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镜诗
  
   徐德言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饯别诗
  
   乐昌公主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里有2个主人公,徐德言和乐昌公主,他们是夫妻。
  
   乐昌公主是陈叔宝的妹妹。
  
   乐昌公主嫁给了徐德言,夫妻感情很好,主要是因为乐昌公主识大体,从不骄横跋扈。
  
   隋军打败了陈国,陈叔宝一家人成了俘虏,包括他的妹妹们。
  
   打败一个国家后,皇室成员都必须迁往异地,免得聚众闹事,这是常惯作法,陈叔宝一家人被迁往京城长安。
  
   临别时,徐德言对乐昌公主依依不舍,说了这样一段话:“以你的容貌和才学,必将进大户人家,我们很难再见面了。”
  
   本来就很伤感的乐昌公主听到这句话,拉着徐德言的手泪如雨下。
  
   徐德言:“如果有缘,以后我们也许还能相见,我们每人留个信物。”
  
   说罢,徐德言将一铜镜1分为2,各自收好。并约定:每年的正月15月圆之时,在长安集市叫卖。
  
   陈叔宝有3个妹妹。
  
   到了长安后,乐昌公主成了宰相杨素的小妾,宁远公主(著名的陈宣华)被隋文帝杨坚纳为嫔妃,另一位妹妹给了大将贺若弼。
  
   杨素没有亏待乐昌公主,比较得宠,但乐昌公主没有忘记徐德言,盼望着正月15能见一面。
  
   正月15那天,徐德言千里迢迢来到京城长安,简单住下后,直奔集市。
  
   没有发现乐昌公主,但看见一个老太婆手里拿着一个破半铜镜高声叫卖,旁人好奇,一支普通的半破铜镜有什么好卖的,家家都有的东西,有人上去问价,没想到的是这老太婆要价太高,人们都笑着走开了。
  
   徐德言看在了眼里,将那老太带至僻静处,说明了来意,然后一起去徐德言的住处。
  
   徐德言拿出自己的那一半,2个一对,没错,就是它。
  
   原来这老太是乐昌公主派来的,身处宰相府,乐昌公主出来不方便。
  
   徐德言当即写了这首诗交给老太送给乐昌公主。
  
   老太走后,徐德言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他可能想到了各种结果,乐昌公主还有那心吗?如果没有那就到此为止,如果有下一步该怎么办?从老太卖镜来看,乐昌公主还依恋旧情。
  
   徐德言有一丝希望,但不敢抱太大,也没敢直说,所以这首诗比较隐晦。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镜与人俱去”是指乐昌公主带着一半铜镜走了,到了隋朝京都长安。
   “镜归人未归”是指乐昌公主的那一半得到了(老太婆送来的),且没有见到乐昌公主。
   这2句是写实。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姮(heng)娥:嫦娥。 无复:再也没有。
   注意此时是正月15,正是明月当辉,嫦娥当舞。
   看不到嫦娥暗示没见到乐昌公主,只有空空的明月。
   这2句是用“比”。有2个好处,一是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徐德言希望这种气氛能感染乐昌公主,因为他目前还不知道乐昌公主的明确态度。二是即使被杨素看见也找不到破绽。
  
   徐德言比较有心计。
  
  
   继续说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知道后,哭成了泪人,茶饭不思,郁郁寡欢,杨素看在眼里,有点心疼,便问原因,乐昌公主豁出去,直说了,没想到,杨素极为大度,答应成全他们,并把徐德言请到府中,见见面。
  
