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緌(rui):古人戴帽,系在颔下细带的下垂部分。
   因为“緌”与蝉头部的触须想像,所以此处用“緌”代表蝉的触须,这是一种比喻用法,而且是借喻,就是不直说蝉的触须像“緌”,而是直接借“緌”来代表蝉的触须。(这种情况在唐诗中屡次出现)
   将“緌”与蝉的触须联系起来,可见诗人文字功底深厚,观察仔细,很形象。
   垂緌:指蝉垂下的触须。 饮清露:指蝉饮清晨的露水。“清”字暗指作者清廉。也就是作者将自己比喻成蝉。
   流响:像水流动的声响,“流”字代表了清脆悦耳。
   桐:指梧桐树,梧桐树很高,暗指诗人站得高,望得远,不做庸俗之辈。
   疏:与“密”相反,又暗指诗人洁身自好,不与大多数人同流合污。
  
   这2句表达出诗人的清廉(垂緌饮清露)和高洁(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藉(jie):同“借”,依靠,凭借。
   上2句是“因”,这2句就是“果”,这是诗人着力想表达的观点,也是诗人的人生追求。
   只有真正做到“清谦”、“高洁”,才能立言树威,不依靠虚假外力,本诗的寓意就在于此。
  
   整首诗,用了“比”的手法,以蝉自喻。
   在所有的“立志”诗中,这一首可以说独步诗坛,含蓄有力,令人敬畏。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更为可贵的是,诗人说到做到,生活中,作者的确如“蝉”。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虞世南外简内刚,表面随和,内心有着钢一般的自制力,多年为官,出仕几朝(陈、隋、唐),没有劣迹记载。
  
   ==================================
  
   虞世南拜王羲之七世孙、书法家智永禅师学习书法,功力很深。当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
  
   有一次,李世民写“戬(jian)”字,写了“晋”字后,觉得“戈”字难写,就叫虞世南补上,完后,让魏征来看,魏征看后说:“陛下的‘戈’字写得最好。”
  
   ==================================
  
   李世民当皇帝后,不提倡梁陈诗风,怕步隋之后尘。而且自己以身作则,也尽量不写那样的诗。(梁、陈朝代的诗多柔靡)
  
   有“侠骨”,但李世民也有“柔肠”,一天手痒,写了一首“艳诗”,假惺惺地请虞世南指正,虞世南严肃地说:“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请陛下绝了这念头,臣不能从命。”
  
   见这架势,李世民嘿嘿一笑:“其实我只是试探你罢了,我哪能写这样的东西呢?”(朕试卿耳!)
  
   然后,赐虞世南五十匹绢。
  
   ==================================
  
   虞世南为唐朝凌烟阁24功臣之一。
  
   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
  
   李世民称虞世南有五绝,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学,四文辞,五书翰。
  
   可见,虞世南在李世民眼中的份量。
  
   ==================================
  
   隋炀帝期间,杨广器重虞世南文才,但不重用,因为虞世南太耿直,做了10年7品芝麻官,没有怨言,他的哥哥虞世基佞臣一个,富贵招摇,一家人像王侯一般,而虞世南依然固我,清贫如洗。
  
   外人都以为这2人不是哥俩。
  
   ==================================
  
   一次,杨广令人写一篇征讨高丽的诏书,写完后,杨广摇头,不满意,“叫虞世南来”。
  
   虞世南来后,杨广说明用意,虞世南二话不说,低头便写,笔不停辍,一气呵成,写完后,杨广一看,大赞:“卿乃奇才也,文章华国是矣!”
  
   见虞世南如此萧洒,杨广身边的爱妃袁宝儿看傻了眼,发呆楞神,痴态如憨,杨广顿时醋意大发,但转眼一看虞世南,面不改色,旁若无人状,嘿嘿,杨广一笑,心又放回了肚里。
  
   ==================================
  
   陶渊明、虞世南都是令人仰慕的人物。
  
   陶渊明退出污浊,虞世南在污浊中洁身自好。
  
   ==================================
  
   历朝历代,言行如一的员员始终凤毛麟角。
  
   这首诗,应该成为他们的日常作业,每天写100遍。(气话)
  
   ==================================
  
   公元638年,虞世南病逝,终年81岁,太宗李世民“哭之甚恸”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意娘
  
   武则天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写作背景]
  
   武则天(公元624-705),名珝(xu3),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
  
   父亲武士彟(yue1),商人,经营木材,隋炀帝杨广在洛阳建东都,此工程由杨广堂弟杨达、宰相杨素和宇文恺全权负责。武士彟盯上了这块大蛋糕,备厚礼面见杨达,成功,成为供货商。
  
   厚礼当然是取悦杨达的一个因素,但武士彟还有拿手的,那就是他的气质,阿谀奉承那是低级商人,武士彟不是,后来成为杨达的密友,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证明武士彟气质非凡的例子就是又被李渊赏识,那时李渊常去杨府。
  
