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0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痛的。”
  “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才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原来生命就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
  看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发生的你怎么阻挡也阻挡不了,不会发生的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就无怨无悔。
  生与死是佛学中最热点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关心生死之事,领悟了生死之事才能真正地成佛。
  弟子向禅师问道:“师父,您能不能谈一谈关于生死的事?”
  禅师说:“你死过吗?”
  弟子说:“我没有死过,所以才向师父请教。”
  禅师说:“如果你想知道生死之事,那么你只有亲自死一回才能知道。”
  弟子说:“难道非要亲自死一回,才能真正悟到吗?”
  禅师说:“生死之事,说深奥很深奥,说浅显很浅显。说深奥,是因为‘生死’二字,即使是写上万卷之书,亦难以解释清楚;说浅显,是因为只需一句话即可以说清楚,它就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弟子默然。矣后,顿悟。
  关于生死之事,其实完全不必要担心,要知道该来的终归会来,不会来的追也追不到。生死乃是自然规律,无须有压力,也无须太在意,因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辛弃疾的《菩萨蛮》,这首词全文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道破了一个客观真理,也说破了一层天机。辛弃疾身处腐宋之世,有心杀敌,但无力回天,正是这样残酷的经历,使他对世事洞察彻底。历史大潮可谓浩浩荡荡,汹涌东去,势不可挡,既使几座青山使它拐几个弯,但直泄东海的大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也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对人生的一种清醒的认识。它启示我们,人要正确地看待自己,正确地确定位置,要顺应人生规律,走好人生的旅途。不要不知轻重,不知进退,不知好歹,不知死活。所以说,这是一层天机。可惜,执迷不悟的人、被权、钱、色迷住心窍的人都很难参得透。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1节:今天再努力,也扫不完明天的落叶
  今天再努力,也扫不完明天的落叶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干,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落叶满地。
  这时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惟有认真地活好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该发生的你怎么阻挡也阻挡不了,不会发生的你再努力也没有用。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就无怨无悔。
  青春很易逝,珍惜当下才能少些追悔
  “孩子,趁年轻,何不埋头苦干,以成就一番事业呢?”有位老人劝告一位少年。
  少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何必那么急呢?我的青春年华才刚刚开始,时间有的是!再说,我的美好蓝图还未规划好呢!”
  “时间可不等人啊!”老人说,并把少年引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室里。
  “我什么也看不见啊!”少年说。
  老人擦亮一根火柴,对少年说:“趁火柴未熄,你在这地下室里随便选一件东西出去吧。”
  少年借助微弱的亮光,四处努力辨认地下室的物品,还未等他找到一样东西,火柴就燃尽了,地下室顿时又变得漆黑一团。
  “我什么也没拿到,火柴就灭了!”少年抱怨道。
  老人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同这燃烧的火柴,转瞬即逝,朋友,你要珍惜啊!”
  人生说短不短,长寿者亦能活到百岁;说长不长,弹指一挥间。只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若是待走到生命的终点,才后悔所走过的人生,就为时已晚了。与其到那时后悔,不如今天多做一点,至少回首的时候苦乐参半,眼泪与笑脸并存。少一分遗憾,就多了一分回味。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2节:坦然面对无常事,人生失意常八九
  坦然面对无常事,人生失意常八九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名利,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亲人和朋友,但是不能没有希望!希望从何而来?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无常,多关注人生中的一二得意之事。
  有一位孤独的年轻人倚靠着一棵树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不时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一位僧人从此经过,好奇地问:“年轻人,如此好的阳光,你不去做你该做的事,却懒懒散散地晒太阳,岂不是辜负了大好时光?”
  “唉!”年轻人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体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去费心费力地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体,就是我做的所有事了。”
  “你没有家?”
  “没有。与其承担家庭的负累,不如干脆没有。”年轻人说。
  “你没有你的所爱?”
  “没有,与其爱过之后便是恨,不如干脆不去爱。”
  “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得到还会失去,不如干脆没有朋友。”
  “你不想去赚钱?”
  “不想,千金得来还复去,何必劳心费神动躯体?”
  “噢,”僧人若有所思,“看来我得赶快帮你找根绳子了。”
  “找绳子?干嘛?”年轻人好奇地问。
  “帮你自缢!”
  “自缢?你叫我去死?”年轻人惊诧地说。
  “对!人有生就有死,与其生了还会死去,不如干脆就不出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多余的,自缢而死,不是正符合你的逻辑么?”
