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司空图的晚年,他甚至每日都与山中名僧吟诗作赋、谈论人生哲学,而且常于“泉石林亭”之中与野老们一同坐观景物的时候“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大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其思想境界在此亦有所见!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品《二十四诗品》(下)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二十四诗品》的研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司空图的哲学思想!而且在研究之前应该知道司空图本性爱好吟诗作赋,传于世的诗词作品也很多,他说:“侬家自有麟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而且苏轼也曾说过:“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又说:“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之味。‘绿树连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入白鹤观,松阴满地,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根据有关记载,后人于此亦多有激赏之词。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历代骚人墨客在研究其作品的时候都能够从总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或者也能会从极个别的鉴赏角度评析《二十四诗品》的具体艺术创作结构和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达到了非常深入的地步,但是就目前我们所能够掌握的资料来看,一般的研究都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或者指出全书的核心内涵。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它区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对诗意的了悟,论者对诗思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融合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理论,可以概括为,“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所谓“思与境偕”,就是说诗人在审美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灵感与形象的融合;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就是超越于具体有形描写之外而暗示出来的令人驰骋遐想、回味无穷的艺术意境;而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则是诗歌直接呈示的风采韵度、滋味兴趣之外的他致他旨和余致余旨。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为了表达这一审美理想的直接体现,《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是有无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理论脉络图像。它所敞开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后世有孙少康先生曾在《论司空图的〈诗品〉》一文中进行了精彩的解说,现于此撷择数则,以供参考:
鲜花(665) 鸡蛋(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超诣》:幽神之灵,匪机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行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气,终与俗违。乱山高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稀。我们从庄周的宇宙观与人生观可以知道,道与俗是相对立的,道是指他们所理想的超现实的哲理境界,而俗则是现实的人生社会。思想超脱现实,不沾染世俗尘垢,故可与清风、白云,同归纯洁无瑕的太空。在乱山高木、碧苔芳晖之间,超诣的人,居之若素,吟诵清诗,有大音希声之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2 05:59 , Processed in 0.03895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