反映。即使问题横在眼前,如果能发展出开放、无忧无虑的态度,并且以能带来温馨的方式禅修,将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力量的来源被转化成由光和热形成的太阳般橘色球体,或神

平静地感觉你的悲伤,观想它是你体内的暗影或乌云,被泪水所浸湿。观想你的力量来源出现在你的上面和前言,和赐予生命的热的中心和要素。你也是许可以想像:力量的来源被转化成由光和热形成的太阳般橘色球体,或神。

渐渐的,观想那个影像所发出的明光接触到你的头。去看及感觉光和热。感觉那寒冷、黑暗和泪水渐渐地蒸发了,就好像纸巾在太阳下晒干一般。

在你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上,从耳朵到脚趾,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地做同一练习。然后,想像温馨、光和满足感注满你的全身,接着在你的身体之外闪耀,温暖了你的四周环境,甚至全宇宙。再三地以这种方式禅修。在开放的感觉中结束。

4.清除恐惧的幻想

当你恐惧时,观想你的恐惧和疑虑就像是你体内摇晃不定的迷雾或黑影。感觉那迷雾。然后,观想从你的力量来源发出强力的祥瑞光束,碰触到迷雾,把它从你的身体完全驱逐出去。歇息于温馨和力量之中。

你也可以观想在你的面前出现一尊强有力的神祗,或现寂静相,或现忿怒相,随你选择。由你的心眼,凝视它,看见并感觉到一股惊人的力量从这尊神祗发射出来。然后,祈祷神祗赐予力量或者想像神祗变成明光,融入你的体内。去感受现在无畏无惧的情况。想像现在你能够自在地游历全世界或宇宙任何地方,不带有任何恐惧的残痕。重复这个练习,歇息在这种禅修所给你的任何宁静而空阔的强力感觉中。

5.清除潜在的忧虑

即使我们过得快乐而健康,但在内心深处,还是可能存有恐惧或焦虑。如果我们不将这些情绪予以转化,一旦机会来临,它们就会强迫性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花些时间静静往内看,你也许就会认出某些熟悉的焦虑或恐惧。以友善的方式,邀请它们现身。不管什么令人烦扰的情绪生起,都去感觉,并且注意那是否来自你身体的某个部位。观想感觉起来最符合你的焦虑影像。

也许焦虑就像来自洞穴的暗光。观想这个已然隐藏或“固着”在你身内的奇异暗光。现在毫不费力地开放而照射出来。一切黑暗都离开了你的身体,消失得无影无踪。

你也可以观想你的力量来源正在接触黑暗隐藏的所在,并将之消解。感觉并相信忧虑的习惯已经消失了,任何早先偷偷生根的忧虑,永远离去了。你可以告诉自己:“我没有忧虑了!感觉如此自在真好!”品尝身心脱除忧虑的那种快乐、轻松的感觉。

6.打破自我保护的敏感

如果我们由于缺乏自信而养成敏感的习惯,结果就会把大多数的情境经验成恐惧、危险和痛苦的来源。为了治疗敏感的心理性格,我们需要打破自我设限、拘束和脆弱等保护壳。

首先,承认并接受你的敏感。然后,不要执意去怀疑和恐惧,想像你自己变成微妙的形态——虚空、透明而开放。你可以把你自己想成光的组合体,或者像反映在镜中的影像那么虚浮。感觉你一点也不需要保护。一切都不能束缚或伤害你,一切伤害都经过你的身体离去。当你这么观想时,相信一切脆弱、敏感和自我执着的感觉都已经消失。

不需要为一个固著、拘束的“自我”忧虑这么多,你现在可以放松并享受你的生命了。不管每一个时刻带来的什么,你都可以充分觉照;不客你碰到的是什么人,你都能够以信心和温馨来应付。

在这个练习结束时,你可以祈请你的力量来源,感觉你全身注满治疗光。它所带给你的能量,将强化你的心理力量和开放性。

7.纾解自我批评的态度

罪恶感不全是坏事。在我们傲慢的时候,健康的罪恶感能够减轻我们的自我意识,防止我们重复犯错。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过分自我批评。我们执着罪恶感,失去成就和享受的机会。

