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倔强伴随诚恳,善良伴随敏感。
  
   唐朝诗人中,有人最喜欢的不是李白、杜甫,是孟浩然。
  
   如果整个唐朝诗人评一个善良排行榜,我极力推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这首诗,我们已经听的麻木了,也知道它是一首好诗。
  
   到底好在哪儿?
  
   大部分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自然景色,朗朗上口。再展开,可以满满写一张纸。
  
   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理解:
  
   春天的某个夜晚,风雨交加,诗人没睡好,早晨醒来时,比平时晚。
  
   虽然诗人昨夜没睡好,可能还想多睡一会,但“啼鸟”的叫声并没有令诗人厌烦,醒来后,他想到的是什么?是昨夜的风雨把多少花吹落。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有这种联想吗?
  
   善良大大多敏感。只有敏感的人才会这么细腻,而且这种敏感人必须善良,才能在风雨过后,想到花落。
  
   非善良人也可能敏感,但不会注意生活中的这类琐碎,不会产生感动。
  
   大自然的极其细微的变化都会给敏感的人以颤动,善良敏感的人会因这种颤动而产生感动。
  
   这种感动,不是一般人都能引发的。
  
   同样,这样的诗,也不是谁都能写的。
  
   本人以为,这首诗应从作者善良敏感的角度欣赏。
  
  
   孟浩然40岁时才想出仕。说明他不急。
  
   一个急于出仕的人你能说他一定善良吗?
  
   孟浩然的品性赢得了李白的严重赞许。
  
   (本段文字只讨论孟浩然的善良,不评论善良的功利性)
  
   ===================================
  
   王维曾绘过一幅画,画中人骑马吟诗,身长而瘦,衣穿白袍,仪表堂堂,凛然如生。
  
   画中人就是孟浩然。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凝碧诗
  
   王维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写作背景]
  
   王维(公元701-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
  
   公元721年,21岁的王维考中进士,之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军中任职,张九龄为宰相时,被提拔重用,烁烁发光。
  
   公元736年,张九龄罢相,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成了正宰相,王维多少有点不得烟儿抽。
  
   这时期的他有点消沉,得过且过,与李林甫若即若离。
  
   王维建了一所别墅,在这里经常高朋满座,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半官半隐。
  
   公元752年,李林甫病死,杨国忠接替。
  
   杨国忠也不是个好东西,欺上瞒下,但一双眼睛很慧,看出安禄山这小子不地道。
  
   总是在皇帝李隆基面前说安禄山正准备造*反,李隆基有一次听烦了,说:“拿出证据?”
  
   杨国忠信心十足:“陛下如果现在召他进京,他肯定不敢来。”
  
   李降基就真的下了一道诣,没想到安禄山第2天飞马赶到。
  
   杨国忠无语。
  
   据说,安禄山本想在李隆基两眼一闭后再反,结果在杨国忠的一再催促下,提前了。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李隆基慌忙逃往四川成都,本来王维一同前住,但晚了一步,被叛军抓捕,留在了洛阳,被软禁。
  
   王维平时名声在外,安禄山仰慕已久,强迫王维在新朝庭中任职。
  
   虽然接受了新职,但王维心里非常清楚,这个不能干,于是就装病,自己偷吃泻药,整天往厕所跑,一看这架势,安禄山没辙,缓缓再说吧,反正你也跑不了。
  
   安禄山占领长安、洛阳后,心情极佳,就让皇宫乐队为将领大臣们搞庆祝表演,地点在凝碧池。
  
   这个庆祝会王维缺席,好朋友裴迪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当着裴迪的面,王维写下了这首诗。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乐于助人,奖励 45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由于“安史之乱”,百姓流离失所,只能在野地里起居做饭,文武百官们盼着消除叛乱,恢复唐朝。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秋天的槐叶飘落在空旷无人的皇宫里(暗示皇帝李隆基没在皇宫),凝碧池上安禄山在欣赏着管弦音乐。
  
   这首诗的意思是怀旧,反对安禄山。
  
   解析完毕。
  
   ===============================
  
   “安史之乱”平定后,已经当了皇帝的肃宗李亨自然要搞清算,那些依附安禄山的软官们按变节轻重依次处置,王维在清算之列。
  
   王维的弟弟王缙当时任刑部侍郎,为了救王维一命,愿削去官职为哥哥赎罪,又找来好友裴迪作证,证实王维当时确实写了这首诗,反对安禄山,肃宗李亨最后决定只对王维采取批评教育,不做刑事处分。
  
   后来,王维的官竟然越做越大。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21岁时,考中进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他的成绩是第1名,也就是状元。
  
