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志诗
  
   何晏
  
   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
  
   常恐夭网罗,忧祸一旦并,
  
   岂若集五湖,顺流唼浮萍。
  
   逍遥放志意,何为怵惕惊?
  
  [注释]
  
   鸿鹄(hu):天鹅。(飞得又高又远)
   戏(hui):同“麾”,古代指挥队伍用的旗子。在这里暗指司马懿势力。
   群飞戏太清:形容自己可能已在司马懿势力清除范围内。
   夭:指司马懿势力。
   常恐夭网罗:常担心被司马懿暗算。
   一旦:副词,表示不一定哪一天。
   忧祸一旦并:担忧不一定哪一天大难临头。
   岂若:还不如。
   岂若集五湖:还不如普通的水鸟游玩于湖河中。
   唼(sha):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
   何为怵惕惊:哪还会整天担惊受怕呢?
  
  
  [写作背景]
  
   曹丕死后由曹睿继位,曹睿死后由曹芳继位,曹芳继位时15岁,年号正始。
  
   曹芳继位时,主要由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朝庭势力分为2派,即曹爽派和司马懿派。
  
   在中国帝王史上,曹芳只是一颗小流星,一闪即逝。而他所处的正始年代且划出了一道彩虹。
  
   在中国思想史上,“魏晋玄学”大放异彩。
  
   在中国文学史上,“正始文学”独树一帜。
  
   在中国名人史上,“竹林七贤”傲然屹立。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476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时代都会有一种思想伴随。
  
   正始年间,儒家思想奄奄一息,到了崩溃的边缘。
  
   孔子主张忠孝,到了西汉董仲舒又加了“君权神授”,更加维护了统治者的利益。
  
   西汉后期的“王莽篡汉”和东汉后期的傀儡皇帝,打碎了“君权神授”这块玉牌,原来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能被下马,尤其是“曹丕代汉”把儒家们手中的最后一根稻草连根拨掉。
  
   儒家在现实面前羞涩地低下了头,另一种思想顺利占位,就是“老庄”(老子、庄子思想)。
  
   人在迷茫和挫折面前,难免有消极思想,老百姓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学者们就会去翻书本,找出“老庄”。
  
   我读“老庄”,感觉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辩证法和消极思想。
  
   时尚风标大多由城市率先盛行,倡导者又大多是文化人,何晏走上了历史舞台。
  
  
  
   何晏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又是南阳,真出人才。
  
   何晏是何进的孙子,汉灵帝时何进任大将军。
  
   何晏父亲早逝,曹操将何晏母亲纳为妾,也就是说何晏是曹操的养子。但曹操特别喜欢何晏,没有丝毫歧视。
  
   何晏长相帅气,风流倜傥,而且面肤特别白,不是一般的白,像抹敷粉一样,有绰号“傅粉何郎”之称,典型“小白脸”。
  
   而且何晏特别爱美,常穿女人衣服,走起路来顾影自怜,有一副飘飘若仙之神态。这样的人走在大街上回头率会超过100%。
  
   不怕帅,就怕你帅还有文化,何晏对于“老庄之道”极有心,于是何晏粉丝无数,趋之若骛。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387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丕也是个阴天就想写诗,下雨就想喝酒的性情人物,心里有点嫉妒何晏,
所以何晏没得到好脸,并不待见他,在曹丕当政期间,何晏只有人气没有职权,是一个高级闲散人员。  
  
   何晏并不孤立,和他一样同好“老庄”的还有夏侯玄、王弼两位大将,尤其是王弼,成就超过了何晏。
  
   何晏们在“老庄”的基础上,节外生枝,开辟了新天地,史称“玄学”。
  
   “老庄”以“道”为世界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等,“道”代表自然规律。
  
   玄学家们认为世界本源是“无”,由“无”生“有”,提倡“贵无”而“贱有” 。
  
   由“道”转为“无”,不再提倡自然界存在规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人也无所作为了,这种思想让人轻飘起来。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滋生出这样的土壤。
  
   在玄学家们的感召下,“玄学”蔚然成风,上上下下无不谈“玄”,无“玄”不谈,好像不谈“玄”就代表你没文化、没品位,人们把这叫做“清谈”。(类似高级扯蛋)  
  
   如果就这么“玄”下去,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终归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并没妨碍统治阶级利益,可是何晏依付了曹爽,他的人生轨迹发生的错位。
  
