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3951) 鸡蛋(100)
发表于 2021-1-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此话题参与者较多,为方便看客,已经将关于讨论的帖子作了帖内置顶。欢迎阅读与拍砖!!仅限学术交流!!

============================================

《道德经》是一本特别奇怪的书,虽然仅有5000字,但是它的发行量全世界排行第二,流传于几十个国家。千百年来,不同的学者,对于其中的文字进行了各自不同甚至相反的解读,彼此还说服不了,成为了学术界一个不竭的话题。

在此之前,我对《道德经》,或调侃、或严肃的写过几个小段子,都属于闲笔。这次想把以前以后的相关内容整理一下,还是闲笔,就是看起来整齐些而已。也不知道要整多久,反正是消遣,也就不拘于这些了。

看《道德经》也有十多年,反反复复的,并不是很研究,很认真的态度,只是作为一种闲来的消遣。看是因为那么多人研究他,若像我们这种自诩文学爱好者的不去翻两番,好像有点对不起自己。于是,在这十几年来,几乎每一年都会去读上一遍,每隔几个月也会就其中的一些句子,进行一些思想的更新。然后按章节,以短句的形式整理下来。之所以用短句的形式,主要是水平不够,驾驭不了长文,也没那么多深刻的研究。

先说一下我对《道德经》的阅读态度。读《道德经》,我执“三不”原则,不崇拜不迷信不玄乎,更不打算在《道德经》中找出指引自己人生方向,登上人生巅峰的秘诀。不是我矫情,真正是因为打心里就没觉得这书里会有这样的秘密武器。要真有,那么多专家几千年都没找到,我就不存这侥幸心思了。

当然,还有个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始终觉得,用千年前的道理去引导现行社会,效果难免有限。这和中国的医术一样,我始终很难相信,几千年前的医疗手段能攻克现代医学上的疑难杂症。我这里并没有任何诋毁中医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中医要发扬光大,就必须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要跟得上趟。如果用一个古老的方子来治疗现代的病,那么至少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这个药在当时就有着显著的疗效,其二就是这种病,在这几千几百年中间,没有发生异变。不然,很难出现奇迹。当然,我们也可以反过来看,如果古代医术真的那么厉害,那就不可能把三十六岁就视作全福全寿,六十岁就称为“古稀”了。基于这种推断,把几千年前的某个人的思想观点认定为当代成功法则,至胜宝典,我很难接受。哪怕这种趋势已经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到达“神化”的地位。一个人再深邃再伟大,到底脱离不了当时的生存环境,他的思维至多也仅止于在当时社会里面起到前瞻作用,或者对当时的时代具有推动作用。如果他的理论还能影响到千年之后,我觉得那更多是后人的功劳,是后来的继承者,将这些理论与当时的社会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与发展。使他能够解决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与问题。那么,为什么偏偏《道德经》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个问题在我的另外一篇随笔《“道德经”为什么越来越红》中有过剖析,这里不重复。一句话概括“道德经是一本答案”,而各个时代的人在自己的历史中给答案找到了题目。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读《道德经》坚持一个原则,“不给答案找题目”,就是只思考老子在讲什么,而不是非得从中学到点什么。

抱着这种“看山是山”的态度来读书,感觉相反简单了。先来看,老子在书中阐述的比较明显,不用我思考的几个观点。其一,老子主张“无为”,咱先不管无为到底是指“无为无不为”,还是就是“什么都不干”,反正老子坚持“无为”,保持平静安宁的状态;其二,老子希望“回到过去”。在我的阅读经历中,感觉思想家的理想状态大多都是“回到过去”。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公有思想。公有思想在哪里?虽然他是展望的未来,但他能比对的公有社会形态只存在于原始社会。老子的学生孔子,也主张回到过去,回到哪?回到周(“吾从周”、“克己复礼”……),恢复周制,用周朝的方式来治理国家。而老子呢,比孔子回得更彻底,他的理想状态,是回到原始社会,甚至是混沌时代。《道德经》第56章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在老子帛书乙版德经第19章中,则是这么记载“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坐其阅,解其纷。是胃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淺,故为天下贵。”我把两个版本都拿出来,主要是对比那个“兑”字。(一个常识,我们现在看的《道德经》是个注本集合,不是老子自己写的,所以那个“函谷关”的故事,就是个故事。相比较而言,帛书版更接近老子原作。但因为是个残本,所以只能用来借鉴。)这段话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在《道德经》中也比较著名。“和光同尘”的成语也就出于此处。单从这段里,我们就不难看出老子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个人来说,要关闭所有接收外界信息的渠道,停止思维,不展现能力,不显示地位,收敛光芒,如灰尘一样生存。”有人理解为做人的一种境界,但我直接想到的是,这是把人的境界向物的境界发展,而且还不是动物,是山川大河,草木天地,这退得也忒彻底了吧。而后面一句,无有亲疏、利害、贵浅。这基本就是公有思想了,和柏拉图那个挺相似的。

