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  见
唐?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发帖际遇]: 寒江斜月 乐于助人,奖励 376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赠韦八处士
唐?杜 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贫 交 行
唐?杜 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哭 刘 蕡
唐?李商隐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发帖际遇]: 寒江斜月 乐于助人,奖励 446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病起荆江亭即事
宋?黄庭坚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非常重视朋友关系,《尚书?舜典》提倡“五典”,蔡沈认为那就是《孟子?滕文公上》中所说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礼记?中庸》中的“五达道”也指同样的五种人伦关系。在“五伦”中,前面的四种关系或是先天形成的,或具有惟一性、排他性,只有朋友关系是后天形成的,而且多多益善,一个人与多位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并不互相排斥,它是世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孔子曾从不同的方面论说交友之道:“朋友信之。”“毋友不如己者。”“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人甚至认为朋友间的感情亲如兄弟,孔门弟子司马牛曾忧愁地说:“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另一位孔门弟子子夏安慰他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汉代无名氏诗曰:“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就是对友谊的热情歌颂。
[发帖际遇]: 寒江斜月 在网吧通宵,花了 22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亲如兄弟的友谊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最重要、最本质的原因是理解。春秋时俞伯牙与仲子期是一对知己,其友谊的根源即是理解。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能听出来他“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死,俞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后人因而用“知音”指代“知己”,例如张孝祥词曰:“高山流水遇知音。”理解会导致信任,春秋时代另一对知己间的“管鲍之交”,即源于理解与信任。管、鲍两人曾在一起经商,管仲在分利时自己多取一些,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贪婪,他知道管仲家境贫困。管仲曾在战场上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管仲胆怯,他知道管仲家有老母。管仲仰天长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清人顾炎武歌颂他们说:“相知管鲍亲!”杜甫则用管鲍为榜样来批评不重友谊的时人:“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发帖际遇]: 寒江斜月 乐于助人,奖励 329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建立在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的友谊才会是持久的、生死不渝的,反之,如果把利害关系 视作交友的基础,则利尽而交亡,非但不能产生真正的友谊,反而会导致卖友求荣、落井下石的行为。古人对后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汉人朱穆作《绝交论》来针砭浇薄的世风。梁代的刘峻推而广之,作《广绝交论》,列举五类“利交”以批判之:追逐权势的“势交”;贪图财富的“贿交”;附庸风雅、猎取名声的“谈交”;贫时相合、富则反目的“穷交”;衡量轻重得失的“量交”。诗歌中的同类作品则首推杜甫的《贫交行》。真正的友谊应是以诚相待、持久不变的,有些人却朝秦暮楚,变幻莫测,诗人对那种世态极为厌恶,一针见血地指斥道:“翻手为云覆手雨!”浦起龙评曰:“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全诗仅寥寥四句便戛然而止,语气十分冷峻,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炎凉世态的轻蔑与憎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诗的首句以及由此句简化而来的成语“翻云覆雨”,已经把那类轻薄之人永远钉在耻辱柱上。杜诗的批判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鲜花(5)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古诗中更多的作品是对忠贞不渝的友谊的歌颂,古诗中洋溢着诗人们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和相思之意。这种友谊不会随着双方在穷达、贫富等方面的变化而有丝毫的改变,反而像雪中送炭似的给处于逆境中的友人带来温暖。748年,王昌龄以“不护细行”的罪名远谪龙标,正在扬州的李白听说此事,作诗寄之。龙标是唐代县名,其地远在今天的湖南黔阳。夜郎也是唐代县名,治所在今湖南芷江,龙标距夜郎不足百里。在李白看来,龙标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蛮荒之地,它甚至比夜郎古国(诗中的“夜郎”双关汉代夜郎国与唐代的夜郎县)更为遥远!在春残柳老、子规啼血的时节,传来了友人远涉瘴烟弥漫的五溪的消息,诗人的心情是多么沉痛,诗人对友人的命运又是何等关切!他忽发奇想,要把一颗愁心寄托给明月,伴随着友人的足迹直到天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4-21 01:00 , Processed in 0.02120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