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了一大通也不知说明白了没有,呵呵,基本就是这些了。
问好天涯、沐风
游吟兄可要仔细看哦,欢迎再唠叨:)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见:近体诗的押韵,仅平声韵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吟兄回复得好快啊,而且看得很仔细呢,可见对话题还是很感兴趣的,呵呵。先谢过!

也很开心天涯始终关注,还给送花,感动中。。。。
多谢悬崖沏茶朋友光临,畅所欲言哈,问好
沐风兄的观点俺知道,现在讨论的也与此有关,问好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高兴,所以我的回复比较罗嗦,望云平兄不要介意{:1_336:}
江湖游吟客 发表于 2010-1-5 03:26


云平怎会介意呢?只是又让兄费心了,云平深谢,敬茶
因为都是就兄所言而展开,云平在兄的讲述后逐一回复(括号内),也是志在切磋,边学边探讨。
一,“抓把柄”一说,纯乃寒暄之意,云平兄是达人,这不须明说,呵呵。本楼高起,随楼而起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我们在盖楼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友谊。。。。
(呵呵,劳动中建立起来的友谊,说得好,以后俺会考虑敬酒的,兄可要多喝几杯哈)

二,
先前就仄韵诗是否属于“近体诗”而大加争论,这个问题现在可以各自保留意见,暂时忽略过去。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近体诗的押韵之法。本楼层以前的以及以后的,我都是以平韵为标的来讲述的,至于仄韵诗是否遵守同样的法度,我不去探究。因为我的观点还是把它排除在近体诗之外的。但是既然因它而起,我就说下有关仄韵的认识。
(确实,因为涉及到韵脚,讨论也必然离不开仄韵这个因素)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音调方面)上说,仄韵和平韵根本就是两个音韵体系。以仄而收的韵脚与以平而收的韵脚,其实是不可平行而论的。从音韵的分类我们就可以看出,平声韵只有一类(上平和下平没区别,只是因为数量多而分上下部),而仄声韵却分为上声、去声和入声。熟悉填词的人都知道,这上去入的用处是各不相同的,其不同的音调,甚至代表着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尤其是入声之短促声调,更是在词中有其独到的效用。

(云平觉得“阴阳上去入”作为五种声调各有其语调特点和魅力,既然古人将“上去入”定为仄音,我想是应该存有内在联系的。“熟悉填词的人都知道,这上去入的用处是各不相同的,其不同的音调,甚至代表着不同的语气和情感。”这个云平完全认同。但要将“入声”独立于“上去”之外,甚至是独立于仄音之外,终究令人感到诧异。如此脱离,平仄也就并非平仄了,而应是“平仄入”才是,也因此云平才会对《词林正韵》提出疑问。)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这,我来回答云平兄的问题,入声为什么不能和其他仄声字通用,为什么《词林正韵》里不把入声也归到其他的仄声类里去。以云平兄作品中的韵字为例,路---[洛故切],木---[莫卜切],暮[莫故切]。云平兄对字的反切读法应该知道吧?一看这几个字的反切,其实就明白了,他们的读音根本就不是一类的。为什么在前面楼里我最后要说一句“千万别和我说使用的是新韵哦”,因为这用反切读出来的读音,尤其关于入声字,与现在汉语拼音出来的读音,是区别非常大的。而我们写诗填词,是以旧韵为正体的。韵的划分也是以平水为基准的。你感觉他们应该是一类的,为他们不能成邻韵而困惑,是因为你还是在用拼音来读它。用反切法来感受一下,打死你都不会把他们放在一起了,哈哈。

(反切法,云平在回此贴前不曾知晓,就算见过也未研究过。既然兄提出用反切法验证,那么云平就去看了一下[去声 七遇]和[入声 一屋]两个韵部的反切读音。其实[去声 七遇]里包纳的字并非都与“路[洛故切]、暮[莫故切]”一样反切。
“读音根本就不是一类的”这样的话云平不敢说,但至少看上去不像同类的。六例如下:

[去声 七遇]
遇《唐韵》牛具切《集韵》《韵会》元具切《等韵》魚具切
树《唐韵》常句切《集韵》《韵会》《正韵》殊遇切
赋《唐韵》《集韵》《韵会》方遇切
雨《唐韵》《集韵》《韵会》王矩切
苦《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
裕《唐韵》羊戍切《集韵》《韵会》俞戍切

而[入声 一屋]里包纳的字也并非都与“木[莫卜切]”一样反切,六例如下:
屋《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乌谷切
竹《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
谷《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禄切
速《广韵》《集韵》《正韵》蘇谷切《韵会》蘇木切
副《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
瀑《广韵》平报切《韵会》薄报切

当然这些都是个例,但至少说明用反切读音来考证去声和入声(注意这里还没包括上声)的读音关系是容易使人犯难的。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举例中的——

副《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
瀑《广韵》平报切《韵会》薄报切

请注意,此二例反切读音的韵母字是“救”和“报”,这两个字都属于去声字,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入声字在反切读音中不排斥用去声字来体现韵母,而韵母恰恰是音调的载体。这或许可以变相说明入声并不是独立于“上、去”之外的,而是可以联系的。
再者,根据反切法的定义(其法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与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拼合成一个字的读音)路[洛故切],暮[莫故切],木[莫卜切],三字的反切组成有其相同之处,至少有一处声母是吻合的。