在老子的整个作品,那种柔弱的,安静的状态,主张回到过去的思想,随处可见,此后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模式。为什么老子会有这种思想呢?我们虽然不能够准确考证出老子的出生日期,但老子生活的历史时期还是相对清晰的。周朝末年,那是中国历史上打架打得最热闹的时期之一,天下百姓饱受战火之苦、流离失所,居无宁日。在这样安全感极低的社会状态下,人们无日不想的就是回归和平安宁的生活。作为具有高智慧的思想家,看到这样的社会状态,“回归到过去的美好”的心愿就越发强烈。那为什么是“往过去想”,而不是“往未来想”呢?这和人类的思维习惯有关,人类善于从过去的生活里找出经验来,作为改变现状的方法。这就好像是人遇上了疾病,或者是遇上了牢狱之灾,这时候,人们总是悔不当初,恨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及时享受生活,没能抵得住诱惑,希望这一切都没发生。我们可以细想一下,遇上这样境遇的人,所说的话都是“宁愿回到过去,过着那种平淡的日子。”却没有谁会在这时候去思考,未来的美好可能会是个什么样子。由此可见,“从现有经验里寻找归宿”是人在困境中的一种习惯性思维。而处于战乱时候的老子以及与老子同时代的人,深厌战乱给他们带来的苦难,所以“回到过去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就自然成为了作品的主流思想。这也是我个人认为老子之所以主张平和、主张回归的最大的原因。

那么可能回到过去吗?回到过去,又能解决问题呢?个人觉得都不太现实。原因至少有二,其一,纵观整个历史,其趋势是时代越发展,社会就越不可能安静,社会振动频率就越高。简单点说,人类的智慧已经让其产生出了更多的需要,这些需要,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也就是说,除非环境强迫,人类不可能自动消除这些需求。现在让你过一过没有电,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日子……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真的有穿越的话,我相信任何一个皇帝穿越到现代,大多都不愿意再回去。试问,你还能回到二十年前的生活状态么?其二,无论人类发生了多少灾难,战争,以及让人不愉快的事件,但都阻挡不了人类进步的节奏,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生存需求越来越得到满足。简单点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活得挺好。

再换个角度说,我们都知道我们人的一生,其尽头一定是死亡,但是这影响我们快乐的生活了吗?没有。我们依然过得很精彩,并没有因为最终注定死亡,而终日愁眉苦脸,更没有人一脑袋把自己打成白痴,让自己回到懵懂时代,除了吃喝拉撒,啥都不想,傻呵呵地过一辈子。同理,如果让我们来判断一下人类的的最终命运是什么?我想,大概也许差不多也就是灭亡吧。但人类也不会因此而就回到过去,哪怕前面有有许多苦难,哪怕这些苦难很多是由于我们自身造成的,但不能阻挡人类向前发展的思维逻辑。