   考试之前的几年,常在京城“北漂”,结识一些大人物。
  
   王维是全才,诗文、绘画、音乐无所不能,李隆基的弟弟岐王李范看中了他。
  
   王维想考第1名,请李范帮忙。
  
   李范为难地说:“考生张九皋已经托人,想拿这个状元。”
  
   王维自信:“只要不是走主考官的门路,我就不怕,他的水平我知道,不如我。”
  
   李范有点无可奈何:“他托的是公主,公证已和主考官打了招呼。”
  
   王维急得眼泪差点掉下来。
  
   李范看王维急成这样:“别急,我想办法,你准备几首好诗和一支曲子,3天后来找我。”
  
   王维云里雾里,点头。
  
   3天后,王维来找李范,李范告诉他,今天公主有个宴会,请了好多人,我带你进去。
  
   王维打扮成琵琶演奏员,站在最前面,眼击率很高。
  
   宴会开始,李范对公主说:“我带来了一个琵琶高手,给公主助幸。”
  
   王维出场。
  
   一曲琵琶,艺惊四座,公主眼直。
  
   李范急忙介绍:“这个年轻人叫王维,不但琵琶弹奏高超,还擅绘画,尤其诗文更是了得。”
  
   公主不信,李范让王维将他的《竹里馆》献上。
  
   看完后,公主眼睛一亮,没想到自己非常喜欢的这首诗,作者就在眼前,平时还一直以为是前人遗作。
  
   乱目相看后,王维得了状元。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248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的诗水平很高,苏轼评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与他是画家有关。
  
   
   孟浩然与王维同为唐朝水山派著名诗人,细品2人,滋味不同。
  
   读孟浩然的诗总感觉有一种善良,王维的诗技术娴熟。
  
   王维对陶渊明和嵇康的隐居,不以为然。
  
   各有千秋,欣赏由你。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15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维诗中的名句太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 ...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捡了钱没交公 草币 降了 194 元 .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写作背景]
  
   李白(公元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父亲李客,富商。
  
   李白到底是哪里人?争论挺大,2种说法:
  
   1.陇西成纪(甘肃天水)。
   2.中央亚细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附近)。
  
   本人倾向第2种。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出身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从他自己的诗中可理出轮廓:
  
   “五岁诵六甲”,“六甲”是讲道术的一本书。可知李白的启蒙教育不是传统的儒家。
  
   在以读书为主要教育手段的古代,启蒙读物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观察李白几乎看不到儒家的影子。
  
   “十岁观百家”,10岁时博览群书,“百家”应该指各个门类学派。
  
   “十五好剑书”,15岁才开始练剑,有点晚,李白的豪放天下共知,李白的剑术再夸张也排不长名次,基础没打好,嘿嘿。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15岁练剑的同时,开始尝试写作,写赋,有赶超司马相如的气魄。
  
   如果从《诗经》开始读,一直到南北朝,再看李白的诗,就会发现他的确是下了狠功夫,从中吸取了太多的营养。“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可能不假。
  
   青少年时代的李白是个好学生。
  
   戴天山,也叫大康山或大匡山,在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山中有一大明寺,李白年轻时便在大明寺读书。
  
   唐朝的统治者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将老子李耳看做是自家的先祖,顶礼膜拜。道教在唐朝属于“国教”,“开元盛世”时,它也如日中天。
  
   李白在大明寺读书期间,结识了一些山中的道士,与他们来往密切,以后痴迷于“学仙求道”可能与此有关。
  
   这首诗作于此时。当时的李白,还没有走出四川。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犬吠水声中:犬吠之声,伴随着淙淙溪水从不远处传来。说明2个问题:能听到犬吠声,反衬出大山的宁静,另一个表明山中有人居住,就是道士。
   桃花带露浓:这一句暗示作者的行动时间是早晨,“桃花”衬托出大山环境的优美。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如果前2句描述的是刚进大山时的景色,这2句就是进入深山所见。
   树深:树密的意思。
   鹿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动物,听到声响就会跑。而在树林深处看见了鹿,说明鹿经常到这里来,同时也说明这里平时人少。说明深山古刹的幽静。
   正常情况下,古刹是通过鸣钟来报时,到了中午还没听到钟声,作者只能在小溪旁等候。暗示道士出山不在,也暗示自己在此等候的时间比较长。
   溪午:最好理解成在小溪旁等到中午。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此时的小李白便观赏大山的景色,进入眼帘的是远景。等了这么长时间,近景都看遍了。
   霭:云气。青霭:云雾。
   远远望去,高耸山野中的翠竹直插云天,飞泻下来的瀑布挂在碧绿的山峦。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没有人知晓道士去了哪里,倚在松树上发愁。
  
   这首诗最出神的就是最后这句“愁倚两三松”,写得惟妙惟肖。
  
   这首诗是李白20岁以前写的,那时还在大明寺上学,等了好长时间,主人还没回来,这个小青年有点坐不住了,一会靠这棵松树,一会再靠那棵松树,没有耐性嘿。
  
   “愁”字用得也好,这件事在李白眼里算是个大事,令他愁眉不展,不谙世事的一个小青年。他哪里知道,这与他后来所遇到的挫折相比,还叫愁吗?
  