  僧人的话说得很在理,因为哀莫大于心死,与其如此悲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还不如早点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事实上,人生失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生处处皆是无常事,我们必须学会看破无常!只要看破生死看破无常,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获得新生获得阳光获得快乐!
  一个人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名利,可以没有爱情,可以没有亲人和朋友,但是不能没有希望!希望从何而来?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无常,多关注人生中的一二得意之事。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3节:坦然面对世间的无常
  坦然面对世间的无常
  “生又何欢,死亦何哀”,人们常常这么说,却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不是不明了,而是看不透。
  在罗阅祗城有一个婆罗门,他经常听说舍卫国的人民绝大多数都孝养父母、信仰佛法,而且善于修道,并供养佛法僧三宝。他对此心中十分向往,于是便想去舍卫国观光并修学佛法。
  到了舍卫国,他看见有父子二人正在田中耕地、播种。忽然,有一条毒蛇爬到了那儿子的跟前,将他咬死了。然而那父亲不但不管儿子,反而接着干活,连头也不抬。此情此景令这个婆罗门大为惊奇,便上前去问那父亲原因。耕种者反问道:“你从何方来,来此为何目的?”
  婆罗门回答说:“我从罗阅祗城来,听说你们国家多孝养父母、信奉三宝,所以打算来求学修道。”接着,婆罗门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了,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还接着耕地播种呢?”
  耕种者说:“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世间万物的成败,皆为自然规律,忧愁啼哭能有什么用呢?如果伤心得饭也不吃、觉也不睡,什么事也不干,那不是跟死人一样吗?如果是这样,那活着的意义就不大了。你要进城的话,当路过我家时,请替我捎话给我的家人,说儿子已经死了,不必再准备两人份的饭菜了。”
  这个婆罗门心里暗想:“这个人可真不像话!儿子被蛇咬死了,竟然不悲哀,反而还想着吃饭的事,真是太没有人性了啊!”
  他进入舍卫城,来到耕种者的家,见到了那人的妻子,便说道:“你的儿子已经死了,他的父亲让我捎话给你说,你只需要准备一个人的饭菜就行了。”那妇人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儿子也是一样啊!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这个婆罗门又告诉了死者的妻子,谁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他心中非常生气,对那女子说道:“你的丈夫已死,你难道一点儿也不痛心吗?”那女子默然不答。
  这个婆罗门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国家,他心里暗想:“我听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如何慈爱、如何孝顺、如何供奉三宝,所以才想来这儿学习修道的,没想到碰上的却都是这等没有人性的人。这种人又怎配信佛修道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决定去请教伟大的佛陀。
  这个婆罗门来到佛陀处,向佛陀顶礼,退坐一边,一脸的愁云。佛陀已明白他的来意,却故意问他为什么会忧愁。
  他回答说:“遇事不合我的想法,故而忧愁。”
  佛陀又问:“遇上什么样的事不合你之所想了啊?”
  他便一五一十地如实向佛陀禀告了路上所见之事。
  佛陀说道:“善男子,这些人是真正明白人生事理的啊!他们知道人生无常,伤心悲哀均无济于事,故能正视世间及人生的自然规律,也就没有忧愁!尘世之人不明白生死无常的道理,便互相贪着爱恋,等到突发事件一来,即懊恼、痛苦甚至痛不欲生,无以自制。正如人得了热病,高热谵语,恍恍惚惚胡说八道,只有经过良医诊治下药后,热退病愈,才不会再说胡话了。”
  佛陀接着又说:“世间俗人长时间被贪、嗔、痴三种烦恼袭扰,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无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灭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烦恼尽除。这些人皆可以证道啊!”
  这个婆罗门闻佛所说,即自责道:“我真愚痴,不明佛法大义,现在一经佛说,如黑暗中见到光明,恍然大悟!”
