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1-4-28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文章多发些,耐看。多谢淡墨。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李昂的身体越来越差,知道自己将和世界再见,就召来宰相杨嗣复、李珏(2人属牛党),让敬宗的皇太子成美监国。
  
   说明一下:文宗李昂的上一任皇帝是敬宗,敬宗与文宗是亲哥俩,不是父子关系。
  
   文宗很仁义,想将皇位送回他哥哥敬宗股。
  
   2位宰相没有意见,着手准备,有人急了,就是在拥立皇帝上一直有所作为的宦官集团,如果太子成美当了皇帝,那这2位宰相就有了拥立之功,尝透了甜头,总想再尝,头目仇士良和鱼弘志密谋有了结果。
  
   干掉文宗李昂,立李昂的弟弟李炎为帝。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用一条白素带将文宗皇帝勒死,李炎上位,史称武宗。宦官再次享受拥立之功。
  
   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肯定打压“牛党”,换了宰相,由“李党”中的李德裕代替。“李党”飘红。
  
   李商隐也随之走运,到了京城,重回秘书省,但不是校书郎,改为正字,正字比校书郎级别低,属正9品下。虽然“李党”权重,也不能全方位得势。
  
   历史就是个随机函数,没准儿。
  
   再次回到京城后,李商隐住在京城外面,当时京城内房子紧张,一些有钱人就在郊区盖别墅,有剩余时,就让外地的亲戚或朋友暂住,有时也出租,李商隐所住的地方就是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和李商隐同住的还有别人。
  
   下班后,无事可干,男男女女的在一起,消磨时光。与上学时住宿差不多,就是玩呗。
  
   认识了一位女子,吸引了诗人李商隐的眼球,写下了这2首诗。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这是二首情诗。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昨夜星辰昨夜风:本人以为这首诗中,最关键的就是这一句,点破了这首诗的缘由,“昨夜”并不一定是实指,也可能是前几天,总之,有一天晚上令他难忘。
   画楼:储藏画的楼。畔:地界。 桂堂:用桂木构建的厅堂。
   画楼西畔桂堂东:你住在画楼的西面,我住在桂堂的东面。这本来是简单的方位介绍,用在这里就不同了,昨天2人还在一起,回忆起来历历在目,今天且人各一方,因为想念而引发伤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想她,怎么办?主动去找,诗人腼腆,没有那种冲动,再说也怕别人看见,自己有妻室。
   诗人幻想着如果自己能变成彩凤就好了,扑闪着翅膀,飞到她的身旁,谁也不知道,悄悄地,该多好。
  
   灵犀:犀牛角,古代将犀牛看作灵物,中心有角髓贯通上下,直通大脑,成一条白线。
   心有灵犀一点通:承接上一名,想必你也有我这样的想法,变成彩凤来相会吧。
   “一点通”中的“一”不好理解,如果写成“二”好理解,但这样对仗欠稳。
   这2句是人人都知道的名句。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隔座:与那位女子没邻座,当中坐有别人。
   送钩:一种游戏,人分2组,2组人相对而座,其中一组将钩传入本组某人的手里,让对方人猜,猜错罚酒,类似小朋友们的丢手绢游戏。
   看来,诗人与这位女子分在一个组。
   春酒暖:诗人可能猜错过,被罚了酒,心里暖洋洋的,因为有佳人在侧,肯定兴奋。
   下面说的是另一种游戏。
   曹:等级。 分曹:分队。 射:猜。 射覆:一种游戏,将被猜物用东西盖住,也是让对方猜。
   蜡灯红:指当时用蜡烛照明。有欢乐温暖气氛,诗人这样写,是想写他的心情。
   春酒暖心,蜡烛红红,美人在侧,诗人可能有入洞房的感觉?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嗟(jie1或jue1):文言叹词。诗人的作品中,用感叹词的时候很少,这次用上了,不一般的惋惜,没玩够。
   余:我。 听鼓:听见城内的更鼓声。唐时,早晨五更二点京城内击鼓,坊市开门,表示天亮。
   应官:上班应差。看来,诗人玩上瘾了,整了个通宵。“应官”有应付差事的意思,只是正9品下,诗人心里不痛快,对工作有些心不在焉,混日子。
  