不要对你的罪恶感产生罪恶感——否则只会使你更冷、更僵硬而已。为你的罪恶感而高兴,因为谦卑是正面的。在我们开始改变态度的时候,任何正面的态度都可以当下变成灵感和治疗。因此,把你的自我批评看成是温馨的来源。在你的心中,用空阔和舒适的感觉包围它。

然后,把罪恶感当成不必要的负担而放下。感觉它好像一点重量都没有,让它像微风中的羽毛一般飘去。

正如在其他练习中所描述的,观想光可以帮助你。把你的自我批评或罪恶感观想成黑暗、乌云或迷雾。想像明亮的光束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接触到罪恶感,给它温暖,让它感觉起来空无实质。光注满你的身体,碰触你的心,驱逐一切暗。罪恶感消失了,现在我们可以感觉到喜悦、光和温馨。让你自己在当时生起的任何正面感觉中休息。再三重复这个练习,最后以开放的方式禅修。

8.集中散乱心

心一旦过分敏感而自我封闭时,我们就要以禅修来打开它。另一方面,对于漫无目标和无法驾驭的心,我们需要培养专注。

如果你的心像风中的树叶那么狂野、散乱,可以修持下面的任何一种练习。

想象你的身体就像金山、银山或水晶山一般高大而厚重。观想身体固定在广大的黄金平原上,无法移动。感觉身体和它的基础所具有的厚重、不变和不可摇动的性质。让你自己的身和心感觉重量。重复这个练习,在重量的感觉中休息。

或者观想佛教如同金山一般的大。想像它的厚重、坚固、力量和不可移动性。重复这个练习,在力量和坚固性的感觉中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练习正念,也可以让我们专注和安定下来。如果,读书的时候,养成习惯专注在每一个字和字的意义上,不要想别的事。当你什么都不做的时候,专注你的呼吸是非常有效的。

9.安定浮动的能量

还有另一种安定散乱的能量:观想提供稳定性的光。当情绪和思想定不下来的时候,观想光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由下而上照遍你的全身。从头到脚,感觉这个光的稳定力量。当它进入你的脚掌时,把你稳固地安置在地上。你正赤脚站在活力十足的绿野上,充满生命和温馨。专注在脚掌接触丰厚、肥活的大地的感觉。感觉你的焦虑不安已经离开了。当你站在这个别美丽的地方时,安住在安全而坚定的愉快感受上。与那个感觉合而为一。

如果你被浮动的感觉、狂乱的思想或焦虑所困扰时,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技巧。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脚掌上,它把你和大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以放松和正念的方法,温柔地按摩脚掌,这将会把你唤回到身体里,让你固定下来。

10.抚慰负面的记忆

以光、风或甘露等合适的治疗的能量来净化记忆

如果你因为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诸如工作上的负面事件)而懊恼,首先在心中看到相关情境或人物的影像,但不可以有负在的判断或抗拒。这样能帮助你观想就感觉那些记忆是你体内的雾、云、烟或火焰。以光、风或甘露等合适的治疗能量来净化记忆。尽量停留在舒服的感觉中,你高兴停留多久就多久。感觉负面的记忆已经得到抚慰了,你再也不需要受折磨,即使你再忆起这个事件。按住在那种自由的感觉中,越就越好,在其中充盈喜悦。

11.切断不愉快关系的束缚

如果你觉得在情绪上,受到一段恶劣的关系或对某人的回忆所伤害或惊吓,也许可以我透过禅修来切断你和它的纠缠。下面的练习可以纾解人际关系对你的束缚,让你感觉到你可以坚强地自己站起来。

问题或记忆可能与工作上的某个人、过去的情人或已离婚的另一半有关。唤起负面的感觉,观想另一个人在离你一段距离的地方,用力地用一条绳子拖着你到处跑。你没有力量可以站稳不动,你被狂乱地拉来扯去。

然后,从你的内心深处,祈求你的力量来源解脱你。清晰地观想这个来源,想象它喷出一道锐利、雷射般的加持光,直接命中绳子。一触及之后,光不仅烧断了绳子,还把它烧得不留任何痕迹,有如纸被火烧尽一般。

在这些观想中,享受从具有伤害性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解脱的自由感。感到你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正面的感觉中放放,时间越就越好,随你高兴