当然,这里我要做一个解释,我所说的“死亡并不影响我们快乐的生活”,并不表示我就无视死亡,怕死是人的本能,怕疼,能让我们及时保护身体,怕死,则会让我们在下意识里,尽量拉远与死亡点的距离,也会促使我们让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快乐、更有意思、更对得起这场人生的旅行。所以,我们会因为希望健康而努力去阻止疾病的发生,维护身边的环境;希望自由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共同的规定。简而言之,我们为了自己以及我们的子孙,获得更多的幸福,而尽可能的避免或者延缓一些灾难的发生。就这一点来说,研究《道德经》确实有着价值与意义。还是以人的发展为例,当盛年不再,日近黄昏,人们自然就会回归到平和宁静的状态。只是这种平和,与孩子时的安静无知是完全不同的两层意境。就这个意义而言,也许有一天,人类发展也会进入另一种宁静,这种宁静会不会就是老子笔下的那种状态呢?这样的研究,就交给那些大家们去完成了,而我,只作断章取义,以供休闲消遣之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1 收起 理由
初晓微茫 + 1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山猫  在2021-1-15 20:1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北晨  在2021-1-15 17:5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北晨  在2021-1-15 17:5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北晨  在2021-1-15 17:5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阿琛  在2021-1-15 08:1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阳光痕迹  在2021-1-15 04:02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半空傻佛  在2021-1-15 02:27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哑弦  在2021-1-15 00:30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友昕  在2021-1-14 22:46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跑调天后  在2021-1-14 22:03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4 22:48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无为治国”的猜测我觉得不是老子本意。很多人认为老子消极避世,我也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无为”更应该是提醒统治者不要过度“为”。大凡建立政权初期,都体恤民情,随着时间推移,各种细节就出来了。制定者可能觉得为民考虑,可对人民来说,却是不堪重负。这种过于作为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属于背道而驰,适得其反。矫枉过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4 22:51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说“道”是客观规律,那“德”就是约定俗成。德是不能违道的。更何况法,尤其必须尊重道和德。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4 23:02 手机频道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说回到过去,倒不如说回到“初心”。周之所以得天下,那是因为商失去了“初心”,商替代夏,也无非夏忘记了初衷。和平和繁荣是人民所期待的,战乱也是人民所不喜欢的,而这无非是苛政猛于虎。所以这个轮回就是当年“其兴焉勃也,其亡焉忽也”的历史周期。所以老子所言,我觉得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不作为,也不要乱作为,甚至胡作非为。”
鲜花(3951) 鸡蛋(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风汉骨 发表于 2021-1-14 22:51
如果说“道”是客观规律,那“德”就是约定俗成。德是不能违道的。更何况法,尤其必须尊重道和德。


道是路径    德是规律  这个要从甲骨文或者金文去理解   我们现在解道德  最大的难处就是很难还原当初的语境  用现代义去理解古文义是很要命的事

所以看道德经时   必须去看甲骨文   去了解在当时那个字到底讲的什么意思
   
道  甲骨文从行从止   金文从行从首  行是源自道路的象形字根  有点类似十字路口   止  是以脚趾之行表示人的行走  首则是人的首级的象形字根   从首不是说就有思想了,有方向了  古人写字比较直白  从首表示远远就能看得到人  甚至人的面目   说明什么   说明路很宽敞,是一条大路  从这三者来看  那么  道的解释应该是人行走的大路   人  行走  大路  是其内涵

道是象形  德是会意  德字构意源起于古代赶马车的得得声   看过电视的都知道  车夫驾驭马车有许多命令語   德是其直行向前的命令语  (驾是起步  吁是停止  WO是拐弯)  再从字行上看   金文的德左侧是个道路  右侧上面是个眼晴下面是个心形   从直从心   简单点说  就是直行向前  不走小路   私以为可以理解为规则  

是故  道德经  前者是路是方向  后者是规则  与以后演化成的品德  应该能连的上  按这个理解  就是说我们一是找到方向  二要在行进过程中遵守规则   我是不是简单化了?

个见  待批  

这玩意  我一说会收不住   希望不吓着人  
鲜花(3951) 鸡蛋(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风汉骨 发表于 2021-1-14 22:48
关于“”无为治国”的猜测我觉得不是老子本意。很多人认为老子消极避世,我也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无为”更 ...

从历史资料看  老子出身是个史官  在当时史官是个能对君主对话  或者聆听君臣对话的这么个人  史官基本也是世袭的   所以  老子写的一定是治世之理   我们只要结合当时出现的治世之人 以及治世观念  就可以基本判断出老子的观点走向

困了。。。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5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水三千 发表于 2021-1-14 23:32
道是路径    德是规律  这个要从甲骨文或者金文去理解   我们现在解道德  最大的难处就是很难还原当初 ...

我觉得洛水这是机械论了。如果你要看语言的语境,要从老子那个年代,而不是往事越千年的商代。甲骨文形成于商代以前,商600年,周800年,我们按1000年来算。你拿甲骨文时代来做春秋时代背景是不是离谱了?文字有本意,还有引申义。道最初是道路,后来引申为道理。不然,传道授业解惑的道什么意思?难道是道路吗?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是道路吗?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是道路吗?所以在春秋时代,道恐怕是要有本意和引申义两种吧。那么老子要是把这个道做道路的道,我觉得这5000字全是废话。老子哲学最核心的,就是用道来讲述唯物主义哲学,讲解宇宙本源。而不是什么路径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水三千 发表于 2021-1-14 23:52
从历史资料看  老子出身是个史官  在当时史官是个能对君主对话  或者聆听君臣对话的这么个人  史官基本也 ...