   徐德言来到杨素府上后,安排在一起吃饭,乐昌公主在杨素身旁,分宾主落座,这场面,3人的尴尬可想而知。
  
   杨素也是诗文满腹的一个人,知道乐昌公主有2下子,让乐昌公主当场写一首诗。
  
   乐昌公主没办法,稍微思索后,写了上面这首诗。
  
   分析一下。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迁次:变化。 新官:指杨素。 旧官:新徐德言。
   没想到今天出现这么大的变化,两位官人在一起。
   对于乐昌公主而言,此时此景,如果这首诗的内容与他们3人无关,肯定会扫了杨素的兴,必须写这件事,别无选择。
   当时乐昌公主肯定特别尴尬,对他们2人的称呼表现出乐昌公主的智慧,用了“官”,代表着他们在国家的职务,注意那人“官人”只代表国家公职,并不代表丈夫,“官人”代表丈夫是近代的事。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最能表现乐昌公主智慧的就是这2句。
   如果笑,则对杨素是一种伤害,这是万万不能的,小命儿还在杨素手里。
   如果哭,则会引起徐德言的误会,认为她对杨素产生了新感情。
   这句话,实际上是表明自己既想哭,又想笑。让杨素与徐德言心知肚明,可就是不明说。
  
   乐昌公主聪明。
  
   最后,大度性情的杨素留2人在京城,并答应为徐德言找一个官职,杨素要好人做到底,但2人没答应,还是回老家江南,到了海边当了渔民,终此一生。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花月夜
  
   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写作背景]
  
  
   隋文帝杨坚与别的皇帝不同,儿女较少,共有5个儿子,4个女儿,是他讨厌女色吗?
  
   不是,是因为皇后爱吃醋。
  
   那堂堂皇帝就这样被醋住了?也不尽然。
  
   主要是因为他与皇后感情太深,打江山的过程中,夫妻比肩患难。
  
   5个儿子分别是:杨勇、杨广、杨俊、杨秀、杨谅。
  
  
   杨坚统一全国后,杨勇自然立为太子,杨广在后面排队等候。
  
   杨广13岁时,被封了晋王,去了山西太原。小小年纪肯定不行,皇帝杨坚派了好多得力大臣辅佐。
  
   14岁时,娶了南方梁朝后裔萧氏为妻。
  
   公元589年,北方的隋朝准备灭陈,这一年杨广20岁,意气风发,被任命为总统帅,当然还是主要由大臣们具体负责,杨坚只是想给杨广一个树威的机会,锻炼一下,渡金而己。
  
   此时的杨坚一点也没有废太子的意思,只是想让每个儿子都见见世面。
  
   隋军灭陈比较轻松,这让杨广非常容易地就把陈叔宝给带了回来,这层金,渡得又快又亮颜色又重。杨广可以说捡了一个小便宜。
  
   灭陈后,杨广继续回他的山西当晋王。
  
   2年后,江南各部发生了大规模反隋叛乱,当时扬州总管为3儿秦王杨俊,隋文帝杨坚立即将杨广与杨俊对调,任命杨素为帅带后镇压。这一年杨广22岁。
  
   杨广与杨素各责其职,杨广负责地方行政,杨素负责军事打击,没有上下之分。不是从属关系。
  
   从这件事上,可见杨坚对杨广的信任和器重。年轻的杨广表现得可圈可点。
  
   杨广到任后,并没有一味只是管理地方行政,也积极参予平叛,但与杨素手段不同,杨素靠武力,杨广则功心为上,据载,在杨广的直接策划下,有17个反叛的城市自动归降,兵不血刃,功劳不在杨素之下。杨广心计颇深。
  
   平定叛乱后,杨广继续留在江南,进一步稳住局势。
  
   之所以会发生叛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南北文化差异太大,北方人的粗矿和少文令南方人不齿,再加上北方人在南方人面前总是以高傲和胜利者自居,产生的矛盾不大才怪。
  
