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一刻] 虚无缥缈[水楼] [复制链接] (7831/47938)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礼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从某种意义来说,礼就是为了情感而制作的,所以《礼记》说“礼者,因人之人情为之节文”。例如,父母双亲去世,人虽然不在了,但是彼此的感情还在,所以子女每逢季节转换,或者岁末的时候,应该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追思自己的亲人。祭祀的时候要诚敬,应该“事死如事生”,要像侍奉生者那样侍奉死去的亲人。所以《论语》上说,对待父母至亲,要做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是为了培养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亲情。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君臣之间虽无血缘关系,但长期共事,彼此的情谊非同一般,所以当一方死亡时,另一方在情感上有所表现,才是符合于礼的。晋国大夫智悼子(荀盈)死,尚未埋葬,晋平公即开怀饮酒,并命乐师师旷、近臣李调陪饮,又鼓钟助兴。杜蒉听说后,直接进入寝门、上堂,斟酒命师旷喝下,又斟酒命李调喝下,然后自饮一杯,下堂欲走。晋平公怪而问其故。杜蒉说:纣王死于甲子日,夏桀流放于乙卯日,后来的君王无不把甲子、乙卯作为忌日,不敢奏乐。此时,晋国大臣智悼子的灵柩尚停在堂上,悲痛远比甲子、乙卯之日为大。师旷身为晋国乐师,居然没有提醒国君,所以,我让他喝罚酒。而李调是国君的近臣,竟然贪此酒食而忘记国君的过错,所以也要喝罚酒。晋平公问:可你自己也喝了罚酒,这又为何?杜篑说:我不过是执掌膳食的宰夫,却超越职权,过问起国君的过失,所以也要受罚。于是,杜篑洗过酒爵,斟上酒,高高举起。晋平公惭愧极了,对左右侍者说:“将来我死后,一定不要废去这个酒爵,要永远记住杜篑的劝戒。”后来,人们把宴会结束前的最后一次献酒称为“杜举”,即缘于此。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主张,父子之情为人间最为真挚的情感,应该超越政权、金钱等等。晋献公死时,重耳(即晋文公)正在国外流亡。秦穆公派人前往吊唁,同时建议他利用献公新亡,国中举丧的机会,回国夺取政权。重耳听从舅犯(即重耳的舅舅狐偃)的意见,拒绝了秦穆公的建议,对使者说:“我长久逃亡在外,父亲去世而不能回国哭泣尽哀,哀恸无比,哪有心思去夺权?”说罢磕头触地,不敢拜客受吊,哭着起身,也不与使者说私话。使者回国向秦穆公报告出使经过。秦穆公称赞重耳仁义,说:“重耳只磕头触地而不拜,说明他不敢以献公的继承人自居,所以也不敢拜客受吊。哭着起身,表明他对父亲的真挚情感。不与使者说私话,说明他没有趁丧夺权的念头。”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与修身

 儒家认为,儿童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然后才谈得上其他。我们看古代的童蒙类书籍,几乎都是从修身开始讲起的。因此,人之所以要读书,首先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为了闻道明理,求得正确的人生坐标。孔子把学习的目的区分成两种: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意思是说,古人是为了自己修身的需要才读书的,而今天的人是为了他人才读书的。对孔子的这两句话,朱熹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书好比是食物,因为肚子会饿,有内在的需要,所以才需要食物,这是“为己之学”。而有些人不然,他们的食物似乎不是为了自己食用的,而是放在门口给别人看的,炫耀自己家里有多少食品,这就是“为人之学”。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人之学”,不是为了修身,而是为了利禄,就是找份好工作,过个好日子。孔子非常鄙视这种“为人之学”,他对子夏说:“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君子儒”和“小人儒”同是读书人,但读书的起点和终极目标却是判然有别的。君子儒努力修身进德,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小人儒则成天盘算一己之私,没有对于大众、社会的人文关怀。两者可谓水火不容。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为己之学”应该如何措手呢?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从十五岁就有志于学,经过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阶段,最后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不管是颠沛流离,还是艰难困厄,始终不放弃学习和对真理的探求,他说自己的一生,都处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的状态,为了做有道之人,无时无刻不是据德依仁,而游文于六艺之中。孔子读书是为了淑世救民,所以他才会有常人所不及的坚毅。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与人生

 如果说礼的作用是从外表来规范你的行为举止的话,那么乐的作用就是从内心来扶正你的性情,使得修身的功夫由外入内,进入更深的层次和更高的境界。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性情的动物,也是最容易被情绪左右的动物。喜怒哀乐伴随人的一生,可以带来福,也可以带来难。人之所以需要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根本的原因是在自己的情绪上,对某一事情好恶过甚,在行为上就容易偏颇,甚至失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礼只解决“标”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本”的问题。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所以,一方面要解决行为失范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解决导致行为失范的心性问题。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捡了钱没交公 草币 降了 160 元 .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的几个原则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之丰富,举世罕见。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说法,极言它的繁复。经礼就是重要的礼,人们常说“大经大法”,这里的经和法,就是指最核心、最重要的东西;曲,是弯曲,一个东西把它弄弯曲了,它就变小了,所以把细小的礼节称为曲礼。礼的内容那么丰富,它的条目如此繁多,对于并不从事礼学研究的人来说,要记住它们,岂不是太过困难?又怎么去践行呢?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礼的形式虽然繁复,但它是有体系、有纲领的,只要会提纲挈领,就不难把握。比方说,一张渔网,上面有上万个“目”,就是网眼,数目不可谓不多,可是它们都系联在“纲”上,就是收网用的大绳子,只要把纲举起来,万目就自然张开了;一件裘衣,上面有数十万根狐毛,看似错综复杂,但只要提起衣领,它们就自然地理顺了。那么,礼的纲领是什么呢?是德。所有的礼,都是围绕着德展开的,都是为了弘扬和表彰德而设计的。违背了德的任何仪式,都不能称为礼。因此,抓住了德,就抓住了礼的根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8 10:49 , Processed in 0.05017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