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以为,宰相张柬之发动的兵变有点投机行为,如果等到武则天寿终正寝,李显继位时,那么这些支持武则天的老臣们必然受到李家人的惩罚。
  
   抓住武则天病重这个时机翻盘,让李显提前继位,这样就变成了开国功臣,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政治家。
  
   这与陈平、周勃在吕后刚死就发动兵变的道理如出一辙。
  
   这种行为,使我们眼前再次浮现出他们往日附首贴耳的神态,人生的舞台真是绚丽多彩。
  
   ==============================
  
   李治听服武则天也是有道理的,在李治眼里,江山最重要,在武则天与大臣们的比较中,
当然武则天更诚心一些,多数大臣都是为自己打算,没有几个为他李家社稷考虑的。
  
   这就是枕边风厉害的原因,因为吹风的那个人相对来讲比别人更关心自己。当然也有例外。
  
   ==============================
  
   武则天死后,与李治合葬。
  
   并遗嘱:只立碑,不立传,也就是武则天的墓碑是无字碑。
  
   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武则天有她自己的冷静和理智。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绿珠篇
  
     乔知之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写作背景]
  
   两情相悦之时,被人横刀夺爱,这种事亘古至今从未间断。
  
   1.决斗。
  
   2.忍气吞生。
  
   3.等待机会反攻。
  
   这是见到的最多3种状态,本篇主人公采取的行动,与众不同。
  
   武则天当皇帝后,武家人飞黄腾达,最明显的有2个:武承嗣和武三思。
  
   武承嗣是武则天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爽的儿子,武则天当皇帝时官拜宰相。虽然武元爽以前对武后母女并不善待,但想想还是一家人更可靠。
  
   乔知之,同州冯翊(陕西大荔县)人,官职补阙。有一婢女名叫碧玉,美丽善良,能歌善舞,乔知之当时还没成家,非常喜欢这个婢女,碧玉满心期待,希望能成为正室。
  
   可是,乔知之一直没有落实这件事,婢女还是那个婢女。
  
   后来,宰相武承嗣知道碧玉漂亮,就假借想观赏一下碧玉,将碧玉请至家中,然后闭门,把碧玉占为已有,不给了。
  
   乔知之左等不来,右等不来,知道没戏了,官大一级压死人,生闷气,敢恕不敢言,当然自尊心也遭受了冲击波病毒。
  
   乔知之没有上门去要,我想他绝对没那个胆量。
  
   但这口窝囊气又难以下咽,几夜失眠后,想出一法:贿赂武家门卫,将他写的这首诗偷偷送给碧玉。
  
   碧玉看到这首诗后,跳楼自杀。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乐于助人,奖励 468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再解释这首诗之前,先介绍一个故事。
  
   石崇(公元249年-300),西晋文学家,当时全国首富,极度奢侈,场面巨大,抓住一切机会炫耀。
  
   姬妾上百,而且不金屋藏娇,常常让她们出来走2步,达到宾客养眼之目的,绿珠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绿珠是用了十斛真珠高价买来的。觯(hu2):计量单位,大约相当于100升。
  
   石崇还建了一座超级豪华别墅,取名“金谷园”,经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当然有美女们坐陪。
  
   “八王之乱”中,司马允政变失败,石崇受到牵连,一直与石崇有仇的孙秀看到了报复机会。
  
   孙秀想要石崇的第1宠姬绿珠,石崇不答应,孙秀故意画这个圈让他跳,石崇果然中着,绿珠以为石崇是因为自己要遭杀身之祸,善良的她跳楼自尽,一位痴情女子。
  
   下面解析这首诗: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此日可怜君自许,此时可喜得人情。————
  
   石崇家的“金谷园”又有了新的声音,新来了一个用十斛明珠买来的美女绿珠。娉婷:体态娥娜,此处指绿珠。
    当时可爱的绿珠得到了石崇的赞美,受到了石崇的宠爱。此日:指绿珠刚到“金谷园”的时候。可怜:可爱。君:指石崇。许:赞美。
   此时:指受到石崇赞美的那时刻。 可喜:值得庆幸。 得人情:得到石崇的垂情。
   这4句就是讲绿珠初到“金谷园”时的状况。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矜势力横相干。————
  
   石崇从不金屋藏娇,常常让客人们欣赏姬妾们的表演。
   意气雄豪非分理:指孙秀逞强耍能,强词夺理。
   骄矜势力横相干:指孙秀横行霸道,横刀夺爱。
   这2句表面说孙秀,实指武承嗣。
  