   杨广看出了这个症结,谦虚谨慎,诫骄诫燥,努力沟通当地文人学士,再有杨广从小“好学,善属文”,对江南文化仰慕以久,很快溶入到当地文化氛围中,杨广府前车水马龙。
  
   还有一点令人叫绝,杨广竞学会了当地方言,经常以这种方言与本地大学士们交流,闲谈中人们感到了一种温暖,这小子,有学语言天赋。
  
   在此期间,杨广诗文水平迅速上升,江南的诗风对他影响很大,这首诗就是在江南时所做。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看到《春江花月夜》很多人都会想到唐初的张若虚,其实《春江花月夜》是陈朝时的一支“乐符”曲,并非张若虚首创。
  
   杨广就是依此曲填了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最早可能由陈叔宝填词,但已佚失,这首曲必须突出5个方面: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暮江:日落后的长江。 平:平静。
   经过涨潮后,长江平静了,两岸的春花正在盛开,这2句是相对静态的描写,烟波浩淼,花开如画,一种恬静之美。这2句包含了夜、春、江、花。
  
  
   ————流波将月去,潮水共星来。————
  
   将:在这里是随着的意思。或理解成携带也行。
   流波将月去:看似静止的江面,实际一直在缓缓地流动,江面月亮的倒影随着轻微的波浪上下游动。这一句写到了《春江花月夜》中的“月”。
   潮水共星来:满天星斗在江面的倒影随着潮水缓缓而来,星星月亮在潮水的推波下摇曳共映。
   这2句很难翻译,只能自己想像。就像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短短的20字,竞把江面夜晚的景色描写如此之美,杨广并非浪得虚名。
  
   年轻的杨广文武兼备。
  
   到现在,杨广表面上还是一个好杨广。
  
   ===================================
  
   也有的版本将“潮水共星来”写成“潮水带星来”,哪个版正,不得而知。
  
   ===================================
  
   在杨坚的5个儿子中,杨广表现最出色。
   在江南,平叛完成后,杨广又住守了10年,治理得比较出色,没见到有什么异常行为。
   野心肯定有,哪一个皇子都有窥视皇位的想法,关键是能否成功,在江南的10年,他的野心开始膨胀。
   杨广这人善于伪装,心计很鬼。最令人唾弃的是他当皇帝后的所做所为。
   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人。
   陈叔宝只是昏庸,杨广是昏庸+残暴,典型的人面兽心。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404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广能踏上九五之尊,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
  
   1.太子杨勇不争气,骄奢好色,与妾妃整天缠磨,尤其冷落正室王妃,而这王妃正是皇后亲自相中的,王妃失宠,像打了皇后的脸。
   2.与皇后拉感情,杨广一表人材,嘴甜如蜜,本来皇后就偏爱,后来见太子杨勇不可救药,才有了废立之心,不断在杨坚枕边有动作,吹风。
   3.唆使宰相杨素拉拢一些大臣,向皇帝杨坚进谏,煽风。
  
   即使杨勇当皇帝,也未必比杨广强,隋朝天命早夭。
  
   ===================================
  
   杨广有一个非常贤惠的妻子萧氏。
   萧氏二月出生,当地的说法是此月出生的孩子不好养,就送给了亲戚抚养,但这个亲戚家不富裕,从小萧氏就和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干活劳作,有一种朴素的品格,尤其懂事。
   萧氏聪明伶俐,虽然劳作辛苦,但坚持读写诗文,长大后,知书达礼,对杨广帮助很大,尤其在江南10年间,由于萧氏本身就是江南人,非常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对杨广如何治理江南提出了很多正确的意见。
  
   ===================================
  
   大名鼎鼎的虞世南和他的哥哥虞世基就是杨广在江南时慕名投府。
  
   ===================================
  
   杨广还有一首诗,也很有名。
  
  
   野 望
  
   杨广
  
   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
  
   这首诗与我们解析的上一首不同,比较消沉,可能是杨广孤寂心情之流露,也许正发愁阴谋该如何得逞呢吧,呵。
  
   宋朝的秦观有一首词《寒景》,其中有几句借鉴了这首诗:
  
   ... ...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乐于助人,奖励 322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感
  
