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开心一刻] 虚无缥缈[水楼] [复制链接] (7831/47980)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最早注意到环境对于儿童教育影响的,还不是三次搬迁的孟母,我们至少可以追溯到《保傅》等文献。《保傅》篇谈到,武王的儿子成王生下来之后,王室对于他的教育非常之周全。成王是太子,将来要登上王位管理国家的。他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兴与亡,不能不慎重对待。负责太子教育的是三位德高望重的卿:太保、太傅、太师,合称为三公。三公的分工是,太保负责他的身体健康,太傅负责培养他的德义,太师负责训导。此外,还有“三少”,就是少保、少傅、少师,级别很高,都是上大夫。三少的职责是“与太子宴者也”,就是与太子在一起生活。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163 元 草币,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公、三少对太子的教育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侧重。在太子的孩提时代,三公、三少要教导他懂得孝、仁、礼、义,并且反复去做。太子年龄幼小,为了避免他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要将他周围的邪人赶走,使他的视野之内没有丑恶的行为。这样还不够,还要从各地挑选那些言行端方、懂得孝悌之道的人,让他们来和太子为伴。这样一来,太子每天看到的都是正事,听到的都是正言,走的都是正道,接触到的都是正人。每天与这些品行端正的人在一起,受到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太子的品行也就自然而然地端正了。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被小偷偷去了 184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之后,随着太子的成长,生理开始发生变化,有了朦胧的性的意识,开始注意女色了。这个时候,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去,送他到学宫里去接受系统的教育。上古时代的学宫有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和太学等五处,传授的知识各有侧重。东学的教育,主题是“上亲而贵仁”,“上”是崇尚的意思。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亲爱的人都是父母双亲,其次是同一血缘关系的亲属。要教育太子懂得与亲人相处,最重要的是要有仁爱之心。亲族之间的伦理关系,要亲疏有序,恩爱相及。南学的教育,主题是“上齿而贵信”,在血缘亲族之外的社会关系里,要按照年齿的顺序来确定尊卑关系。要教育太子懂得长幼有序,诚信相待的道理。西学的教育,主题是“上贤而贵德”,要教育太子懂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道理,把圣智者选拔到重要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北学的教育,主题是“上贵而尊爵”,国家的勋贵老臣以及有爵位者,理应得到尊重。教育太子要懂得贵贱有等的道理,这样,上下的秩序才会被遵守。太学是太子承师问道的地方,然后要在行为举止上请太傅指正。如果太子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太傅就要用责打的方法加以惩戒。如果太子按照要求做了,但是做得不到位,太傅就要指导他去做到。五学教育的目的是要不断增进太子的道德和知识,使他明白事理。太子是天下人的榜样,只要他能够成就自己的德性,天下的百姓黎民就都会跟着学习,天下大化的目标就可以实现。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子到了二十岁,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已经成熟了,有能力独立生活和处理各种事务,已经是成年人了。这一年要为他举行成年仪式,当时称为冠礼。从此以后,太保、太傅、太师不能再像过去对待孩子那样处处严苛地要求他了。尽管如此,太子也难免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太子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天下的治乱得失,丝毫马虎不得。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太子可能犯下的错误,专门设立了“司过之史”和“亏膳之宰”这两种特殊的职司。一旦太子有了过错,史官就一定要如实地记载下来,这是他的职责。如果史官胆敢为太子隐瞒,那么就要把他处死。除了史官要记载太子的过失之外,负责太子伙食的宰官还要撤走太子的膳食以示惩戒。如果宰官不这么做,也会被处死。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过年发压岁钱,花了 169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做还不够,为了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监督,又专门设置了“进善之旍”、“诽谤之木”和“敢谏之鼓”这三样东西。旍是一种旗子,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站到它前面,太子必须去听取。“诽谤之木”的“诽谤”,与今天所说的诽谤不同。今天所说的诽谤是造谣、诬蔑,古时候的诽谤是批评,这是要分清楚的。无论是谁,但凡是对太子有所批评的,可以站到诽谤之木前面,太子必须前往倾听。“敢谏之鼓”是为有所劝谏的民众设立的。太子的身份非常特殊,万民天天仰望。好比是太阳和月亮,出现了日食、月食,天下的人没有看不见的。同样,太子把错误改正了,天下的人也没有不知道的。这三件东西的设立,可以使太子所犯错误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此之外,太子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境界,不能只是让大家来纠正自己。方法是每天晚上瞽者为太子诵读《诗》,工官要诵读正谏,士则要向太子转达民谣。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知道,《诗》的内容都是非常纯正的,所以《论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里面有不少篇章都是表达情感的,既有对恋人的爱情,对祖宗的崇敬,也有对游子的思念,对贵族的不满,等等,可是,每一篇都能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对情感的把握非常有理性。经常诵读默念这些诗篇,性情就会潜移默化,归于雅正。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自古就有许多很好的官箴官谏,大多是格言,经常温习,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大戴礼记》里面有一篇《武王践阼》,里面说武王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警示他的格言,比如他的坐席的四面、楹柱上、手杖上、腰带上、器皿上、门上、窗户上、宝剑上、弓上、矛上,到处都是戒书。比如坐席的前左端写着:“安乐必敬。”意思是居安思危。前右端写着:“无行可悔。”意思是不要去做将来会后悔的事情。洗手的铜盘上写着:“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意思是说,与其覆没于人,宁可覆没于深渊。覆没于深渊还可以游出来,覆没于人就无法可救了。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谚民谣是人民的心声。我们读《国语》《左传》,就可以看到许多语言生动、文句押韵,甚至带有预言色彩的民谚民谣,它们是民众对为政者褒贬和愿望的集中表述。及时知道民谚民谣,可以了解民心,警示自己。
[发帖际遇]: 虚无缥缈 过年发压岁钱,花了 81 元 草币. 幸运榜 / 衰神榜
鲜花(1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3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王世子》有不少关于文王幼年表现的记载。还提到了古代的《世子法》。相传文王、武王各有一套《世子法》,世子每一项美德的培养,都有礼法规范可循。例如,为了树立孝敬父母之心,文王每天要三次问候父亲王季。鸡叫头遍的时候,文王就要起身,穿戴整齐之后,来到父亲的寝门前,询问内侍父亲晚上是不是睡得安稳。如果内侍回答说睡得很好,文王的心情就会很好。到了中午和晚上,文王还会到父亲那里询问起居的情况,过程和早晨一样。只要内侍说王季的起居有所不安,文王就会面露忧虑的神色,走路的时候连步子都会不稳。一直要到王季的身体恢复到了正常的状态,文王也才会回到常态。每到侍者向王季进膳的时候,文王一定要亲自过问膳食的情况,绝对不允许把变质的食品端上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9 03:04 , Processed in 0.04867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