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碣石:指碣石山,在河北省昌黎县。
  澹澹(dan):水波荡漾。
  竦(song):威严。
  峙:高耸。
  
~~~~~~~~~~~~~~~~~~~~~~~~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有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神龟:传说中的能活千年以上的龟。
  竟:终结,指死亡。
  腾蛇:传说中的能腾云驾雾的一种蛇。
  骥:一种能日行千里的良马。
  枥:马槽。
  己:停止。
  盈缩: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养怡:调养身体,心情愉快。
  永年:理解成生命活得更长久。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183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背景]
  
   袁绍有3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 。
  
   袁绍喜欢小儿子袁尚,原因是类己(像自己),有意以后让袁尚接班,致使袁谭与袁尚暗中较劲,关系紧张。
  
   “官渡之战”败后,袁绍率败兵退回邺城,心情郁闷,气愤难平,不久生病,吐血而死。
  
   袁绍死后,袁谭与袁尚为了各自利益,不顾骨肉之亲,相互残杀,曹操坐收渔利,各个击破,最后袁谭被曹操所杀,袁熙和袁尚逃往辽西乌桓。
  
   辽西乌桓与袁绍关系一直很好,当时的乌桓王蹋顿自然接纳了他们,并屡次入侵曹操所掌控的河北一带,想帮助袁氏兄弟收复失地。
  
   建安12年(公元207年),曹操听取谋士郭嘉的建议,亲自远征乌桓,最终取得了胜利,蹋顿被杀,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公孙
  
  康也不客气杀了二位,将人头送给了曹操。
  
   统一了北方,没有了后顾之忧,曹操踌躇满志,兴奋不己,班师回朝的路上,经过碣石山,登高望海,慷慨抒怀,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诗《观沧海》。这是一首写景诗。
  
   同样景色,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结果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中虽然没有一字是写心情的,但是却感觉到作者那豪情万丈的气魄,功业必成的信心。
  
   所以,这首诗也是一首抒情诗。
  
   尤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成名描述大海的名句。
    
   汉魏时期的诗都是入唱的,该诗的最后2句是和乐时所加的尾声,与诗的正文没有关系。
    
   四言体诗在秦汉之前是辉煌的,之后有些萎靡,到我们的曹丞相时,异军突起,再奏绝响。
  
   清朝沈德潜评价该诗:“有吞吐宇宙气象”。
  
  有人说,这是古代第一首写景诗。
    
  
  
   古代的帝王将相中,毛主席很赞赏曹操。1954年,毛主席来到北戴河,眺望当年曹操曾经吟咏过的大海,欣然命笔,写了一首词。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凯旋回朝的途中一共写了4首诗,《观沧海》是第一首,《龟虽寿》是最后一首。
  
   《龟虽寿》是一首哲理抒情诗。
  
   人终归一死,面对这个古老的话题,有人选择消沉,有人选择平庸,有人选择奋起。曹操属于后者,尤其以当时曹操的年龄,这种认知难
  
  能可贵,体现出一种非“宿命”的唯物主义思想,指明了人生应持的正确态度。
  
   曹操当年已53岁,在那个时代已属暮年,仍然亲自出征,正是因为他有诗中的那种不服老的豪情。  
  
   成大事者都是乐观主义者,背后都有一种哲学思想支撑。  
     
   这首诗无数次地激励后人,成为人们百读不厌的精神食粮。
  
   这首诗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4句,很多书都会提到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载,晋王敦,每次酒后都用铁如意敲唾壶,歌此4句,反复吟唱,后来竟将壶口敲破。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乐于助人,奖励 397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临终诗
  
