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4节: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
  而挖空心思,去寻找所谓的捷径,甚至铤而走险,最后往往逃不脱失败的结局,吃尽苦头,尝尽苦果。
  承受极大痛苦,所以结出美丽异常的珍珠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边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则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回应道:“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边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很健全。”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后,便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全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全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乃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要长成美丽的珍珠,痛苦是必不可少的养分。先吃苦,后尝甜。如果蚌身体里没有承受过极大的痛苦,根本不可能结出美丽的珍珠。
  你愿意成为神像还是木鱼
  有位雕刻大师在森林中漫步,找到了一块上等的木头。
  大师将木头拿回家之后,决定将木头雕刻成一尊神像。他花了许多时间,用尽心血,终于雕出自己心目中满意的一尊神像。
  大师完工之后,看了看一旁剩下的木料,捡起一块较大的,顺手将它做成了一个木鱼。
  安置在庙里的神像,日日受到信徒的顶礼膜拜,享受着香火和供奉,身份地位尊荣备至。而那个木鱼则被放在神桌前,随着和尚早课晚课的诵经声,不断地被敲打着……
  一天夜里,木鱼问神像道:“我们来自同一块木头,你可以享受供奉,而我却每天要被人打,难过死了。为什么我们的命运会相差这么大呢?”
  神像说:“当初你不肯接受刀斧加身,而我所受到的雕琢之苦,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因此,今天你我所受的待遇,当然会有天壤之别了。”
  “玉不琢,不成器。”今天所有加诸于我们身上的磨炼,都是上天为了提升我们将来的功业而特别准备的。愿意塑造神像,或者塑造木鱼,决定权完全在于我们自己。
  第55节:先付出,后回报
  先付出,后回报
  无论你想获得什么回报,都必定需要先付出。你想摘取树上的果实,就必须先给树浇水、施肥;你想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就必须先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要去帮助别人;你想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先去爱别人。
  有一个人在沙漠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暴风沙。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里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
  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交战着: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着纸条上说的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个地方!到底要不要冒险呢?
  最后,他还是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全部灌入到了这个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然后他以颤抖的手汲水,没想到,水真的大量地涌了出来!
  他喝足水后,将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再加上了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纸条上说的是真的。
  春天播种,秋天才能够收获。同理,欲得到善果,必须先培植善因;欲遇到福缘,必须先广种福田;欲收获福报,必须先学会付出。
  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吧,只有种下“付出”的因,才会收获“回报”的果。
  付出是一种回报
  从前,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
  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庐。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颜悦色地对两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是吧?想来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还值点钱,你就拿去吧!”
  小偷惶恐之下抓着衣服就跑。看着小偷在月光下的背影,良宽禅师无限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光送给他。”
  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为别人照亮道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从而避免了碰撞。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印度伟人甘地有一次乘坐火车,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铁轨旁,此时火车已开动,再下去已没有可能。于是,甘地迅速地把还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扔到第一只鞋子旁边,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同行的人不解地问甘地为什么要这么做。甘地认真地说:“这样一来,路过铁轨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子了。”
  这几个故事讲的都是对别人不求回报的彻底付出的故事。在人生路上,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但是你是否知道,在前进的路途上,自己付出一些,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候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有一位抱着柴火的人坐在寒冷的夜里,对着一只因缺柴而熄灭的大火炉叫道:“你什么时候给我以温暖,我什么时候才会给你添加柴火。”殊不知,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又怎么会给你温暖呢?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6节:付出是一种幸福
  佛陀说,欲得善果,先种善因。无论你想获得什么回报,都必定需要先付出。你想摘取树上的果实,就必须先给树浇水、施肥;你想在工作上干出成绩,就必须先要付出心血和汗水;你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要去帮助别
  人;你想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要先去爱别人。
  凡有果,必有因。回报是果,付出是因。付出才有回报,付出必有回报。事实上,付出就是一种回报。
  付出是一种幸福
  佛陀说,积善因,得善报。付出就是在积善因,而善因就是一粒粒幸福的种子,培育好了,就能长出一朵朵幸福的花儿,在芬芳了众人的同时,也陶醉了自己。
  有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20个用来接济贫苦的老人和孩子。在生意好的时候,馒头刚一出笼便被顾客们一抢而光了。于是有人便劝他卖掉那些留下的馒头,可是无论顾客如何要求,这个馒头店老板就是不肯将那20个馒头卖掉,而当他用夹子把热乎乎的大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的时候,黝黑的脸上便会绽放出明亮的光彩,那种幸福的感觉是其他人很难体会得到的。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当馒头店的老板把馒头送给老人和孩子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付出给别人带来了快乐,于是自己也跟着“幸福”了起来。在生活中,收获固然是一种幸福,但付出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付出时间能够收获希望,付出劳动能够收获果实;付出真心能够收获真情,付出爱心就能够收获整个世界。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在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其实同时也是在帮助了自己。真诚地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不仅不会使你受到什么样的“损失”,还能使你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幸福的感觉。
  其实,付出的幸福感觉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很容易得到却又最容易忽略掉的事情,在我们埋怨生活压力大,到处充满功利,找不到幸福感觉的时候,其实也许是你没有时间去察觉,去体会生活中的幸福啊。当你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时,别人会很开心,你也会很快乐;当你给乞讨者施舍的时候,也许你的真心付出换来的是他生存的希望,那一刻你会感觉到很幸福;当你周末把家里收
  拾一番,然后再为家人做一道刚学来的大菜,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品尝你手艺的时候,那种天伦之乐,不正是你的付出所获得的幸福吗?