   李渊当太原留守后,就请武士彟出仕,隋朝末年,江河日下,武士彟看出李渊有反隋之心,就劝李渊起兵,李渊窃喜,视为知已。
  
   在李渊起兵的准备过程中,副手王威察觉异常,找到武士彟,想联手做掉李渊,武士彟极力说服王威,为李渊辩解,王威罢手。
  
   李渊起兵后,武士彟一路跟随,忠心耿耿。
  
  
   唐朝建立,李渊将武士彟列为开国功臣,封为应国公。自此,武家由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变成了贵族。完成由麻雀至天鹅的蜕变。
  
   公元620年,武士彟原配病逝,皇帝李渊作媒娶了杨达的女儿,杨氏乃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文才不凡,共生了3个女儿,武则天排2。
  
   说了这么多,有助于了解武则天的身世,更想说明武则天极有可能继承了其父的果断智慧和母亲的才思敏捷。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私房钱被发现,损失 475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宫门喋血,取得政权。那一年武则天3岁。
  
   武则天12岁时,武士彟病逝,由于武士彟的2个儿子不是杨氏亲生,对杨氏母女态度恶劣,无法,杨氏带着3个女儿到长安投奔亲戚,远走他乡。
  
   不久,武则天的姐姐出嫁,杨氏继续带着剩下的2个女儿流浪。
  
   桂阳公主(李渊之女)的附马杨师道是杨氏的堂兄,来住较多,渐渐地,桂阳公主喜欢上了聪明灵动的武则天,就常常在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前提及。
  
   武则天14岁,李世民亲自点名要武则天入宫,定位才人,并赐“媚娘”称号。
  
   因为武则天的性格中更多的是男性成分,刚强果敢,她可能不会做娇滴滴状。所以没有得到李世民的特别青睐,12年里,没有生育,一直是“才人”,鞋穿得是否舒服只有脚趾知道。
  
   好夫妻不一定性格必须互补,但必须是主从关系,或男主,或女主,不能都主,否则整天吵架,也不能都从,那样会一事无成。
  
   皇帝李世民的自我定位肯定是天老大,他屈居二,不会欣赏倔强刚毅的女性,武则天生不逢时心里想。
  
   一天,武则天在御花园里朗诵《诗经》,被李世民撞见,感觉这“媚娘”女人味虽不足,但作学问还蛮像,就安排武则天到自己的书房工作,职责就是伺候笔墨。
  
   这工作就是皇帝哪天手痒了,想写字,那就赶紧研墨,皇帝写字的时候渴了,送上一杯茶,绝不是以色侍人,相当于私人文字秘书。
  
   在皇帝的私人书房里,武则天学到了很多,不是文墨方面的,而是执政方略,因为一些重大的事件,李世民往往请大臣们在书房内议。
  
   还有,李世民晚年想让太子李治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常让李治书房旁听。
  
   这期间,武则天与太子李治有了一些接触,性格偏柔的李治喜欢上了硬朗的武媚娘,2人开始挤眉弄眼,后来上升到眉目传情,当然是在李世民打盹儿的时候。
  
   2人的感情互倾,很可能是这样,太子李治是真喜欢武则天,而武则天是把李治当成最后一根稻草。想啊,李世民在世的时候自己就不得烟儿抽,死后,那就更完了。武则天是有大大的野心,不甘平庸。
  
   尤其在李世民病重期间,2人运作越来越大,下面的故事正史中没有。
  
   有一次,李治如厕,武则天见四下无人,抓住机会端着一盆水尾随而至,跪进,双手举盆,请太子盥手。
  
   李治急忙搀扶,但武则天故意不起,尽显妩媚,柔弱且浪漫的太子无法自持,手撩盆中水,媚娘满身湿,不禁口出蝶语:
  
   乍忆巫山梦里魂
   阳台路隔垠无门。
  
   武则天一看机会难得,必须趁热打铁,随口附和:
  
   未曾锦帐风去会,
   先沐金盆玉露恩。
  
   再矜持的李治也经不住这等挑逗,况且李治也不怎么矜持,自然,2人关系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当时,李治22岁,武则天26岁。
  
