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时,人的寿命平均还不是太高,孟郊46岁才中,怎么乐也不过分。
  
   之所以选这首诗,是想说说他乐完后的事儿。(类似现在流行的XX那些事儿)
  
   乐完后,孟郊等了4年,国家分配了,是一个小官,溧阳(江办溧阳)县尉(县安安局长),显然孟郊没在朝廷搞活动。当时孟郊已50岁。
  
   如果这个职位给一个普通大学生,没准会乐得屁颠屁颠,但对孟郊来说,这是一个打击,结果是心灰意冷,没办法,还是去吧,家里穷得快不揭锅了。
  
   上班后,拿着国家的俸禄,但兴致不高,夸张说可能吊儿郎当,5天打鱼4天晒网之类。
  
   具体表现如下:
  
   溧阳县有一美景,孟局长经常坐在水边,摆上酒,偶尔还弹上一曲,然后写诗。
  
   诗写得越来越多,公务且荒废了,县令不高兴,往上打报告,于是就再派来一位,做孟郊的代理,并拿出孟郊的一半薪水分给这位代理新局长。
  
   写到这里,真觉得县令聪明,把球儿踢给了孟郊,看你怎么办?
  
   如果孟郊悔悟,我想应该还来得及,向县令承认错误,好像这个县令还不想把事做绝。
  
   心高气傲的孟郊自尊心受到强烈刺激,采取了一个让他继续贫穷的举措:辞职。
  
   孟郊当局长前很穷,辞职后继续穷,但,他从不俯首低眉,这1点,并不是谁都能做到,这叫骨气,甘愿受穷。
  
  
  
   韩愈的大弟子李翱在洛阳为官,经常把孟郊叫来喝酒,经济上给予周济。
  
   后来李翱又将孟郊推荐给郑余庆,郑余庆当时为节度使,召孟郊为幕僚,又有了经济来源。
  
   这个郑余庆不得了,非常欣赏孟郊,对他贼好。孟诗人脱贫。
  
   孟郊死后(64岁),郑余庆拿出金钱数万为孟郊办理丧事,并继续赡养孟郊妻子儿女数年,真不简单。
  
   郑余庆是个好人,为他鼓掌。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白诗狂放,杜甫诗严谨,其他人粉彩异呈。
  
   这一时代结束后,孟郊的诗异军突起,与他们不同。
  
   李白诗孤僻字很少,读起来有一种音乐感,有一种气势,那水平是学不来的。
  
   孟郊诗孤僻字也少,但读起来音乐感不强,他追求的是另一种:“奇险怪僻(思维怪僻)”、“深刻瘦硬(用字不靓)”。
  
   举例: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形容穷,真夸张啊,如果死抠这2句,车上载的家具数目只能为0)
  
   这2句没有一个怪僻字,读着没有音乐感,但感觉不肤浅,这就是孟郊的本事。
  
   再举: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形容好天气)
  
   这样的诗,估计歌妓们都不愿意唱。
  
   本人比较喜欢他的《秋怀(其二)》中的这2句: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形容寒酸)。
  
   ======================================
  
   孟郊不会打理生活,更不善打理官场,只愿做诗,放到现在肯定是穷光蛋,幸亏唐时,人以诗为标签。
  
   就像现在,只要歌唱得好,就能生存,大不了去小酒吧混。
  
   ======================================
  
   从中榜以后再看孟郊,有人说他这首诗表现得气量狭小,“刘姥姥进大观园”。
  
   思想上没有后续准备,志向不高。
  
   如果开始不是县安安局长,把一高职位给他,他会怎样?
  
   难说。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年冬天,钦差大臣到武康县视察,县令触摸到了机会,亿般殷勤,恨不得叫爹,接风仪式隆重热烈。
  
   觥筹交错中,一个小叫花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县太爷眼一瞪:“滚!”
  
   小孩子不服,出口一顶:“家贫人不平,离地三尺有神仙。”(平:平凡)
  
   县令脸上挂不住,起身要动手,钦差大臣以大人不计小人过的态度,裂开嘴:“这样吧,我出一上联,你若对得出,就留下吃饭,否则,嘿嘿,你就是私闯公堂”。
  
   “说吧”,小孩并不示弱。
  
   “小小青蛙穿绿衣”,钦差大臣脸朝天,摇头晃脑,看见这小孩身穿绿衣。
  
   “大大螃蟹着红袍”,小孩见桌上有一烧螃蟹,产生灵感。
  
   钦差鼻子歪了一下,没办法,只能让这小孩坐下吃饭。
  
   这小孩没吃过这么好的饭菜,甩开腮帮子,不吃白不吃。
  
   钦差把鼻子正了正,继续:“小小猫儿寻食吃”
  