   孔融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注释]
  
  涓涓江汉流:细小的河流汇成江河。
  冥:昏暗。
  翳(yi):遮掩。
  
  [写作背景]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
  
   “孔融让梨”时他4岁,由此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孔融是个苦孩子,13岁时丧父,这对他打击太大,悲痛欲绝,无法自拨,后在他人的帮助下才振作起来(哀悴过毁,扶而后起),整个州
  
  郡的人都知道了孔融的仁孝,使他不自觉的再一次出名。
  
   孔融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几年之后,已满腹经纶。
  
   16岁那年,发生了一件事,当时宦官专权,张俭状告宦官中常侍侯览,被侯览追捕,因为与孔融的长兄孔曪是朋友,张俭逃到孔融家避难
  
  ,恰巧孔曪不在,看到孔融还是一孩子,张俭就想走,孔融拦住张俭说:“兄长不在,我也可以能接待您呀”,于是张俭被孔融留了下来。
  
   此时的孔融是一个可爱懂事的孔融。
  
   后来有人告密,张俭逃走,孔曪、孔融被捕,孔融说:“是我留下的张俭,应该由我坐牢,与哥哥无关。”,孔曪争辩说:“张俭是来找
  
  我的,因我事起,应该由我来坐牢”,当差的为难了,不知该让谁替罪,就问孔融的母亲,这位母亲更伟大:“我是家长,还是由我来替罪吧
  
  !”。这家人一个比一个正义,一个比一个凛然,没办法向上级请示,最后定下来由孔曪坐牢。
  
   一个伟大的家庭,孔融又一次不自觉名扬乡里。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孔融应司徒杨赐之邀到府中任职,当时何进升迁大将军,杨赐派孔融去送礼祝贺,孔融向门卫通报后,等了一会,不见有回复,孔融
  
  等急了,抢过贺礼就走,何进手下看到这场面,觉得太没面子,就想派人追杀孔融,其中有一个人担心事情闹大,报告给了何进,并建议说“
  
  孔融现在名气太大,杀了他怕毁了将军的名声,不如召他入府为官,这样,还能向天下表明将军爱异人才”。
  
   孔融应召,后来与同府的中丞赵舍合不来,撂挑子,托病回家,此时孔融32岁,已显示出骨子里的傲慢之气。
  
   后来孔融应召到董卓府,拜中军候,3天后再升虎贲中郎将,在外人看来,孔融极受重视,当时董卓废刘辩立刘协(汉献帝),孔融坚决反
  
  对,终于得罪董卓,被下放至当时黄巾军冲击最凶的北海任相(当地最高长官),故意给孔融难堪。这一年孔融大概38岁。
  
   到任后,孔融虽然积极准备,安顿百姓,但对黄巾军对仗时,还是不堪一击,最后刘备求援,刘备激动地说:“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孔北海
  
  也知道我刘备呀!”派3000人最后解围。
  
  
   此时的孔融在何进、董卓的眼里实际上就是一花瓶,以显示世人如何爱才,而孔融不知,还感觉良好。
  
   军事上无知,组织上无能。读书人并不是每个都是带兵打仗的料。
  
   后来,曹操、袁绍争雄,有人建议他早做选择,孔融认为这2位都不是真正想匡扶汉室,属于鸡毛盗狗之徒,不值归附,竟然将这个好心的劝告人给杀了。
  
   袁谭攻打孔融,从春至夏,最后只剩下几百人,孔融表现得谈笑风声,依然捧书而读,当夜半破城时,立刻放下书本,随即逃逃夭夭,丢下妻儿老小不顾。这是《后汉书》的记载,读到这里时,我怀疑是不是印刷错了,我这可是正版哪,后来又看别的版本,千真万确,就是这么写的,无语。
  
   他也是一个怕死的主儿。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208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将献帝接到许昌后,广招人才,孔融也在被召这列,在每次朝庭会议中,孔融都义正词严,滔滔不绝,文人中,只有他才是老大,其
  
  它人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
  
   孔融真狂。继续狂-----  
   当初,太傅马日磾(di)奉命持节去山东升职袁术,袁术不屑一顾,不但没收了节,还不放马日磾回去,想留下为他所用,马日磾不肯,
  
  以为受到污辱,被扣留几年后,气得吐血而死,将棺柩运回时,大家觉得应该隆重发丧,以表彰马日磾的气节,但孔融反对,认为马日磾没有
  
  完成使命,没有制止袁术的叛乱行为,有严重失误,不应表彰。最后孔融胜利,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难道他忘了自己弃城而逃了吗?