   侯夫人
  
   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
  
   不及闲花草,翻成雨露多。
  
  
  [写作背景]
  
   杨广当皇帝后,纵情声色,后宫美女如云。
  
   有一宦官许廷辅,专门负责为杨广民间采花,此人极黑,遇到贪图富贵想入宫的,他百般刁难,谁送的钱多就选谁,遇到不愿入宫的则强迫入宫,除非你交钱,这厮就是这副德行。
  
   这是外搜,然后是内刮。
  
   堂堂一国之君,怎么才能享尽后宫美色,他杨广自负傲世,总不能亲自去后宫扒窗口、掀门帘吧,这事儿还是交给许廷辅来办,海选之后的精选。
  
   许廷辅在后宫一座,喝着茶水,嗑着瓜子,在门外竖起一牌:皇恩浩荡受恩精选处。
  
   于是,大多数宫女争先恐后,报名参选,如果见宫女两手空空,这许廷辅眼皮不抬,只说一句:“下去吧。”
  
   明白这厮的意图后,宫女们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贡献出自己的金银手饰,只求他高抬贵手,能与皇帝有一面之缘。
  
   收下贿赂后,许廷辅拉着细长细长的宦音:“这就是报名费————”
  
   有些人不屑这厮行为,就是不交这个报名费,盼望着能以自己的容貌和才华赢得皇帝的宠爱,侯夫人就是其一。
  
   她哪里知道昏君杨广官僚作风严重,从没有微服私访的习惯,这样一等再等,杳无音信,听着杨广与嫔妃们的打情骂俏,侯夫人暗暗地为自己的命运流泪。
  
   居住后宫,最大的奢望不就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吗?一天天过去,侯夫人度日如年。
  
  
   一日,杨广正与美人们玩得开心,突然有人慌慌张张地拿来一锦囊,送给杨广,正在兴头上的杨广漫不经心地打开,是一张纸,眯眯着眼,摇头晃脑地瞟了一眼。
  
   杨广最突出的有2样专长:好色和诗文。眼睛贼尖。
  
   当看到这纸上有一首诗时,眼睛大了,再细看时,眼睛圆了,看完后,霍地站起来,“前面带路”。
  
   杨广匆匆来到侯夫人住处,已经晚了,人已断气,旁人急忙向杨广汇报,侯夫人悬梁自尽,且在手臂处系此锦囊。
  
   侯夫人临死前穿得是新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因为死的时间还不长,脸腮尚红,面如桃花,昏君杨广动了恻隐之心,脸色阴沉,回到了皇宫。
  
   杨广锦囊里看到的就是这首诗。
  
   后来,杨广命令宫人检查侯夫人的房间,又找出一些诗稿,有人说,侯夫人死前哭了好几天,烧了很多。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析简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
  
   ————春阴正无际,独步意如何?————
  
   春阴:春光。 意:想,希望。
   春意正浓,我独自一人出来,希望什么呢?
   春风拂面,鸟儿欢唱,芳草吐绿,这浪漫的季节,自己却很孤独,强烈的反差加重了侯夫人的愁苦。
  
   ————不及闲花草,翻成雨露多。————
  
   无人怜爱的闲花野草,还能享受大自然的垂爱,享受雨露的滋润。相比之下,自己还不如它们。
  
   这首诗以生命的代价向昏君杨广发出怒吼。
  
   杨广欠债太多。
  
   ================================
  
   古代帝王的后宫就是“葬花”场。
  
   ================================
  
   愿那些玩弄女性,虚情假意的男士们郑重敛情,以此为诫。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相思 长相思
  
   宣华夫人 杨广
  
   红已稀,绿已稀, 雨不稀,露不稀,
   多谢春风着地吹, 愿化春风日夕吹,
   残花离上枝。 种成千万枝。
  
   得宠疑,失宠疑, 思何疑,爱何疑,
   想象为欢能几时? 一日为欢十二时,
   怕添新别离。 谁能生别离?
  