论治理天下,我觉得老子所言的治国之策非常高明,现实中可以深刻体会到。有些本来跟简单的事情,偏要复杂化,有些本来是个例的,非要一刀切。这些事情,如证明你是你爸的儿子,如今已经改了。比如前一阵的一刀切搞的猪肉飞涨现在也改了。这说明什么,违反发展规律,强行去做,就会矫枉过正。过了就要拐回来。邓公不是也纠正了跑的太快回头在补课吗?所以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很多事情不能想当然,他是个史官他就要局限于什么什么。那我还是个搞农业的呢!刘备是个织草鞋的,张飞是卖肉的,正因为老子是史官,那才知道其中的规律,知兴替。希望统治阶级不要过度执法。
鲜花(726)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粗览过一遍,《论语》也看过,就是《庄子》还没读过。

看书时,也有点儿似懂非懂,也无深究,但感想和体悟还是有的。
读三千文,偶作为读者,等于跟着三千,再复习和领会一下其中的精华。
鲜花(726)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的核心观点,三千说《道德经》是答案,无论人生还是社会。
我个人觉得,《道德经》是方法,或者说一种哲学思维,又或者说是认识论。
用个词呢,叫授人以渔吧。

老子是想告诉人们,认识和相处这个世界,用什么方法,什么态度,什么样的目的。
而这个方法,是穿越时空的,不受年代和朝代限制的,这也正是老子伟大之处。
我们现在还在研究《道德经》,她是清泉级别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了两千多年,我们还在用,还在探索其中的思辨魅力之所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唯一出大师的年代,老子孔子庄子,就这三个人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了,没有找到同段位的对手,依然是独孤求败。
属于思想上的喜马拉雅山级别。

不过,方法和答案,往往是连接一起的,不可分割的。那说到此,和三千的观点又一样了。
鲜花(726)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千还有总结老子的一个核心观点:回到过去,无论是思想、社会、人生。
而三千显然是不认同的,提出的观点大概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因为世界进步是不可逆的。

这个问题讨论起来,很费笔墨了,只简单说一句个见。

老子的思想,显然不是无为无不为,而是无为而为。
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从物质上说。比如人,一代老去,一代新生,不可能回。佛家有轮回说,比较只是聊备一格。
他的重心,还是思想和治理方法回到过去。

这个思路,不能说全对,但全错也不可能。
举个例子:米兰巴黎的时装秀,很多名设计师,是很有复古情怀的,而他们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争相捧场。

社会是在进步,比如咱们现在玩智能手机,上互联网。但还有另外一方面,原子弹氢弹也发明出来了,人类现在的核武库,已经可以毁灭地球几十次。
地球都没了,还有什么进步。
保护这个地球,祖祖辈辈生活生长的地方,怕是人类的第一天职。
冷兵器时代,再怎么折腾,对地球威胁不大。现在就不一样的。是不是进步了,很难说。

北冰洋上的冰,盖子据科学家说,再过五十到一百年,也就没了,到时候肯定会引起气候变化的。
这根源,到底还是跟人类的生产发展有关。

好了,越扯越多了,就说到这儿咯。



鲜花鸡蛋

洛水三千  在2021-1-15 21:1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洛水三千  在2021-1-15 21:1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洛水三千  在2021-1-15 21:15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6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猫 发表于 2021-1-15 20:50
三千还有总结老子的一个核心观点:回到过去,无论是思想、社会、人生。
而三千显然是不认同的,提出的观点 ...