   这1句突出表现了小青年李白的单纯可爱,可以想像他托腮发愁的神态。
  
   这首诗是写李白进山访友不遇,但整首诗写得非常委婉,不论是写景,还是叙事。
  
   这首诗与李白后期的风格有所不同,这里面没有狂傲,没有怨恨,没有委屈。
  
   年轻时的李白挺可爱。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纯朴可爱、多愁善感、略带青涩的李白,此中不见一点狂傲,但处处流露出其热爱大自然的个性。
  在中国浩瀚的诗海史海中,李白是一坐光芒万丈的灯塔和巍峨的丰碑,在他的身前身后无出其右,能与之并驾齐驱的,惟杜甫一人而矣。
  提起李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酒”和“醉”二字,无酒不欢、逢饮必醉。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 ,那是一个气象万千、大度包容、兼收并蓄的朝代,虽是如此,但李白却不容于当道,惟有借酒浇愁、纵情山水。这不经意间,却成就了其不朽的诗篇。
  李白曾经胸怀天下,希望出将入相,却“一事无成”。一生可谓坎坷波折,颠沛流离。他自荐过、出过仕、“隐居”过、造反过、坐过牢。差点成为“骆宾王第二”(骆因造反被武则天杀头)。
  不过仔细分析,李白的确不是当官的料,其狂傲不羁的性格与官场格格不入,公务员讲究论资排辈、按部就班,李白没有文凭学位(没有参加科举),但脾气和架子却极大,眼高于顶,不尊重甚至羞辱上级(据说要高力士为他脱靴,杨国忠为他磨墨)。
  况且为官宗旨乃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治民理事乃是一苦差事(当然贪官、庸官、渎职者除外)。李白纵然做了官,如一味热衷于“公费旅游”、“出国考察”、“饭局酒会”,即便是清廉,但政绩也不会好到那里。年终考核结果多半是:群体“民主测评”不满意,上级考核不称职。长此以往,逃不过停岗学习、免职甚至开除的命运。这是笑话,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历史没有给李白这个机会。
   上天没有成就李白是个大官,却成就了李白是个大诗人,是李白个人仕途的不幸,但却是中华民族的大大幸,其气势磅礴、豪迈潇洒的诗篇一千多年来,不知滋养了多少中国人的心灵,没有诗人的李白,中国诗词的光芒将折损一半。
   在此,发思古之幽情,怀念李白,送上白居易的《李白墓》以和应一隅兄: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乐于助人,奖励 37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临路歌
  
   李白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乎谁为出涕。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和李隆基的第16子李磷随驾仓皇西逃,“马嵬坡兵变”后,将士们胆子越来越大,杨贵妃、杨国忠就敢杀,还能太在乎你这个失败皇帝吗?大声地反对李隆基入蜀,原因很简单,蜀是杨国忠的地盘,嫡系众多。
  
   李隆基已没有了昔日的威风,敢恕不敢言,心里没谱,担心步杨国忠后尘,犹豫不定中。
  
   大臣韦谔(e4)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先去扶风(陕西凤翔),然后随机应变。
  
   意见统一后,没想到当地百姓出面阻止,要求皇帝留下来,抵抗叛乱,你是皇帝,你不管我们,谁管我们?
  
   此时的李隆基魂飞天外,早已没有了斗志,保命是当务之急。
  
   留下太子李亨解释安抚。
  
   放走了皇帝这个和尚,就不能再放李亨这座庙,人们抓住最后一点希望,太子李亨想走已经很难。
  
   还得说太子李亨尚存慈念。
  
   百姓的执意,再加上身边的大臣也极力强谏,尤其是李亨的几位儿子表现缴进,太子决定留下来,抵御老爸留下的风险,李隆基知道后,很受感动,流下了几滴泪,拨2000人马供太子调遣,并宣称传位给太子,太子坚决不受。
  
   经过大家分析,太子李亨决定率这2000人马先去朔方(宁夏灵武),因为李亨曾任朔方节度使,地熟,人熟。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478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7:34 , Processed in 0.04333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