   小孩擦擦嘴,打了一个饱嗝:“大大老鼠偷皇粮”
  
   把自己比喻成大老鼠,那钦差鼻子歪了又歪。
  
  
   这孩子的名字叫孟郊。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到孟郊,不能不说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期待极高,孟父早逝,母亲惟一指望就是这个儿子了。望子成龙,光宗耀祖,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知道自己儿子才高,只是不遇于时。当时士人为取得进步都要出外远游,既可增长见识又可结交朋友。儿行千里母担忧,每次出行,母亲都叮嘱重叮嘱。孟郊千古传诵的《游子吟》就是在此种情景下有感而作: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母爱如海,至今读之,犹令人感动泪下。可惜孟郊一生未见“出息”,这一点辜负了其母厚望了。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zhen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写作背景]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元稹8岁丧父,15岁以明经科擢第,也算是一苦孩子。
  
   唐朝时,学子们考试选择的科目有: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制科和进士。其中进士级别最高。
  
   考中哪个都有可能做官。元稹考取的是明经。
  
   21岁开始出仕,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大概是负责订正典籍讹误)
  
   24岁时,娶了他的正式第一任妻子韦丛。
  
   到此打住。
  
  
   《西厢记》是元人王实甫的名作,主角张生和崔莺莺,经过一系列的曲折,终成眷属的故事。
  
   《西厢记》有一个蓝本,它就是《莺莺传》,《莺莺传》里的主角是书生张珙和崔莺莺,崔莺莺是已故相国之女,2人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西厢约会,莺莺以身相许。张珙后来赴京赶考,做了官,抛弃了莺莺,爱情悲剧产生。
  
   《莺莺传》作者是谁?就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元稹。这是元稹的自传体小说,已被肯定。从各种资料查看,这篇小说中的崔莺莺不是大家闺秀,是一个妓女,经过了作者元稹的润色,但这个妓女不简单,知书达礼,被元稹抛甩后,并没有上门纠缠,什么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些,她一招儿也没用。
  
   崔莺莺太对得起元稹,元稹太对不起崔莺莺,这令元稹自悔终身。
  
   《西厢记》将这个故事进行美化,结局更令人满意。但不是真的,真的是《莺莺传》。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元稹肯定是一帅哥,应该还是头脑灵活,眼睛会放光的那一种。韦夏卿,当时官为太子少保(负责保护东宫太子安全),看中了这个小伙子,虽然只是一个穷酸的校书郎,但看重元稹是个潜力股。
  
   韦夏卿断然决定将他的小女儿嫁给元稹,这个小女儿就是元稹的第1任正式妻子韦丛。
  
   韦丛绝对是一个贤淑的妻子,元稹在后来的文章中称她:“食亦不饱,衣亦不温,然而不悔于色,不戚于言”。
  
   就是任劳任怨,死跟这个帅哥。
  
   而元稹通过这次联姻也开始飞黄腾达,到做了监察御史(大概中央监察院院长)。
  
   公元809年,元稹到东川(四川省三台县)办案,借机认识了薛涛,当时元稹30岁,薛涛41,名符其实的姐弟恋,2人缠绵几个月后,元稹毅然回京,留下薛涛痴痴等。关于元稹与薛涛的恋爱,没有确切证据。那么,人们根据什么做出如此判断?
  
   在与薛涛所接触的诗人中,元稹年轻,且是一个多情之人,也就是元稹这人是情种,一般人可能也无法打动薛涛那颗孤傲的心。
  
   在薛涛的诗集中,可看出她与一位诗人的感情绝非一般,完全是一种热恋情感,多半是元稹。
  
   就在这一年(809),元稹的正式妻子韦丛病逝,这令元稹痛不欲生,连续写了多首诗悼念。
  
   本文中的这首,只是其一,最有名。
  
   非常有理由相信,元稹与韦丛感情很真。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268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是为谁写的?因为诗人没有自注,人们展开了想像:
  
   1.为崔莺莺,因为元稹一直内怀愧疚,是他的初恋。
  
   2.为韦丛,这种可能性最大,一日夫妻百日恩,况且韦丛无可挑剔。
  
   3.为薛涛,可能性不是太大,薛涛老了,在元稹心中可能位置不佳。因为与薛涛分别后,没有证据2人再度重逢。
  
  
   继续,将元稹的爱情故事进行到底。
  
   公元811年,元稹再娶安仙嫔,2人感情如蜜,可惜3年后,安仙嫔也离他而去,病逝。
  
   公元816年,元稹又娶裴淑,2人一见钟情。
  
   公元820年,元稹任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刺史、浙东观察使,认识了当地名伎刘采春,2人可能擦出火花,元稹有诗赠刘采春,同样没有证据证明元稹有什么具体动作。
  
