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隆基到达扶风时,决定让李磷留下来,抵挡叛军追击,并受命李磷兼任山南、江西、岭南、黔中4方节度使,镇守江陵(湖北江陵)。
  
   现在的李隆基只顾自己。
  
   李磷上任之后,积极准备,招兵纳将,声势浩大。  
  
   李亨到达朔方后,稳定压倒一切,衣食住行与百姓无二,一切从简,乱世先争人心。人们看到了希望,李亨威望渐起。
  
   国家不能一日无主,表面上的那个主早已跑了,在一些人眼中已不复存在,太子身边的几位大臣决定让李亨提前上位,再说了,在马嵬坡李隆基早已答应过,名正言顺,皇帝就知道跑,将士们哪里还有气势,这仗怎么打?
  
   太子李亨不同意,不管心里怎么想,反正表面不接受,几个大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掰开了,揉碎了,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地一番理论之后,李亨当了皇帝,年号至德,这一年是756年。
  
   当了皇帝的李亨首要任务就是平叛,将自己的大儿子李俶(shu4)封为元帅,然后任命文武员员,各路兵马听到李亨继位后,纷纷响应,平叛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中。  
  
   此时的李磷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具备一定实力,李亨继位后,有人说李磷怀有二心,李亨心里不踏实,想验证这一说法,就下诣让李磷入蜀去见太上皇李隆基,李磷拒不从命,李亨心里明白了。
  
   接下来,李磷有了具体行动,率兵从江陵出发,沿长江而下,声势浩大,竟先动了手,自家人和自家人先打了起来。
  
   为了提高气势,李磷经过浔阳时,知道大名鼎鼎的李白在此,就召入府,李白以为是北上平叛,积极响应,成为幕僚。
  
   李磷很快失败,被杀,同党李白罪责难逃,蹲了大牢,之后被流放夜郎(贵州桐梓县夜郎镇),走到巫山时,正赶上唐军夺回曾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洛阳,国家大赦,李白成为自由身。这一年是公元757年12月。
  
   公元761年,流落在金陵的李白,前去投奔在江苏盱眙(xu1,yi2)县的李光弼,半路得病无奈退回,不得已住在安徽马鞍山市的族叔李阳冰家,后来病情越来越重,弥留之际写下了人生最后这首诗,算作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终年62岁。
  
   一代巨星陨落。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138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裔(yi4):边远的地方。 八裔:四面作方。 中天:半空。
   大鹏展翅高飞,威振八方,可惜半空就遭遇摧残,力量不济,中路夭折。
   诗人以大鹏自喻,理想还未实现,便离开了人间。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余:遗留。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据说太阳从此处升起。 袂:衣袖。
   大鹏展翅高飞的斗志会激励万世,比喻自己虽然离开了人间,但自己的精神会激励后人,够自信。
   大鹏飞过扶桑时挂住了左边衣袖。
   “游扶桑兮挂左袂”采用拟人化手法,将大鹏比喻成人,实际上是比喻成自己。是说大鹏飞到太阳处时被挂住衣袖,停止了飞翔。暗示自己曾经在皇帝李隆基身边,但没有得到重用。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后人知道大鹏的故事会传送给后代。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此句有2种解释:
   1.孔子已死,谁还会为我哭泣。
   孔子主张文人出仕治国,李白虽然不想做一个儒生,但他的行为自我感觉符合孔子的要求,如果孔子在世,应该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落泪。
   这2句的意思:大鹏的故事为后人传诵,孔子已死,还有人为我而哭泣吗?
  
   2.先说“孔子泣麟”这个典故。
   孔子在世时,有人捕获了一只怪兽,其实是麒麟,但谁也不知道,以为不祥之物,就将其致死。孔子知道后,前去观看,果然是麒麟,就说:“麒麟的出现应该是祥瑞的预兆,周室眼看将灭,为什么在此时出现呢?”
  