或者想象你正被一条铁链拖着到处走。当加持光触及铁链时,铁链从你过分依赖的人的手中被拉开,就像铁块正被磁铁强力地吸走一般。然后,观想铁链熔入柔软、愉快的光。

在这些观想中,享受从具有伤害性和人际关系中获得解脱的自由感。感觉你自己的内在力量。在正面的感觉中放放,时间越久越好,随你高兴。

如果你还会再看到那个惹麻烦的人,或必须继续与他一起工作,这个练习也仍然很有效。你可以挣脱负面情绪的宰制,或至少不再那么受到干扰。如果你便的比较愉快,对问题比较不介意,外在的情境就可以开始改善。

12.在治疗和爱的光中与别人交往

如果我们执着地觉得某个人对我们很残酷而且不公平,就会被拖进诸如仇恨或渴望压过某人的具有杀伤性的情绪中。这时候,不要生起憎恨和愤怒的心理,尝试把人的敌人看成是本性善良的,即使你并不真的那么认为。

在佛教中,把最仁慈而温和的人类视为“如母众生”。想象你的适度人是迷途的“如母众生”这个好人受到愚痴和疾病所蒙蔽,被自己的烦恼牺牲和折磨。他正在打造地狱来危害他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能够修习忍辱和慈悲,你的心将变得更加强壮和稳定,依你的工作表现给予优渥的酬劳。纵然他对你残酷,也伤害到他自己的精神幸福,但你还是必须感激他,因为他给你机会练习放下自我,让你在精神上有真正的进步。

在产生这些慈悲的感觉之后,观想温馨的云、白色的治疗光从你的身体发射出来,碰触到你的敌人。光一触及之后,他的身心立刻注满快乐。安详和喜悦的感觉令他惊异万分,这是他从来不曾想过的。让他观颂并憩息在那种感觉之中。然后,感觉慈悲的温馨照射到别人,甚至全宇宙都沐浴在温馨之中。

你也可以观想光从你的力量来源射出,碰触到你的敌人和你,把你们二人熔入一个光体之中。

如果你能够以这种慈悲的方式禅修,将比较能够抚慰你的情绪痛苦,让你在与别人应对时变得比较放松。一旦你平静下来,你将能够务实地处理真正的问题,不受负面情绪所蒙蔽。慈悲的力量将改善你的人际关系,在你们二人身中产生安详和喜悦的能量。

13.净化噩梦

噩梦是纾放心理能量和自然方式,因此我们不需要介意它们——噩梦可以是有趣的,而非可怕的。不过,如果我们经常做噩梦,并因而受到困扰,就必须透过禅修将它们开放而得以净化。我们在清醒时禅修,如果够熟练的话,甚至可以在睡觉时禅修。

任何梦魇都是心的创造,并无伤害存在。而且,治疗光可以抚慰任何干扰性的影像

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任何梦魇都是心的创造,并无伤害存在。而且,治疗光可以抚慰任何干扰性的影像。

譬如,你若一直梦到被关在牢房里,就要以来自力量来源的治疗光碰触梦中的影像,看着并感觉监牢消失了。

或者,如果某种东西老是在梦中追逐你,当你最后觉得准备好去面对它的,你可以停下脚步,让它追到你。既不要攻击它,也不要惧怕它,你要以治疗光接触它,把它转化成安详及喜悦的影像。它也许可证就在你眼前变成安详的影像。

14.抚慰神经质症状

许多人会被幻想、预兆、异常性格的感觉、严重的神经性病症所困扰。他们醒着的时刻,就像是可怕的梦。

正如我们必须温和地对待睡眠中经常会出现和噩梦,温和的态度也适合非常扰人的神经质困扰。

为了处理这些困扰,必要时,绝对不要害怕寻求朋友或有智慧的谘商者的帮助和支持。治疗禅修也可以帮助净化根本原因。

我们必须运用智慧认识到:即使从世俗真理的角度来看,这些困扰经验都是假的,只要心的虚构或投射。持有这种观念就可以减轻我们的痛苦。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心理痛苦看成是正面的,因为它指出我们必须纾解、治疗基本的痛苦。神经质病症来自心的执着,目的是要保护深层的情绪或精神创伤,正如当我们的下背部受到伤害或压力时,周围的肌肉就会痛苦的收缩,这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我们的心理危机,让我们有机会予以深度治疗。最后,我们可以变得比以前健康、快乐。