   
   再狂-----  
   当时大家觉得应该恢复肉刑,加强法制力度,孔融又是一大套理论把大家征服了。最终没改成,唯我独尊矣。
  
  还狂------
  
   当时荆州牧刘表不进贡朝庭,想自立,皇帝认为刘表要图谋不轨,要下诏书惩罚,孔融再次上书,以为不可,又是一套左来右去的大理论
  
  ,把别人都砍懵了,刘表最后没事儿。
  
  还有更狂的-----
  
   曹操攻下邺城(袁绍老窝),曹丕看上了袁熙老婆甄氏,纳为己有。孔融反对,但没直说,上书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时,把妲己赐给
  
  了周公”。曹操也是读过史书的人,没看到过有这个记载,就好奇地问孔融这个故事的出处,孔融笑了笑说:“以今天的形式看,是我自己瞎
  
  猜的(以今度之,想当然耳。)”。估计当时曹操的肺可能气炸了,本来想找个托词替曹丕遮丑,却遭到孔融的这般戏弄。心里先记下一笔帐。
  
  又狂-----
  
   曹操亲自征讨辽西乌桓,孔融又面带嘲弄说:“大将军远征,海外又免不了要萧条一番了,顺便把过去肃慎(商周时的一个部落)不向周
  
  武王贡奉楛矢(一种贡品)的事和丁零(匈奴的一个部落)盗苏武羊的事这2个陈年老账也一起处理了吧!”,出征在即,生死未卜,在旁边说
  
  这些风凉话。曹操也不容易呀!记下了第二笔帐。
  
  忍不住狂-----  
   当时,连年征战,粮食短缺,曹操下了禁酒令,孔融好喝,第一个起来反对,并不断上书讽刺,曹操一忍再忍,还是没动。有一个人看出
  
  了曹操的心思,站了出来,打了孔融的一个小报告,曹操顺势免了孔融的官职。
  
   不由自主的狂------
  
   有一次,孔融与祢衡阔论高谈:“对于儿子来说,父亲有什么可亲的?实际上还不是父亲发情的产物?对于母亲来说,作儿子的又能干什
  
  么?就像罐中的一件东西,出来后就没有什么关系了。(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瓦中,出则离矣。)”
    
   义无返故的狂------
  
   孙权的使者拜访朝庭,孔融肆无忌惮地在使者面前抨击朝庭时弊,揭自家的短,弄得曹操很苦很狼狈。
  
  倒数第二次狂-----
  
   孔融与祢衡互相吹捧,孔融对祢衡说:“颜回复生”,祢衡回应:“仲尼不死。”
     
   最后一次狂-----
  
   被免职后,曹操觉得过意不去,就写了一封信给孔融,劝他认真思过,鼓励他东山再起,孔融回信,表示感谢,表明自己不计前嫌(辄布
  
  腹心,修好如初。苦言至意,终身诵之)。于是很快复出,任太中大夫,由于孔融平时喜欢向朝庭举荐贤士,所以家里常常门庭若市,宾朋满
  
  座(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对别人又开始指指点点,说三说四起来,致使“海内英俊皆信服之”。曹操再一次被气得肝疼。  
  
   忍无可忍,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举刀,孔融及其家人全部被杀,遭受灭门之灾。
    
   孔融临死前,可能翻然醒悟,猛然回首时,已走到生命尽头,感慨之余,写下了这首诗,终年56岁。
  
      下面是《后汉书》对孔融的评价:
  
   “负有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迄无成功”
  
   ===========================================
  
   其实孔融的内心深处是正直的,很少趋炎附势,只是太狂,表现得太嚣张。
  
   如果是个君子,那他一定是个不识实务的君子。
  
   ===========================================
  
   孔融之所以这样狂傲,我想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汉献帝喜欢他。
  
   而在孔融眼里,皇帝才是真正的君主,才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错估了形势,小看了曹操。
  
   ===========================================
  
   从这首诗中,也感觉到孔融自己的委屈(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但在人生的最后一步,他还是昂起了头,再做君子。(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
  
   孔融并不是只对曹操狂傲,对别人也是一样,他还曾写过二首诗赞扬曹操:
  
  
   其一
  
  
   郭李分争为非
   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
   梦想曹公归来
   从洛到许巍巍
  
  
   其二
  
   曹公忧国无私
   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
   念我苦寒心悲
  
  
   他并不怎么痛恨曹操,只是政见不同。
    
   曹操杀孔融,自然是从自身的政治上考虑,当时北方已基本统一,曹操准备南征,留下孔融这样的人在后方指手划脚,实在不放心,在一
  
  个政治家眼里,一切都要让位于政治。孔融太不自敛。政治上太幼稚。
  
    
   孔融是被捧杀了,先是被何进、董卓捧,后来主要是自己捧,杀他的不是曹操,曹操只是一个执行者。
  
   就像现在那些过气的明星。
    
   孔融使我想起了大陆的鲁迅、台湾的李敖。
  
  
   孔融被抓时,他的2个孩子正在下棋,一个7岁,一个9岁,毫无惊恐之色,孔融对差役说:“是我一个人犯罪,2个孩子能保全性命吗?”