山猫的这个观点似乎更接近老子的本意。老子应该不是要回到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也不是要回到周建立的那个年代。而是要提醒统治者给人民的生活一个更符合历史发展的空间。发展就像我们的科技,是把双刃剑,剑没有问题,问题在于你拿这个剑做什么。老子也不是个消极的人,更是一个超然的有着大勇气的人,敢说大家都不敢说出的。试问,面对君王,有几个有这样的勇气。如果是消极,就采菊东篱,马放南山了,吟诗作赋。而老子满眼都是宇宙和天下。说明这个老者是放眼宇宙,胸怀天下之人。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6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道德经,我的体会是不要形而上学,不要人云亦云,要辩证的去看问题。尤其不能去专注于字的本意,也不能像那种文献考古,拿故纸堆里的文字作为证明。比如:关于帝辛,大家传统的认识是暴如桀纣,是个暴君,败家子。然而毛润之却是抛开细节,从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去看问题。那帝辛就有很大的功绩,而那些酒池肉林之类的,不过是周代商需要编造的一系列的谎言。因为,大凡新代旧,都是要数前朝之残暴的,自己要替天行道。再比如,秦始皇,过去大家都骂秦始皇焚书坑儒,那现在基本比较中肯了,千古一帝,统一华夏文字,度量衡,功绩是主要的。所以看问题,要看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如许多人津津乐道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那时的华夏,是不是像个被骟了的骏马,空有其形,再也没有烈烈秦风,铮铮汉骨。宋仁宗缺失仁了,造就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时代。可接着的靖康耻呢?和他没关系吗?回到道德经的时代背景下,天下纷争,哀鸿遍野,开启了百家争鸣。师从老子的,不仅有儒家的孔子,还有兵家之祖的鬼谷子。为什么是老子,而不是其他人是百家之祖呢?老子的家乡,孔子的家乡及鬼谷子的家乡,其实原本就是殷商的祖地,他们继承了先祖的文化,再结合周的文化,必然会形成一个思想圈。而这个思想圈就像现在的社科院一样,整个社会,包括诸侯都是非常尊重他们的。所以他们的徒弟不管到哪个诸侯国,都是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人物。徒弟尚且如此,师傅能是消极的吗?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6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老子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醒世。通过道,来讲明要按照事物客观规律办事,不要人为主观的肆意妄为。通过德,来引导人类主观怎样顺从于客观。所以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如上善若水,就是通过水的道来阐述水的德。
《老子·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鲜花(3951) 鸡蛋(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风汉骨 发表于 2021-1-16 09:52
看道德经,我的体会是不要形而上学,不要人云亦云,要辩证的去看问题。尤其不能去专注于字的本意,也不能像 ...


还是没空回   
  
简单说几个观点
1.老子是人,不是神。神化是目前对道德经解读的日常。
2.文字解读是文本解读的最基本出发点。
3.老子的是哲学思想,探究的是生命起源,万物生长规律,乃至到人。
4.老子很少主张要怎么做,他更多是判断,简单点说就是从事物呈现的症状来正推或者反推其可能发展趋势。就这点说,与易相通。但易属于应用层更多些。
5.哲学与科学是两个概念,一个是道一个是术。狭义的哲学不进入应用层面,治国是术,不是道。
  
和先生论要从哲学的界定开始论  所以我说是根子上的不同  忙忙忙  先打几个字   算是回应
  
问先生早安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水三千 发表于 2021-1-16 10:21
师从老子的,不仅有儒家的孔子

==此话待议   这又可以写一篇  至少老子对孔子是基本否定的

对话一:为人之道

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水三千 发表于 2021-1-16 10:21
师从老子的,不仅有儒家的孔子

==此话待议   这又可以写一篇  至少老子对孔子是基本否定的

孔子曾拜见老子,问了几个问题,孔子十分佩服。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鲜花(3951) 鸡蛋(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风汉骨 发表于 2021-1-16 11:14
师否定弟子这不是很正常吗?以孔子儒家的思想,在老子看来都是陈旧迂腐的。正因为孔子无限困惑,才求教于 ...


求教与师从  是两个概念   其实孔子也没从老子的学说   他只是把老子常说里适合他的思想的东西挑了出来

当然  我也看到过一种学说  说是老子其实生于孔子之后  他的很多言论是对孔子的批判  然后也举出了很多证据   反正我是属于什么观点都看  只要你道理  我就去考证   考证下来  我觉得可以逻辑自洽  我就留下  觉得说服不了我  我就尊重地放在一边

例如你说是能治国之策   老子没治国   也没见过任何一个国家运用老子之策就把国家治理好了   所以  存疑

其二  我还是那句话  老子讲的是道理  是规律   规律是什么  就是不管你承认不承认  他都在那里的东西   例如天体运行轨道   当人们不知道为什么的时候   说了很多传说   但他不会因为人们不知道  他就不存在   哲学是研究规律的东西   老子研究的就是规律  他的文字里充满批判性  主张柔弱 主张守朴   为什么会这么主张   这个和他身处的环境以及他作为史家身份所获得的知识体系是有关联的  

在东方  我只承认老子是哲学家  因为  其他人都不是研究规律   但我依然觉得他是人   

感觉没说清楚  因为不停地在和人说其他事  先这样吧  以后再论
鲜花(3951) 鸡蛋(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秦风汉骨 发表于 2021-1-16 11:11
孔子曾拜见老子,问了几个问题,孔子十分佩服。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 ...