  佛经里有这样的话:“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意思是说,生命就如同长在树上的果子,每一颗果子都要经历风吹雨打,有的能瓜熟蒂落,有的等不到成熟就飘然零落了,没有谁能保证所有的果
  第104节:学着拥有旷达的人生
  实都能够长到成熟。人生也是一样,无常鬼每天都跟随在我们身后,不知道哪一天就把我们的生命偷走了。
  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一说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悲观的。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佛法不但不是消极的,反而是积极进取的,是给人以希望与光明的。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和SW。
  学着拥有旷达的人生
  我们要学着拥有旷达的人生,因为只有旷达的人生才具有像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
  人生学会旷达,就不会再因生活中一些无谓的琐事而斤斤计较;人生学会旷达,就会不再因生活中几句逆耳的言语而耿耿于怀;人生学会旷达,就不会再因生活中此许所谓的烦恼而忧心忡忡;人生学会旷达,就会站在人生另一个高度上去看待和审视周围的人和事;人生学会旷达,就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以一个过来者的身份出现在他人面前。
  有一位老乡去赶集,买了一口锅提在手里,不料“铛”的一声,绳子断了,锅掉在地上摔破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掉头便走了。旁人问他为什么看都不看一下,他回答说:“已经打破了,看它还有什么用呢?”
  从前魏国东门有个姓吴的人,他的独生儿子死了,可他却一点也不忧伤,仍每天饮酒吟诗,快乐自在。有人不解地问他:“你的爱子死了,永远也见不着了,你难道一点也不悲伤吗?”他回答说:“我本来没有儿子,后来生了儿子,如今儿子死了,不是正和我从前没有儿子时一样吗?那我又有什么可忧伤的呢?”
  确实,世事多变,人生无常,古云:“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自然通达之人,能够看破事物的表相,优游物外,而化解险境和忧烦;一般凡夫俗子却总被世间的烦恼困惑缠缚而难以自拔。
  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不论美与丑,善与恶,得与失……既是相对,亦非绝对,却是无常的,缘生的。在热闹的尘世中,看破了名利、得失的虚妄,放下了贪爱的执着,活也活得自在,死亦死得安然。唯有旷达超然的态度,以乐观、宽容的心去正视现实,眼下的世界才会越来越广阔。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空,从空旷中走来,向空旷中走去,最后的结果是四大皆空。所以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物。况且,人生的欢乐是多么少,时间又是多么短;人生的苦难又是多么深,该忧愁的事又是多么多,又何苦把自己捆绑在世俗的小事之中呢?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5节:苦难很肥沃,滋润人成长
  看透了,看穿了,人的生命就获得了自由和解脱,从斤斤计较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不在小事情上浪费自己,而能务其大者、远者,创造人生的远景宏图。人生旷达了,心智自然也就不会劳累,就不会活得那么拘谨和痛苦。
  苦难很肥沃,滋润人成长
  降临到你身上的苦难,常常是上天要把你的心志磨励得得更加坚强,成长得更加更加挺拔。苦难对于一个乐意和迫切成长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营养的补品!
  寒冬腊月,一个名为“滴水”的和尚去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外面下着很大的雪,可是仪山禅师却不让他进门。那个和尚就在门外一直跪着,这一跪就是三天。仪山的弟子看他可怜,纷纷为他求情。可是仪山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留那些没有住处的人!”弟子们没有办法,只好纷纷走开。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那个和尚身上皴裂的地方开始流血,他一次次地倒下又重新起来,但他依然跪在那里,雷打不动。仪山下令弟子:“谁也不准开门,否则就将他逐出门外!”
  七天后,那个和尚支撑不住,倒了下去。仪山出来试了一下他的鼻子,尚且有一丝呼吸,于是便下令将他扶了进去。滴水终于进了仪山门下参学。
  有一天,滴水和尚向仪山禅师问道:“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分别?”
  话刚说完,仪山就一拳打了过来,并大吼道:“这个问题岂是你能问的?滚出去!”
  滴水被仪山的拳头打得头晕目眩,耳朵里只有仪山的吼声,忽然间,滴水想通了:“有与无都是自己的肤浅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
  还有一次,滴水感冒了,正在用纸擦鼻涕的时候,被仪山看到了,仪山大声喝道:“你的鼻子比别人的血汗珍贵?你这不是在糟蹋白纸吗?”滴水便不敢再擦了。
  很多人都难以忍受仪山的冷峻,可滴水却说:“人间有三种出家人,下等僧利用师门的影响力,发扬光大自己;中等僧欣赏家师的慈悲,步步追随;上等僧在师父的键锤下日益强壮,终于找到自己的天空。”
  滴水和尚后来果然成为一代得道高僧。
  向你挥来的鞭子,常常是要你把头抬得更高,背脊挺得更直。
  降临到你身上的苦难,常常是上天要把你的心志磨励得得更加坚强,成长得更加更加挺拔。苦难对于一个乐意和迫切成长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营养的补品!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6节:知道生命意义的人,再多的苦也能承受
  知道生命意义的人,再多的苦也能承受
  尚书前去拜见景岑禅师,一番问候之后,尚书开口问道:“本性是什么?”