   曹爽也是个俘夸子弟,2人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何晏不自觉涉及了政治。
  
   凭何晏与曹家的关系,与曹爽亲近也算正常,终归都是一家人,只能说何晏有哲学头脑但缺乏政治眼光,他看不出曹爽是块白薯。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曹芳,起初2人还没矛盾,司马懿忍让曹爽,这给了曹爽一个错觉,以为司马懿不敢犯他这个“上”,胆子越来越大,行为越来越放肆,最后被司马懿剪除,何晏无处可逃。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高平陵政变”。
  
   这次政变受牵连的不仅何晏,还有好多人,尤其是很多名士也被卷了进来,杀人太多,当时有“名士减半”的说法。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司马懿最后玩了一把阴,把何晏结结实实地戏弄了一把:
  
   曹爽是大哥,司马懿还要挖出同党,这个工作恰恰安排何晏来完成,于是何晏为了保住自己在悬崖边上的这条命,努力工作,一丝不苟,把司马懿想杀的人都揪了出来,最后满怀兴奋地向司马懿汇报。
  
   司马懿:“一共几个?”
   何晏兴奋的眼睛放光:“共7个。”
   司马懿摇摇头:“不对,还缺一个。”
   何晏小心不解:“没了吧?”
   司马懿眯起眼:“不”
  
   ... ...
  
   何晏手脚颤抖:“难道还有我吗?”
   司马懿慢慢地说:“是”
  
  
   何晏瘫软在地。
  
  
   其实何晏早有思想准备,在这次对话前的10多天,在他拼命揪曹爽同党时,就有这种预感,在忐忑不安中早就写下了这首诗。
  
   当何晏与曹爽同党一同站在刑场上时,他有怎样的感想?
  
   司马懿这事办得绝对不地道,他的名声不好是有原因的。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269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养子,但曹操特别喜欢何晏,想让何晏改姓曹,当时仅7岁的何晏,画了一个方圈,站在里面说:“这是我们何家的房子。”(何氏之庐也。)
  
   曹操打住了这个念头,何晏仍然姓何。
  
   ==============================
  
   曹丕讨厌何晏,常叫他“假子”。
  
   ==============================
  
   何晏肤色不是一般的白,魏明帝曹睿怀疑他涂粉,一次,在大夏天,让何晏吃热汤饼,何晏没办法,只得从命,吃得满脸是汗,曹睿瞪大双眼,就想看他擦汗后的模样,没想到的是,擦汗后,脸不但还是那样白,而且还白中泛红,更好看了,何晏起身,笑了笑走了。
  
   ==============================
  
   何晏当时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物,该药由张仲景发明。
  
   这种药不但能治病,还能使人“神明开朗”,当时很多玄学名士都吃。
  
   现代研究表明,这种药还有壮阳效果,副作用挺大。
  
   ==============================
  
   何晏被抓起来后,要灭三族,其夫人带着孩子找司马懿求情,要求放过这孩子,司马懿点头答应了。
  
   司马懿很少有心软的时候。
  
   ==============================
  
   正始时期的“玄学家”,第一阶段为何晏、王弼等,第二阶段由阮籍、嵇康等领衔。
  
   如果没有阮籍、嵇康,“魏晋玄学”的名头不会这么响。
  
   “玄学”在何晏身上表现得有点不着调。
  
   ==============================
  
   “玄学家”的清谈对后世影响极大,晋朝尤为明显。
  
   ==============================
  
   何晏的夫人是金乡公主,是何晏同母异父的妹妹。
  
   ==============================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为“比兴”,更确切地说是“比有中兴”。
  
   整首诗用“比”,并没有直说自己,而“比”中又用了“兴”。
  
   ==============================
  
   何晏好“老庄”,但没有“老庄”的行为,仍游离于世俗间,是典型的“说到做不到”。
  
   ==============================
  
   虽然不屑何晏的作派,但他这首诗还是有水平的。
  
   稍微有点五言律诗的味道。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咏怀诗
    
   阮籍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注释]
  
   颜色改平常:脸色变得不正常,形容忧虑和恐惧造成的外部脸色变化。
  
   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胸中就像揣着滚烫的水和烈火,所以常常表现出脸色和精神这两方面的变化。
  
   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人世间的变化无法预测,自己的智谋难以应付。饶:多的意思。
  
   魂气随风飘:形容随时会死。
  
  
  [写作背景]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阮籍是阮瑀的儿子。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阮籍之前,先说他的父亲阮瑀。
  
   阮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今河南开封),世代为官,曾求学于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音乐家蔡邕,所以阮瑀不但有文采,琴艺也上乘,阮籍深得其传。
  