   ————辞君去君终不忍,徒劳掩袂伤铅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辞君去君终不忍:指绿珠真的不想离开石崇。
   徒劳掩袂伤铅粉:徒劳地擦着眼泪。铅粉:古时候的化妆品。
   百年离别在高楼:指绿珠跳楼自尽,与石崇诀别。
   一代红颜为君尽:为了石崇绿珠跳楼。
  
  
   这首诗表面,只是描述了一个故事,没有具体所指,但碧玉看到后,肯定明白了乔知之的用意,有点情傻的她于是跳楼。
  
  
   =======================================
  
   碧玉跳楼后,武承嗣从她的袖带里看到了乔知之写的这首诗,恨之入骨,将乔知之处死。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306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此事,后人各有见解:

其一,“绿珠”、“碧玉”们的故事是典型的“女为悦已者死”的举动,是所谓殉主的“义举”,说不上是男女间平等的爱情,因此这不算是殉情,要不就沾污了神圣的爱情了。历史上许多人同情“石崇”、 “乔知之”们因怀壁其罪,死于“红颜祸水”,然我认为他们是咎由自取。但话说回来,“绿珠”能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虽然所托非人,但比起目今许多人的无情无义不知高尚多少万倍!非常同情“绿珠”的不幸遭遇。唐朝的杜牧就是对其持赞赏的态度: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其二,关于生死的问题,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时就是考验人性和智慧的时刻,人情莫不乐生厌死,这是艰难痛苦的选择。司马迁说过:“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当绿珠选择坠楼时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故杜牧在欣赏绿珠的同时,却不值息夫人不选择殉夫而选择苟活行为。但我觉得杜牧这样也太苛求人了,我认为息夫人选择生有其生的无奈,终其一生不曾和楚文王说一句话,这就看出其不是贪图富贵的人,另外,我觉得其活下来也活得有价值上,要不就没有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楚成王了。再附清人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题息夫人庙
   (清)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写作背景]
  
   宋之问(公元656-712),字延清,汾州(山西汾阳)人。
  
   宋之问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不但能言善辩,而且能掩善变,20岁(公元675年)时考中进士,春风得意。
  
   这期间正是武后掌权,大力提倡选拔人才,宋之问一路小跑,紧跟其后,在武则天当皇帝时,已升为五品。
  
   出身并不高贵的宋之问非常珍惜,唯武后马首是瞻。
  
   马屁也不是谁都能拍的,那得有真学问,因为武则天她老人家也是内行,在《全唐诗》中,有多首作品留世。
  
   有一次,武后令群臣赋诗比赛,谁先写出来有奖,东方虬先拨头筹,武后毫不犹豫地就把锦袍赏了出去,东方虬美得正想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此时,宋之问的诗写好了,武后一看,这个更妙,笑着说:东方爱卿啊,把这个锦袍脱下来,给宋之问。”办事一向沉得住气的武则天这次算是个例外。
  
   虽然东方虬这次没升起来,但不能怪宋之问,有时候武则天将自己看成幼儿园的阿姨。
  
   小朋友们的里子面子阿姨是不会考虑太多的。
  
   宋之问想更上一层楼,求北门学士之职(这官挺大),武后不许,宋之问写了一首诗,表示些许不满,武则天知道后说:“我知道他有才,但他牙口不好,不能胜任”。
  
   据说,宋之问有口臭。不懂现代科学的武则天以为是牙齿造成的。记得医学书上说,口臭很可能是因为胃消化有问题。
  
   其实,这肯定是借口,武后手黑但不昏庸,深邃的目光中也许看出了宋之问一些端倪。
  
  
   武后晚期有2个著名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人称“2张”,这是亲哥俩。
  
   宋之问与张易之关系甚密,史书上说“附媚”。这应该属实。
  
   在写诗作文这方面,宋很愿意充当2张的枪手。
  
   2张其实不但满足武后生理上的需求,在精神上肯定给予了更多的慰籍。这2人不白薯,他们是文人,与之前的薛怀义有本质不同。
  
   张柬之等人杀了2张后,逼迫武则天退位,自然对2张同党进行清剿,宋之问在劫难逃,被贬到泷州(现广东省罗定市)。
  
   当时,泷州这地方太苦,宋之问有点受不了,就偷偷地往回跑,这首诗就是逃到汉江(襄阳附近)时,心怀感触而发。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岭外:指岭南,现在的两广一带,唐朝时荒远偏僻,被贬的人不可能有好去处。此处指泷州。
   岭外音书断:与家乡亲人没有联系。
   经冬复历春:宋之问公元705年被贬,706年时就忍不住逃归。
   这2句算是铺垫。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距家乡有些近了。 怯:胆怯,害怕。
  