  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
  景岑禅师不禁想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傍晚,他看到一个孕妇背着一只竹箩走过,她衣着破旧,脚上落满土垢,竹箩好像很重,压得她直不起腰来。她左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右臂揽抱着一个更小的孩子,急忙地赶路。
  景岑禅师本以为这样沉重的生活一定会让她不堪重负的,可是她的脸上明明写着像明月一样温婉的笑容。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为了生活辛苦奔劳,但是她知道自己的人生寻求的是什么,所以她不但没有觉得劳苦,反而感到十分快乐。
  想到这里,景岑禅师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本性。看着眼前的尚书,禅师开口叫唤:“尚书!”
  尚书双手一揖:“是!”
  景岑禅师摇摇头说道:“回答我的只是一个躯壳,而不是一个清明的生命。”
  尚书低头想了想,眼中云雾迷茫:“只有躯壳有口舌,才能回答你的话呀!清明的生命哪里来的口舌?”
  景岑禅师点点头:“是否回答都没有关系,关键是要自己觉悟。要明白自己的目标,不要弄错了人生的意义。弄错了生活方式,只能徒然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奴隶!”
  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的人,即使是再多的苦难,也能够承受;不知道自己本性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
  知道人生痛苦的人,再多的苦也能坚持
  有座泥像看着过往的人群,产生了无比的羡慕,于是便向佛陀呼救:“请让我变成人吧!”
  “你要想变成人也可以,但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将马上把你还原。”佛陀说完,手臂一挥,泥像真的变成了一个青年。
  于是,青年跟随佛陀来到悬崖边。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由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连接着。这座铁索桥由一个个大小不一的铁环串联而成。
  “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
  青年于是战战兢兢地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链环的边缘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他便跌进了一个铁环之中,两腿顿时失去了支撑,胸口被链环卡得紧紧地,几乎透不过气来。青年大声呼救:“快救命啊!”
  “请君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佛陀在前方微笑着说。
  青年扭动身躯,拼死挣扎,好不容易才从痛苦之环中解脱了出来。“你是个什么链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青年飘飘然,一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到了一个环中。青年惊恐地再次呼救:“救……救命啊!”
  这时佛陀再次在前方出现,说道:“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自救。”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然而这时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两个链环间边休息边想:“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
  第107节:活出人间好时节,不去虚度好年华
  “我是美色链环。”脚下的链环答道。
  接下来,青年又掉进了贪欲的链环、妒忌的链环、仇恨的链环……等他从
  这些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时,已经没有勇气再走下去了。
  于是,佛陀就对他说:“人生虽然有许多的痛苦,但也有战胜痛苦后的轻松和欢乐,你难道真的愿意放弃人生吗?”佛陀问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欢乐和愉快太短暂了,我决定放弃人生,还是去做我的泥像吧!”青年毫不迟疑。佛陀长袖一挥,青年又还原为了一尊泥像。然而不久之后,泥像便被一场大雨冲成了一堆烂泥。
  泥像变成的青年,并没有懂得人生旅途中痛苦是难以避免的,而且经历过痛苦,才能珍惜轻松和快乐的美好。如果知道了这一点,青年就一定能坚持下去,演绎更多更精彩的人生。
  活出人间好时节,不去虚度好年华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这是佛祖释迦牟尼在佛经里讲到的一个比喻:
  “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是良马,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贵的是,当主人一扬起鞭子,它便知道主人的心意,体贴入微,这是能够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马。
  “第二种是好马,当主人的鞭子抽过来的时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马上警觉。但是等鞭子扫到马尾的毛端时,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算得上好马。
  “第三种是庸马,它见到鞭影,不但毫无反应,甚至鞭如雨下,它都反应迟钝。等到主人动了怒气,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躯上,它才能顺着主人的命令奔跑,这是后知后觉的庸马。
  “第四种是驽马,主人扬鞭之时,它视若无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无知觉;直至主人盛怒至极,双腿夹紧马鞍两侧的铁锥,霎时痛刺骨髓,它才如梦方醒,放足狂奔,这是愚劣无知、冥顽不灵的驽马。”
  佛陀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下来,眼光柔和地扫视着众弟子,用庄严而平和的声音说:“徒弟们!这四种马好比四种不同根器的众生。第一种人听闻世间有无常变异的现象,生命有陨落生灭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奋起前进,努力创造崭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马,不必等到SW的鞭子抽打在身上。
  “第二种人看到世间的花开花落、月圆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无常侵逼,也能及时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驰骋。