   曹操爱才,早闻阮瑀大名,就想征召入府,哪知阮瑀并不感冒,这出乎曹操意外,于是再征,还不感冒,征了好几次,阮瑀始终不感冒,为了断绝曹操的心思,阮瑀竟然跑到了山里躲了起来,过上了隐居生活。
  
   曹操真是爱才,真是舍不得阮瑀,使了一个不太地道的方法:放火烧山,漫山遍野的熊熊烈火最终使阮瑀的腿稍微软了一下,满面熏黑的阮瑀走了出来,曹操笑了。
  
   入府后,阮瑀心里有疙瘩,不太情愿,忧忧郁郁的,曹操心里也明白。
  
  
   在一次宴会上,别人都欢天喜地,只有阮瑀沉默寡言,低头不语,曹操看在眼里,计上心头,想刺激一下阮瑀,就让他到乐队那边去,和乐工们座在一起,这在当时,阮瑀觉得很没面子。
  
   好在阮瑀及时调整了心态,既然已经座在了这边,那就索性演了一个节目,要知道阮瑀的琴弹得相当好,自演自唱,歌词如下:
  
   弈弈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青盖巡九州,在西东人怨。
  
   士为知已死,女为悦者玩。
  
   恩义苟敷畅,他人焉能乱。
  
   这首歌有点歌功颂德的味道。曹操终于开怀大笑,抹平了2人之间的隔阂。
  
  
  
   阮瑀的华丽转身之后,成为了曹操的心腹,很多军中文书都是由陈琳和阮瑀完成。
  
   曹家与阮家的关系日见亲密。
  
   阮瑀死时,当时已为世子的曹丕还专门跑去慰问,并写了一首诗《寡妇诗》。(见前面的帖子)

当时阮瑀为什么不应召?
  
   那时曹操已大权在握,在一些人眼里已经“篡汉”,做为儒家的忠实弟子,阮瑀是不屑的,孔融与曹操过不去,可能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好在了解曹操后,感觉这人还不错,阮瑀也就没有了太多的遗憾和倔强。
  
   除了孔融,“建安七子”中的其它6人与曹操的关系都较融洽。
  
   可惜阮瑀英年早逝,终年47岁,当时阮籍3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家庭熏陶,阮籍自然从小学习儒家经文,希望长大后也像他父亲一样,在朝为官。
  
   建安25年(公元220),汉献帝“禅让”,曹丕当了皇帝,那年阮籍11岁。
  
   11岁的阮籍可能还不懂政治,继续读书,期间可能接触了《老子》、《庄子》。
  
   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
  
   公元239年,曹睿病逝,其养子曹芳继位,年号为正始,此时阮籍30岁,之前一直没有入朝为官。
  
   曹睿临终嘱托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
  
   曹爽的父亲是曹真,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曾辅佐曹丕和曹睿。
  
   曹芳继位后,曹爽和司马懿开始关系还比较融洽,主要是司马懿懂隐忍,一直谦让曹爽,终归人家曹爽是自家人,曹爽为了独权,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司马懿也没有太大的运作,忍了。
  
   司马懿绝非等闲之辈,在积蓄力量,等待机会,是“螳螂扑蝉”后面的黄雀,暗中较劲。
  
   官为太尉的蒋济听说阮籍有才,征召阮籍入府为官,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明朗,小心谨慎的阮籍心里没底,不想应召,为了不给蒋济轻狂的印象,将不应召的理由写成一封信,并亲自送到蒋府,以示尊敬。
  
   不应召的理由大致如下:
  
   1.自己草民一个,只想种地。
   2.身体不好,无法胜任。
   3.自己行为放任,不懂朝庭规矩。
   4.德行不高,能力有限。
  
   同时在信中还大加恭维蒋济,以免除心里隔阂,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将信送到蒋府后,阮籍转身就走,回了家。
  
   蒋济看到信后,以为阮籍是谦虚,便叫人请阮籍入府面谈,没想到这时阮籍已经走了,蒋济大恕,太不给面子,责令下属必须让阮籍应召过来,在众人的劝说下,无奈的阮籍做了蒋济的一个官。此时阮籍大概33岁。
  
   干了一段时间,感觉政局难料,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
  
   阮籍39岁时,又不得己应召,官拜参军。
  
   时间不长,又以身体为由,再次归乡种地,阮籍是心仪曹氏的,但曹爽的所作所为太令他失望。
  
  
   曹爽越来越放肆无度,骄横拨扈,招摇过街,司马懿是老江湖,装病回家,给他尽情表演的机会,曹爽不知是计,一权独揽,更加肆无忌惮,曹爽不妥之处如下:
  