   走马:骑马,员员上班时,小官骑马,大官坐轿,“走”字,好像并没太着急。
   兰台:指秘书省,文宗曾将秘书省改叫兰台。 类:象。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整首诗写情,最后一句发了一下牢骚,官居正9品下,心里不甘心。
  
   诗人所喜欢的这位女子,没有一句正面描写,长得啥样?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273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首是姊妹篇,还是写那位女子。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闻:听说。 道:道路。 闻道:早听说过。 阊(chang1)门:苏州城西北门。
   萼(e4)绿华:传说中仙女的名字。
   闻道阊门萼绿华:早就听说苏州的女子美丽漂亮。
   这1句弥补了上一首的不足,终于知道这位女子长得什么样了,属仙女级,苏州人。
  
   昔年:早年。 相望:互相思念。
   抵:到达。 抵天涯:望穿双眼的意思,彼“天涯”非此“天涯”,嘿。
   昔年相望抵天涯:我们想互的思念,望穿双眼。可能是诗人的一厢情愿,也可能是双方真有了触动。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岂知:哪里知道。 一夜:一整夜。
   秦楼客:是一个典故。秦时有一个人叫萧史,善吹萧,会学凤鸣,秦穆公将女儿弄玉嫁给了他。诗人自比萧史。

岂知一夜秦楼客:没想到一个夜晚,我就成了萧史。别样“yiyeqing”。估计那位苏州美女非常欣赏诗人的文才。
  
   吴王:指夫差。 苑内花:指苏州的这位女子。
   这美女是什么身份?可能有来头,不是大家闺秀就是高官小妾。
   偷看吴王苑内花:偷看眼前的这位苏州女子。无数实例证明:越偷看,说明越喜欢。
  
   这两首《无题》诗写在一起,可能是诗人自己也觉得第1首有点朦胧,用第2首补充。
  
   已有妻室,再爱慕另一女子时,有话不好说。
  
   ===================================
  
   第2首很多诗集都没有收录,我想可能与诗中“偷”字有关,怕污了诗人的名声。
  
   不人性,没必要,诗人只是喜欢,并没有越轨出格。
  
   虽然也浪漫多情,但情感是真挚的,与狎妓不同。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商隐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作者介绍]
  
   公元842年,李商隐的母亲过世,对诗人打击很大,李商隐是典型的读书人,应该是个孝子。
  
   服丧3年后,公元845年,李商隐复职。
  
   这期间,正是“李党”如日中天,魁首李德裕任宰相。也许诗人失去了一次擢升的机会。
  
   此时的皇帝武宗李炎也正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吃药,猛吃金丹,而且吃得剂量超标,身体垮了,一命呜呼。
  
   公元746年,皇帝接任者是李忱,史称宣宗。
  
   朝庭中“牛李党争”造成的内耗,宣宗有清醒的认识,决定对这个几十年的悬案做个了断。
  
   皇帝倾向于“牛党”,“李党”彻底下台。
  
   “李党”羽翼悉数被剪,李德裕的得意门生郑亚被贬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与李商隐是同乡,惺惺相惜,见李商隐抑郁寡欢,无所事事,就邀李商隐入幕,诗人想了想,心里的确也厌烦了这种压抑气氛,答应同行。
  
   李商隐辞职。
  
   在郑亚手下,李商隐干得痛快,得到了郑亚的充分信任,感觉终于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天生我才必有用”诗人肯定也这样想过。
  
   桂州所辖的昭平郡(桂林平乐县)缺少一个太守,郑亚毅然决定让李商隐去代理,这是李商隐平生最大的官,正6品。
  
   诗人感动了,立即走马上任,李商隐的心敞亮了很多。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早晚祸福,万万没想过,又一场打击已经来临。
  
   郑亚再次被贬,这次改贬循州刺史,这是对手常用伎俩,连续改贬,让你马不停蹄,身心疲惫,直至拖挎变得毫无斗志为止。政治斗争中的精神战。
  
   本来想在地方有一番作为的郑亚和李商隐,变得无精打采,默默分手。
  
   诗人为什么不继续追随郑亚,2人都心存善良,不愿意再牵连对方。
  
   郑亚以为是自己连累了李商隐,而李商隐也同样认为是自己拖累了郑亚。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属“牛党”中的排除类。
  