孔子师从老子大概也就是从这几句话来的。当然,从三人行, 必有我师来讲,这能算从。但古代从师可没那么简单,老子本人对于孔子这种一心从仕的态度我个人感觉并不赞同。   这个以后再论,这几天得先帮哑弦处理新春晚会的事,反正,这话题我们能聊三千年。

还有我本人是比较痴的史料主义者,喜欢考证考据。孔子学说,也是被后人改了又改了,很多意义都走了偏向,朱子居功甚伟。所以我主张还原,不是我扣字眼。中国的历史太长,后人在里面不断加注了太多东西。我是希望做点减法,可能我理解的比较狭隘,但我希望理解出来的那点东西,离当时近点,就好像,道与德,老子从那么多字里,就选了这两个字出来,   一定是字的本义符合他要表达的心愿。就好像老子选“道”字不选“路”字,因为周为了交通方便,已经开始设道,并设置了轨距,称之为周道。而路,你去看字形,他是在草丛里因踩踏而形成的小路。老子选道不选路字,我想他内心是有判断的。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臆测。只是作为一个旁证。本源与延伸,本是理解的两个面,但我个人认为,由于道德经的残缺,逼得大家不得不延伸。道德与红楼之所以红,有个共同原因就是残缺,缺的部分给大家很多的想像空间,所以更容易流传。

而且,在老子帛书版中,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所以,为道德还是德道,世人也争论不少,因这不仅是两个字的争论。  



  
关于孔子拜师一段  《史记。孔子世家》这一段,原文是这样的。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先不论这事有没有发生,如果真发生了,这个场景,很难说是师从。但后人都这么说,那就这么着吧,我这人不纠结。
鲜花(557) 鸡蛋(0)
发表于 2021-1-1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水三千 发表于 2021-1-16 11:48
孔子师从老子大概也就是从这几句话来的。当然,从三人行, 必有我师来讲,这能算从。但古代从师可没那 ...

“还有我本人是比较痴的史料主义者,喜欢考证考据。”史料可以考据,不过拿史料去考据哲学我觉得是不是偏了点。很多所谓的史料不看也罢,如果真想看,那就看古墓吧,不管史料记载的黄帝葬在何处都是一种想象和传说,只有找到他的墓地(如牛河梁那个墓穴)才是真的。史记中又有多少不是想象的呢?那24史也好,史记也罢,有多少编撰的假的?即便是历史学,我也觉得史观更为重要。就像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农民起义就是暴乱,而站在被统治阶级的角度看那就是义举。
鲜花(3951) 鸡蛋(10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字 大概前年写的    有点没诚意   仅是为了发来与风骨先生唱和
鲜花(1711) 鸡蛋(3)
发表于 2021-1-14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友昕 于 2021-1-14 23:01 编辑

人类最终会发展到何种境地呢?无从知晓,只能想像,未来,人们应该可以乘坐私人飞行器上班和出游吧(就是那种喷气式背包)
有生之年,只想能看到中国人登上月球、火星,台湾回归!中国足球打入世界杯决赛圈,举办一次世界杯,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个就不想了 估计下辈子也难实现)
还有就是希望能看到外星人来地球,我想瞅瞅他们到底长啥样?比地球人好看吗?
鲜花(6515) 鸡蛋(60)
发表于 2021-1-15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水三千 发表于 2021-1-14 23:32
道是路径    德是规律  这个要从甲骨文或者金文去理解   我们现在解道德  最大的难处就是很难还原当初 ...


你这个太长,我后边来读了。
拉下来看到回帖,发现我俩观点接近,有点惊喜。你说道是路径,我理解为方法论,大致是一个意思。
鲜花(310) 鸡蛋(3)
发表于 2021-1-15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闻大师们寻幽探胜乐在其中!

点评

小和尚顶多学习之余有感几句怕也羞见啊  发表于 2021-1-17 16:36
大和尚可以以佛论道  发表于 2021-1-17 15: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3 17:22 , Processed in 0.064494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