  学会付出,便能拥有幸福。种下付出的种子,幸福的花儿就会美丽你的内心,让你呼吸到幸福的持久的香味儿。
  第57节:改过积善因(1)
  改过积善因
  多积善因,少积恶因吧,善因积累得越多,就越快地转变因果,越容易地颠覆不好的命数,得到多福多寿之运程。
  有人问佛陀:“假若过去作恶很多,现在作出很多的善行也不可能抵销吗?”
  佛陀说:“对!因为因果定律是无法抵销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好比在一块土地上同时种下瓜种,亦种下豆种,后来瓜种一定生瓜,豆种一定生豆,瓜是不会消灭豆,豆亦不会消灭瓜的;可是现在又讲因果可以转变,要怎么转呢?”于是佛陀讲了一个故事。在一座寺庙里,有一位法师在那里讲经,同时有一个曾经造了大罪业的人,听完了经就去请教法师说:“我过去杀生害命,已经造了大罪业,该怎么办呢?”法师就教他:“你要真心流露发心忏悔,现在还未结果,断缘就可以。”但是,此人只知因与果,不明白缘的道理。法师便拿出一包蒺藜给他,要他种在寺后空地的东西两条小路边,东边种的蒺藜要撒石灰,不要浇水;西边种的要天天浇水。法师又交代他每隔五天要赤足走一次,东边走走,西边也走走。此人头一次东走走西走走,没有什么感觉。法师便叫他西边依然天天浇水,东边依然不可以浇水,再隔五天亦是赤着足两边走走,又隔了五天还如此走来走去,虽然看到西边蒺藜已经出牙,再过了五天芽已长了三寸,且开出了黄花,法师仍是叫此人走来走去。又过了五天,此人在西边赤足走时,就被蒺藜的刺刺得不能走了。法师问:“东边呢?”那个人答:“没感觉到什么。”法师再问:“东西两边皆种蒺藜种子,为什么东边能走西边不能走呢?”这时此人恍然大悟,原来东边撒的是石灰又不浇水,断了缘就不发生作用,西边的天天浇水,这水的“增上缘”,就发生了力量。所以,同时下
  种,东边的不发芽而西边的却茂盛,这就是有缘则生,无缘则灭,因果可转变的道理。
  佛陀又指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改过,犹未晚矣;积善积德,因果可转。
  因果可转变
  因是非常细致的种子,果是很庞大的事实。我们的一念心就如一粒种子,所谓“因缘果报”,即若要看现在的成果,就必须追究从前播下的那颗种子。所以,务必要警惕当下这一念,多注意自己的心和目前的一举一动。
  明朝时,有位刘大司寇(刑部尚书),他有个儿子,名叫景。小时候,刘景的身体极为脆弱,经常生病。他上面曾有五个哥哥,都已短命死了。刘大司寇看到这个仅存的第六子又如此多病,心中非常担忧。每遇到看相算命的人,他总要将刘景的命相托他们推算。但不幸得很,大多数看相算命的人都说刘景到19岁时会遇到一个很大的厄难。他因此更加忧虑。
  这一天,有位叫周士涟的四川相士来游京师,替人看相,甚为准确。一时间,周相士的名声震动京城内外。因此,刘大司寇便邀请周士涟来到自己家里,请他给刘景看看终身的福禄寿缘。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8节:改过积善因(2)
  周相士看了半晌说:“论公子的贵格,恐难度19岁之关,但你们切勿因此灰心,需知‘天定能胜人,人定亦能胜天’。大凡一个人的禄寿厚薄,实关系到宿生所造业因的善恶。《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宿世杀生者,今生需受短命报。这样讲来,公子前生的杀业一定是很重的。我们既然知道他短命相的原因,那就可用对治的方法,戒杀放生,广修各种善业来加以补救,便不难易短命而为长寿了。譬如患病的人,病原已经诊明了,只要对症服药,自能霍然而愈啊。但讲到修善,必需尽心竭力去做。总要做到今生的善业,远胜宿世的恶业,才能有实效可得。假定公子的宿世恶业有八分,今生忏恶修善,必需做到十分,方能将命相注定的禄寿,增加挽回。倘若只做到六七分,或勉强够八分,那就善不胜恶,这好比病重药轻难以起死回生,恐难立刻见效。但并不是
  说行善会落空无用,这些善事对于来世种点善根还是有用的。世人每见修善作恶的人,有许多并无明显报应,就疑天道无知,这就是因为肉眼看不见三世因果、宿业强弱的缘故呀。万望贤父子深信佛语,真实不虚。竭诚去做,公子定能福寿绵长,这是不必忧虑的。”
  这时,刘景已年方17岁,资质聪明,且很知自勉。听了周相士的话,认为是至理名言,就对天立誓愿,下决心除恶修善。周相士于是教他以奉行功过格为入手方法,《太上感应篇》亦可参照。刘景遂依照办理,并将篇中的善恶条款,逐一录出。善者贴在东壁,每行一善加一红圈;恶者贴在西壁,每犯一恶加一黑圈。虽举心动念,也严自克责,不敢自恕。对于戒杀放生,尤能力行不稍懈怠。这样行了三年,竟得安然渡过了19岁的难关。
  有一天,他因事乘舟渡扬子江,看见渔人网得一只很大的乌龟。刘景看了触发慈心,就命从人买来放生,说也奇怪,那龟放到水里好像有灵性,昂首点头,跟在刘景船后送他,直到五六里路之遥,仍恋恋不舍。这天夜里,刘景梦见一皂衣短胖的道人对他说:“公子力行《感应篇》,三年不倦,天帝很嘉许你,现在你已得增禄延寿。但你体质薄弱,难保寒暑不侵。贫道现有小术相授,依之调摄可保身安无病。”说毕,即传以调息却病之法。
  刘景醒来之后,知道这是神龟前来报德,从此依法用功,果然日渐康健。
  后来,刘景再请周士涟来自己家,以谢他昔日指教之恩。这天夜里,刘景和周士涟联床同睡。半夜时分,周士涟醒来,觉得刘景鼻息极微,扪之竟同死人一般,出息毫无。次日早晨起来之后,周便向刘大司寇称赞道:“别来数载,公子骨相,与前大异,睡中视之,知系传得龟息,非但身体健康,寿命久长,而且后福绵延,未可限量。这正是贤父子诚心行善的福报呀。”后来刘景活到了98岁,后嗣贤俊,福寿双全,果然应了周士涟之言。
  第59节:命运可颠覆
  只要能弃恶行善,多积善因,必获福报。
  命运可颠覆
  经常有人会说“命中注定”一词,似乎生与死、得意与失意皆有定数,然
  后消极度日,不惜时日与生命。但真的有“命中注定”吗?我们就不能改命转运了吗?