对于[去声 七遇]和[入声 一屋]云平确实是用现代拼音来读取的,但是通过以上反切法来感受后,并未削减云平对此二者可以为邻的判断。“打死你都不会把他们放在一起了,哈哈。”目前看来要让兄失望了。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仄音不同于平音,在于其音的多样性。平音为平,很简单,近体诗把平音做为韵脚,其实就是取其简单统一的性质,以期形成统一而不离散的规律性,而其诗内的音韵的节奏变化,交给两平两仄的交替来完成。这样,有统一,有变化,才形成了音韵上的规律性的美感。这样规律形成的诗体,我们才称之为格律诗,也叫近体诗。 仄声字本身就是不平之义,有上有去也有入,用仄声做韵脚,因为它的形式多,一致统一的机会少,变化繁复的情况多,所以不适合用来做为“统一”“协调”的角色,而只能起到变化增色的作用,这不符合韵脚的一致性的性质。这,也是我说的,近体诗只能押平韵的原因之一。瞧,我又说了回来了,哈哈。

(呵呵,无妨,既然是仄韵诗,又说到韵脚,转回来很正常。
云平认为平声的阴阳也有各自独特的语调,之所以仄声更难统一是因为入声的存在,但在云平眼中平仄如同男女,不去偏废。近体诗之格律诗更需注重的是律,而不应该以韵来区别对待。机会少并不代表没有机会,同样是增色,平声韵也可以作为绿叶来衬托嘛。)



再谈一下关于押韵的方法的问题。我前面说了,严格的讲,近体诗要求的是一韵到底而不允许转韵,所谓借韵,说白了就是变相的转韵。但为什么有这特殊押韵的存在呢?我个人认为:

(一),是这要求过于严格,让人总想冲破其枷锁限制的欲望,所以人们渐渐地为自己押别韵找理由,但是又不能押的乱了而使近体诗失去音韵的谐调美,所以才形成了所谓的这个格那个格的。所以才有了借邻韵的说道。说律谈韵,最好别拿李白的诗来说事。李白写的大量的是乐府古风歌行,不入律的。况且,李白的时代没有《平水韵》,更没有《词林正韵》,呵呵。他们只有《切韵》,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官韵。邻韵的概念对他而言是未来时态,哈哈。

(云平知道游吟兄是一位非常讲规范并严格的古典诗词专家,云平敬仰。但云平也想说一点,只因为自己严格的一套,而把变化视为“总想冲破其枷锁限制的欲望”进而划清界线是欠包容的。“所以人们渐渐地为自己押别韵找理由,但是又不能押的乱了而使近体诗失去音韵的谐调美”从兄的话来看,此冲破枷锁限制的欲望,很强烈,但依然在追求诗的韵律美,遵循韵脚之根本(读音的近似性),从某种角度看是创新。也正因为如此近体诗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韵律的发展。我举李白作品为例也是引用特殊押韵法资料中的例子,既然将此作为例子就有其典型意义和认知价值,云平不管李白用什么韵书,“邻韵的概念对他而言是未来时态”我看未必,因为从他的作品中(韵脚的选择)我看到一种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


(二),我个人基本是不赞成这些变格押韵法,虽然我在给学诗词的朋友讲课时,也常常介绍它。但是对于尤其初学者,我建议还是本分的正规学习并熟悉押韵,熟悉精通后,再玩这些变格体。所以,至于那个什么《葫芦格》我确实和清楚它是怎么回事,却不愿意多讨论它,实在没什么价值。
(这些游吟兄说得很对。变格还要作出好格,难易可知。初学者包括云平自己在内也应该打好基础再谈创作。至于葫芦格确实玄奥,本期待游吟兄解析一二,看来是奢望了,当然如果真是糟粕,不说也罢。)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再引用兄的话“因为高兴,所以我的回复比较罗嗦,望兄不要介意”哈哈开个玩笑:)
再次感谢兄台的细心指导,云平又学习很多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平兄于诗学之热切之心,令我感动。盖楼不休,高起为善。我历来自己觉的表达能力是超强的(偷笑中),其实,是高估了自己,还是我的表达不好,说的不够清楚。下面就几个问题继续聊聊,闲着也是闲着,开聊:
江湖游吟客 发表于 2010-1-6 08:06


呵呵,游吟兄说得俺脸红了。兄真是幽默,兄的表达能力真的非常好,不然云平哪里能学到这么许多?是云平的领悟能力不达标,但云平对讨论本身还是很认真的。兄是闲着聊聊,云平却要查找和消化N多资料,呵呵。先感谢、问好、敬茶

回帖还是置于游吟兄的段落后面,以便阅读: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本人是纯粹的北方人,所以入声于我而言也是有大难度的。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俺的舌头比较笨,但是通过学习,还是逐渐品味出什么是入声了。
(云平知道入声对于北方人而言确实很难掌握,游吟兄的努力云平感佩,也非常羡慕。)

音分平仄。再次强调一下,平音就是平音,在《平水韵》中体现的没什么区别,也有称上平下平的,这样区分只不过是因为平音字的数量比较多而分二部分,易于查找而已。这点上没什么可争议的。仄音字,“仄”的意思就是不平,平以外的全是仄,不管是上声去声还是入声。之所谓称为仄,就因为他们不平。
云平兄所说的“阴平阳平”,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来区分的。这属于普通话的调类和调值,阴平是一声,阳平是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这样的分类,是以现代汉语的基础语音分类。而在《平水韵》中是没有什么阴平阳平这一说法的,平声只有一类,就是平声。现代汉语中是没有入声的。而我们要学习近体诗的写作,是要脱离现代语音的羁绊的,就要把被取消的入声给找回来。排除音调的障碍,区分古韵和今韵,是学习近体诗的第一课,也是必须过的一关。所以,有些概念性的东西必须了解。

(呵呵,游吟兄说得不错,平声古代无所谓阴平阳平。“仄”的意思就是不平,不平就是“仄”这点兄已强调多次,确实是要义,云平紧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4-11-16 03:30 , Processed in 0.0489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