   孔子联想到自己,流下眼泪说:“我就像这麒麟一样,生逢乱世,我也该离开这个人世了”。
   孔子的哭既为麒麟也为自己。
  
   这2句的意思:大鹏的故事为后人传诵,孔子已死,还有人像“孔子泣麟”那样为我而哭泣吗?
  
  
   李白把自己看得很高,愤愤不平,始终不服。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的诗名《临路歌》,应是《临终歌》,可能是书稿历久,字迹不清所至。
  
   ======================================
  
   李白不懂官场潜规则,壮志难酬。是他错?还是别人之过?
  
   退回一万步,如果他如愿以偿,即使他无治世之能,我想他应该可以做到:
  
   不鱼肉百姓。不奢侈骄横。不任用小人。不官官相护。不中饱私囊。
  
  
   “无为而治”曾经无数次救中华民族于危难,李白当官,应该略强。
  
   中国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百姓,只要你不是太有意为难他。
  
  
   ======================================
  
   人无完人,责备求全不是我们的处世态度,但我们还是略带遗憾,因为没有看到很多李白的这些方面:
  
   1.反映民众疾苦的诗作。
  
   2.表达自己爱情的诗作。
  
   李白当然有缺点,尤其是在皇帝李隆基身边时没有抓住机会。心有点急,想一步到位,小官不想做,不懂隐忍。
  
   但他绝对是一个好人。
  
   ======================================
  
   李白的诗浪漫,源于李白本身浪漫,李白的诗狂放,源于李白自己狂放。
  
   当我们快乐时,会想到他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当我们忧愁时,会相起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当我们失意时,会想起他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我们萧洒时,会想起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当我们庸俗时,会想起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我们情思时,会想起他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当我们想家时,会想起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当我们懈怠时,会想起他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至
  
   李冶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1000多年前,一个剔透女诗人的悟彻
  
  [写作背景]
  
   李冶(公元?-784),女,字季兰,乌程(浙江吴兴)人。人们都习惯以字称呼她,叫她李季兰。
  
   李季兰自幼聪慧,有一个证据:
  
   6岁时,其父让她以蔷薇作一首诗,小小的李季兰脱口而出:“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父亲脸上露出喜悦的同时,随即也目瞪口呆,惊讶她的才华吗?不是,惊讶的是内容:
  
   “经时未架却”
  
   经:长时间。 架:支架。 却:放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结果。架却:架住。
  
   经时未架却:如果蔷薇长时间不做支架。
  
   “心绪乱纵横”
  
   绪:心情。心绪:也是心情的意思,在这里指蔷薇的花叶。
  
   心绪乱纵横:蔷薇的花叶就会乱长。
  
   其父担心惊讶的是小小的季兰竟用了拟人化手法,将蔷薇的花叶比喻了人的心绪。
  
   如果一个6岁的小女孩,跟你说她很忧愁时,你害怕吗?
  
   当时李季兰的父亲说了一句话:“这孩子太聪明多变,恐怕长大后会失妇德。”(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其父的潜台词:这孩子多情。
  
   为了不失德,父亲早早将她送入了道观,自己不专业,还是让老道们去教育吧。
  
   就像现在的孩子,如果不听话,父母们共用的方法:当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花总是要长的,一年一年的过去后,李季兰长大了,出落的两眼似水,楚楚动人。
  
   道观的生活环境更是放慢,花季少女李季兰容姿焕发,青春萌动。
  
   首先认识的是诗人朱放,此时的朱放正在隐居,2人情投意和,展开了浪漫,可惜后来朱放隐居结束,出仕为官,2人的浪漫就此打住。
  
   然后结识著名的“茶圣”陆羽,陆羽风流倜傥,2人关系密切,李季兰在一首诗中说自己病时,陆羽曾悉心照料。
  
   陆羽有一僧人朋友皎然,与李季兰逐步认识,但他们只是朋友,有互倾心态,没有越。
  
   后来进入圈内的还有:著名诗人刘长卿、阎士和。
  
   可以肯定的是李季兰与阎士和的关系为情侣,在李季兰给阎士和的一首诗中曾自称“妾”。
  
   阎士和给李季兰的伤害可能最深,因为他是个来去不定,到处撒情的人。这样的人最易伤害女性。
  
   李季兰与这些朋友来往密切,吟诗品茶。
  
   但她一直单身,待字闺中,没嫁给他们中的任何人。
  
   与这些男人反反复复之后,聪慧的李季兰可能悟出了男女之间的真谛,写出了这首诗。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325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表面看这是一首哲理诗,充满辩证法,理解因人而异,以下是我的解释:
  