  明代儒生袁了凡父亲早逝,母亲希望他放弃功名,转而学医,他听从了母亲的话。有一天,他在慈云寺遇见了一位孔先生。孔先生对他说:“你是官场中人。你明年就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你为何不读书呢?”袁了凡把母亲叫他放弃功名的事情说了,精通玄学的孔先生于是帮他算一算一生的富贵得失。先算功名,孔先生说:“你做童生的时候,县考得第十四名,府考会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当得第九名。”孔先生还为袁了凡推算了终身吉凶,他说:“你应当进京,应被选为四川一知县,上任三年半便告退。你会活到53岁,可惜没有子嗣。”
  果然,几年之后,袁了凡三次考试得到的名次跟孔先生推算的一模一样。后来,袁了凡真的进入京城,留在京城一年。这时,他觉得一个人一生的进退功名,都是命中注定,于是便把一切都看淡看破,不再去追求了,整天静坐不动,不说话不思考,凡是文字,亦一概不看了。
  一年之后,袁了凡要到国子监读书。临行前,他到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他同禅师三天三夜相对而坐,一语未发。
  云谷禅师问他:“一个人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圣人,只因为妄念在心中不断地缠绕,而你静坐三天,我不曾看见你起过一个妄念,这是什么缘故呢?”
  袁了凡告诉禅师,自己的命已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定数,没有办法改变,即使胡思乱想,也是白想,因此心里就不起妄念了。
  云谷禅师笑道:“我本来认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豪杰,哪里知道,你仍然只是一个庸碌的凡夫俗子。”
  云谷禅师告诉他:“一个平常人很难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心,既然妄心常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所以命才有定数。但若是一个极善之人,数就拘他不住。尽管他的命数里注定一生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由苦转乐,由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之人,数也拘他不住,尽管本来命中注定他要享福,但是,如果他做了极大的恶事,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你先前的20年都被孔先生算定了,
  你没有把‘数’转动过分毫,所以你是凡夫。”
  袁了凡问:“照你这么说,这个‘数’不是一定的?”
  云谷禅师说:“‘命’不是一定的,而是由自己改变的。心就是福田,千万别乱求。只要你能感动人,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如果你能向自己的内心求,那不单是仁义道德可以求得到,就是身外的功名富贵也可以得到,而且不用去求便自然得到了。有道德的人,大家会喜欢他、敬重他。这样功名不是求来的,别人自然也会给他。”
  经点悟,袁了凡开始相信“命”是可以改变的。
  从此,他开始“修心”,并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即使身处暗室无人之境,他对自己的一思一念也谨慎小心;碰到讨厌与诽谤自己的人,他也能够接受,不再计较。
  之后,孔先生的话开始不灵了。孔先生算定他没有子嗣,后来他却得了一个儿子;孔先生算他命至53岁而终,但安康相伴了他一生,69岁时他还写了《了凡四训》这部名作,留传后世。此书中的开头语这样写道:“千人千般命呀,命命不相同。明朝袁了凡,本来命普通。遇到孔先生,命都算中。短命绝后没功名,前世业障真不轻。庸庸碌碌二十年,一生命数被算定。云谷禅师来开示,了凡居士才转命呀,才转命。”
  袁了凡通过积善积德,修行自己,改变自己,最终颠覆了所谓的“定数”,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因此,多积善因,少积恶因吧,善因积累得越多,就越快地转变因果,越容易地颠覆不好的命数,得到多福多寿之运程。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0节:一个贪财的人
  看轻得失
  佛陀说,名是缰,利是锁,尘世的诱惑如同绳索一般牵绊着众人。一切烦恼、忧愁、痛苦皆由此而来。要想摆脱,首先要舍弃名利,看轻得失。
  有个词叫“作茧自缚”,能很好地让我们看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得与失。蚕的作茧自缚是天性,人的作茧自缚却不是天性,而是自找的。人不吃桑叶,当然也就吐不出丝来。人结茧,用的是不知克制的私欲和奢求。
  人们常说,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有些人却看见金钱就想占有,于是不知疲倦地聚敛,有的坑蒙拐骗偷扒抢夺,有的则利用手中的职权永无休止地索取。终于有一天,金钱的丝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厚茧,将其死死地缚住。这些人看似得到了很多,其实却失去了更多。其中失去的最宝贵的东西是自在、从容、心安理得和真正的快乐。
  对权力的欲望、对美色的欲望、对其他种种享乐的欲望,使放纵私欲的人为自己织就了一个个硕大的自缚的“茧子”。蚕作茧自缚,为的是完成生命中的完美质变;人作茧自缚,却只会给自己带来局促、隐痛和灾难。可惜,又有几人参透了这“茧”中的世界呢?