  “第三种人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经历SW,目睹骨肉离别的痛苦,才开始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8节:活出生命真意义
  忧悒惊惧,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肤之痛,才能翻然醒悟。
  “而第四种人当自己病魔侵身,如风中之烛的时候,才悔恨当初没有及时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驽马,受到彻骨彻髓的剧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为时过晚了。”
  活出生命真意义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着。
  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明白什么才算是意义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一件事有没有意义并不在于这件事的大小。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只要是你该做的,你用心把它做好了,这就是有意义的。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蔫了。
  “天呐,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赶紧跑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该浇花了!”傍晚,禅院里的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老和尚才想起来浇水。
  “不早浇……”小和尚嘀嘀咕咕地说,“一定已经死了,浇不活了。”
  “浇吧!”老和尚漫不经心地吩咐道。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立了起来,而且生机盎然。
  “师父!”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的头,“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上晚课的时候,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跟前:“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呐!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
  每个人都拥有一次生命,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尊贵,也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卑贱。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着,生命对于他来说是恩赐;畏惧生命的人,撑着不死,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佛光禅师门下有个叫大智的弟子,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回到了师父身边。
  在佛光禅师的禅房里,大智述说了自己在外游学二十年的种种见闻和感悟,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您一个人还好吗?”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译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快活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看着年迈的师父,大智关心地说道:“老师,您应该多一些时间休息!”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9节:活好当下好时光
  夜深了,佛光禅师对大智说道:“你休息吧!有话我们以后慢慢谈。”
  第二天一早,大智就被一阵木鱼声敲醒了。大智走出禅房,发现敲鱼诵经的声音正是从佛光禅师的禅房里传出来的。原来佛光禅师每天都是这样早起晚睡,忙个不停。白天,佛光禅师不厌其烦地对一批批来礼佛的信众说禅讲法,一回禅房不是批阅学僧心得报告,便是拟定授课的教材,每天总有忙不完的事。
  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禅师刚与信徒谈话告一段落,大智抢着问佛光禅师道:“老师,分别这二十年来,您每天的生活都是这么忙着,怎么都不觉得您老了呢?”
  佛光禅师道:“我没有时间老呀!”
  “没有时间老”,这句话后来一直在大智的耳边响着。
  我们说人生在世一定要好好活着,怎么样才算好好活着呢?“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而已!别闲着,做你该做的事儿去,这就是活着的最高境界,就是好好活着。
  活好当下好时光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现在。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禅师在烈日下晒香菇,住持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我可以找个人为您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客气地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禅师说:“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说道:“睛天不晒香菇,难道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
  道元禅师一时语塞。
  人生有两件事情绝不能做:一是“等”,不能等明天;二是“靠”,不能靠别人,否则你这一生就算白活了。
  日本净土宗的创始人亲鸾上人自小父母双亡。九岁时,他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于是跑去找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小亲鸾答道:“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都不在了,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SW,为什么我一定要和父母分离,所以,为了探索这个道理,我一定要出家。”
  慈镇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志愿,说道:“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太晚了,待明日一早,我再为你剃度吧!”