   1.广置田产,这是贪官本色。
   2.将宫中物品拿回家中,这是大禁。
   3.将先帝嫔妃据为己有,这是大逆不道。
   4.自己出门的气派好像皇帝,这是示威天下。
   5.盲目出兵伐蜀,劳民伤财,而且惨败,这是自不量力。
  
   整个朝庭乌烟瘴气,曹爽难辞其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静观其变。
  
   果然,曹爽民怨太大,司马懿抓住机会,灭了曹爽三族,铲除异己,当时牵连好多人,司马懿杀气太重,朝庭大权自然回到司马懿家族。当时人人自恐。
  
   司马懿真阴,下手真狠,政治斗争的终结就是消灭肉体,很多政治家的惯用。
  
   司马懿不愧“忍者神龟”称号。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不佩服阮籍的冷静和智慧,早早跳出了这个是非圈。
  
   在家闲赋期间,阮籍先认识了了山涛,山涛又给阮籍引见了居住在山阳的嵇康,后来又加盟了4人。
  
   嵇康住所前有一片竹林,这7人常常在竹林聚会,“竹林七贤”形成。
  
   政治局势的险恶,使他们不愿入朝为官,整天饮酒赋诗,谈玄说道,貌似快乐,实则悲苦。
  
  
  
   曹爽死后,阮籍又应召司马懿,从事中郎职,没办法,当时阮籍的名气太大,面对司马懿的阴毒,只能就范。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任,公元251年,阮籍不得己又供职尚书事。此时阮籍42岁。
  
  
  
   公元254年,当时的皇帝曹芳实在无法忍受司马家族的专权,带着一帮小喽罗去与司马师决斗,结果被杀死,此时,强大的司马师并没有取而代之,而是另立曹髦为帝,敢杀死皇帝绝对是天大的事,司马师怎么也有点说不过去,最后拿几个待卫祭奠。
  
   这件事更使每一位员员诚慌诚恐,阮籍自然深有感触。
  
   司马师为了挽回政治上的失信,疯狂笼络人心,竟将早已大名鼎鼎的阮籍封侯,以示天下,无形中阮籍做了一次司马师的小白鼠。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阮籍的内心深处是倾向于曹氏的,但曹爽的所做所为令他不齿,投靠司马家族更是从心里不情愿,可是司马氏的手段太狠,不应召小命难保,彷徨苦闷。
  
   封了侯的阮籍后来又任散骑常侍,这个官职是在皇帝身边的闲职,这让阮籍左右为难,如果偏向皇帝,会引起司马家族的仇视,否则就只能充当司马氏的耳目,这是他绝对不能干的。
  
   此时司马师己死,由司马昭接任,大脑里充满智慧的阮籍想了一个办法,要求到贫困山区东平去工作,司马昭没有难为阮籍,又一次虎口脱险。
  
   据说,阮籍是骑驴到东平的,上任后,阮籍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拆墙透绿,彰显执政的亲和,十几天后,阮籍再找理由,打道回府,司马昭没办法再任新职。
  
   “拆墙透绿”,若干年后,竟引发不少人效仿。
  
   回来后,又作了司马昭的从事中郎。一年以后。也就是公元256年,阮籍再发奇谋,主动请求作步兵校尉。这是个不太重要的官职,即使暴风骤雨,也不会淋湿全身,远离司马家族的权力中心。
  
   政治夹缝中的阮籍艰难地游刃着,只是内心太苦。
  
   这个官职任期较长,一直到死。
  
  
  
   阮籍心怀报国之志,但求之无门,在司马家族的高压下,委曲求全。
  
   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写出了阮籍的苦闷和担忧。
  
   中国古代从来不缺爱国者,缺乏得是环境。
  
   ============================================
  
   阮籍共写了82首《咏怀诗》,而且都是五言。
  
   这82首诗准确地描绘了作者成年后人生的心旅历程。
  
   ============================================
  
   司马懿不是一个全面的政治家,阴气太重。
  
   一个全面的政治家应该熟练掌握阴谋和阳谋的运用技巧。
  
   曹操的谈笑风声,登高必赋,在与手下的拍拍打打中完成心灵的沟通。
  
   阳谋的不足,会给人一种阴森的寒冷,而这种阴森的寒冷有时会加重成见,进而引发对立。
  
   过分的对立,又使政治家的阴狠不断毒发。
  
   司马懿缺少一种人格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9 08:25 , Processed in 0.0383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