  一个贪财的人
  有一个贪财的人,拥有数不清的土地和金钱。一个夏日的午后,他去寻找埋在田野里的宝藏。一路上,他口渴得要命,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卖柠檬水的商贩,一问价钱,又觉得太贵了。只见他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也太贵了,我要快点儿赶路,等找到宝藏后,再回到家里去喝水,这样就一点儿钱也不用花了。”
  他继续赶路,但口渴在不停地折磨着他,等到了埋宝藏的地方,他已经渴得快要死了。
  第61节:人能放下身轻松
  等他挣扎着把宝藏挖出来时,他已经不能动弹了。等他把挖出来的金银财宝放在自己面前,向苍天哀求把它们变成一滴水给自己解渴时,为时已晚。就这样,他死在了满堆的金银财宝之前。嗟呼!人死了,再多的金银财宝又有什么用呢?
  人能放下身轻松
  成功对我们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成功,心就会很累,灵魂就会变得沉重,整个生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下坠落。如何解救自己呢?放轻松!如何放轻松?放下!
  湖北黄梅五祖寺,是著名的禅宗寺庙,六祖惠能就曾在此受戒。寺前有一道山溪,终年流水淙淙,游人欲进寺门,必须经过一座古老的廊桥。走近廊桥,抬头便能看见门楣上有三个醒目的大字:“放下着。”
  游客中有人在禅房向老僧求教何为“放下着”。老僧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小男孩在玩耍一只贵重的花瓶。他把手伸了进去,结果竟拔不出来。他父亲费尽了力气也帮不上忙,遂决定打破瓶子。但在此之前,他决心再试一次:“孩子,现在你张开手掌,伸直手指,像我这样,看能不能拉出来。”
  没想到小男孩却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话:“不行啊,爸爸,我不能松手,那样我就会失去那一分钱硬币的。”
  有些人可能会笑小男孩的愚笨。但是,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小男孩一样,执意地抓住那无用的“一分钱”,而不愿意去获得自由啊。
  佛陀说,放下。人能放下,身心轻松。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想获得从容、轻松、自由和解脱,就必须学会放下那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可惜,大千世界,充满诱惑;芸芸众生,六根不净。尘世之中,又有多少人能悟出“放下着”这种大境界呢?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2节:何必太过执着
  何必太过执着
  有大和尚与小和尚二人结伴下山,到集市上购买寺院一周必需的粮食。去集市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远路,需绕过一座大山,蹚过一条小溪,来回近一天的路程;一条是近路,只需沿山路下得山来,再过一条大河即可,不过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独木桥,未知哪天会桥断人翻。
  大和尚和小和尚自然走的是近路,毕竟远路太远,一天一来回,费时费力。他们轻松下得山来,正准备过桥,突然细心的大和尚发现独木桥的前端有一丝断裂的痕迹。他赶紧拉住抬头一路走的小和尚:“慢点,这桥恐怕没法过了,今天我们得回头绕远路了。”小和尚经大和尚的提醒,也看到了桥的断痕,但他认为:“回头?我们都走到这儿了,还能回头么?过了桥可就是镇上了,回头绕远路那还得有多远啊?我们还是继续赶路吧,桥或许还能撑得住。”
  大和尚知道小和尚性格倔犟,见他执意要过桥,便不再言语,只是抢道走到了小和尚的前面,并随手捡了块石头在手中。只听到“砰”的一声,腐朽老化的独木桥应声而落,碎入三四丈下湍急的河流中。偌大的独木桥竟经不起大和尚手中小石块的轻轻一敲!小和尚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继而庆幸自己还没来得及踏上危桥,又暗自为自己的鲁莽倔犟和固执感到羞愧。
  在回头的路上,小和尚感激而又疑惑地对大和尚说:“师兄,刚才幸亏你的投石问路,要不然,我可要葬身鱼腹了。你说,我当时咋就那么懵呢?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回头太难,过了桥便是镇上了,绝不能回头了。压根儿就没想过桥万一真垮了摔下河怎么办。”大和尚不无深意地说:“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并不难。”
  只要懂得放弃,其实回头不难。人生的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的呢?该放弃时不放弃,继续下去可能遭遇更可怕的后果;该放下时不放下,身心的负担都只会越来越沉重。
  何必太在乎得
  会游泳的人都懂得这样一个常识:一旦溺水了,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拼命挣扎,也不是大声呼救,而是尽量心无杂念,全身放松。只要放轻松,就能浮上来!从某种角度上说,人们并不是死于溺水,而是死于过于旺盛的求生欲
  望,越是在困境中,焦躁而强烈的欲望就越会成为你的负担,它会拉着你一步步地向深水走去。
  生活就是这样,如果太希望赢,就会输得很惨;太在乎得,往往会失去很多;太期盼财富,离贫穷就越来越近;太想求生,反而越容易被死神召唤。
  金钱、荣誉、地位、权利,以及健康的身体、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哪一样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成功对我们太具有诱惑力了,可是如果我们过于重视成功,心就会很累,灵魂就会变得沉重,整个生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向下坠落。如何解救自己呢?放轻松!如何放轻松?放下!