  小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答道:“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我终是年幼无知,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是否可以持续到明天。而且,师父,您都那么老了,您也不能保证您是否明早起床时还活着啊。”
  慈镇禅师听了这话以后,拍手叫好,并满心欢喜地说道:“说得好啊!你说的话完全没错,现在我马上就为你剃度!”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0节:活出人间好时节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谁也不能确定明天带来的是新的希望,还是未知的绝望!所以人活着就要努力,勿使今天依然成为过去的一部分!生命是经不起等
  待的,人生短暂,须只争朝夕。时间是很容易消逝的,须好好把握,活好当下的美好时光。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而已,抓紧现在的时间好好生活吧,做些值得回味的事情,不要到行将离世时,才开始悲怨惆怅。
  活出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是说世间的事皆是闲事,没有什么不得了,更不值得挂在心头,若能如此,你便能过上人间最赏心悦目的好时节。慧开禅师是得道高僧,悟道成佛的人,自然境界不同。以这样的心境过日子的,虽不一定都是得道高人,但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而对生活缺乏热情的大大概不容易办到。
  春天除了百花芬芳也有荆棘杂草;秋天除了清风明月还有落叶枯藤;夏夜的凉风虽好,却也有蚊虫肆虐;冬日雪景虽美,却难掩刺骨的冰寒。四季虽美,但都有缺憾。世界本来就没有完美的存在,这是事实。四季连在一起是一年,年复一年连在一起就是一生。人生和四季一样虽然美丽缤纷,也难免有缺憾。
  在对生活缺乏热情的人眼中,一年四季的坏处很多很多!是不是真实呢?也是真实的。但在这样的心境中走过一生,即便活到百岁,也会觉得缺少些什么。如果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境去感觉,春天虽不一定处处是花,但只看有花的地方;秋天虽然万物萧瑟,但只注目丰收的硕果……凡是往好处想,往好处看,心境自然豁达,人生就会知足而自得其乐。
  其实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活了多少年,而在于你走过的生命中有多少“好时节”。这取决于我们的心态,看不开,处处抱怨,人生便是一出悲剧;看开了,知足、乐观地活,便能活出人生好时节。
  无非名和利,不过一碗饭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目标,其实本质上“无非名和利”。当你受苦受累受委屈了的时候,不妨想想“不过一碗饭”、“不过一念间”,这时,你的心或许会更容易释然。
  我们为谁活着?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很难获得更多的快乐。
  童年时代,我们发愤读书,是为父母的颜面而活。为了做乖孩子,不让父母费心,我们要压抑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让自己成为与众不同的另类……
  青年时代,我们为了吃饭谋生,可以牺牲自己的最爱,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嫁自己不是最爱的人。我们可以经常强颜欢笑,为了自己的饭碗,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1节:无非名和利
  中年时代,我们容颜渐衰,升官已无望,发财成泡影,可儿女已长大,要读书,要供他们上小学,上中学,他们争气,我们要砸锅卖铁供他们上大学,哪怕累得筋疲力尽,也在所不惜。他们不争气,我们要苦口婆心,劝导他们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他们的学习请老师,请家教,上各种补习班。还要忍受他们青春期的叛逆,将自己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幕后经济支柱。父母也越来越老,不能在操劳,各种疾病开始青睐他们,纷纷踏至而来。他们变成了需要我们照顾的老小孩,见到我们开始絮絮叨叨总认为自己浑身都有毛病,总希望子女守在身边问寒问暖。我们何尝不想,可是我们要工作,要挣钱,孩子上学要花,老人看病要花,人际交往的各种事情要花,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要花,而且,随着我们岁数的增长,我们在领导眼里也变得一文不值,难呀!
  我们为谁活着?为孩子,为家人,为面子,还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无非名和利
  我们究竟是在为谁而活着?我们为什么从小开始就忙忙碌碌,长大后还要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却又自罢不能?也许下面纪晓岚说的一句话能给你找到一个参考答案。
  据说乾隆皇帝当年巡察江南时,看到江面上千帆竞渡,不禁好奇地问左右:
  “江上熙来攘往者为何?”
  陪伴一旁的大学士纪晓岚随口就答道:
  “无非为名、利二字。”
  纪晓岚一语道破天机,看透人生奥秘。
  我们为谁活着?我们在忙什么?我们确实是在为家人活着,但更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而活着而忙碌!
  不过一碗饭
  我们为谁活着?表面上看是在为家人活着,为自己活着,实际上是在为了名和利在活着。为了名和利,我们可以活得很忙碌,活得很疲累,活得失去了自己。然而,名和利再多,我们抓在手上的又有什么呢?名气再大,死后也只不过占据棺材大小甚至骨灰盒大小的位置;金钱再多,一顿饭也吃不了多少!
  拼命追名逐利的人,不妨看看这个故事。有两个工作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一位高僧,请求他开示是不是该辞掉工作。高僧闭着眼睛,隔了半天只说了五个字:“不过一碗饭。”两个年轻人都觉得自己顿悟了,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如何抉择了,于是便拜谢高僧就下山了。
  回去后,其中一个人递上辞呈便回家种田了,而另一个却继续留在那家公司里。
  十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那位成为了农业专家,留在公司的那位成为了经理。
  有一天两人相遇时,农业专家问经理:“奇怪!师父告诉我们‘不过一碗饭’,不过一碗饭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必硬留在公司里受气呢?所以我就辞职了。但你为什么没听师父的话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3 06:34 , Processed in 0.0418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