让当下的特殊病症和需求来引导。如果能够的话,依据你的病症,使用前面所描述的任何练习。譬如,当你觉得被困住时,观想光可以帮助你。

只要休息与治疗,混乱终会过去的

如果你觉得狂躁而失去控制时,就安静的休息,对于你的真实生命所给予的自在感了了分明。任何禅修只要能够令我们安静或安定,都可以帮助我们。

如果你感到极端的混乱,就平静地笃认:只要休息与治疗混乱终会过去的。即使在这种心态中,你也可以从启发性的照片或书本找到安慰。把你的注意力缓和地专注在一个字上,即使只是阅读一句或一段文字。

如果你觉得被神经病症所瘫痪或击垮了,就把那些感觉想像成巨大的重量。然后,把它摆在一边,好让你能够出外散步或看看朋友。

有时候,最好只是以放松的方式对待你的感觉,抱持着你能够走出风暴的认识和信念,跟你的情绪之流相处。休息并保持安静。随时去关怀你自己的幸福。

15.熄灭烦恼的火焰

如果你正在经验一个强烈的情绪,诸如贪、嗔或嫉妒,就和那个情绪保持保持一点距离,需要的话,以几个放松的深呼吸来平静自己。承认那个情绪的威力和迷人之处,但不要被它征有现在,把你身内的情绪观想成蓝色火焰。感觉这个火焰给你的兴奋觉受。

然后,鼓起一股强烈的信念:你一定要护卫你的幸福。祈请力量来源赐予力量。想像一股清凉的治疗甘露从力量来源流出,进入你的身体,从头到脚趾注满你全身,熄灭那破坏性的火焰。想象任何对你有帮助的快乐和治疗感受,如清凉或舒服和慰藉和深度满足感。感觉并相信火焰已经熄灭了。为当下你已经完全从破坏性的情绪获得解脱而高兴。把这个空阔的感觉持续几分钟,或你高兴多久就多久。如果可能的话,把这种宁静带进活动,让你能够专注,并且强化你健康的享受和放松。

16.净化欲望和情绪毒素

感觉情绪就像毒素,如果你执着的话,就会让你生病

对于强烈的苦恼,尤其是感觉起来非常切身中坚实的痛苦,另一个治疗方法就是把它们观想成身体内的垃圾和秽物。感觉情绪就像毒素,如果你执着的话,就会让你生病。坚定地在你心中建立你与力量来源的接触,祈请它给予帮助。然后,观想一个象征智慧的巨大治疗火焰,从力量来源向你接近。把它想像成猛烈却仁慈的烽火。只要它一接触,你体内的一切情绪垃圾立刻被烧成灰烬。然后,一股象征慈悲的治疗流进你体内,洗掉情绪垃圾的一切灰烬。最后,象征力量的加持强风吹掉一切秽物,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经验那种解脱一切负面情绪的感觉。

相信治疗能量已经纾解了你的一切情绪紧张。在你身心完全解脱的感觉中休息。

每当你看到或接触到任何火、热、水或风的显现时,想象你的痛苦已经获得治疗了。如此,你可以把这种禅修带进日常生活。

17.利用你的呼吸纾解烦恼

虽然学会了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时候我们却看不到与我们形影不离的资源——呼吸。观想正面影像的能力,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不过,有些人依据自己的需要,也许要用另一种方法来纾解紧张。

对于本书所介绍的方法,或许你已经没有耐心——阅读,你需要简单的东西!好罢,这里提供你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练习。

如果你处于任何压力或情绪困难之中,都要觉察到你的呼吸,特别是呼气。让你的吸气和呼气放松下来,然后注意呼气。全神贯注于呼气,放松于其中。你也许会发现呼气变得非常放松而绵长,但不管情况如何,只需觉察它就够了。视你的情况需要,尽量维持这种觉察。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治疗,每一个人都做得到。

声音治疗

观想和观呼吸是两种治疗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我们自己的声音。历史的一切宗教,都把声音当做荣耀的精神表达。同样的,在世俗文化里,音乐和歌唱自古也被当做人类的庆祝方式。