  人懂适度自从容
  把对的推向极端,它就成了错的;把甜橙的汁水榨干,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赏心乐事,也决不要走极端。思想敏锐得过了头,就是迟钝;牛奶挤得太多,最后挤出的是血,而不是奶。从这个角度来看,适度是头等大事。
  在泰山脚下有一块“三笑石”。传说从前有三位百岁老翁,经常在这块石头前锻炼身体,言古论今,个个神采奕奕,满面春风。有一天,他们各自介绍了自己的养生长寿秘诀。
  甲说:“饭前一盅酒。”
  乙说:“饭后百步走。”
  丙说:“老婆长得丑。”
  三人哈哈大笑,“三笑石”从此得名。
  三位老翁的养生长寿秘诀十分简单,却颇耐人寻味。其实他们讲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饭前一盅酒”讲的是适量饮酒可以延年益寿;“天天多行走,能活九十九”,说明适量的步行可以长寿;“老婆长得丑”其语诙谐,意思是说,妻子长得丑,就不会贪色过度。
  恰到好处的适度,是身心健康的前提。其实,需要恰到好处的适度的,又何止是身心健康呢?而当你在一生中的方方面面,都能恰到好处的适度时,你就能从容地生活,享受到更多的幸福。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3节:不可四尽
  不可四尽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叫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当年,他在苏州太平寺担
  任住持的时候,他的师傳五祖法师曾对他说:“担任这座寺院的住持,其实就是给你自己的劝诫。”五祖所指的是《法演四戒》,分别有四点:一是福不可享尽,二是势不可使尽,三是好话不可说尽,四是规矩不可行尽。
  获此戒的佛果圜悟禅师最终获得了上乘的智慧,成为了宋朝的大禅师。
  《法演四戒》其实也给了我们人生很好的启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过于沉溺在上天赐给我们的幸福中,但如果你不知道爱惜的话,这个幸福的源泉就会逐渐枯竭,同时,为你带来幸福的“缘丝”也会为之断绝。
  我们一定要学会适度。人往往很容易顺着时势去做一些事情,但这正是危机。若我们能懂得“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便能使危机变为转机,就不会使势行尽了。
  不要苛求
  有个人有一张漂亮的由檀木做成的弓。这张弓射箭又远又准,因此他非常珍惜它。
  有一次,这个人仔细观察它时想:还是有些笨重,外观也无特色,我去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这样一定会更好。于是他去了,然后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当这个人拿着这张完美的弓时,心中充满了喜悦。“你终于变得完美了,我亲爱的弓!”这个人一面想着一面拉紧了弓,这时,弓“咔”的一声断了。
  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也像这个人那样,对别人太过苛求,对事情太过追求完美?殊不知,正是由于你太过苛求完美,到最后连你应该得到的都会失去。
  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当你凡事苛求时,结果可能只会让自己因沉重的心理负担而郁郁不快。唯有你能懂得凡事适度的道理,才能使自己活得从容、轻松和淡然。
  把对的推向极端,它就成了错的;把甜橙的汁水榨干,它就成了苦的。即使是赏心乐事,也决不要走极端。思想敏锐得过了头,就是迟钝;牛奶挤得太多,最后挤出的是血,而不是奶。从这个角度来看,适度是头等大事。
  见好就收
  有个人想出了一个捕捉火鸡的好办法。他把箱子制作成一个有进无出的陷阱,一旦火鸡进去了,只要他把进口堵上,火鸡就再也难以逃出来了。
  这天,他抓来一把玉米,从箱子外面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里面,然后他在箱子盖上系了一根绳子,自己攥着绳子的一端,远远地躲在一边,等着火鸡的到来。只要他把绳子轻轻一拉,箱子盖就会关上,火鸡就跑不出来了。
  不一会,一群火鸡看到了玉米粒,都欢快地啄食起来,这个人数了数一共有10只呢。10只够他吃好几天的了。有3只进箱子里了,已经有7只了,8只了,他盯着外面的两只火鸡,要是它们也进去了,自己就可以一个礼拜不用出来打猎了。
  第64节:人懂珍惜就拥有
  这个人正想着,一只火鸡溜了出来。他懊悔地想刚才真该拉绳子。如果再进去一只我就关,他这样想。可是又出来两只,在他想的时候又跑出来两只……最后,这个人眼睁睁地看着那群火鸡吃得心满意足地离去了。箱子里什么都没有了,包括他的玉米粒。
  凡事都别太贪了,见好就收吧!世界上永远都有拿不完的金银财宝,但再多的钱财也买不来长生不老。当你坐拥金山银山,却要生命将逝时,才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时候,一切皆为时已晚。因此,无论做什么时候,都要懂得适度,知道见好就收。
  人懂珍惜就拥有
  人们常常会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却往往忘记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不明白发生就是一种恩典。其实,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当你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懂得珍惜你如今的拥有。
  钦山和尚与雪锋禅师一起前往江西洞山。停下来歇息的时候,雪峰脱下鞋,发现又磨破了两处衬底,不觉惋惜地说道:“您挺着点,咱们还要走三个多月才能到达江西洞山呐!”