   这首诗的名句就是“近乡情更怯”
  
   表现了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宋之问被贬不是因为仗义执言,而是因为献媚张易之这样的人,没面子,有点灰溜溜滴。
  
   自尊心、虚荣心起了作用,怕家乡人冷漠歧视。
  
   不敢问来人,因为怕“来人”是家乡人。怕家乡人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
  
  
   很多人也许都深有感触,某一阶段,自己混得差强人意,老同学聚会时就特别“怯”,在朋友面前觉得矮。不愿意与人接触,总想逃避。
  
   宋之问不是好人,且写了一首好诗。
  
   诗人往往是内心有感触时才动笔,能把这种感触用恰当的文字描述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近乡情更怯”令人咀嚼不厌,这一点,高官子女们可能体会尚浅。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之问逃回京城后,办了一件龌龊事:
  
   张柬之杀2张后,没有“宜将胜勇追穷寇”,没杀武家人,这给了武家人喘息的机会,武三思抓紧时间,与皇后韦氏联系,结成亲家,最后竟当了宰相,权倾一时。
  
   宋之问偷偷摸摸地溜入京城,躲在朋友张仲之家中,无意间知道张柬之计划谋杀武三思,这个鸟人立即告密,武三思躲过一劫,于是,宋之问咸鱼翻身,摇身一变,再次飘红。
  
  
   继续做恶,在任科举主考官时,大肆收受贿赂,被人严重告发,梅开二度,再次被贬,这次换了个地方,是越州(浙江绍兴)。
  
   皇帝李显被武则天的超级粉丝韦皇后毒死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做了皇后及其同党,武则天最小的儿子李旦当了皇帝,即睿宗。
  
   睿宗继位后,有人再次上告宋之问,这次数罪归一,被“赐死”。
  
   ========================================
  
   再继续揭露痛批宋之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大家都知道,这2句出自一首诗,这首诗就是《白头吟》,这首诗的作者是刘希夷。
  
   刘希夷有个舅舅,这个舅舅名叫宋之问,宋之问非常非常喜欢这2句,就和外甥商量,能不能把这2句授权给他,刘希夷不干,宋之问执意,矛盾升级。
  
   矛盾升级的结果是:宋之问这个舅舅派家丁用土袋子活活压死了这个亲外甥。
  
   ========================================
  
   这个坏人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若干首诗,应该有他的位置,但这个座位会有些矮。
  
   这个坏人的“近乡情更怯”,让很多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产生了心理共鸣。
  
   这个坏人还是让后人记住了,中国历史之广邃,令我们饱尝。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307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乡偶书(之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写作背景]
  
   唐朝经过李世民、武则天的养精蓄锐,到李隆基接手时已日见丰满。
  
   物质上的充盈必定带来文化上的繁荣,就像我们手里银子多时就想喝小酒、卡拉一样。
  
   唐诗到李隆基执政时怒放。
  
  
   贺知章(公元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浙江杭州萧山)人。
  
   公元695年,37岁的贺知章考中进士,然后经人引荐任太常博士,大概就是在贵族学校里专门给高干子弟们上课,当个老师。
  
   此时的贺知章随遇而安。
  
   公元725年,贺知章升官了,当了礼部侍郎(宣传部部长),皇帝李隆基又安排他一个兼职:太子侍读(陪太子读书)。
  
   此时的贺知章在皇帝李隆基眼里是个重量级。
  
  
   贺知章性情率真,豪放旷达,不拘小节,喜欢开玩笑。
  
   这种性格的人很多单位里都有,口无遮拦,玩笑开过头,领导看着心堵,同事厌烦。
  
   但贺知章是贺知章,绝非凡类,拿捏的很到位,人缘极好,得到皇帝及大臣的一致欣赏,如鱼得水。
  
   所看到的史料中,他没有政敌,没有仇家,整天乐呵呵。
  
   宫庭斗争就怕站错队,可贺知章根本就不站队,不属于任何派别,一个无党派人士。这个容易吗?地球人都知道。
  
  
   阁下在工作中站队了吗?
  