   ————至近至远东西————
   至:最。 东西:不是指物体,是指东和西这2个方位,实际上在这里是泛指任意方位。
   可以有两种解释:
   1.指距离可远可近。
   物体之间可以让它们距离近一些,也可以远一些。
   2.特别近的也可以特别远。比如10米的距离,对于我们人类可能感觉很近,对于蚂蚁可能就感觉很远。主要看参照物。
  
   ————至深至浅清溪————
  
   一条清清的河溪,也可能深,也可能浅,表面无法确定。
  
   ————至高至明日月————
  
   最高最明亮的是日月。
   以上3句是铺垫,这首诗的诗眼是下一句。
  
   ————至亲至疏夫妻————
  
   最亲密的是夫妻,最疏远的也是夫妻。最亲密的也可能是最疏远的。
  
   这句话,可能只有结婚的人才理解。

~~~~~~~~~~~~~~~~~~~~~~~~~~~~~~~~~~~~~~~~

李隆基之后是肃宗李亨,李亨之后是代宗李豫,李豫之后是德宗李适。
  
   李适得知李季兰的大名后,召之入宫,此时的她已是半老徐娘。
  
   当时的评价是“亦一俊妪”。
  
   入宫不久,朱泚(ci3)造*反,皇帝被迫出京,还在宫中的李季兰被迫向朱泚献诗,
待李适克京回来时,认为李季兰立场不坚定,被乱棒打死。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情感中,夫妻之间当然最亲密,相儒以沫,同食同宿。
  
   最应该的往往最容易出问题。
  
   结婚后,随着个性的碰撞,随着琐碎矛盾的持续,俩人渐渐地薄了,薄到一定程度,就裂,裂到一定程度,就出窟窿,有的家庭能进行补救,有的听之任之,窟窿越捅越大。
  
   能及时补救的家庭相安无事,补救不及时的,或成为路人,严重的变为仇敌。
  
   有时夫妻还不如朋友。
  
   物质贫困不可怕,可以出卖体力、智力。
  
   最怕的是夫妻感情破裂,这最折磨人,每天都在一起,想躲也躲不开,难。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个点,相对于原点,肯定有一个点和它对称,那个点就是这个点的对称点。
  
   如果已知条件不足,我们就解不出那个点,有时也可能得出一个结果,但不是所求,做错了。
  
   比较幸运的是,虽然结果不完全正确,但却是那个正确答案的临近点,非常知足。
  
   ================================
  
   纵观中国历史,有些皇帝因为情爱误国,非常可能是他找到了那个对称点,或是对称点的临近点,难以自持。也不能太怪他们,换了你,苦苦找了若干年,一旦找到,你会怎样?
    
   皇帝为什么能找到,我们且很难?
  
   因为皇帝是海选,他可以大范围,而我们只能局限一个城市,或一个县区,一所学校。
  
   爱情是一件奢侈品,普通百姓无力品偿。
    
   你的对称点可能在天涯海角,一生中竞无缘相见。
  
   也可能近在咫尺,这是上帝的恩赐,拥有,你就幸福。

没有撕心掠肺的痛,这诗写不出。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叶诗
  
---天宝宫人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写作背景]
  
   顾况(公元730-806),苏州人,字逋翁,诗人、画家。
  
   李隆基天宝年间,顾况来到洛阳,某一春日,沿宫墙信步游玩。
  
   墙边有一御沟,清澈的溪水缓缓从宫内流出,看着这些,顾况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漫无目的,顾况自由自在地走着,然后蹲下身来,伸手撩水。
  
   手掌朝上朝下地摆弄,年轻的诗人享受着自然。
  
   准备起身时,一片桐叶恰好漂了过来,刚想拔开,发现这支桐叶与众不同,好像有字,诗人的眼睛是敏锐的,仔细一看,上面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环顾四周,别无他人,这诗是谁写的?
  
   只能是墙内的宫女。
  
   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年轻的顾况春情萌动,反复吟读。
  
   手捧桐叶,诗人好像看到了一个美丽幽情、善良多才的女子,被锁深宫,柔弱无助,双眸中扑闪着祈盼的目光。
  