  钦山见雪峰对着一个鞋子自言自语,忍不住笑了,说道:“对一双鞋子也这样礼拜,真是有佛心啊!”
  雪峰说道:“懂得珍惜的人,才能领悟生命的奥秘啊!”
  正说着,钦山忽然叫喊起来:“看!河里漂下来一片菜叶!河流上游肯定有人家,我们到那里去度人吧?”
  雪峰说:“这么好的菜叶居然丢掉,实在是太可惜了,这样不知道珍惜的人太不值得我们去度了,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然后伸手把菜叶捞了起来。
  两人正要起身离去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人顺着河水飞跑下来,大声地喊道:“喂!喂!和尚,你们有没有看见一片菜叶从上游漂下来?那是我刚才洗菜时一不小心被水冲走的,要是找不回来就太可惜了,多好的一片菜叶呀!”
  雪峰把菜叶从兜里拿出来,递给了那个人。那个人高兴得笑了:“好哇!终于找回来了!”
  不知道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又怎么能够认清生命的本来面目呢?二人互相望了一眼,便不约而同地向上游走去。
  懂得珍惜,就有佛心。懂得珍惜才能领悟生命的奥秘,懂得珍惜才能真正拥有你想要的,懂得珍惜就已经拥有了真正美好的东西。
  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珍惜你的拥有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时,有一天,他陪同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
  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了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并且为之痴迷,便对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许就会在这儿演奏了。”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5节:人世间最重要的,是你正在拥有的
  “是呀,孩子,”他父亲回答,“不过那样的话,你现在就不会在这儿用餐了。”
  人们常常会为失去的机会或成就而嗟叹,却往往忘记了为现在所拥有的感恩,不明白发生就是一种恩典。其实,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当你向往别人的美好时,更要懂得珍惜你如今的拥有。
  人世间最重要的,是你正在拥有的
  有一个樵夫,每天上山砍柴,日复一日,过着平凡的日子。
  有一天,樵夫跟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在路上捡到了一只受伤的银鸟。银鸟全身包裹着闪闪发光的银色羽毛,樵夫欣喜地说:“啊!我一辈子都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漂亮的鸟!”
  于是,樵夫把银鸟带回了家,用心地替银鸟疗伤。
  银鸟在疗伤的日子里,每天唱歌给樵夫听,使樵夫过着快乐的日子。
  有一天,邻居看到了樵夫的银鸟,便骗樵夫说,他曾看到过金鸟,金鸟要比银鸟漂亮千倍,而且,歌也唱得比银鸟更好听。樵夫无限联想,原来还有金鸟啊!从此樵夫便每天只想着金鸟,而不再仔细地聆听银鸟清脆的歌声了,他的内心也因此越来越不快乐。
  有一天,樵夫坐在门外,望着金黄的夕阳,想着金鸟到底有多美。此时,银鸟的伤已经康复,所以准备离去。
  银鸟飞到樵夫的身旁,要最后一次唱歌给樵夫听。樵夫听完,只是很感慨地说:“你的歌声虽然好听,但是比不上金鸟;你的羽毛虽然很漂亮,但是比不上金鸟的美丽。”
  银鸟唱完歌,在樵夫身旁绕了三圈后便行告别,向着金黄的夕阳飞去了。
  樵夫望着银鸟,突然发现银鸟在夕阳的照射下,变成了美丽的金鸟。原来,他梦寐以求的金鸟,就在那里。只是,金鸟已经飞走了,飞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回来了。
  其实,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便成了樵夫,而自己却不知道,不知道原来金鸟就在当下,就是自己已然拥有的银鸟。懂得珍惜,才会拥有。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它既不是你失去的,也不是你没有得到的,而是你正在拥有的。
  与其关注无法挽回的,不如好好珍惜依然拥有的
  有这样一个发生在日本剑客柳生十兵卫身上的传说。
  柳生十兵卫年少时,有一次与要求严厉的父亲比剑。父亲铁手无情,将他的左眼刺伤。没想到十兵卫的即时反应,却是以手掩住自己的右眼。父亲诧异地问道:“你的左眼受伤了,理应以手掩住左眼才是啊。为什么会掩住右眼呢?”
  十兵卫回答道:“左眼既然已经受伤了,掩住又有什么益处呢?当务之急,必须保住右眼,不再令其受伤了。只要我仍然留得一只健全的眼睛,终必练成剑术,击败对手。”
  第66节:人到无求品自高
  如果我们也像十兵卫那样,失去了左眼,会记得首先保护住自己的右眼,还是会去掩住已经无可挽回的左眼呢?
  与其把关注放在伤了的、废了的、死了的、永远不可能挽回的,还不如好好地珍惜健康的、健全的、健在的、拥有的!
  人到无求品自高
  生命的最高境界,其实应该是无求、无争、无价、安宁和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人生的泡沫与尘灰而已,何必抵死相争呢?
  有一个穷人,从来不会去奉承富人。因此富人对此很恼怒,便责问他:“我富你穷,为什么你不来奉承我?”
  这个穷人说:“你富你的,你的钱又不分给我,为什么要我奉承你?”
  富人表示愿意把自己的钱的一成给穷人,来换取穷人对自己的奉承。
  穷人说,只给一成,不公平,不干。
  富人说:“那给一半,行不行?”
  穷人说:“如果你给了一半财产予我,我们双方平起平坐了,我还用得着奉承你吗?”
  富人说:“那全给你呢,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穷人说:“这么一来,我富你穷,应该轮到你奉承我了吧?”