  
  还没等差役说话,9岁的大儿子不慌不忙地说:“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世说新语》)
  
   曹操知道后,估计是出了一点冷汗,一狠心,全家都杀了。
  
   有些东西,不得不承认是遗传。


后来曹丕当皇帝,重赏收受孔融的文章,并将孔融列入“建安七子”之首,总算给了孔融一个交代。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持:料理。
  煮豆持作羹:用火煮豆子制作成羹。
  漉(lù)过滤。
  菽(shu):豆的统称。
  漉菽以为汁:滤出豆粒剩下的汁即为羹。这2句指出制作豆羹的过程。
  萁:豆秸。
  釜(fu):古时的一种锅。
  
  
  [写作背景]
  
   曹操共有13个老婆,这13个老婆为曹操贡献了25个儿子,7位公主。
  
   在为人类繁衍生息这方面,我们的曹丞相也算是一位辛勤工作者。
  
   早薨的有8个,剩下的17个当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曹昂,曹丕,曹彰,曹植,曹冲。
  
   曹昂勇猛无比,死在战场上,被张绣所杀,曾令曹操扼腕叹息。
  
   曹冲:“曹冲称象”的故事,令很多少年产生了某种神秘的向往,可惜死的也太早。
  
   曹彰:一武夫,留下的光彩有限。
  
  
   曹昂继承了曹操的文和武,曹丕、曹植继承曹操的文多一些,曹彰继续曹操的武多一些。曹冲继承了曹操的智慧。
  
  
  
   曹丕,曹植是这篇文章的主角。
  
   曹昂死后,曹丕最大。曹丕比曹植大10岁。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期间,这些孩子们还只是冰山一角,没有太多的故事。当曹操封为“魏王”后,他们才走到了前台,因为有一个继承人的问题。
  
   在财富和权力面前,大多数人都是一条虫,蠢蠢地欲动。
  
   事实上,如果没有曹操的某种明显的表示,曹植不会和曹丕争,曹植那种人忒萧洒,喜欢摆弄文字,对政治不一定感兴趣。
  
  
   曹操用人一向是“唯才是举”,在继承人问题上肯定不会固守论资排辈。
  
   曹操曾无数次地表现出喜欢曹植,曹植也非常聪明,这绝不是路上有一元钱你不捡的抵抗力所能克服的。人在其中,难控自己。
  
   曹植的拥护者是杨修、丁仪、丁翼,剩下的绝大部分人支持曹丕。虽然曹丕的人多,但最主要的曹操占在曹植这一边。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争储的初级阶段,曹植占优势。
  
   以下的几件事,使曹植越来越处于劣势,最后完败:
  
   1.当曹丕得知曹操准备与大臣们商量立曹植时,慌了,冷静下来后,就请来他的支持者吴质,当时怕别人发觉,就将吴质藏入大竹筐中,用车拉进曹丕府中。杨修在曹植立嗣的问题上太热情,经常主动监视曹丕,这事儿被杨修发现,立即报告曹操,曹操是极力反对大臣们参预立嗣事件的,就下令在曹丕门口暗中监视,曹丕知道后,马上通知了吴质这个新情况,吴质不慌不忙,告诉曹丕明天继续用车往府中运送竹筐。曹丕依计行事,果然被监视的士兵检查,当然筐中无人,曹操得知结果后,对杨修产生了厌恶。曹丕小胜。
  