某些声音本质上就能够让我们觉得开放和放松。音乐理论的演唱家,都知道“明亮”的母音ah、ee、ay(如may和发音)、Ih、oo可以带来喜悦。有人告诉我,传统百老汇音乐厅的作曲,都让歌手以任何一个这些母音还结束独唱。歌手能够以放松和开放的喉咙来处长最后一个音,让声音高扬,如此所造成的情绪纾放,会令每一个人感到快乐。

我们可以把治疗声音带进我们的禅修和日常生活中。唱歌是简单的事,我们都会唱,但如果唱歌时能够保持正念,就有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佛教修行推荐使用某些字和音,当然你也许会认为使用对你有意义的声音来歌唱或祈祷,感觉起来比较舒服,诸如你信仰的神名,或amen、shalom、(希伯来文,意为“和平”)、peace,或OM AH HUNG.

1.透过开放性的声音获得慰藉

在佛经中,AH被认为是一切言辞和声音的来源——开放性的来源。温柔地唱着AH声,是一种抚慰、开展心怀的禅修。

让AH声随着你的呼吸自然发出来,需要时可以暂停下来。欣赏你的声音,想像全世界都充满这个安详的声音。然后,想像遍满一切处的声音,以响亮并富有活力的音调,向你传达这个讯息:“你体内的一切缺陷感觉、一切罪恶感、一切负面能量完全被净化了!现在你是清净、健康、圆满的!庆祝、高兴吧!”感觉声音立刻引发了强大的温馨和疗愈的感觉,在这个经验中憩息。然后,融入你的歌唱一会儿。仅只是与声音结为一体。

人际关系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但这种禅修可以净化我们心中的憎恨,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修习

你也可以治疗由负面话语所造成的伤害。如果你觉得对任何人——譬如,你的父亲——感到罪恶名怨恨,就想像在一个正面的声音中,你听到他以仁慈和诚实不断地说:“我很感谢、也很高兴有你这个儿子(或女儿)。我们都有缺点,谁没有呢?我们必须彼此宽恕。孩子,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做你自己吧!我爱你。”平静地经验这些话的意义和感觉。然后,你透过唱诵的声音告诉他:“谢谢您告诉我您的感觉!我很高兴您是我的父亲!我爱您,父亲!”然后,感觉你和父亲之间的问题已经消失了,就像是夏日下的烟雾,你觉得平静而安详。

人际关系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但这种禅修可以净化我们心中的憎恨,只要我们全心全意地修习。最后必然会有戏剧性的改善。

另外一种利用声音的方法,就是大声自我鼓励。当问题来临时,尝试告诉你自己一切都很好,即使缺点也是好的。选择适合你的个性和需要的话语。声音能够扩大日常用语或祷词的正面效果。

有些人丝毫不愿意发出声音。对过分敏感的人而言,声音正好可以纾解恐惧和怀疑之类的感觉。如果你羞于让别人听到你的声音,就找一个隐蔽的地方。我幼年在西藏时,年轻喇嘛都在汹涌的河岸练习唱诵。在城市里,你可以在忙碌、喧闹的街上唱诵,没有人会注意或关心。慢慢地暖身,随着你放松的呼气,大声念AH或任何你感觉自己的声音。确实放下——制造一个愉快的噪音,是你的权利!

2.以加持声音治疗

OM AH HUNG(念成HOONG,H的发音要柔)这三个声音被认为是佛陀身语意的“种子字”。由于这些声音具有普遍性,任何人都可以从它们得到利益。

这三个种子字构成佛教中威力最强的唱育。它们在性质上是清净的、原型的,超越思维、概念、执着和僵化。因此,只是发这三个音就可以让我们更开放。

对佛教徒而言,这些声音也代表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们象征佛陀的一切品质:OM是佛的身——代表我们本具的真性的不变力量和美:AH是佛的语——实相不止息的表呈和强大的能量;HUNG是佛的意——实相本初开放性的不动圆满。这些声音长久以来就被使用在治疗练习上,已经受到一切诸佛的加持。