   公元649年,一世英主李世民病逝,终年52岁。
  
  
   按照规定,皇帝死后,有过生育的嫔妃打入冷宫守寡,没有生育的出家做尼姑。
  
   武则天去了感业寺,出家为尼。
  
  
   武则天满心期待,因为在太宗死前,2人已有约定,李治做皇帝时接她回宫。
  
   漫长的等待,武则天很受煎熬,怕呀,怕有什么变化----节外生枝。
  
   不能说武则天对李治没有恋情,产生感情的途径很多,相貌产生恋情,财富产生恋情,权力也同样可以产生恋情,有求于人时,产生的那种感情是很奇怪的。
  
   非常有可能,武则天对李治也有男女之间那种正常的感情。
  
   武则天在感业寺等待期间写下了这首诗。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情感思念的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朱:大红色。 碧:青绿色。
   看朱成碧思纷纷:思念太重,竞将红色看成了绿色。夸张手法。
   憔悴支离为忆君: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这个有可能。
   这2句,写极度思念。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比来:近来。 石榴裙:一种纯红色的裙子。(没有石榴图案。)
   不信比来长下泪:如果不信我近来常常哭泣。
   开箱验取石榴裙:那就打开我曾经穿过的裙子,那上面还有我哭时流落的泪痕。
   这2句,进一步写思念的结果,泪水把裙子滴得斑痕累累。
  
   这首诗有一定的水平,在武则天的诗中算是好的。
  
   诗如其人,写得硬朗,没有一般女诗人的那种委婉缠绵。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元650年5月26日,李世民去世1周年,李治举行的隆重的纪念活动,并去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见面,已经有点忘却的李治触景生情,想到了过去,答应将她接回,但需找一个理由。
  
   之后,李治经常幽会感业寺,俩人彻底巩固了关系,只是等待机会。
  
   当时后宫正是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王皇后渐落下风,原因大概有2个,一个是大家闺秀特有的矜持,李治那种偏软性格的人可能不喜欢,二是一直无后,没有生育,皇帝是很在意这个的。而萧淑妃已生1儿2女。萧淑妃更活泼一些。
  
   王皇后知道李治喜欢武则天,就劝李治将她接回,当然不是为了武则天,是想让武则天与萧淑妃争宠,自己渔翁得利。
  
   有的王皇后的支持,李治色胆再次包天,终于把他日思夜想的武则天接了回来,此时武则天已生有1子(李弘),结束了感业寺的4年尼姑生涯。
  
   ================================
  
   武则天小时候,著名术士袁天罡曾到武家做客,当看到还穿着男孩装的武则天时,惊道:“可惜是个男孩,如果女儿定当皇帝。”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对武则天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最起码会信心爆增,有强烈的信心,才会有钢一般的意志力,才敢于出手,才不会有太多顾虑。
  
   还有像刘邦,当萧河看到刘帮腿上有72颗黑痣时,便决定一生死跟,省去了刘邦很多思想工作。
  
   ZHOU对MAO可能也有这种情结。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李治与武则天的那4句台词解释一下:
  
   战国时期,楚国宋玉有一篇文章《高唐赋》,在序中有一段话:“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ju1),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是说,先王曾经游玩高唐,累了就睡了一觉,做了一梦,梦中有一妇人对他说:“妾乃巫山一女子,也是来游高唐,愿把我的枕席给你”,先王受了感动,宠幸了该女。
  
   临走时,梦中女说:“妾住在巫山南面,是在一个土丘之的上面,石台的下面,早晨变为朝云,傍晚变为行雨,天天如此。”
  
   后来,“巫山”和“阳台”有时特指男女幽会的场所。
  
   “云雨”特指男女之欢。
  
  
   乍忆巫山梦里魂
   阳台路隔垠无门。
  
  
   未曾锦帐风去会,
   先沐金盆玉露恩。 (当时武则天举盆让李治盥手,李治反而用手撩水,弄湿了武媚娘一身。)
  
   不认为这个有多黄,看做当时上层文人的一种“情挑”。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瓜台辞
  
     李贤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写作背景]
  
   李治共有8个儿子,他们是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其中4个小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全部为武则天所生,可知她是何等的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公元655年,武则天打败王皇后与萧淑妃,顺利进阶皇后宝座。
  
   公元656年,武则天劝说李治废太子李忠,改立自己在感业寺生的儿子李弘为太子。
  
   李忠的母亲刘氏,地位较低,在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正酣时,皇后处于下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后无子,大臣们给王皇后出一主意,过继一位皇子,自然选中李忠,因为李忠年龄最大,过继后,就会顺理成章地立为太子。
  
   废掉李忠是武则天万里长征迈出的第1步。
  
   李弘当太子后,表现的可圈可点,赢得李治和大臣们的赞誉。
  
   李治的身体越来越不行,就考虑将皇位传给李弘,自己病退,没想到,武则天坚决反对,当然是因为她喜欢权利,她不愿意做看客。
  
   于是,武则天百般压制太子,太子继承她的遗传,并不妥协,手底下有一批大臣拥护,与武则天暗中较劲。
  
   公元675年,李弘与高宗、武则天一起去合璧宫时突然暴卒,有人怀疑是武后投毒所致,可是没有证据。这一年李弘24岁。
  
   李弘的死对病秧子李治打击太大,心灰意冷,更不愿管理朝事,武后的机会越来越多。
  
   一个月后,老2李贤上位,成为太子。
  
  
   李贤当太子后,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才能,超过了他的哥哥李弘,这让李治又高兴了好一阵,呵,咱李家门生就是能人多!
  
