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一刻] 虚无缥缈[水楼] [复制链接] (7831/48562)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衣话还没说完,啮缺便已睡着。被衣见了十分高兴,唱着歌儿离去,说:"身形犹如枯骸,内心犹如死灰,朴实的心思返归本真,而且并不因为这些缘故而有所矜持,浑浑噩噩,昏昏暗暗,没有心计而不能与之共谋。那将是什么样的人啊!"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虚无缥缈 头上,虚无缥缈 赚了 105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镜清和尚问他门下的僧人说:"对面是什么声音?"僧人回答:"是下雨声。"镜清感慨地说:"众生迷失了自己,去外界追求俗物。"僧人问:"那么,老师是怎样做的呢?""我差一点迷失了自己。""请教师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达到解脱尚不太难,而要说出解脱的具实心境就不太容易了。"通常人皆持入境之见,认为境处在人的对立面,实际上,这种把人与境、主观与客观分解成二物加以对立的看法本身就是一种谬误。禅师则不是这样。在禅中,人应与境合一,物我相忘,没入盖天盖地的雨声里。此时合二为一,便能体会到真人与真如,进入化境。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贫不惫精神畅裕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真浑具。若一失身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饶:富有、丰足。

鄙略:鄙是浅鄙,略是粗疏。鄙略是指才华低劣粗浅。

天真:天真烂漫,任其天然,没有丝毫人力教养的真性。

驵侩:从中介绍卖买之人,古代称市郎。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隐居山野林泉的人,物质生活虽然很清贫,但是精神生活却极为充足;从事种田耕作的人,学问知识虽然浅陋,但是却具有朴实纯真的天性。假如一旦回到都市,变成一个充满市侩气的奸商蒙受污名,倒不如死在荒山野外,还能保持一副清白的名声和尸骨。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身穿粗布衣并打上补丁,工整地用麻丝系好鞋子走过魏王身边。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惫懒呢?"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过年老板派红包,赚了 195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子说:"是贫穷,不是惫懒。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惫懒;衣服坏了鞋子破了,这是贫穷,而不是惫懒。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楠、梓、豫、樟等高大乔木的树林里,紧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而称王称霸,即使是神箭手羿和逢蒙也不敢小看它们。等到生活在柘、棘、枳拘等刺蓬灌木丛中,小心翼翼地行走而且不时地左顾右盼,内心震颤恐惧发抖;这并不是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生活环境很不方便,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如今处于昏君乱臣的时代,要想不疲惫,怎么可能呢?比干遭剖心的刑戮就是最好的证明啊!"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碧岩录》中有个"不为俗人拭涕"的故事,说的是懒瓒和尚长年隐居在衡山的石窟里。唐德宗慕其高名,派使者一名,召和尚入京。使者行至石窟,口中言道:"圣旨到,和尚请起立,谢恩接旨。"懒瓒和尚正扒开火堆找烤山芋充饥呢,哪顾得什么王法、圣旨。天寒洞湿,鼻涕清水流到了和尚下颚上。一向正经地宣读圣旨的钦差看到和尚这样子,忍不住笑着对和尚说:"尊师,请先揩一下清水吧。"和尚答道:"我哪有工夫替俗人拭鼻涕呢!"说完又一言不发,端坐在地上不起来。使者回到宫中禀告了皇帝,德宗也大为感动。西方有一位哲人叫底格涅斯,当亚历山大王问他:"请问哲圣,你需要点什么?"大概亚历山大想赐给他金银、财宝、美女、香车、高楼吧。不想底格涅斯却说:"我正在晒太阳呢!请别挡住我的阳光。"
[发帖际遇]: 一个袋子砸在了 虚无缥缈 头上,虚无缥缈 赚了 170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事随缘渐渐入无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60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缘:佛家语,随着各种的因缘。佛教认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触叫缘,因其缘而发生动作称随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2-1 09:16 , Processed in 0.0642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