第一个种子字都代表特殊的治疗品质。OM带来安祥、快乐、清明、坚定、勇气、稳固和力量;AH带来能量、开放、扩展和加持;HUNG则与开悟、无恨、本质和一体有关。

你可以用同等的重视来唱每一个种子字。或者依据你所需要的特别治疗品质,重复某个种子。

0000000000MMMMAHHHHHHHHHHHHH——HUUUUUUNNNNNGGG

OOOOOOOOOOOOOOOOOOOOMMMMMMMAHHHHHHUUUUNNNGGG

OOOOMM AHHHHHHHHHH

HUUUUUUUUUUUUUUUUUUNNNNNGGG

只要你觉得获得抚慰,可以随意唱出这些字母——调子可以起伏交迭或固定一个默念或大声念,声音高或低,柔或重,皆可。

你可以练习这些声音来转化困苦的思想、感觉和影像。感觉悲伤或痛苦之类的情绪,以云、烟或雾的形式被包含在OM声之内。当你唱AH时,永远地放下问题。唱HUNG时,感觉获得安详和开放的治疗。

你也可以用这三个种子字(或只用AH声)来祈请你的力量来源。感觉声音正在祈请并产生宇宙的一切治疗力量,而力量的来源从声音出现,它本身也是声音的象征。看并感觉从声音和影像发射出温馨、明亮的光。光逐渐注满你的头和整个身体。当你继续唱诵时,花些时间欢庆把治疗带到你身心每一部位的声音和光。

3.默默净化我们的情绪

唱诵也可以默不作声。有一个练习称为“三呼吸”,配合着呼吸,对自己说这三个种子字。如此可以发展心的专注和力量,净化负面的情绪,做为任何其他治疗禅修的良好预备功夫。

在三呼吸之中,当你吸气时,心里默念OM。当你停下来尚未呼气前,默念AH。当你呼气时,默念HUNG。感觉你在正和世尊、一切诸佛的身、语、意一起呼吸。如果你觉得世俗的方式比较舒服,就把这三个种子字当成宇宙的力量、开放性和一体性欣赏。

让你的呼吸和种字自然流动。全神贯注地修习,让你的呼吸、种子字和你的心合而为一。最后,让你的默念融入放松的呼吸之中,放下种子字,结合于你呼吸的静默之中。

在现代生活的喧闹声中,很容易就会陷入嘈杂的散乱之中,把我们带离我们的真我。也许我们害怕静默,就像小孩子害怕黑暗一般。在身心合一的情况下,借着全神贯注于唱诵,我们能学会欣赏声音。然后,将会变得更容易完全欣赏静默。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一次看一段,或者我发贴只发一段。 [s:138][s:169][s:205]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和云


我一诞生,就紧伴自然而行。其实所谓自然,仅仅路、月、云和太阳而已。

而且说到底,究竟是自然跟定我,抑或我跟定自然?我似乎只觉得,路天生在我脚下,月不独为我凌空,云倒是格外沉重,太阳离所有的人遥远。
经验总得自得:“路越走越阔。”我想天地间人,如果殊途同归者多,则足见行处茫茫,归宿寥寥。我曾在残山中仰望,主峰之为主乃笼群山,纳万千小径于一脉;而对于羊肠道,王安石早说了,初平缓,然后幽狭,愈益越少人家。
月儿好像不偏,一致地阴晴圆缺。但我就是不幸,只见儿时月圆;以后每一步踉跄月亮便缺去一角。可叹自己正青春年少,月牙儿竟只余一圈儿明暗。无独有偶,伤月不及,云来凑份。它紧挨在月亮上边,紧随月亮踪迹越来越厚,越来越黑;只把个可怜月儿,压得越来越低,不禁要哭。
劲草大怒,上腾于天,要讨问个明白,却见太阳。太阳正在乌云上头。它自西而东,留一串清晰的日影和光彩;影子越来越大,光彩越来越灿烂。小草气不打一处,骂声“孽障”,举手欲打。太阳慈眉一扬,平正之态可掬:“先去问你的主人,他自有分晓。”
小草迎道于我。我大惭,只说:“你既喜欢疾风,且待我们一朝峰顶论喜愁。”疾风随语而至,接着乌云压城。我无从再念那月之残喘与摇曳,只敢望定路的前头;前路细长而高,似有阳光闪烁。草儿才说过:“原来那太阳,躺在望不见的天空,专与人间生机应和。”

(李斌)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转]

你只需以爱来教养,因为你本身就是爱!
--奇迹课程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

--贝多芬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
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钩心斗角。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心怀内疚。

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

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存感恩。

嘉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

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

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
.
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

祥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你的孩子是在何种环境下长大的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2-22 22:40 , Processed in 0.06718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