   不站队可以,比较多的结果是各方都欺负你,最后你不得不站队。
  
   如果想在各方都游刃有余,就需要智慧。贺知章具备这种智慧,而且乐此不疲,智慧并快乐者。
  
   外表幽默诙谐,大大咧咧,但总能分到一杯羹,得到各方的尊重,这就是贺知章。
  
  
   哪些话恰到好处,哪些事适可而止,在贺知章的心里必有一张结构图。
  
  
   贺知章没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IQ极高的他也许早已看透了人生。
  
   贺知章拍马吗?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他这样,当时奸相李林甫横行霸道,贺知章泰然处之,井水不犯河水。
  
   有些东西是学不来的。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史料记载,贺知章晚年时更加性情放任,甚至有些怪诞,这种怪诞的表现,不是像阮籍那样,是一种内心痛苦的掩饰,他是真的心灵放飞,是一种典型的老玩童周伯通式的玩法,并给自己取号:“四明狂客”。
  
   无独有偶,贺知章常和另一书法大家张旭喝酒,喝到状态时,2人就东倒西歪地夜出,专钻黑胡同,手舞足蹈,哼着小曲,高兴时就在墙上留墨:“办证”。
  
   贺知章也是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和隶书。此时的贺知章已80多岁。
  
   这是这么玩,仍然得到大家的敬重,皇帝的喜欢,这就是水平。
  
   公元744年,老玩童有病了,精神恍惚,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到了天宫,感觉自己可能要不好,就上书皇帝,表示想退休,当一名道士,要求将自己老家的宅院改为道观,皇帝李隆基批准,并亲自赐名“千秋观”,还将他的儿子贺曾升迁为越州(贺知章家乡)司马,以便更好地照顾这个老玩童。面子真足。
  
   贺知章离开京城时,李隆基亲自为他饯行,还特地为他写了一首诗,文武大臣排队与老玩童握手道别,就连当时的李林甫还写了一首诗赠别。
  
   如此高级别的规格,谁有?  
  
   回到家乡后,老玩童继续玩,充分享受生命给他的最后恩赐。
  
   这首诗就是回到家乡后所写。
  
   可惜,这位可爱的老玩童当年便离开了人世,终年86岁。  
  
   非常羡慕老玩童贺知章,可惜我们玩不起,不具备他那种性格和智慧。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近来:最近一段时间,指作者到家乡以后这段时间。
   半消磨:多半都没了。
   离开家乡的日子太久了,回来后才知道很多儿时的同伴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2句是对现实的描述,当年作者已86岁了。引出下面的感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也称鉴湖。贺知章退休时,李隆基批给了作者一段。
   这2句表面写景,实际上是作者以86岁高龄发出的感慨。
   人世间的一切都会过去,只有自然永恒。
   应该享受生活,心胸远阔。
   作者那个时代,86岁绝对是高寿,如果没有一种健康的人生理念,恐怕很难。
   作者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带有哲学味道的思维方式。
  
   幽默诙谐的背后,是对人生一种沉静的思考。
  
   这首诗,寓含哲理,一点没有老玩童的痕迹。
~~~~~~~~~~~~~~~~~~~~~~~~~~~~~~~~~~~~~

贺知章的绰号还有:“醉中八仙”(与张旭、李白合称)、“吴中四士”(与包融、张旭、张若虚4人组合)。

=========================================
  
   当时的工部尚书陆象先对贺知章称赞有加,说过一句话:“我的亲兄弟不见面,我不会想,如果一天不见贺知章,我就会觉得自己狭隘很多。”
  
   可知贺知章侃大山的功力。
  
   =========================================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早闻其名,在一家小酒馆与李白相见,看到李白的《蜀道难》时,性爽的老玩童脱口而出:“这是人写的诗吗?简单是神仙所为,你不会是太白星精吧?”
  
   李白这人经不住表扬,又拿出《乌夜啼》,“此诗可以泣鬼神。”贺知章说完这句话,就激动地拥了白。
  
   最后,一定要请李白喝酒,可这老玩童平时身上不带银子,一笑,就把皇帝李隆基赏给他的金貂往吧台一扔,“兑!”
  
  
   老玩童贺知章死后,李白写诗怀念恩人《重忆》。
=========================================
  
   “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贺知章写的另一首诗中的句子。
  
   贺知章在京城高官几十年,口音一点没变,决不京腔示人。
  
   很多人在京城说京腔,回家乡说俚语,而这个老玩童从来就是“乡音无改”。

=========================================

贺知章的书法自成一体,有人索字时,从不拒绝,有求必应。
  
    
   刘禹锡在洛阳为官时,有一次看到贺知章在洛中寺北楼的题壁。“贺草”的神韵令刘禹锡赞叹不已,写诗以示仰慕。
  
   这首诗就是《洛中寺北楼见贺监书题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9 11:19 , Processed in 0.03814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