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4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吟兄辛苦了!最近忙于俗务,兄多费心!问好!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56#云平兄:
云平兄不要和我开玩笑哈。我的原话是“再按近体诗变通的说法可以借韵,但也只能首句(联)尾句(联)可借,其余的联或句是不许借的”,这里面少交代了一句“首和尾不可以同时借韵”。因为这属于近体 ...
江湖游吟客 发表于 2010-1-4 02:19


游吟兄遗漏如此重要的信息,对云平这个只知皮毛的诗词爱好者来说不亚于戏耍,那么云平之前就此展开的思考和认知也都作废了。兄怎么知道我都应该知道呢,以至于认为我是故意抓兄把柄?云平实话实说,一如前贴。反而原话采纳倒成不厚道了,呵呵怪哉。

话说回来,讨论一些东西难免会有疏漏,云平完全理解。但能够及时纠正的还是不要马虎的好,这样也是对别人和对自己所要表达的更为负责,您说呢?

最后回到正题,首先还是非常感谢兄的指正,一如之前,每一次回复都传授与讲解很多学诗、作诗的要点和规范,云平也在读贴中受益很多,我还是清茶一杯聊表心意吧
诗之韵脚“暮、木、路”这个问题云平已经认识到了,不过是否一定属于错误或硬伤,云平还有一些计较,当然也是从对邻韵、特殊押韵以及《词林正韵》的一些理解上分析论述,待云平组织一下,随后跟上。问好!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浏览古典诗词押韵之特殊押韵法,可以看出特殊押韵大致分为三块,一为游吟兄所说的“孤雁出(入)群格”;二为“进退格”;三为“葫芦格及轱辘格”。各有特色!值得注意的是特殊押韵法还提到几则特例(在以上三种之外的用法),这让云平很感兴趣:)

从说法上看特殊押韵指的就是借韵(用邻韵)下面我逐条归纳一下:
孤雁出群格:即起句用邻韵押(也有将此格称为“孤雁入群格”的,争议中)
孤雁入群格:即末句用邻韵押
以上二者不能同时使用(首和尾不可同时借韵),这是游吟兄之后补充的,应该无误。
(并附一贴可供参阅: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212&ID=584097

进退格:如七律八句四联,二、四联押邻韵,形成一进一退的交替。

葫芦格:这个云平自己还没搞懂,定义如下:葫芦格亦称“葫芦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葫芦韵者,先二后四。如“东”、“冬”通押,先二韵“东”,后四韵“冬”。先小后大,有似葫芦,故称。(六个韵不知是不是有六联?)
轱辘格:如七律八句四联,一、二联押一韵,三、四押其邻韵,各占一半。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蛩一曲思朝暮,陌上白衣惊草木。
情满诗肠句句浓,稻花香里辞青路。

据平水韵,此诗韵脚“暮、路”属[去声 七遇];“木”属[入声 一屋]。云平自己以为这两个韵部可以互为邻韵(纯属从读音出发,没有任何依据),通过对特殊押韵法一些体味,云平感觉此诗或可算作进退格押韵。当然在作此诗时云平是根本不了解这些讲究与内容的。
为什么说是进退格呢?
这就要引用开始提到的几则特殊押韵法中的特例。一例如下:

永王东巡歌(李白)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湾阳空射蛟;
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本诗押“二萧”韵,却于次句押“三肴”韵中之字——蛟。
根据《词林正韵》第八部,平声 二萧三肴四豪通用。由此看来李白不是在乱来,而是把进退格(七律八句四联)的精髓运用到了绝句中来,一进一退,再一进。
就算真的并非如此,云平也已然拜服。而著述者却用“此乃是通韵之极端例子,固不可为训也,唯初学者亦宜知之。”来示人,至少让我感觉心寒。

通过以上分析,拙作要属于进退格还缺少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去声 七遇]与[入声 一屋]是否能互为邻韵。这也是我在接下来想展开讨论的: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平就谈关于邻韵之划分的《词林正韵》。
长话短说,此书将韵分为十九部,其中平、上、去三声为十四部,入声为五部。通览前十四部,仄韵的邻韵就只上声和去声的联系,而没有和入声发生任何关联。
从平仄来看,仄音是包涵入声在内的,“上、去、入,均为仄”。那么,为什么在仄韵的邻韵里排除入声韵部呢?我想那是因为作者将入声独立归入一章,五部内只入声与入声来邻,于是我们在《词林正韵》中找不到“入”与“上、去”的联系!
云平不理解的是,既然“上、去、入”都属仄音,为什么在邻韵中不去完整体现他们的读音相通之处呢?这难道不是对古韵的粗暴肢解吗?
对于云平来说,在一本讲邻韵的书——《词林正韵》里竟看不到入声与上、去之联系,非常失望。所以“暮、路”[去声 七遇]和“木”[入声 一屋],邻韵与否没有答案。
云平现学现琢磨,难免班门弄斧。但云平用韵(或者说借韵)出发点是就读音相近而去,方向没错。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了一大通也不知说明白了没有,呵呵,基本就是这些了。
问好天涯、沐风
游吟兄可要仔细看哦,欢迎再唠叨:)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见:近体诗的押韵,仅平声韵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吟兄回复得好快啊,而且看得很仔细呢,可见对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呵呵。先谢过!

也很开心天涯始终关注,还给送花,感动中。。。。
多谢悬崖沏茶朋友光临,畅所欲言哈,问好
沐风兄的观点俺知道,现在讨论的也与此有关,问好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高兴,所以我的回复比较罗嗦,望云平兄不要介意{:1_336:}
江湖游吟客 发表于 2010-1-5 03:26


云平怎会介意呢?只是又让兄费心了,云平深谢,敬茶
因为都是就兄所言而展开,云平在兄的讲述后逐一回复(括号内),也是志在切磋,边学边探讨。
一,“抓把柄”一说,纯乃寒暄之意,云平兄是达人,这不须明说,呵呵。本楼高起,随楼而起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我们在盖楼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友谊。。。。
(呵呵,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说得好,以后俺会考虑敬酒的,兄可要多喝几杯哈)

二,
先前就仄韵诗是否属于“近体诗”而大加争论,这个问题现在可以各自保留意见,暂时忽略过去。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近体诗的押韵之法。本楼层以前的以及以后的,我都是以平韵为标的来讲述的,至于仄韵诗是否遵守同样的法度,我不去探究。因为我的观点还是把它排除在近体诗之外的。但是既然因它而起,我就说下有关仄韵的认识。
(确实,因为涉及到韵脚,讨论也必然离不开仄韵这个因素)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音调方面)上说,仄韵和平韵根本就是两个音韵体系。以仄而收的韵脚与以平而收的韵脚,其实是不可平行而论的。从音韵的分类我们就可以看出,平声韵只有一类(上平和下平没区别,只是因为数量多而分上下部),而仄声韵却分为上声、去声和入声。熟悉填词的人都知道,这上去入的用处是各不相同的,其不同的音调,甚至代表着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尤其是入声之短促声调,更是在词中有其独到的效用。

(云平觉得“阴阳上去入”作为五种声调各有其语调特点和魅力,既然古人将“上去入”定为仄音,我想是应该存有内在联系的。“熟悉填词的人都知道,这上去入的用处是各不相同的,其不同的音调,甚至代表着不同的语气和情感。”这个云平完全认同。但要将“入声”独立于“上去”之外,甚至是独立于仄音之外,终究令人感到诧异。如此脱离,平仄也就并非平仄了,而应是“平仄入”才是,也因此云平才会对《词林正韵》提出疑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20 17:38 , Processed in 0.04106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