   历史上,针对元稹在用情方面,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他评价较低,理由就是元稹说得好,做得差。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悼亡诗。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沧海:大海。 巫山:见本帖第44首《如意娘》
  
   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大海后,其它地方的水(河水、溪水等)就很难再看上眼。
  
   除却巫山不是云:看过巫山的云后,其它地方的云就不像云了(形容巫山云的美丽,其实指男女感情。)
  
   这2句,是“兴”的前奏。在诗中,“兴”运用较“比”更难一些,关键是这个前奏选得要准,要自然。
  
   这2句都有省略,“沧海”后面省去了“水”,“巫山”后面省去了“云”。理解起来并不难,就像我们平时说:“我只喝20元以上的,20元以下的酒不喝”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取次:不经意间,随意。 缘:原因。 修道:有人解释为“尊佛奉道”,写这诗时,元稹30岁左右,还没看到元稹在这个年龄段“尊佛”的证据,本人觉得还是解释为个人修养比较恰当。
  
   取次花丛懒回顾:不经意间进入花丛,无心留恋。“花丛”:暗指别的女子。这1句可以理解成“比”的用法。
  
   这1句的意思是:看到别的女子时兴致全无。
  
   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半是因为修身养性,一半是因为怀念你。君:指他所怀念的那个人,可能崔莺莺,可能韦丛。
  
   一般运用“兴”,前2句是铺垫,后2句写出真意。
  
  
   在情感方面,对元稹的为人历来有争议。因为他一娶再娶,而在他的诗中总是信誓旦旦。
  
   关于这首诗,历来也有说法,前3句说得太猛,而最后1句中的“半缘君”好像与前3句不称。“半缘修道”有点扯。
  
   总体来看,如果就诗论诗,人们对这首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感情表达真挚,比兴运用得当。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情种:如果终生只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是钟情,不应该叫情种。
  
   情种好像应该是指爱过多人,或同时爱着几个,而且每一次都很投入,“见一个爱一个”好像也应该归入此列。
  
   有人将元稹定为情种。
  
   =========================================
  
   爱情是什么?
  
   是男女间相互爱恋而产生的真挚情感。(词典上的定义,嘿嘿)
  
   因为工作或生活,人的一生可能会与多名异性接触,如果因为接触而产生了相互爱慕,那么爱情就有可能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情种变的合理合法。
  
   这定义准确吗?
  
   =========================================
  
   妻子病故,元稹再娶,本来无可厚非,生活上的,生理上的,感情上的,都有这个必要。
  
   就是因为他的诗中表达了对前妻“独一无二”的认定,才招来后人的指点。
  
   如果不写这样的诗,元稹给人的印象不致如此。
  
   写这样的诗,非常可能是作者感情上一时冲动,无法控制,再说2人的感情曾经真的好。
  
   就像我们在热恋时,会说出那3个字,过后,对方常常凭这3个字,对你进行经常性地审核一样。
  
   如果是一时冲动,那么将元稹定为感情骗子,合适吗?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在变化,只要不是虚情假意,情种好像逐渐被人们接受。
  
   但社会是有秩序的,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因为多情而伤害了别人,该怎样评定?
  
   在道德的约束下,无法解决感情上的饥渴,“二奶”、“小蜜”、“小三儿”的出现是否与此有关?
  
   =========================================
  
   一些“星”们隐藏自己的婚史,他们道德吗?
  
   本人比较喜欢张学友,不但他的歌有人情味,也比较欣赏他的为人,比别人真。
  
   元稹感情来得快,而且真,但去的也快,去的也真,能拿起,也能放下,这样的人,最好别沾他,除非你不在乎。
  
   =========================================
  
   也许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少一些儿女情长。
  
   但这世界上有一半是女性,她们与男人不同。
  
   男人脱不了干系。
  
   =========================================
  
   元稹初仕时,刚正强谏,后来因为连续受到排挤,开始转型,与宦官串通一气,步步高升,曾做过宰相,但只3个月,被罢,原因就是品行不端,受到大臣们的鄙视。
  
   元稹脑子灵活,见机行事。
  
   元稹的名气与刘禹锡、柳宗元、白居易差了很多,不可同日而语。
  
   =========================================
  
   元稹的《遣悲怀(其三)》有2句同样有名:
  
   “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
  
   到底谁是元稹的最爱,他自己不说,我们无法知道。
  
   如果让他自己说,他能说得出来吗?
  
   =========================================
  
   古典诗词中,“悼亡诗”有特指:悼念妻子。
  
   “悼亡诗”始于西晋的潘安,后来有元稹、苏轼、陆游比较有名,还有李商隐的《锦瑟》。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497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6:02 , Processed in 0.0449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