   可是武则天又一次感受到了威胁。
  
  
   不久,后宫有了这样的传言:李贤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
  
   韩国夫人为武则天姐姐贺兰氏,早寡,武则天把她介绍给了皇帝,是李治的一位普通夫人,没有封号。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自己生的孩子能不知道吧?这显然是在造舆论,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而且武则天几次郑重地、无厘头地批评李贤,让李贤后脖梗感觉寒风透骨。
  
   哥哥李弘就是前车之签。
  
   站在生命悬崖边沿的李贤痛苦煎熬中写了这首诗。
  
   李贤将这首诗谱了曲,有意让人传唱,武则天听到后多少有所收敛。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诗简析]
  
   这首诗属于托物言意,用了“比”的写作手法。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子:小的。 离:距离。 子离离:小的距离,形容瓜果茂密。
   这2句为下面做一个铺垫。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使:让,叫。
   一摘使瓜好:瓜熟时就该摘,让别的瓜果吸收更多的养份,长得更好。
   再摘使瓜稀:再摘时就显得瓜果少了。
   这2句不易翻译,注意:“一摘”不是指害死李忠,“再摘”也不是指毒杀李弘,这里只是表述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犹:还。 自:当然。 蔓(wan4):瓜秧。
  
   三摘犹自可:第3次摘还不会有问题。
   摘绝抱蔓归:摘光时,就只好抱着瓜秧回来了。
  
  
   这首诗当中的用词非常谨慎,表面上只是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充分说明了作者当时小心翼翼的心态。
  
   实际上是劝武则天停止杀戮,回归亲情。
  
   在李贤看来,好像已没有机会与母后直接对话,只能用这种暗示。
  
  
   这是一个儿子对母爱的呼唤。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简单说能感动我们的诗就是好诗。
  
   只看这首诗,也许看不出什么,如果知道了写作背景,我们也许就会和作者一样,眼光中,流露出某种期盼。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只是一粒止痛药,缓解过后,毒源仍在。
  
   不久,武则天就诬告李贤谋反,贬为庶人,又不久,逼其自杀,时年32岁。
  
   如果对手不是亲生母亲,李贤也许会主动出手,后果另当别论。
  
   狭路相逢狠者胜是也。 武则天也太狠了点。
  
   ==============================
  
   李贤被废的第2天,老3李显上位太子,李显老实多了,言听计从武则天。
  
   公元683年,高宗李治病逝,按遗嘱李显继位。
  
   李显不但听从于武则天,也顺从于他的韦皇后,这个韦皇后不服武则天,PK开始,就让李显封她老爸韦玄贞做宰相,顾命大臣裴炎不同意,老实人李显说了一句臭话:“我是皇帝,就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谁又能怎样?”
  
   裴炎告诉了武则天,于是立即召集大臣,当场废除皇帝李显,贬为庐陵王,并软禁。
  
   接着,那个最小的儿子李旦登场,当了皇帝,史称睿宗。
  
   这个李旦彻底不反抗了,你这个不知疲倦的老母亲就尽情地耍吧!
  
   公元690年,67岁的武则天如愿以偿,把李旦蹬了下去,自己当了皇帝,改唐为周。
  
   沧海一声笑,我为王中王。
  
  
   武则天真是对每个儿子都厚爱有加,让3个儿子轮流当太子,1个儿子当皇帝,都过了一把瘾。嘿
  
   ==============================
  
   当了皇帝的武则天为了消除异已,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那就是鼓励人们告密,甚至告假密,当然针对的都是她的异已。
  
   后来的一位伟人可能无意间借鉴了这一权术策略,这位伟人发明了一个名词:“红卫兵”。
  
   ==============================
  
   武则天对政敌横眉冷对,一旦消灭了对手,也就恢复了常态。
  
   这位女皇帝治国还是有一套的,要一分为二,对待历史人物要辩证一些。
  
   ==============================
  
   如果追逐权力是为了控制别人,满足一种虚荣心,那么在追逐权力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成为权奴。
  
   失去的太多。
  
   ==============================
  
   武则天当皇帝后,养男宠这事儿一直被病诟,与男性皇帝比,好像有点不公。
  
   ==============================
  
   武则天晚年可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醒悟,决定让老3李显接班。江山社稷归还给李家。
  
   这是明智的,如果传给武家人,李家及忠唐的大臣们是无法被制服的。
  
   ==============================
  
   公元704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乘机发动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让位李显。
  
   退位后的武则天身体每况愈下,精神崩溃,公元705年,82岁的她走完了人生的历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9 11:24 , Processed in 0.03656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