   诗人背井离乡,只是为了干一番事业,刚有起色,又被夭折,下一步怎么办?回长安继续向“牛党”求职吗?李商隐不知所措。
  
   诗人不想走,他舍不得桂州,丢不下刚刚涌起的济世之心,独自走到江边林苑小亭,见片片林花飘落,陡然生情,吟出这首伤感名作。
  
  
  [本诗简析]
  
   这首诗熟悉的人可能不多,但在偶心里,把它看成诗人的第一名作。
  
   ————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
  
   一岁:一年。
   林花到底是什么花?不知道。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中的“林花”也找不到解释。武断地认为就是普通树林中的树花,是一种泛指。
   即日休:今天就衰败了。
   诗人走进林苑,看见的是纷纷飘落的林花,一年中最好的时光过去了,就像自己,无法左右命运,沦落为衰败。
  
   介绍一下环境:2条河之间有一片树林,林中有一亭,亭中存有积水。
  
   怅:惆怅,以花喻人,实际是指诗人自己的感觉。 淹:浸没,花应飘俘在水面上,用“淹”字,更符合诗人当时的心情。被政治环境淹没,窒息。
   留:留下,这字用得真好,“留下”,不想离开,正是诗人挥之不去的伤感。
   诗人走至亭下,见林花浸进在水里,像自己一样,心怀惆怅,舍不得走,不愿离去。
  
  
   ————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
  
   重(chong)吟:反复发出叹息声。 细把:小心地捧在手中。
   手捧林花,就像手捧着自己,一遍一遍地无奈叹息。仿佛看到了诗人的眼色发红,双手颤抖。凉风中,久久伫立。
  
   犹:还,仍然。
   已经飘落的林花,还在努力地开放着,努力开放的是花吗?不是,是还未完全开放就遭飘落的那种愁。是过早衰败的那种不甘心,是挣扎,一种亢进的挣扎。
  
   这2句,非常非常的喜欢,读过上百遍,醉。
  
   ————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
  
   衔:用嘴叼,吞没。 小苑:指树林。
   “来”字,用得让人有些来自心底的恐惧,大山的景色在诗人眼里不再美丽,像一个魔鬼正慢慢向林苑走来,就像“李党”们伸出来的手,诗人感到了自己的无奈和渺小,无处可藏。
   “衔”字用得同样准确,这个魔鬼张开大口正一步一步将自己吞没。
  
   春阴:春光。 欲:愿意。 傍:靠近,在这里是施恩的意思。 高楼:指朝中得势的那些人,他们高高在上,暗指“牛党”。
   春光只愿意照亮、温暖那些得势、高高在上的人。而诗人自己正处在无情的吞噬中。
  
   这2句同样精彩,描写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处境,朋友们仔细看这2句的对仗,非常精准。
  
   中间这4句,好得难以描述。
  
   ————金鞍忽散银壶漏,更醉谁家白玉钩。————
  
   金鞍:金色的马鞍,指马鞍上的人,就是郑亚和诗人自己。 忽:突然,说明了“牛党”无情的迫害。
   散:拆散。
   银壶漏:古时的计时器件,一种银色铜壶内盛水,壶底有一小孔,壶中标有刻度,壶中的水会逐渐减少,刻度数就随之显露,可以按度计时。
   被别人无情的故意打击迫害,时不待我,青春无情地流逝,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更醉:大醉。 白玉钩:一种白玉色的帘钩,暗指诗人下一步的去处。
   忧愤难解,只有酒醉消愁,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何去何从,迷茫。
  
  
   这是心灵最深处的呐喊,写得悲哀缠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作者介绍]
  
   郑亚在贵州的幕府解散,李商隐只能北上,还没有具体打算。
  
   在四川,诗人停留了一段时间,和妻子王氏有书信往来,我估计诗人肯定将自己目前的处境告诉了妻子,可能流露出回家的打算,妻子王氏的回信中,肯定也问到诗人何时归来,这首诗,就是读了王氏的回信后写就。
  
  
  [本诗简诗]
  