  
  [写作背景]
  
   杨广率军打败陈朝后,将陈叔宝及3个妹妹带回了长安。
  
   皇帝杨坚将这3个妹妹做了如下分配:1个给了杨素,1个给了贺若弼,宁远公主陈宣华留给了自己,这位就是著名的宣华夫人。
  
   杨坚惧内,与其它宫妃较少染指,陈宣华虽然“性聪慧,姿貌无双”,杨坚也只能干瞪眼,体会“距离产生美”。
  
   皇后一死,杨坚解放,甩开膀子恶补,很快将陈宣化和另一位蔡氏进阶为夫人,成为左右2煞。
  
   陈宣华受宠尤甚,“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这是史书摘录。
  
   毕竟年龄大了,岁月不饶人,此时已64岁的杨坚逐渐体力不支,“精华衰竭”,“由是发疾”,杨坚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一个男人,没有夫人严加管束看来真是不行啊,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切记,切记,嘿嘿。
  
  
   生命弥留之际,2位夫人在旁侍候,太子杨广穿梭其间,宣华夫人的神姿令杨广魂牵梦绕,垂涎三尺欲滴。
  
   一日,杨广入宫,远远地看见宣华夫人从里面出来,据说宣华夫人的走路姿态极有魅力,是那种缓步雍容形,颤颤悠悠的,心猿意马的杨广趋步向前,紧跟其后,随宣华夫人进入一间更衣小屋,正要强行施暴,突听传诣,要宣华夫人再次入宫,杨广只得罢手。
  
   宣华夫人入宫后,皇帝杨坚发现宣华夫人神色慌乱,衣服褶皱,问其原因,宣华夫人没办法,实话实说,杨坚大恕,宣大儿子杨勇进见,意思是要废杨广,重立杨勇。
  
   杨广知道后,有点惊慌失措,与杨素商议后,决定由大臣张衡完成这最后一击。
  
   张衡进殿后,先让所有的侍从全部退出,在外等候,说有要事向皇帝禀报,不一会,张衡出来说皇帝已死。
  
   众人听说后,目瞪口呆,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谁也不敢说,心照不喧。
  
   杨坚死后,杨广秘而不发,为铲除异己做时间上的准备,同时他还计划着另一件事,就是圆与宣华夫人同床共枕的美梦。
  
   当天夜里,急不可待的杨广就派人给宣华夫人送去一个盒子,宣华夫人以为是毒药,不敢接,使者反复催促,宣华夫人只得硬着头皮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只同心结,众人笑了,这下不但命能保住,没准还得宠,宣华夫人看了看,哭笑不得。
  
   当天夜里,杨广如愿以偿。
  
  
   在杨坚尸骨未寒之时,杨广还能如此浪漫,这是人吗?
  
   当了皇帝后,强迫宣华夫人左右侍奉,对这种乱理行为,皇后萧氏难以容忍,将宣华夫人调至别处,希望分离一段时间后,也许杨广会有所收敛。
  
   不料,杨广饥渴难奈,脾气越来越暴躁,贤惠的皇后没办法,只得同意。
  
   杨广立即派人去接,但宣华夫人没来,使者带回来宣华夫人写的一首诗。如上。
  
   杨广急中生智,当即也和了一首。如上。
  
   后来,宣华夫人无奈,还是回来了,回到了杨广身边。
  
  
   一年后,宣华夫人离世,死因不明。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这2首诗,字面意思都好理解,一个伤感,一个激情。
  