  如果你认为自己现在还处于穷人的位置,当你面对富人时,你是否有这个穷人般的自信和淡定?其实,只要你无所索求,你就会拥有充足的自信,去面对所有的人。要知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求自从容。
  只有自在,才是生命的至宝
  游方和尚问曹山禅师:“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曹山禅师抬眼远眺,只见树的枝桠上悬挂着一团黑色的尸体,于是说道:“死猫的头最珍贵!”
  和尚圆睁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呢?为什么世人认为一钱不值的东西,禅师竟认为是人间最珍贵的?”
  曹山笑着说:“树因为根大枝弯,世人因为看它无用,它便得以生存;栎树虽然一表树才,但是做船船沉,做棺腐朽,造器具即折毁,当屋柱生蛀虫,完全没有用处,惟一有用的就是可以用来乘凉。正是因为它们无用所以才珍贵!死猫儿头最贵,因为没有人出价争夺,也没有人出得起性命价钱啊!”
  世人贪名逐利,你欺我骗,斤斤计较于成败得失。君不见,一串珍贵珠宝,亦会勾得多少人争夺?一方官印,亦能引起多少次干戈?可惜,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上,到头来恐怕是一场空。
  也许,世俗无价值的清明自在,才是生命的至宝,因为它让我们不会感觉到空虚寂寞,不受世俗伤害,能够看到生命的本源,找寻到人生的快乐。生命的最高境界,其实应该是无求、无争、无价、安宁和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人生的泡沫与尘灰而已,何必抵死相争呢?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7节:只有乞丐,才会不断地索取
  只有乞丐,才会不断地索取
  有两个人死后来到了阴曹地府,阎王查看过功德簿后说:“你俩前世未作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和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过不断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则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甲暗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
  乙见此情景,别无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不断付出、给予的人生。
  结果,甲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投胎转世后,成了一个乞丐,每天都在索取和接受。而乙呢,因为选择过付出、给予的人生,转世后,变成了一个富人,每天都在给予和付出。
  精彩的人生是奉献和付出的人生,只有乞丐才会去不断的索取。世间绝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也绝没有无回报的付出。
  只有无求,才会不遭遇痛苦
  要是我们执着地思考和归纳人生,最后总会发现人生其实是很痛苦的,因为有很多问题是不能解决的。佛祖释迦摩尼讲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佛家还提到“怨憎会”,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老是如影随形地跟在旁边,分也分不了,这是一种痛苦;还有“爱别离”,和自己亲密的人分离也是痛苦;还有“永不得”,想得到的东西总是得不到,想研究的某种学问老是弄不懂,想考的大学却考不进去,做生意想赚一笔钱却赚不到,想发展的很好却不成功……总之,世界上很多事情求之不得,因为求不得而有痛苦。
  对于以上问题,佛家的解决方法是“得智慧”。得智慧后便拥有了佛眼,便能看破了人生的痛苦之无可避免,这些痛苦的事情就能解决。智慧与聪明不同,聪明可以解决小问题,智慧却能解决大问题,如果实在求不得就不要求,不求就没有痛苦。人到无求品自高。一个人如果不执著地追求一件东西,人品自然会高尚,想争取自认要委屈自己,到了什么都不追求的境界,人也就变清高、逍遥自在了。但要达到这种境界,仍要有很高的智慧。
  人囿贪欲戴枷锁
  贪欲过甚,不但是在为自己戴上了一个沉重的无形枷锁,有时候甚至会夺走你的生命。而这无疑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有个人穷得连床也买不起,家徒四壁,只有一张长凳,他每天晚上就在这条长凳上睡觉。这个人很吝啬,虽然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毛病,但就是改不了。
  他向佛祖祈祷:“如果我发财了,我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吝啬。”
  佛祖看他可怜,就给了他一个装钱的口袋,说:“这个袋子里有一个金币,当你把它拿出来以后,里面又会有一个金币,但是当你想花钱的时候,只有把这个钱袋扔掉才能花钱。”
  第68节:贪欲是束缚人最好的绳子
  于是,这个穷人就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合眼,只见地上从里到外都是金币。这一辈子就是什么也不做,这些钱也已经足够他花的了。然而,每次当他决心要扔掉那个钱袋的时候,都舍不得。于是,他就不吃不喝地一直往外拿着金币。即使屋子里已经装满了金币。他还是对自己说:“我不能把袋子扔了,钱还在源源不断地出来,还是让钱更多一些的时候再把袋子扔掉吧!”