   2.由于文学上的天分,曹操喜欢曹植,但曹操心里也非常明白,治国不能靠文才,多情的杨修便为曹植准备了很多问答题,以防曹操提问,这事被曹丕知道后,报告给了曹操,还把杨修写好的字条交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对杨修再一次产生看法,这次,曹丕大胜。曹植身旁有曹丕的卧底。
  
   3.有一次曹操出征打仗,曹植、曹丕送出城外饯行,曹植当场朗诵了一首激昂的壮行辞,令曹操很受感动,曹丕自知没曹植那才华,干着急,没办法,眼看就要露丑,此时那个吴质走到曹丕跟前,小声告诉:“只管哭,不说话”,结果曹丕立马跪下,哽咽抽泣,欲言又止,盼望父王早日平安归来的眼神令曹操大受感动,此时此刻,曹植那美丽的朗诵词显得那样的缥缈和无助。曹植再败。
  
   4.有一次曹操想考察曹植和曹丕单独行动的能力,让他们分别出城,而暗中告诉城门守卫不许开门。曹丕碰壁后,自然就回来了,而杨修给曹植出主意说,因为是受魏王之命出城,如果城门不开就杀了守卫,果然曹植照做,安插在曹植身边的密探急忙告诉了曹丕,曹丕又将杨修的这话告诉了曹操,曹操忍无可忍,杀了杨修,这一次,曹植惨败。
  
   本人以为,如果不是杨修授意而是曹植独立干了这事,可能正合曹操本意,曹操从来都不死板。
  
   5.关羽围困曹洪,曹操想再一次给曹植机会,让他带兵出征救援,临出发时,却发现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无法前行,这一次,曹操可能对曹植有了更多的看法,不像是一个治理国家的料儿。
  
   6.在情况一边倒的形势下,曹操还没确定,最后想征求大臣的意见,有一次,曹操禀退左右,只留下贾诩。
  
   曹操:“你看谁更适合继位?”
  
   贾诩沉默,面无表情。
  
   曹操再问。
  
   贾诩依旧。
  
   曹操急了,又说了一遍。
  
   贾诩无可奈何地说:“我在想袁本初和刘景升之事”。  
  
   贾诩好似漫不经心的话,完成了致命一击。
  
   (贾诩支持曹丕,但不露声色。)
  
   曹操当然明白,袁绍和刘表都是因为立幼不立长而内讧大乱,最终被己所灭。  
   贾诩才叫厉害,这是智慧,杨修只是聪明,而且还是聪明过了头。
    
   终于,建安22(公元217年),立曹丕为世子,曹植彻底失败。  
  
   建安25年(公元220),伟大的曹公病逝,终年66岁。曹丕继位魏王。
  
   从个人感情讲,真希望曹公多活几年,也许真能统一,培养出一位英主,免司马家族乱世。
[发帖际遇]: 花开淡墨痕 乐于助人,奖励 499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丕继位后,对曹植自然进行打压,抑郁不得志的曹植更加醉酒放任,牢骚满腹,最为严重的是私自扣押曹丕派去的使者。
  
   曹植的《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记载曹丕抓住了曹植的一个过失,想借机惩罚处死,但如果在7步内能念出一首诗即可豁免,曹丕估计曹植再有才也无法完成。
  
   曹植还真的念出了这首诗,且千古名扬,如果没有曹丕的威逼,也许曹植的名头还没这么响。
  
   曹植念完后,曹丕感到了一丝惭愧,放了曹植一马。
  
   曹丕只是一个一般的皇帝,在位6年,40岁(公元226年)驾蹦,由儿子曹睿继位,继续保持对曹植的打压。
  
  
   ============================================
  
   这首诗完全用“比”的手法,选材精准,比喻恰当,拿豆粒和豆秸做为这首的切入点,高妙!