   这首诗的题目有的书写成《夜雨寄内》。内:指妻子。
  
   这首诗,大家太熟了,如果只选一首,不一定是它,如果选几首,应该入围,通过这首诗,可以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一种尊称,往往针对男性,诗人称妻子为君,可见妻子在诗人心目中的位置。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这种心态者不多。诗人没有大男子主义派头。
   通过一个人如何对待父母,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性,从一个人是否尊重妻子,可以检验这个人的真诚度,即使他有了外遇。偶就是这么认为滴。
   自己漂泊不定,还无法准确告诉妻子具体的归期。
   在诗人心里,我想肯定不愿意再回长安,自尊心受不了,就像现在,如果辞职了,还能再回原公司吗?
   心情应该很矛盾。可能有在川入幕的想法。
  
   巴山:泛指巴蜀一带。
   人在最困难的时候,情感是最脆弱的,最容易引起对亲人的思念,尤其读着妻子的书信,见信如面哪。
   雨,往往会勾起人的愁。夜雨,难以入睡,勾起更浓的愁,再加上诗人落魄的心情,这个时候如果不想亲人,不合人性,这首诗的抒情,真实自然。诗人没有无病呻吟那毛病。
   诗人的作品里,很少有直白的描述,这首也未例外,没直接写,而是通过夜雨的景色:夜雨绵绵,将水池填满。
   如果是“兴”,这句就算是铺垫,下句就应该顺势把情抒发出来,看了下一句,写得并不直率,那么这一句可以当2句读。
   思念到什么程度?“涨”,就像雨水填满了水池。
   诗人的满腔思念,用这种景象表达出来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 西窗:诗人居住的房间,西面有窗户。 剪烛:剪掉蜡烛的烛芯。
   如果“巴山夜雨涨秋池”是铺垫,那么下句就应该直述相思苦,但诗人没有,诗人写得是相聚后的喜悦,有一个跳跃,怎么表达这种喜悦,可选的景象很多,“何当共剪西窗烛”出乎很多人意料,温馨浪漫,两情相依,合手剪烛。红红的烛光,映衬出什么?真的让人对爱产生太多的奢望。羡慕李商隐,爱情好温馨。
  
   却:再。
   重聚后,肯定有话要说,这时候,诗人才说了相思之苦,怎么说?那天晚上看到你的来信,正赶上下雨,看见雨水涨满了水池。这是倾诉相思苦吗?表面上不是,实际上是,思念之苦,诗人觉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却话巴山夜雨时”代表了说不尽,干脆不说。
  
   这诗写得并不隐晦,是含蓄,婉婉转转的,诗人虽然仕途上受挫,但爱情生活给了足够的补偿。也值。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33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对待感情是严肃的,没有其它诗人的烟街柳巷,敬佩。
  
   那么,他的《无题》诗说明了什么?
  
   异性之间的吸引是很难用“伦理”、“道德”这些条框来限制的,那是生命本身最原始的冲动力,即使表面风平浪静,内心的狂澜无人能覆,这道理不用说。诗人能收住属于难上加难。
  
   人的内心,是很复杂的。
  
   ====================================
  
   诗是伟大的,因为有伟大的人写就,短短28个字,就能让人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
  
   小说就是一次长途旅行,有累的时候,散文是一次花园散步,会感到空间的狭小,诗,是雨后彩虹,几分钟就读完了,然后你还想再读,雨后光彩的绚烂,令你久久难忘。
  
   快节奏的生活,还是读诗吧。嘿嘿
  
   ====================================
  
   这首诗,读得次数太多了,感觉有点美中不足,晒出来,大家讨论。
  
   “巴山夜雨”重复了2次,读起来语感稍差,如果将其中一句的“巴山夜雨”换成别的,也许会更好。
  
   ====================================
  
   “何当共剪西窗烛”,如果夫妻感情不好,心里即使有这词儿,也未必好意思写出来,会感觉臊,感情这东西来不得虚假,尤其是夫妻之间。
  
   结婚已数年,还有这份情意,不是说着玩的。肯定有人在内心里,不敢读这一句,或读不起,叹。
  
   这1句,有时会给人一种冲动,或重拾过去的浪漫,或再次寻觅。
  
   诗人的绝句不如律诗,这首算是好的,“何当共剪西窗烛”是精品中的精句。
  
   ====================================
  
   诗人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位好妻子。
  
   王氏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位好丈夫。
  
   古代诗人中,写诗给妻子的不多,不信你就逐个盘点。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锦 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者介绍]
  