   ————红已稀,绿已稀,————
   ————多谢春风着地吹,————
   ————残花离上枝。 ————
  
   谢:凋谢。
   这3句,宣华夫人形容自己是残花败柳。
  
   ————得宠疑,失宠疑,————
   ————想象为欢能几时?————
   ————怕添新别离。 ————
  
   疑:担心。
   这3句,表明了宣华夫人的担心,怕得不到杨广长久的恩爱。
  
   下面是杨广的。
  
   ————雨不稀,露不稀,————
   ————愿化春风日夕吹,————
   ————种成千万枝。 ————
  
   稀:稀少。
   这3句针对宣华夫人的那3句,做出了答复,给了保证,春风会吐新绿。
  
   ————思何疑,爱何疑,————
   ————一日为欢十二时,————
   ————谁能生别离? ————
  
   十二时:十二个时辰(24小时)
   以上面类似,一一解答,不要担心,全天侯爱你,永不分离。
  
  
   =================================
  
   杨坚对自己晚年的好色无度,曾有悔意。与2位夫人无关。
  
   =================================
  
   虽然杨广不是人,当时还是真心喜欢宣华夫人。
  
   =================================
  
   人世间存在报应,你隋朝灭了陈,陈朝的公主令你隋朝皇帝杨坚命丧黄泉,即使不是故意。
  
   =================================
  
   看历史书,发现一个现象:
  
   当一个国家被推翻后,原来皇帝身边的宫妃、女儿、姐妹往往被新皇帝拥有,而且关系大多融洽。
  
   “国恨家仇”该怎样解释?
  
   生命太脆弱,道德太无奈。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在网吧通宵,花了 217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写作背景]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浙江余姚)人。父亲虞荔,兄长虞世基,有个叔父虞寄,虞寄无子,过继了虞世南。
  
   杨广在江南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投奔,被赏识重用,当时杨广表面上还是个正人君子。
  
   虞世南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从不趋言附势,贪财好利,这一点与虞世基截然相反。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后,立即派人去杀佞(ning)臣虞世基,虞世南求情,不许,又想顶替哥哥,还是不行,最后,一家人只剩下虞世南,其余全部毕命。
  
   当时士兵们就看虞世南才像个好人。
    
   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召虞世南做黄门侍郎。
  
   后来李世民又打败窦建德,召虞世南为秦府参军,位置与房玄龄几乎平起平坐。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得到李世民的严重欣赏。
  
   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呼啦啦瞬时全部到位。
  
   景色如画,李世民开口:“要国富民强,君主必须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须舍死力谏,决不能做杨广、虞世基那样的亡国君臣。”
  
   众人急忙附和,只有虞世南默默不语,脸色有点阴。
  
   当着虞世南的面说这话,李世民也感觉不妥,立即解释:“世南是世南,世基是世基,不可同日而语啊。”
  
   虞世南浅浅一笑,没说话。
  
   李世民一看这样,不行,还得继续:“说起来,杨广还是我表哥呢,很正常嘛。”
  
   这下,虞世南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李世民趁热打铁:“虞爱卿,请喝口酒。”
  
   面子太足了,虞世南开怀一笑,恢复正常。
  
  
   见好就收,李世民立刻转移话题,“朕昨晚写了一首诗,念给大家听,... ... ... ...”(有点显摆)
  
   朗诵完毕,大家异口同声:“好”
  
   李世民谦虚:“大伙提点意见。”
  
   褚亮(褚遂良父)首先站起来:“对仗工整,用典恰当”
  
   李世民摆了摆手,和蔼着继续谦虚,“多说点不足吧。”
  
   沉默。
  
   大家都不说话,心想:“你兴致勃勃的,谁会那么不长眼哪?”
  
   见气氛有点尴尬,李世民笑了笑:“众位爱卿最近有什么新作吗?说出来供大家欣赏。”
  
   说这话时,李世民的眼神一直盯着虞世南。
  
   虞世南起身,向太宗施礼:“今年秋天,臣做了一首《蝉》,在此献丑。”
  
   “请”太宗陡然起兴。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好!好!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名声远播,乃我朝之大幸矣”,李世民从内心喜欢虞世南。
  
   然后,大家鼓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6:55 , Processed in 0.04978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