  
   搞过诗词创作的人会深有体会,如果没有若干把刷子,在七步之内能作出这么超标的诗,实在太难。
  
   诗人,不是谁都能当的,需要天赋。
  
   这首诗可以说是那个时期最好的五言诗,虽然没用韵,但读起来亲切感人。
  
   ============================================
  
   1941年“皖面事变”,周恩来在报刊发表讨蒋诗作: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
  
   曹植出名的大作,还有一赋《洛神赋》,描写神女:(摘录一小段)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皓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如此神笔,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据说,曹植与曹丕的夫人甄氏有情,甄氏原为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打败袁熙后,曹丕纳甄氏为妻。
  
   后来,曹丕赐死甄氏,曹植肝肠寸断,思念之情无以倾诉,写了《洛神赋》。
  
   据说,甄氏死后,曹丕将甄氏用过的枕头送给曹植,以作纪念。(这个有点怀疑)
  
   ============================================
  
   在北方,曹军大旗所到之处,披荆斩棘,威风八面。
  
   在文学史上,曹公同样也扬起一面大旗,那就是“建安风骨”,左有曹丕,右有曹植,史称“三曹”,后面有“建安七子”紧跟其后。也是一道风景,同样威武壮观。
  
   “建安风骨”:指以“三曹”为代表的创作风格,注重“现实性”、“通俗性”和“阳刚性”。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182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寡妇诗
  
   曹 丕
  
  
   霜露纷兮交下, 木叶落兮凄凄。
  
   候鴈叫兮云中, 归燕翩兮徘徊。
  
   妾心感兮惆怅, 白日急兮西颓。
  
   守长夜兮思君, 魂一夕兮九乖。
  
   怅延伫兮仰视, 星月随兮天回。
  
   徒引领兮入房, 窃自怜兮孤栖。
  
   愿从君兮终没, 愁何可兮久怀。
  
  
  [注释]
  
   交:一起。
   鴈(zhui):一种候鸟。
   西颓:指夕阳西下,这一句指由于“妾”太“惆怅”,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时间过得快。
   一夕:整个晚上。
   九:指次数多。
   乖:离别。
   魂一夕兮九乖:指整晚反复“思君”。
   怅:惆怅。
   延伫:长时间伫立。
   怅延伫兮仰视, 星月随兮天回:可以理解为早晨长时间仰望天空,目送夫魂归天。(此2句的前2句描写的是整个晚上的思念)
   徒:孤独。
   引领:犹豫地退回。
   终没:寿终。
   何可:怎么可能。
   久怀:长期拥有。
   愿从君兮终没,愁何可兮久怀:愿追随夫君而去,不想这么长时间地愁思。
  
  [写作背景]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第3子。
  
   曹操夫人卞氏怀揣曹丕的时候正是曹操辞官回家,那时的曹操有充裕的时间来闲情意致,看书练剑,骑马拉弓,小桥流水,吟诗研墨,本人有理由相信曹丕后来的性情与此有关。
  
   《三国志》引《魏书》记载,曹丕出生时有青色云气盘旋其上,望气者断定必大福大贵,是君王之命。(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征,非人臣之气)
  
   曹丕8岁时,就己开始读诸子百家之书,打下了扎实的基功,然后练骑射,尤其喜欢击剑。
  
   赤壁大战前一年,曹丕21岁时,司徒赵温征辟曹丕,被曹操拒绝。并免了赵温官职。(曹操认为这是拍马之举)第一次为官的机会被曹操夭折。
  
   后来,经常随曹操出兵打仗,虽然也安马劳顿,估计没受过多少苦,也没杀过几个人,自然有人出面照应,安逸生活对人的性格也是有影响的。曹丕不是苦孩子出身。
  
   经过千回百转的争储竞赛后,终于松了一口气,公元220年继承魏王,当年10月,逼劝汉献帝“禅让”,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后,干了若干好事:
  
   1.没杀汉献帝,并封山阳公。(后来嵇康就曾在山阳隐居)
   2.继续执行曹操倡导的“屯田制”,进一步发展经济。
   3.征服了北方的鲜卑族,稳定了边疆局势。
   4.重视农业生产,与民休息,使后来的国库充盈,国力增强。
   5.轻刑罚,薄赋税,实际上执行类似汉文帝时期的“无为而治”。
   6.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诗歌、赋都有标榜之作。
   7.曹丕所著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
  
  若干臭事
   1.毒死其弟曹彰,险些害死曹植。
   2.赐死夫人甄氏,死后还“披发覆面,以糖塞口”,为的是避邪,怕甄氏冤魂索命。
   3.曹操死后,偷偷地将入眼的曹操原来的妃妾运过来,梅花二度。
  
  
   曹丕风流倜傥,绝对是个性情中人,有“草根情结”,没有太多做作,平易近人,当时和很多人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尤其是与“建安七子”的关系就是朋友。经常与他们聚会,饮酒赋诗,谈天说地,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是文人间的那种朋友关系,当时曹丕是文坛领袖,兼职作家协会主席,历代皇帝中,可能只有曹丕能做到。
  
   曹丕这样的人是可以交朋友的。
  
   这首诗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病逝时,曹丕亲自去吊丧,并感怀孤儿寡母的凄苦而作的一首诗。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花开淡墨痕 头上,花开淡墨痕 赚了 441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12:40 , Processed in 0.06919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