   在东川梓州幕,虽然幕主柳仲郢对诗人厚爱有加,但李商隐心绪低沉,渐渐地对佛家禅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许是幕主柳仲郢担心诗人成为僧徒,就主动为李商隐介绍一位色艺双绝的歌妓,诗人谢绝。
  
   在仁途上奔波的人如果对佛家禅理产生兴趣,一定有问题,绝不仅仅是爱好而已。可见诗人的心情。
  
   855年,柳仲郢被朝庭召回,幕府解散,诗人随府主一同回京。在东川共5年。
  
   柳仲郢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兼任道盐铁转运使,仍重用李商隐,任盐铁推官。与府主柳仲郢一同赴扬州。
  
   858年,柳仲郢被罢,幕府解散,诗人回到郑州老家,闲居,已无意仕途。
  
   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一定是满怀无奈写下了这首诗。
  
   早已身心疲惫的诗人,走完了他短短的46年历程。
  
  
  
  
  [本诗简析]
  
   这首诗的争议太大,也是诗人的名作。很多人认为这是守悼亡诗,而这里解作咏怀诗,感慨自己的一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绘有美丽花纹的瑟。 瑟:一种弦乐器,声调悲凉。在这里,诗人把自己看成锦瑟,暗示一生的悲苦。
   五十弦:锦瑟有五十根弦。
   无端:没来由,不知道为什么?
   锦瑟为什么有50根弦,这么复杂?暗示自己的一生为什么这么坎坷?
  
   柱:锦瑟上系弦的小木柱。
   一弦一柱思华年:每一弦每一柱,在诗人眼里都是自己走过的年轮,回首往事。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以下连用4个典故,且这4个典故在使用上有层次之分。
   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愿意是指具体事物的不可确定性。文章说庄子做梦变成了一只蝴蝶,醒后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生是指庄子吗?看过的资料都持肯定意见。个人以为“庄”这1个字也可指庄周。“生”与“晓梦”组成另外一个意思。
   按本人的意思继续解释:
   为什么不说做梦,而是“生梦”而且是“生晓梦”?“做梦”好像是自然行为,而“生梦”则是主观行为,“晓”是清晨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诗人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天亮前才入睡,而且还做了一个梦,这个梦的内容是什么?是自己对仕途的幻想,功名济世,像庄子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那样美丽。
   这个典故的应用,脱离了原文的本意,诗人把自己又看成了庄子,庄子的蝴蝶变成了自己的济世理想。并且对原典故加了几个字:“生”、“晓”、“迷”。属于再创作。
   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年轻时对未来充满信心。
   诗人在这首诗里用的4个典故分别代表不同的4个人生阶段。
  
   望帝:古代(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君王,名叫杜宇,爱护百姓,是一位好君王。禅让王位后隐居,后来后悔,又想回去做王,但已无法实现,死后魂魄变为杜鹃,叫声悲苦。
   春心:向往美好的心愿。指望帝想重新回到百姓中间,再做君王。
   望帝春心托杜鹃:这1句表面上是说望帝的故事,实际是诗人想表达自己在仕途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那种不甘心。自己内心的呼唤像杜鹃衰鸣一样,仕途坎坷,但痴心不改,盼望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是诗人的第2个人生阶段,痛苦中挣扎。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海:大海。 珠:珍珠。传说珍珠是由鲛人(神话中海里的人鱼)的眼泪变成的。
   沧海月明:是一种大场面描写,有一种气势。诗人用这4个字,有天地之大,无我容身之地的用意。
   自己就是那个“珠”,虽晶莹纯洁,但无人欣赏,被人抛弃,沧海遗珠是也,不由得黯然落泪。这个典故诗人再一次进行加工创作。
   沧海月明珠有泪:这1句属于诗人的第3个人生阶段,仕途失败后的绝望。
  