   诗人被打动了,却无能为力。此时的顾况,感到自己实在渺小。
  
   同情怜悯中伴随着一丝爱慕,望着从宫内流出来的股股溪流,想像着那双祈盼的眼神,顾况双手捧水,撩拔满脸。
  
   年轻的顾况不想沉默,他要有所表示,心中涌起的萌动鼓励他跑到这条溪流的上游,也是在一片桐叶上,也写了一首诗。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写好后,也放入溪流中,直至看着这片桐叶流入了宫墙,他才急忙离开,又回到原地,等。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叶诗
  
---天宝宫人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写作背景]
  
   顾况(公元730-806),苏州人,字逋翁,诗人、画家。
  
   李隆基天宝年间,顾况来到洛阳,某一春日,沿宫墙信步游玩。
  
   墙边有一御沟,清澈的溪水缓缓从宫内流出,看着这些,顾况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漫无目的,顾况自由自在地走着,然后蹲下身来,伸手撩水。
  
   手掌朝上朝下地摆弄,年轻的诗人享受着自然。
  
   准备起身时,一片桐叶恰好漂了过来,刚想拔开,发现这支桐叶与众不同,好像有字,诗人的眼睛是敏锐的,仔细一看,上面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环顾四周,别无他人,这诗是谁写的?
  
   只能是墙内的宫女。
  
   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年轻的顾况春情萌动,反复吟读。
  
   手捧桐叶,诗人好像看到了一个美丽幽情、善良多才的女子,被锁深宫,柔弱无助,双眸中扑闪着祈盼的目光。
  
   诗人被打动了,却无能为力。此时的顾况,感到自己实在渺小。
  
   同情怜悯中伴随着一丝爱慕,望着从宫内流出来的股股溪流,想像着那双祈盼的眼神,顾况双手捧水,撩拔满脸。
  
   年轻的顾况不想沉默,他要有所表示,心中涌起的萌动鼓励他跑到这条溪流的上游,也是在一片桐叶上,也写了一首诗。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写好后,也放入溪流中,直至看着这片桐叶流入了宫墙,他才急忙离开,又回到原地,等。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作背景]
  
   韦应物(公元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只知道他的姓和名,不知道字。
  
   韦家世代望族,人才辈出,少年韦应物生活在蜜罐中。
  
   可能没怎么好好上学,就像现在的某些高官大款子女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旅游。
  
   而且这韦应物是一少霸,横行乡里,大部分恶他都敢做。
  
   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标准纨绔子弟后来竞成为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人,我断定他身体内的细胞结构肯定与众不同。
  
   15岁时,当了皇帝李隆基的侍卫,这下更是骄横冲天,胡作非为,家藏杀人犯,勾引邻居妇,警察不敢问,自己没事人,这些都是他自己后来说的,是真事儿。
  
   韦应物凭什么入选侍卫?就凭出身好,政治上可靠,在皇帝的眼里,人分2类,一类是自己人,一类是他人。
  
   你家高官厚禄,总不能在背后捅我一刀吧?还是自己人在旁边心里踏实。李隆基就这么想。
  
   韦应物就这么大摇大摆地生活着。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在网吧通宵,花了 115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9 11:33 , Processed in 0.05747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