  最后,他都虚弱得没有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的力气了,他还是不肯把袋子扔了。终于,他死在了钱袋的旁边,而这时屋子里装的全都是金币。这个穷人虽然拿出来了堆积如山的金币,却不知道这些钱只有花掉才是属于自己的,而要花掉这些钱,他必须先把口袋扔掉。他舍不得口袋,所以也就不能真正地得到金币。
  贪欲过甚,不但是在为自己戴上了一个沉重的无形枷锁,有时候甚至会夺走你的生命。而这无疑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损失。
  贪欲是束缚人最好的绳子
  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他们都养了几只猴子,以耍猴谋生。
  张三的生意很火,因为猴子很敬业也很听话,所以帮张三赚了不少钱;李四却不行,他的猴子经常消极怠工,还时不时地有猴子逃走。李四请工匠加固了猴舍,还在每个猴子的脖子上都加了一道绳索束缚,但仍然收效不大。无奈之下,他去找张三取经。
  在张三家待了半天,李四也没有发现张三有什么绝招,对猴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和自己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到了吃饭时间李四才发现有些不同,只见张三准备了许多香蕉、葡萄等新鲜水果的模型,惟妙惟肖,比真的还多了几分水灵。吃饭的时候,老张总是先把模型摆出来,然后才拿出真正的水果喂猴子,喂完猴子,就拿起水果模型,向猴子晃一晃,才小心地放回到屋里。
  李四不解地问张三:“你摆这么多水果模型干什么?虽然漂亮,但是既不能又吃不能嚼的啊。”
  张三轻轻一笑,说:“虽然不能吃不能嚼,但可以激起猴子的欲望,想着这些新鲜的水果,就有了工作的动力和忍受委屈的理由。所以,我的猴子一般不会逃走,因为一旦逃走,它就永远失去了拥有这些新鲜水果的机会。”
  李四恍然大悟:束缚猴子最好的手段不是勒紧它脖子上的绳子,而是吊起它心头的欲望,使其贪婪起来。束缚人不也是这样吗?
  如果有人吊起了你心头的欲望,你就相当于被别人用绳索束缚住了,戴上了枷锁,从此自由受限,再也难以自在清明了。
  贪欲是勾引人进“围栏”的诱饵
  在一座森林里,有几只野猪,非常地凶悍,经常威胁到森林边上的村里人的安全,但受害最大的是经过森林的人,几位有经验的猎人很想捕获它们,但这些野猪却很狡猾,从不上当。
鲜花(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4-2-27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9节:人多施舍多福报
  一天,一个老人领着一匹拖着两轮车的毛驴,走进了野猪出没的村庄。车上装的是木料和谷粒。老人告诉当地人说他要帮他们捉野猪,早已失望至极的人们不相信,甚至嘲笑他,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年轻力壮、经验丰富的猎人都做不到的事,一位白胡子老头又怎能做到。
  但老头还是进了森林,他首先寻找到野猪经常出没寻食的地方,然后就在空地中央撒少许谷粒作为陷阱诱饵。那些野猪起初吓了一跳,可经不住诱惑,好奇地跑了过去,由领头野猪开始闻味道,然后猛尝一口,其他猪也跟着吃了起来。第二天,老人又多加了些谷粒,并在几尺远的地方竖起一块木板。那木板吓跑了野猪,但是谷粒的美餐,大大地吸引着那些猪,不久,又返回来吃了。这样,老人每天在谷粒周围多加进一些木板,每次野猪总会远离一阵子,但最终还是会走进去吃谷粒。
  两个月后,围栏做好了,而那些野猪照样无所顾忌的走进去,最终自然被关在了围栏里面。
  世界上哪有白吃的午餐啊,天上掉馅饼的地方,地上往往是一个陷阱。贪欲过盛,“贪吃”过甚,最终会引导你走进“围栏”,再也走不出来,从此失去自由和幸福。
  人多施舍多福报
  施比受更有福。当你能全心地赋予,无条件地舍弃自己以后,你才会得到比你舍弃的更多的回报,充满爱心的慈善,将会给你带来很多令你不可预想的喜悦。
  有位禅师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株菊花,到了第三年的秋天,院子便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来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赞叹道:“好美的花儿呀!”
  有一天,有人开口向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拣开得最鲜、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根须送到了别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禅师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所以都要给。没几天,禅师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秋天最后的一个黄昏,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便对禅师说道:“真可惜!这里本应该是满院香味的。”
  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样岂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子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头一热,看着禅师,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好的菊花还要灿烂。
  禅师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
  不要总想着自己,应该把自己美好的东西拿出来与别人一起分享。人多施舍多福报。当你看到别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时,你一定能体会到,其实与别人分享幸福,要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而幸福,是你能获得的最好的福报。
  第70节:活着对别人有用才快活
  活着对别人有用才快活
  施比受更有福。当你能全心地赋予,无条件地舍弃自己以后,你才会得到比你舍弃的更多的回报,充满爱心的慈善,将会给你带来很多令你不可预想的喜悦。
  一连好几年,有一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会收到一个素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这几年我每个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妇人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但我很想再看一眼我的儿子,所以亲手来放这些花。”
  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因为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是这么想的?”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默默地褥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可能使她听后受不了了。
  没想到几个月之后,这位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因为我觉得自己活着还有些用处。”
  是啊,她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是因为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多施舍多福报。当你付出之后,收获到的快乐,是上天对你最好的回报。
  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有一个人家里老鼠成灾。于是主人就找了一只猫回来捕鼠。这只猫很会捕鼠,但是也咬鸡。一段时间后,主人家的老鼠没有了,同时鸡也几乎被咬死了。于是,儿子就对父亲说:“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一只专爱咬鸡的猫在家呢?”父亲告诉儿子说:“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道理,老鼠不但偷吃我们的粮食,而且还咬坏我们的衣服,如此横行下去,我们岂不是要挨饿受冻了吗?没有了鸡,我们只是暂时吃不上鸡罢了,但是比较一下,这和挨饿受冻又差着一大截呢,我们为什么要赶走猫呢?”
  一味地追求所得与所获而不想付出任何代价是不可能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想要得到更多,首先要做好失去更多的准备;想要得到世上最好的福报,就要甘愿付出最大的施舍。
鲜花(120) 鸡蛋(0)
发表于 2014-2-27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是心的感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1-13 02:33 , Processed in 0.04504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