   蓝田:是一座山的名字,在今陕西蓝田县。此山产玉。
   日暖玉生烟:相传如果地下埋玉,阳光充足的时候,上空有烟云显现。
   这1句来自唐人戴叔伦的“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蓝田日暖玉生烟:想像着自己死后(埋在地下),一定会被后人怀念同情。对自己最后的结局不认可,也是一种自怜。
   多说2句: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 。“玉溪生”中的“玉”是否与此句中的“玉”有关?
   这是诗人的最后人生阶段,绝望时对自己死后的希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此情:这种感情,指诗人自己一路走来,对仕途坎坷的感慨。
   可待:可以期待。与成语“指日可待”中的“可待”意思相同。
   此情可待成追忆:自己坎坷的一生,难以忘怀,欲罢不能。
  
   当时:不应该指现在,是指诗人的过去,也就是诗人不顺利的那些阶段。
   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仕途受挫的时候,是真的“惘然”吗?也许有过片段的“惘然”,但诗人会很快振作起来,没有停止过脚步,一直在苦苦追求,不舍不弃。
   这是一种气话,正说明诗人从未有过放弃。属正话反说,是一种愤恨的表现。
  
   本人以为这首诗是诗人一生的总结,充满遗憾和愤怒。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炉前坐
  
   李群玉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作者介绍]
  
   李群玉(约808-860),字文山,澧(li3)州(湖南澧县)人,生性旷达,书文俱佳,而且喜欢音乐,是一位吹笙好手。
  
   如此才子,且不愿涉足官场,在亲朋好友的强力催促下,勉强赴京赶考。
  
   结果落地,从此厌倦科举。
  
   还不是宰相的裴休任湖南观察使,重邀李群玉入幕,并鼓励他为官济世,当时的杜牧也曾力劝,终于在大中8年(855年),已经48岁的李群玉以布衣身份再次进京,倔强的他没有参加考举,而是向皇帝宣宗(李忱)呈上奏章,自献诗300首,300首不是一个小数目,可见当时李群玉的才气。
  
   此时正巧裴休入朝为相,极力推荐李群玉,宣宗也非常欣赏,授诗人弘文馆校书郎。
  
   不走寻常路,李群玉跨过科举这道坎,宣宗李忱也算识人,其实主要还是朝中有人推荐,据说当时的令狐綯对李群玉也欣赏有加。
  
   时间不长,由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黑暗,辞职。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不可考,估计应在辞职前后。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孤灯照不寐,风雨满西林。——
  
   这首诗的题目,知道诗人的位置。
   夜深人静的时候,孤灯影只,无眠可睡,诗人坐在火炉前,取暖吗?
   第2句告诉我们,不是冬天的季节,有风有雨,而且风雨很“满”,即使有点冷,也不至于生炉。
   读古诗多了,有些词句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明月代表相思,折柳就是惜别。这个“孤灯”就表示是一盏灯吗?表面上是,实际是渲染一种冷清的场面,暗示了作者的心情:孤独。
   不是灯孤独,而是看灯的人孤独,这就是诗的余味。这个孤独的看灯人,睡不着。
   诗人为什么孤独?又为什么坐在火炉前?
  
   西林:估计可能是诗人居所的西面有一片树林。
   第2句没有回答以上两个问题,而是描述了一种“风雨满”,风大雨大,树林肯定哗哗作响,诗人的内心本来就很孤独,此景会让这种孤独再叠加一种烦怨。
   这个景象是真实的吗?不一定,也许是诗人想像的,为了表达所需。
   “满”字加重了孤独。
  
   ——多少关心事,书灰到夜深。——
  
   多少关心事:通过这1句,知道诗人为什么孤独了,是因为有很多“关心事”,这些“事”,诗人无可奈何,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孤独。
  
   书灰到夜深:诗人为什么坐在火炉前,是在烧书。
   不是冬季,诗人为了烧书,而特意支起了火炉,肯定经过思想斗争,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如此。
   烧什么书?一定是烧令他济世救民的那些书,也许还有诗稿奏章,总之,烧的不是书,是理想。就像柳宗无不是钓雪一样。
   烧了多少?一直烧到“夜深”,诗人的理想一页接着一页逐次化为灰烬。
  
   最后这句,像跳进万丈深渊,一种痛苦的失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5:34 , Processed in 0.0515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